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启风云-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观看军队的情况刘侨主要还看当地锦衣卫的状况,以前锦衣卫在各地相当于督察部队,主要看将领是否忠诚,现在的锦衣卫分为两组,一组是刺探军情让军务院及时了解敌人和己方军队的动态,另外一组就是以大铁公司的名义协助各地官府推广新型农庄和工业事务。天启给这些锦衣卫提高了待遇,同时也禁止其勒索地方,也就是增加了其正当收入而禁绝了其灰色收入来源,加上有内卫的二次监督,各地锦衣卫也能够做到兢兢业业。

    刘侨看到的是军队事务,而杨涟看的重点是民事,因为打仗所以贵州的辅政机构还不太完备,但是各地官府在大铁公司的配合下已经开始大力推行新型高产农作物。以乌撒、东川一带为例,以前是安效良的领地地势高交通不便非常贫穷,但是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土豆的栽种,而且不到两年就出现了变异的新品种。这种新品种个头大味道好或煮或烤都非常好吃,外地人都纷纷来买运出去卖高价,当地人喜出望外就像捡了宝。

    在推行新品种高产农作物的同时,云南军队因为已经没有叛军的压力所以也开始推动新型农庄的建设,曲靖、寻甸、武定还有北边的东川、乌撒,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先是军队分为专业战斗部队和修建后勤部队,然后是将军队变成大学堂让愿意来的都进来学习,同时不断让已经学习到技术的人员退役,如此循环往复培训出一大批有技术的人,也修建了众多的新型村庄。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朝廷的税收也增加了,这时候奢崇明和安邦彦那一套就没有人听了,以前听从他们的话是因为他们能诱骗人,现在官军这边能够给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好处,谁好谁不好大家都有个比较。老百姓都是现实的人,一边是没好处有危险看不到前途,另一边是好吃好喝安全生活,选哪里不用教大家都不傻,所以奢崇明和安邦彦向云南方向发展的路就没有了,也是他们挺而走险要会永宁的原因。

    刘侨和杨涟如此看了不到半月,心中的感受是各不相同,但都是高兴多过担忧,可以预想在如此好的状况下西南地区的一切状况都不是问题。十月下旬的时候秦良玉到了贵阳,凑巧的是前一天天启的旨意也由快马送了过来,四川总兵侯良柱也跟一些川军降临随秦良玉一起到来。在大家见面座谈的时候,虽然开始都是笑逐颜开互相问候,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家都有些情绪在里面,说不清会不会当着钦差的面当场发作出来。

    有句话叫住朋友间应该同甘共苦,是说不同的人如果做到既能够一同享福也能够做到一起受苦,那么这样的人才能够算得上真正的朋友。但是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了,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多,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也多,但是真正能做到同甘共苦的少之又少,没有其它原因利益使然罢了。在座的这些军官就是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打仗的时候可以并肩抗敌共渡难关,但是在分功劳时却又想着如何比他人高一头。

    朱燮元没有管黔军将领和川军将领的怪异态度,对这些他已经伤了心不想多管,他本想一碗水端平结果是两边不讨好。朱燮元先是对秦良玉致意,在奢崇明起事时朱燮元刚刚由布政使升为巡抚,正需要兵的时候秦良玉率先到来,并且与敌大战后来收复四川全境,其功劳很大不说也算是对朱燮元有解围之德。见朱燮元向秦良玉致意其他如许成名等军官都纷纷见礼,因为秦良玉南征北战功劳大,充四川总兵官的时候许成名不过才是个都司属于晚辈。

    朱燮元首先请杨涟宣读天启的旨意,在这道送来的圣旨中天启下令由每个军官自己自呈经过,如果所写不实其他人可以纠正,最后写完无异议后由刘侨集中送北京。对这件事天启说了军务院的军法处增加了新功能,除了论过处罚外还有论功行赏的功能,以免分功不均引起不满情绪。而且天启特别提出对那些在平叛中死亡的将士也要论功,这一提法让大家都大为满意都赞同皇上仁德,其实也不是天启仁德是因为现在有了两个闲钱,用来收买人心正合适。

    专业的事由专门的部门来办才是正理,大家听了天启的安排都比较认同,互相间疑惑防备的目光又变得柔和了些,有些人都已经在怀想当时并肩杀敌的友情了。不过圣旨中也不全是好事,天启的旨意是消灭了奢崇明和安邦彦并不是结束,而且可以说就算把安位余部都安抚好了也没有结束,他需要的是把整个西南的土司都做一个调整。现在的土司既管军又管民相当于土皇帝,天启的意思是土司可以存在但是只能管军,要斩断他们与百姓的联系。

    朱燮元一听就知道自己的建议没说好,他在奏疏中建议保留安位的土司地位,说当地人管当地事简单方便,但现在天启的意思是剥夺土司的一般权力,事情就有些不好办了。其他将领听了这些多数有些茫然,他们不知道这些调整意味着什么,但是心眼灵活的知道打下奢崇明和安邦彦并不是结束,而是一切才刚刚开始。

382 新的征程(下)

    朱燮元的奏疏中建议保留安位的土司地位不变,为了增加说服力还举了很多这样做的优点,比如说保留土司制度是尊重当地人的风俗,让他们自己人管自己人可以省很多麻烦,同时朝廷也不用花费钱粮来扶贫等等。最后说最大的好处是给其他土司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造反没有前途,当良民就可以继续关起门作威作福没人会管你。其中心思想还是当年诸葛亮的想法,就是当地人管当地事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诸葛亮的想法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上千年,以前的用力方向是中原,西南方向是后方需要尽快经营好,现在的用力方向是向西南扩张,再抱着老观念做事就是南辕北辙就会出问题。天启已经明确提出西南地区今后的任务是逐步调整土司,调整的原则就是土司只能管一定的军队不能既管军又管民。天启的意思就是让所有土司的手下都只有军队而没有民众跟随,如此一来他们没有了根基都离不开朝廷想作乱也作不了。

    朱燮元知道自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于是立即说道:“皇上的旨意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只是具体该怎么做一时还搞不清楚,两位钦差能不能详解一下?”

    刘侨说:“我们跟朱大人一样都是刚刚得到旨意,怎么办还是朱大人自己拿主意要好些。”

    杨涟说:“我是文官对军事不懂,但这几天我看见贵阳周边一带做得很好,尤其是军队先开进百姓随后跟从的法子不错,稳扎稳打快速安民不给叛匪留空隙,朱大人可以按原来的办法继续做就可以。”

    朱燮元听了后转头对大家说道:“既然如此我先暂时安排一下,如果诸位有疑问可以当着钦差的面提出来商议,如果商议不出结果我们立即请旨便是。一直以来安位就不想跟官军过不去,曾经还私下找我们议和过,现在首恶奢崇明和安邦彦死了,我认为现在安位也想跟我们议和,只是不知道我们现在要拿他怎么办。安位现在调兵遣将固守织金、大方一带,只是为了展示一个强硬的态度,其目的是想在谈判中多捞点好处,我的看法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

    川、黔诸将原来的不和是为了争功,既然皇帝要求自己写经过其他人证明最后朝廷专门机构认定,大家的关系才缓和了下来,现在见朱燮元相问都说朱大人所见极是。

    朱燮元知道这些人也说不出什么,于是接着说道:“既然皇上将军队分为野战部队和守备部队,给秦良玉秦总兵的一年之期也将满,就由秦总兵打头开始对付安位。其他守备部队的人马慢慢跟进固守要害处,如果没有出乱子就由地方官府派员管理,同时负责修建的部队开始修房修路安置百姓。一切走上正轨后各地官府配合大铁公司组织人做工、开矿,安位这里顺利的话就以他为例向西推进,达到皇上要求的调整所有土司的要求。”

    见朱燮元点到自己的名字,秦良玉说道:“我也赞同皇上要彻底解决土司问题的想法,想当年建奴努尔哈赤曾受过朝廷的官职也算是一土司,结果他起兵造反作乱让辽东数年处于战火之中。假如最开始在土司中就严厉实行掌军不管民的制度,努尔哈赤也好后来的杨应龙和奢崇明与安邦彦也好,手中的那几点人马根本就没有威胁。朱大人要我打头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我该怎么打头?是带着兵马先直接围上去还是要来个先礼后兵?”

    朱燮元想了想说:“皇上要慢慢调整不是要全部剿灭肯定是要先礼后兵,不过不包围上吧就不能给他们压力他们也不会服从,围上去就算你不动手别人也会先动手,这确实是个麻烦事,这事我们可以议一议再决定,秦总兵还有其它问题吗?”

    秦良玉说:“还有就是想问一下朱大人和两位钦差大人,既然土司只管军不管民那么肯定就需要派官来管理,如何保证派来的官员不会欺压当地百姓?当年播州杨应龙虽然罪大恶极,但他也可算是被官吏逼反的,还有先夫马千乘也是被冤杀,如何防备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去年我曾经给皇上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朱燮元说:“官员如何派是都察院的事,钦差杨大人正管着都察院,就由杨大人来说一下吧。”

    杨涟说:“这好办,皇上曾经比较过上面派官和下面推举官员的优劣,后来认为各有所长决定把官员分为两类,贵州这地方虽然特殊点但也跟其它地方差不了多少,也可以用两个官员位置来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各地都设立施政官员和监政官员,施政官员解决日常事务由当地推举,监政官员处理特殊事务和紧急状况,由朝廷或者上级派驻,如此一来就不会发生随意欺压当地人的事。”

    秦良玉因为丈夫是被地方官员冤杀,所以对欺压当地人的汉官有着莫名的愤恨,但她也知道朝廷不可能把地方官员都换成当地人,连土司都要斩除其与地方上的联系,全由地方上出人自己自治那还不乱了套?现在见杨涟说了个施政监政两个官员的说法,觉得很有道理也不禁连连点头,心道这就相当于两人合伙做生意因为互相间信任不够于是各出一个人当掌柜。

    秦良玉想了想问:“杨大人开始说监政官由朝廷派驻,这是朝廷行使权力的方式没人能说什么,不过杨大人又说到施政官由当地人推举,请问该如何个推举法?”

    杨涟摇了摇头说:“以前是让百姓直接推举信任的人来充任,但是试验了一段时间发现有问题于是就停了,还是由上级指派。其原因就是百姓直接推举出来的人慢慢变成了大势力和大家族的代表,而且这样的人往往还跟朝廷对着干,影响政令的执行造成恶劣的影响。我有一个想法已经很久了,就是不选人而是选主意,先由有经验有见识的人出个上中下三策,由百姓选定哪一策最适合,这时候谁来办都差不多就可以。”

    秦良玉问:“选主意确实比选人要好一些,因为人会变谁也猜不透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主意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谁都知道,做得不对大家可以指出来。那么这个出主意的人又该是谁呢?怎么保证他们的主意就是好的?”

    杨涟说:“应该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来出这些主意,这些人应该是有一定的经验和见识,他们也不是凭自己的喜好乱出主意,而是随时询问调查当地各行各业的人,找出最能给大家带来好处的办法。这些人都存在于辅政机构中,我这一阵就是在各地巡察辅政机构的实际情况,准备时机到了就找个地方试点,如果贵州有意愿就在贵州试点试一下,但是你们先要把安位的事处理好了。”

    大家听了杨涟的话都连连点头,朱燮元这时候说:“怎么设立官员杨大人已经说了,看大家的样子都比较赞同,那么开始秦总兵提的该怎么对付安位和其他土司的事大家再议一议,刘大人是钦差就由你先来说如何?”

    刘侨想了想说:“本来我不想说,不过既然朱大人要我说两句我就说一下真心话,说得不对大家不要怪我。去年上半年我曾经跟福王来过贵州,当时跟赵率教和张静安两位总兵谈过的一席话让我记忆犹新。据说皇上对贵州平叛的要求是慢慢来不着急,平叛为辅训练军队为主,同时还有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就是尽量少杀人。我本来对这要求不理解但前两天听了你们的战果后理解了,据说你们杀了上万人,那些死了亲人的人会不会非常仇视官军呢?”

    朱燮元听了刘侨的话老脸差一点儿就红了,皇帝的意思他也知道一些,但是想到近十年的辛苦要被别人抢走功劳他就有些不舒服,于是暗示部下尽快平定。现在想起来不但没有得到部下的感激还惹了一身埋怨,同时还没有跟皇帝想到一处确实有些不妥。皇帝要调整所有土司自己却要恢复原状,皇帝说要慢慢来少杀人自己却一杀就是一万多,相当于皇帝要炖一锅汤想慢慢熬,结果自己却搞成了炒菜没有汤的香味。

    朱燮元说道:“刘大人说得对是我们太急了,过去的事已经过去就不说了,不知道刘大人对现状有什么好建议?”

    刘侨说:“亡羊补牢未为晚,朱大人说过安位原来曾经提过讲和,但是他现在为什么不提了而是要严阵以待呢?就是因为你们砍了一万多人他怕自己也被砍。现在如果对安位也是砍砍杀杀,其他土司谁还敢相信朝廷的话?如果是我我也不相信。我的建议是从现在起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绝对不攻击主动杀人,坚持原来的办法先交代好皇上的要求,然后一点一点向中挤压,逼迫其同意皇上说的管军不管民制度。”

    朱燮元疑惑地问道:“我们慢慢挤压过去不杀人,那么安位的人杀我们我们也不还手吗?”

    刘侨说:“我只建议不主动杀人没有说不能自卫,安位的人如果要砍要杀弟兄们也可以拔刀自卫。”

    朱燮元问:“主动杀人跟自卫杀人有区别吗?”

    刘侨说:“当然有,敌人阵营中应该可以分为两部分人,一种是铁杆叛乱份子见官兵就砍,这样的人自卫时杀了他们也不算什么。另外一种是被胁迫的人,这些人可以拉拢过来不必要全部杀了增加仇恨,只要我们不主动杀人就伤不着他们,铁杆叛匪死得多一般人死得少才是最好的结果。”

383 分兵西望

    在贵阳这边开会商讨怎么办的时候,三岔河对岸的安位首先坐不住了,他原来被奢崇明和安邦彦压着很不舒服,希望能够回到他父亲那时候的样子,赤水河以南鸭池河以西都是他们一家人说了算。当奢崇明和安邦彦突然间被官军杀了时,安位有些害怕了,尤其是听到逃回来的人说战场上血流成河伏尸遍地的惨状,他更怀念跟大明朝廷和睦相处的日子,也担心河对岸的官军乘胜杀过来。

    安位当了好几年的傀儡土司,但他也没有闲着一直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当家作了主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办。他先是集结部队在险要处坚守,同时派人去贵阳见朱燮元,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回到原来状况,只要朝廷保证立即退兵他就率领部属归顺朝廷。朱燮元见到安位的使者后苦笑了几声,然后语重心长地叫使者回去告诉安位,回到从前那是不可能的了,今后所有土司都必须跟当地百姓划清界限,不过可以保证他及他的部属之安全,并且说可以由他掌管一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