《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斯托克遭到镇压,玫瑰战争正式告终。然而这个家族血腥的历史仍然会延续到下
一个世纪。

    亨利七世处决了所有对他王位构成威胁的约克家族成员,但是总有人假借死去
的约克家族成员给他添乱。其中一人名叫珀金·沃贝克(Perkin Warbeck),他是
一个船夫的儿子,但他却声称自己是伦敦塔里被理查三世杀害的爱德华四世的次子。
沃贝克从可恶的骗子逐渐演变成了极具威胁的人物,因为他的表演十分成功,欧洲
各国君主以及包括真正王子的姑姑在内的约克家族剩余成员纷纷支持他的活动。沃
贝克自称“理查四世”登陆英格兰,最后被抓住并判处绞刑。

    下一任国王亨利八世在统治期内结了好几次婚,为的就是生个儿子,让他平安
地继承王位,从而避免战乱的发生。尽管亨利八世最终达到了目的,但他仍然得面
对一个极其危险的约克世仇——69岁的索尔兹伯里伯爵夫人玛格丽特。虽然亨利八
世一度对这位克拉伦斯公爵的女儿尊若母亲,但是在他执政的晚期,他突然觉得玛
格丽特伯爵夫人对他构成难以容忍的威胁。1541年,亨利八世下令将年迈的伯爵夫
人斩首,但她可没安静地等死。为了避开刽子手的斧头,她绕着断头台左躲右闪。
盛怒的刽子手追上了她,把她劈死了。都铎王朝安全了,它的后几任君主全都是有
着一半血缘的兄弟姐妹,很快就要轮到他们开始互相倾轧了。




  

 

             第三章  同室操戈

    亨利八世的孩子们彼此之间毫无手足之情可言。他们分别来自3 位不同的母亲,
而且那些大多出于心血来潮的废嗣事件也让他们无法走到一起。他们每个人都是其
他兄弟姐妹危险的竞争对手。

    亨利八世期盼以久的儿子是他的第3 任妻子简·塞穆所生,他是最年幼的孩子,
并于1547年继承了王位,成为了爱德华六世。虽然当时爱德华只有9 岁,但他是个
早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纵览诗书,而且精通多种语言。他同时也心肠冷酷、为人
傲慢,曾经用尽了办法剥夺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王位继承权。

    别看爱德华还是个孩子,他可是个老资格的宗教狂热分子。

    当年亨利八世由于第一次婚姻是否有效的问题和教皇意见相左,并与罗马教廷
闹翻了,但是英格兰教廷在教条和规范上仍然沿用原始的天主教法则。坚定的新教
信徒爱德华六世与拥有同样信仰的支持者们立志要通过改革把旧教的残渣余孽扫除
干净,但当时影响改革进程的一个问题就是年幼的国王龙体欠安。

    爱德华六世知道,一旦自己归天了,和自己同样狂热的宗教分子——信奉天主
教的姐姐玛丽就会即位,然后她会破坏掉自己在宗教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并让英
格兰回归罗马教廷体系。尽管玛丽受到了不少威胁,但她仍然没有改信新教。爱德
华六世为了报复姐姐的固执态度,开始着手让她永远不能坐上王位。

    在爱德华六世患上肺结核苟延残喘的时候,他颁布了新的《继承诏书》,该诏
书宣布玛丽和伊丽莎白为“非嫡系后代,依法不具有继承权”。这个“亲爱的”小
弟弟直呼姐姐们为不适合统治国家的“杂种”,也直截了当地违背了亨利八世的遗
诏,没有让玛丽和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反而把王冠留给了他们的表亲简·格雷。

    他希望两个姐姐放弃与生俱来的权利,安于天命,并“按照我们的约定平静地
生活下去”。

    他的愿望很难实现了。

    1553年,16岁的爱德华六世夭折了,简·格雷才做了9 天女王,玛丽就正式宣
布王位应该归她所有。可怜的简最后被斩首了,但是玛丽一世把难消的怒火全都发
泄在妹妹伊丽莎白身上。虽然这位英国历史上首位名正言顺的女性君主曾经带着伊
丽莎白一起参加过在伦敦举行的庆功游行,但是两人之间多年的积怨很快就死灰复
燃。玛丽一世永远也不会忘记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对自己的母亲阿拉贡公主
凯瑟琳和她本人施加的报复性虐待。

    尽管安妮·博林挤走凯瑟琳并成为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时伊丽莎白还没出生,
但玛丽一世从同父异母的妹妹身上看到了安妮的影子,这令她感到厌恶。她总是说
伊丽莎白拥有“英俊小生马克·斯米顿(Mark Smeaton)的面容和神态”,这可不
是夸她漂亮。斯米顿是被凭空指控为安妮的情人而被处死的。玛丽的意思很明确—
—虽然伊丽莎白的样子比自己更像亨利八世,但她们俩根本就不是同胞姐妹。

    玛丽一世不光恶意猜疑伊丽莎白的身世,她更加不放心的是英国人民对伊丽莎
白的拥护和支持,最严重的问题是伊丽莎白对新教的笃信。她对妹妹本来就心存顾
虑,西班牙驻英大使还在一旁添油加醋,因为他也认为如果今后伊丽莎白即位,她
将对以天主教为国教的西班牙构成潜在的威胁。他警告玛丽一世说,她的妹妹“可
能在自身野心的驱使下,或是在别人的诱导下作出危险的计划,而且别人将很难阻
止她按照计划采取行动”。这个提醒对玛丽一世来说纯属多余。

    机敏的伊丽莎白十分清楚,玛丽一世那套贯穿全部政策始终的狂热天主教主义
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威胁。毕竟“血腥玛丽”的绰号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她掌
权期间,数以百计的新教教徒命丧火刑柱。玛丽一世那犀利的眼睛、果断的语调和
毫不妥协的行事准则向世人表明,这位女王可不是吃素的。伊丽莎白明智地决定遵
守姐姐的游戏规则,并加入了天主教教会。

    玛丽一世一开始并不知道伊丽莎白作出这么大的转变究竟是怀着什么目的,所
以她感觉很高兴,并赏给妹妹很多珠宝首饰。

    但她不会永远被蒙在鼓里的,因为伊丽莎白就像坐不住的小孩子似的扮演不好
虔诚教徒的角色,一来是演技不够,二来是不大情愿。根据记载,伊丽莎白在第一
次做弥撒的时候“在前往教堂的路上一直面露苦色地大声抱怨胃疼”。伊丽莎白在
救赎仪式上如此不敬让玛丽一世大为光火。很快,玛丽一世就对她新仇加旧恨一起
清算了。
 

    不过伊丽莎白对玛丽一世驯服的态度让玛丽一世无法与妹妹反目。虽然她向议
会提交了议案,宣称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无效,所以伊丽莎白不是合法后
代,但这只能算是陈词滥调罢了。包括她父亲和弟弟在内的大多数英国人都曾经管
安妮·博林的女儿叫“野种”。玛丽一世要想打败妹妹就得找点别的事由,而她把
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在了这件事上。

    这个时候,玛丽一世作出了一个灾难性的决定,论其可怕程度,在她5 年的统
治期里其他所有的举措都无出其右者。她决定和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未来的腓力
二世缔结婚约。以排外著称的英国人历来就对外国人没什么好感,这下听说要有个
外国佬来统治英国,他们就更不干了。玛丽一世全然不顾臣民对于外国人的排斥,
执意要通过与腓力的联手统治让英格兰重新回到罗马教廷的怀抱。玛丽一世认为伊
丽莎白是鼓动人们反对这场婚姻的主谋。

    她给伊丽莎白修书一封,恶狠狠地警告说:“你目前愚蠢的行为我已经了如指
掌,如果你再从中作梗的话,你将为此感到后悔的。”

    当英国人民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发展为反抗和暴动之后,玛丽一世说到做到地兑
现了自己的威胁。

    伊丽莎白原本在玛丽的许可下离开了宫廷,搬到乡下居住,但是当托马斯·韦
亚特(Thomas Wyatt)率领的起义军攻到首都伦敦的时候,玛丽一世立刻把伊丽莎
白召了回来。由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辅佐伊丽莎白即位,所以她受到了严密的审讯,
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她与此有关。但是玛丽一世不管审判的结果是否认定伊丽
莎白有罪,就把她关进了伦敦塔,多年以前伊丽莎白的妈妈就是在那里被砍了脑袋。

    伊丽莎白对自己可能遭遇的厄运感到非常恐惧,她恳求在自己被押送之前能够
再有一次给姐姐写信的机会,因为她相信必须靠这封信澄清事实才能救自己于水火
之中。在信中,她发誓说自己“绝对没有听取或实施任何企图颠覆女王统治的阴谋,
也从未允许过任何可能有损您人身安全或是可能危害国家的事情发生”。

    伊丽莎白知道只依赖这样空泛的保证肯定收效甚微,因为玛丽一世坚信自己的
妹妹就是个深藏不露、心肠恶毒的异教徒,所以她得从更高的层次上争取女王的同
情。首先,她提醒女王说在她出发去乡下之前,女王曾承诺“在没有正当理由和确
凿证据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惩罚她,然后她顺水推舟地提起她们两个共同目睹过的
一场悲剧。

    在她们的弟弟爱德华六世当国王的时候,他的舅舅托马斯·塞穆连求饶的机会
都没有就被协助幼主代理朝政的摄政王斩首了,而那摄政王不是别人,正是托马斯
的亲兄弟。伊丽莎白认为玛丽一世急于将自己赶走的行为有一部分动力来源于她那
群超级保守的天主教顾问,于是她接着写道:“我这一生中听说过很多类似的情况,
人们的恳求根本就无法报与君主知晓。我向上帝祈祷,希望姐妹之间不要因为奸佞
小人的诱骗或是错误的汇报而拔刀相向。”但玛丽一世一点也没被妹妹的辩解所打
动,反而怪罪下人为什么伊丽莎白还能有时间写下这些东西,而没有按照命令被直
接关进伦敦塔。

    第二天,女王如愿以偿,伊丽莎白在倾盆大雨之中被驳船运走了。在即将进入
那几个世纪以来见证了无数酷刑、处决和谋杀的禁地之前,伊丽莎白鼓足勇气,显
示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正是这些品质使她后来成为了优秀的女王。起先她拒绝离
船进塔,后来她态度缓和下来,向大家宣布:“作为囚犯,我和所有曾经在这里登
陆的人一样忠诚正直。”说完,她跳下台阶,拒绝继续前进。

    雨点猛烈地打在她的身上,很多人都求她赶紧进塔,但她态度坚定地一口回绝
了。“坐在这里也比坐在更糟糕的地方强。”她怒斥道。

    很多在场人士为了虽落难但却依然保持着高贵和尊严的都铎公主流下了热泪,
但是伊丽莎白立刻声明此举与绝望无关,她只是为了抗议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一位目击者曾说:“她知道真理站在自己一边,所以她觉得别人犯不着为了她哭哭
啼啼的。”就这样,伊丽莎白昂首阔步地走进了监牢。

    没有真正的定罪就无法永远关押伊丽莎白,这一点令玛丽一世深感郁闷,而且
她钻天觅缝也找不到任何证据。但这没有让玛丽一世为难,在最终不得已将妹妹释
放以前,她绞尽脑汁地刁难伦敦塔里的伊丽莎白。当玛丽听说有个5 岁的小男孩每
天都在伊丽莎白放风的时候给她献花时,她便下令禁止了这个无甚大碍的善行。于
是那男孩伤心地对伊丽莎白说:“公主,我以后再也不能给你带鲜花了。”

    伊丽莎白被放出伦敦塔以后,又被玛丽一世施以软禁,关押地点就在玛丽一世
的庄园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软禁在那里还不如在伦敦塔坐牢呢。在一位忠于职
守的守卫的严格看管下,伊丽莎白几乎没有人身自由。恼怒的伊丽莎白又给玛丽一
世写了一封信,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她在信中始终称呼玛丽为“你”,而不是使
用“殿下”或“陛下”等正确的称呼。这封信没有促进姐妹俩的团结,玛丽一世在
回信中言辞激烈地重申了自己怀疑伊丽莎白叛变的理由,并提醒她说她受到的惩罚
“与其他犯下类似罪行的人受到的惩罚相比要轻得多”。受到轻蔑的玛丽一世在信
的结尾表明,今后她绝不希望再被如此“文过饰非且充满谎言的信”所“骚扰”。

    虽然玛丽一世为了打败伊丽莎白可谓机关算尽,但她仍然一步一步地走向失败。
就在她把成百上千的新教教徒送上火刑柱的同时,她也逐渐失去了民心,而且她还
在丈夫腓力国王的劝说下加入了徒劳无功的对法战争。在战争中,英格兰失去了加
来(法国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多佛海峡,同英国的多佛相对。该城于1347年落入
英国人手中,后又于1558年在被包围了11个月之后被法国人夺回)这块在欧洲大陆
仅存的英占区。所有英国人民和玛丽一世的感情都受到了重创,而且玛丽一世正好
因为一次假怀孕风波遭人耻笑,她本希望能生个继承人,那样就能把伊丽莎白彻底
地从王位边赶走了。

    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在遭受迫害期间得到的尊敬则与日俱增。

    玛丽一世不得不承认她无法再阻止妹妹的行动。在接连几次重大失败的打击之
下,玛丽一世一病不起,但她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伊丽莎白成为了民众目光的焦点,
而且继承王位对她来说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个残酷的打击。内心悲凉的女王最后于
1558年闭上了眼睛,终年42岁。听到这个消息,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喜形于色。

    她双膝跪地,用拉丁语呐喊道:“这是上帝的杰作呀,在我们的眼中这就是奇
迹。”葬礼上谁也没有为逝者垂泪。

    又过了一个世纪,另一对姐妹女王彼此展开了殊死搏斗。




  

 

             第四章  恩断义绝

    虽然女王玛丽二世和她的妹妹——未来的安妮女王之间的积怨并不像玛丽一世
和伊丽莎白一世之间的仇恨那样杀气重重,但她们彼此也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说来
也怪,玛丽和安妮曾经齐心合力地把她们的父王詹姆士二世赶下了台。在史称“光
荣革命”的政变中,詹姆士二世被迫退位,并于1688年逃往法国避难。不论是他的
臣民,还是他那一双信奉新教的女儿都再也无法忍受他偏向天主教的独裁统治了。
就在刚摘下来的王冠还带有余温的时候,玛丽二世和她的荷兰丈夫威廉就开始了联
合执政。安妮觉得这样很好,而且还主动声明,如果玛丽先于威廉去世,她将放弃
自己的王位继承权。

    但是事情开始朝着坏的方向发展。玛丽二世开始对妹妹指手画脚,俨然一副英
格兰女王的派头。安妮可不吃这一套,她们之间的第一次对抗就超出了安妮的忍受
程度。当时,安妮那群以莫尔伯勒公爵夫人萨拉·丘吉尔(Sarah Churchill )为
首的朋友们,在没有报请国王和女王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将为安妮挑选未婚夫的
事宜呈给了议会,玛丽二世十分讨厌这种行为。当玛丽二世和妹妹谈起这件事的时
候,安妮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她的朋友们只是希望她能找个体面的归宿。听到这里,
女王专横地说道:“嘿,除了我和国王之外,你还有什么朋友啊?”

    从那以后,姐妹俩就开始摩拳擦掌,仇恨的种子生根发芽了。

    玛丽二世首先蛮横地驳回了安妮挑选居所的意见,还一度撤走了安妮的侍卫,
结果安妮遭到了抢劫。国王威廉三世也加入了战斗。

    他和自己那可爱且自傲的妻子一样认为肥胖笨拙的小姨子任性可憎,而且他对
待安妮那懒惰的丈夫——丹麦王子乔治的态度简直就像对待尿炕的孩童一般。在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