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室的象征是成王,而实际的掌权者则是摄政的周公,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歌所体现的正是周公的思想,不过用的是成王的口气来表达。

    成王诉说着自己年幼,缺少治国经验,请求诸侯辅助,这既是陈述实情,也是在表达诚意。当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诸侯来说,更需要的是施以威慑。路线政策依父王,父王英明又伟大,这里的父王就是周武王,两次提出要遵循武王之道,震慑也是这样施出来的。

    参与祭祀的诸侯都是受武王的封赐而得到爵位的,身受恩惠,应当用忠诚来回报,这是道义上的震慑。武王虽然病逝了,他所建立的国家机器,包括强大的军队仍在,这是力量上的震慑。最有力的震慑应该是诗歌中表达的遵循武王之道的决心,如果说路线政策依照武王还是显得泛泛的话,惟遵先王的庭训,任贤黜佞肃朝纲就已经非常具体了。

    武王在伐纣前所作的准备有一条是“朝廷明定赏罚,以肯定先人的功勋”,这和“惟遵先王的庭训,任贤黜佞肃朝纲”是相似的。而成王此时所处的时局更为严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更为严厉。舜即位后曾经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这四个人遭到了处罚,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这是成王可以效法的,也是可以由辅佐他的周公实施的。

    这首诗歌其实是一篇周王室决心巩固政权的宣言,是对武王在天之灵的宣誓,又是对诸侯的政策交代,真诚而不乏严厉,严厉而不失风度,周公也借此撑起摄政的风帆。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

    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

    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

    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

    惟遵先王的庭训,任贤黜佞肃朝纲。

    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敬之: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的成王

    这是一首成王自我规诫、自我诫勉的诗歌,主要的内容是周成王警戒自己要敬天勤学,并告诫群臣,希望群臣能够全力辅助。此时的成王已经在周公的辅佐下有了一段执政的经历,正逐步走向成熟。成王在诗歌中要表达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对群臣的告诫,二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成王利用天命来告诫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上天监察最明显,保持天命真困难,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述,目的而是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一点,并且对周王拥戴服从。

    莫说高高在上面,事物由它定升降,每日监视这下边。对群臣的告诫,在这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升降只能是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每日监视这下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的不轨行为了如指掌,这样的震慑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83节 周人发展农业() 
=〃('')〃 =》

    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成王自称为小子,承认自己还非常缺乏能力和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担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弄于鼓掌之中,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升降的权利,也没有丝毫减弱每日监视国家机器的打算。

    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来加速自己的成熟,也就是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在对待他的时候可能会有自己的私心,但还是会存有对周公摄政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专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他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

    小心谨慎莫忘记,上天监察最明显。

    保持天命真困难,莫说高高在上面。

    事物由它定升降,每日监视这下边。

    想我这个年轻人,敢不听从不恭敬?

    日有成就月有进,学问积渐向光明。

    群臣辅我担大任,示我治国好德行。

    小毖:成王惩前毖后

    这是一首周成王自我规诫、自我诫勉的诗歌。

    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微小的草和蜂都是易于忽视的,它们却也可以对人施于毒害。不要再听信柔顺的鹪鹩鸟,因为它转眼便化成凶恶的大鸟。国家多变故已不堪重负,政局因为武王的去世而动荡不安,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

    周公还政成王,此时的成王年岁已长,政治上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亲自执政的信心也日益增强。不过,成王的这种信心,并不是用豪言壮语来表达的,而是通过深刻的反省来表达的。所以成王说:我必须深刻地吸取教训,使其成为免除后患的信条。

    周王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他反省的深刻,吸取教训的牢固,从中显示出毖后的决心。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成王在诗歌中虽然没有丝毫展示毖后的目的,却已经隐含在惩前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了。成王深刻反省,自己曾经被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经面临小人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地度过了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成熟了,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的威令。

    成王惩前毖后,其实正是对群臣的威慑,含而不露,正符合君临四海的天子身份。

    我必须深刻地吸取教训,使其成为免除后患的信条。

    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是自寻烦恼。

    不再听信小巧柔顺的鹪鹩,它转眼便化为凶恶的大鸟。

    国家多变故已不堪重负,我似乎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载芟(shān):周人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

    这首诗歌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描述了周人农事开垦,播种直到收获祭祖的经过,反映出了劳动生产的艰苦和共力合作获取丰收的喜悦,并说明了农事是国家自古以来的根本。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这首诗歌为研究西周的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超过了它本身的文学价值。

    周人在开垦的时候,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的土壤翻掘松散,千对农人在耕地,遍布在低洼地、高坡田,呈现出了一派热烈的春耕大生产的景象。耘的意思是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是繁殖农田作业。开垦的时候,重在耕,也就是翻掘土壤。二人合作翻掘土壤,是上古时期的一种耕作方式。怎样把力气使到一处,可以有几种形式,比如在挖掘树根的时候,最好是面对面合作;在开沟挖垅的时候,不妨肩并肩;在使用农具在翻地的时候,必须是一推一拉。千对农人,从低洼地到高坡地,遍布田野,开垦的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看来这应该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的形势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时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样的形式把土地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地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上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的形式,在诗歌中是有所反映的。

    耒耜(lěs)是一种翻土的农具,在播种的时候,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中开播,种子覆土成活。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播撒百谷的种子,颗粒饱满生机旺,这样的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这里面也反映出了金属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禾苗慢慢地生长,周人在这个过程必须是细心管理的。小芽纷纷拱出土,禾苗越长越茂盛,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喜悦;谷穗下垂长又长,周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的生长,表现出了生产的热情。

    收获的时节到了,收获谷物真是多,露天堆满打谷场,成万成亿难计量,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出了丰收的喜悦。以上这是在写农事,从开垦到收获,下面写的则是祭祀和祈祷。

    周人用丰收的粮食来酿酒,周代的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上饮用,并不提倡平时饮酒。周代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报答祖先,光大国家,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所以发展农业生产是周代的基本国策。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84节 武王阅兵() 
=〃('')〃 =》

    又除草来又砍树,田头翻耕松土壤。千对农人在耕地,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子弟晚辈也到场,有壮汉也有雇工,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小伙子们真强壮。耜的尖刃多锋利,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颗粒饱满生机旺。小芽纷纷拱出土,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谷穗下垂长又长。收获谷物真是多,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酿造清酒与甜酒。进献先祖先妣尝,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喷喷香,是我邦家有荣光。献祭椒酒香喷喷,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不是今年才这样,万古都有这景象。

    良耜:田家乐图

    这首诗歌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在成、康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历来形成了一种重农的传统,后来又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殷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为号召的西周王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奴隶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这首诗歌是周代当时农业大生产的真实写照,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犁头和锄草的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诗歌追写了春耕夏耘的情景,到秋天大丰收的情景,最后写了秋冬酬神祭祀的情景。

    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后,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耕苗的时候,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锄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物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后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

    在秋天丰收的时候,展示出一种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子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排开收粮入库。每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就不会发慌,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

    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

    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

    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

    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丝衣:宾尸之礼

    这是一首周代贵族举行宾尸之礼时所用的乐歌,尸是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宾尸就是周代贵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为了酬谢尸的辛劳,他们会摆设酒食来请尸来吃。在举行正式祭祀的次日,再举行的祭礼被称之为绎祭。

    祭服洁白多明秀,戴冠样式第一流,这是在说祭祀时的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冠帽。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这是在说祭祀前的准备,庙堂里到门内,这是点明祭祀的场所。大鼎中鼎与小鼎,兕(s)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这是在说祭祀的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这是在说祭祀后的宴饮,这里突出了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

    祭服洁白多明秀,戴冠样式第一流。

    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

    大鼎中鼎与小鼎,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

    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酌:周公、召伯分陕而治

    酌是大武五成的歌诗,大武五成的歌舞表现的是周公平定东南叛乱回到镐京以后,成王命令周公、召伯分陕而治天下的史实。当时的天下虽然稳定,但是仍然不能让人放心,所以成王任命周公负责镇守东南,召伯镇守西北。

    王师美哉多英勇,率领他们荡晦冥。天下大放光明时,伟大辅佐便降临。这是成王在歌颂王师的战绩,并对统兵出征的统帅表示感激之情,也就是感激和歌颂周公。我今有幸享太平,朝中武将骁且劲。现将职务来任命,周公召公作领军。这是成王任命周公、召伯分职而治天下。当然,这个时候仍然是周公摄政,但任命之事则不能不以成王的名义,告庙仪式的主人也不能不是成王。

    王师美哉多英勇,率领他们荡晦冥。

    天下大放光明时,伟大辅佐便降临。

    我今有幸享太平,朝中武将骁且劲。

    现将职务来任命,周公召公作领军。

    桓:武王阅兵

    桓是大武第六场的歌诗,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东征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和远国的使者,举行阅兵仪式,以扬天子之威,桓就是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诗歌的核心就是扬军威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诗歌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根据礼记记载,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做了如下的说明,孔子说:首先要明白,乐这种东西,它是象征已经完成之事的;从大武的细节上讲,舞者手持盾牌,稳立如山,这象征着武王的威严庄重的容貌;舞者举手顿足,威武雄壮,这象征着太公的必胜决心;大武的舞蹈表演到最后,演员都跪了下来,这象征着周公、召伯的以文治代替武功;再从大武音乐的表演过程来讲,第一节象征武王北出孟津等待诸侯会合,第二节象征武王灭商,第三节象征挥师向南,第四节象征南国已经归入周王朝的版图,第五节的时候,舞者分为两列,这象征周公和召伯一左一右地辅佐天子;第六节的时候舞者回到表演开始的位置,这象征着诸侯凯旋,尊崇武王为天子。

    本来自  。。/bk/hl/32/3241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