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好莱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方好莱坞-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跟台湾省发展电影的模式有关,与大陆一样,台湾省电影深受政治影响,一度被某党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为了对外宣传台湾省,每年台湾行政院都会以半公开资助的方式,提供渠道跟资金让一些台湾本土电影走出岛内,去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新加坡电影节,乃至欧洲几大影响力更大的传统电影盛会。

    出去参加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往的总会有些人有所斩获,倒也真从各大电影节上斩获一些奖杯。但从这一点上来看,台湾一些导演的‘影响力’确实比香港这边擅长拍商业电影的导演要强太多。

    也因此被林孝智一开地图炮的群嘲,再加上他年初时就遭到了台湾当局的封杀,顿时有不少台湾导演跳了出来怒骂指责。

    杨德昌不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却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他公然在接受《中华日报》采访时愤然回击道:“……我看过林孝智先生过去导演的电影,有些确实非常精彩,我甚至一度为华人中出了这么一位出色的导演而欣慰甚至自豪。不过他虽然是一位有才华的导演,但性格上我却不敢苟同。难道全天下就他自己一人会拍电影吗?台湾金马奖自成立以为一直都以成为‘世界华人电影权威大奖’为己任,这些年来我们也许走过一些弯路,但现在确实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这一点连金像奖都略有不如。对于文艺电影跟商业电影,恕我本人才学浅薄分不出个详细来。我不知道什么叫做文艺电影、也不知道商业电影是什么。我只知道用心去拍、拍出来的好电影观众会明白、会支持。对于香港金像奖那边我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奖项,需要综合考虑的很多,评委会那么多人,大家那么多脑袋思考起来,最后得到的结果肯定是最正确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逢事就大叫不公平,金像奖还能办下去吗?”

    出生于47年的杨德昌无疑是台湾最大牌的导演之一,别看他还年轻,因为曾经留学美国南加州学习电影相关专业并归来的缘故,一直以来他都是台湾省行政院力推的年轻新生代导演之一,不但拍出来的电影获得补贴更多,每年台湾都会出资给他跟他的电影公司,支持他去参加各项大奖。

    而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行政院的力推,自八十年代回归台湾之后,杨德昌很快就撑起了台湾电影的大旗,先后获得美国休斯敦国际影展评审团推荐金牌奖、第二十八届亚太电影展最佳摄影奖、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第四十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英国电影协会最具创意和想象力奖、第32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等,可谓硕果累累。

    而他更是曾参与并签署了推动台湾本土电影发展的根基……《台湾电影宣言》,最近几年里更是被台湾省各界媒体公推为‘台湾电影大师级人物’,他一站出来向林孝智开炮,立刻无数台湾电影人纷纷站了出来抨击林孝智跟他的寰亚电影集团,更有台湾官方媒体在背后推波助澜,呼吁台湾各界全面抵制林孝智跟他的寰亚集团任何作品。

第532章 意料之外的支持

    台湾那边是否真会掀起一场抵制自己跟寰亚的运动,林孝智不关注也在意。事实上早在年初台湾当局传出封杀寰亚的消息之后,寰亚就已经在他的指挥下完成了撤离工作,而非是如一些人所猜测的那样,仅仅只是以退为进逼台湾当局解禁。

    如今寰亚已经不再往台湾派片了,这也是他林孝智不惧得罪台湾金马奖跟台湾电影人的原因。而且不止如此,自安排寰亚放弃台湾市场之后,他便于公司内部下达了一条要求,如非必要寰亚尽量减少聘请台籍艺人、导演拍片。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一条宣布封杀台湾艺人的‘命令’,只是气量太小应对台湾封杀的反制手段。却没人知晓这背后,林孝智已经开始利用自己跟寰亚集团的影响力,打击跟阻碍台湾本土电影的崛起进程了。

    不在意台湾那边的态度,却不意味着林孝智也不关心香港这边。事实上自他本人的言论见报之后,重新投入新剧拍摄之中的他,也不忘分神关注业界动态。

    与台湾那边一边倒的叫骂声不同,香港这边对于他向金像奖的开炮,竟然意外的赞同声远远压过了指责的声音。

    在赞同他的人中,林孝智意外看到了一个业界名气不小的导演,正是王胖子……王京。

    因为父亲就是香港知名电视人……王天林,王胖子从小就是跟电视制作打交道,从小耳目共睹之下早对这一行业产生了兴趣。不过早年性格叛逆的他更是个不想被父亲管教的主,没有遵从王天林的安排进入tvb的他反而在大银幕上打出了一片天地来,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他所导演的电影一直都是热卖跟赚钱的保证,是香港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一。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成功的大导演,却一直有一个遗憾或者说是憋屈的事,那就是他本人别说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了,就连最佳导演提名都没获得过一次。

    要说在林孝智开了嘴炮之前,他王京虽然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多少还是比较忌惮彻底得罪金像奖的。可是这一次一看到这位业界大佬站出来吸引仇恨了,再加上本届金像奖他还是连个提名也没得到,新仇旧恨之下王京也是憋不住火气,公然在为新电影《鹿鼎记》搞宣传时在媒体面前向金像奖开炮:“……前天林生对金像奖开炮,对此我是十分赞同的。我不知道《电影双周刊》想搞什么,但这几年金像奖一届不如一届是不争的事实。年年都要捣鼓出一两匹黑马出来,其中一部必然票房大卖的电影。可最后的结果千篇一律,得奖的是谁呢?是观众喜欢跟支持的热卖电影吗?不,最后得奖的一定是评委会喜欢的‘有艺术性’的电影。我可以理解金像奖出于照顾性心理,对票房普遍不高的文艺电影进行一些提携,但这种提携不应该是建立在打压商业电影的发展之上。”

    好友对金像奖开炮,刘镇伟尽管对金像奖并没有什么芥蒂,依旧站了出来力挺与他关系莫逆的林孝智。

    他在《明报》上登载了一篇亲自撰写的稿子,说:“无怪别人指责金像奖,这几年金像奖确实一直在走下坡路。商业电影尽管每年都能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等提名,但真正的重量级奖项上几乎与商业电影无缘,得到最多的就是些‘动作指导’、‘最佳剪辑’之类的奖项。诸如影帝、影后、最佳导演、最佳电影等,多半都是颁发给更文艺的电影。如果评委会真认为出演文艺电影所需要的演技跟用心度比商业电影更高,那我无话可说,只能用林生的一句原话来反驳……难道我们的电影就是蒙着脸、闭着眼睛拍得,没用一点心、不用琢磨演技?”

    “文艺片在艺术表达上也许比大多数商业电影要好一些,但一个现实的话题摆在眼前,观众大多不买账也看不懂电影里面的深意,导致多数文艺电影都是赔钱赚个吆喝。比如我认识的一个电影导演王家卫,前年他拍摄的《阿飞正传》拿了去年金像奖的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共四项大奖,但邓生(邓光荣,这部电影是由他的影之杰投资拍摄)上台去领奖时却苦着一张脸。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因为这部电影投资三千多万,最终票房却只有一千多万,不但把邓生气得住进医院打点滴,公司也险些因此倒闭,还是林生帮忙张罗卖了外埠回了点本,才不至于太难看。”

    刘镇伟跟王家卫是铁兄弟,他在文章里把老兄弟拉出来‘批斗’一番,未尝没有借机让‘死性不改’还准备继续拍文艺片坑新老板的好友王家卫转性拍商业片的意思。

    因为就在月前王家卫又闭关弄出了一个名为《东邪西毒》的剧本准备拉投资,刘镇伟在提前看过了剧本之后很为老友担心。他是香港最好的商业片导演之一,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部电影的商业卖点不够,观众很难买账,而且要拍出王家卫想要的效果,至少也得有个四五千万的投资,这种规模的投资除非是《黄飞鸿》、《黑侠》那种要大场面有大场面、要燃情的打斗戏有打斗戏,摸准了观众胃口的商业电影,否则别提赚钱了连回本都难。

    而且,在成功‘坑倒’了前老板邓光荣之后,别看王家卫拿了不少大奖,但他本人在香港电影圈里的名声已经臭了。若是再弄出一部坑倒投资者的电影出来,估计好友以后的日子更难混。所以才有了他的这么一说……

    作为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徐可徐老怪一直都是香港最好的电影导演之一。然而他本人虽然在第四届跟本届各自获得过一个最佳导演提名,却一直没能拿到“最佳导演”这个奖项,也因此他的《黄飞鸿》虽然在本届金像奖上大出风头,但徐可对于金像奖的不满也是溢于言表。

    他这人虽然脾气古怪,但也是出了名的敢作敢当,否则去年也不会为叶倩文挡下了所有的骂名。根本不需要别人联系他,徐可自己便站了出来抨击金像奖:“我从金像奖组建之初到现在,一直关注这个本土电影奖项的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从第六届引入了影评人协会跟其他组织之后,金像奖就是变了味道。每年都要推几部连回本都困难的电影上位,真要是观众喜爱的电影,怎么可能连剪辑师都要饿死?还是真如林生所说的那样,现在的金像奖大奖全看评委喜好跟口味了?”

    ……

    不奇怪这么多的大牌商业片导演站出来支持林孝智,自己耗费数千万巨资拍摄的大片,虽然席卷港澳台及东南亚,斩获无数票房,奈何就是不得金像奖评委会的喜欢,这几年来连连败于一些名声不显的导演手中,屡次被票房扑街到了姥姥家的文艺片黑马上演撞翻大船的戏份,早就有人憋了一肚子火气。

    只是香港电影圈就这么大点,早前大家都不愿意撕破了脸皮,得罪了金像奖官方跟评委组织,所以只能忍着。如今有人率先站出来炮轰金像奖,自然引起一片喝彩声跟掌声。

    说到底香港电影本来就是建立在商业片的基础上的,这几年金像奖评委会却大走欧美学院派,偏向于文艺色彩较重的电影,大量商业味道浓郁的电影被人为限制在金像奖之外,虽然还未令香港电影伤筋动骨,却也开始动摇了港片的根本。

    不少导演跟艺人,一看自己难以接到大片、或者很难拍出什么热卖电影一举成名后,为了能够获奖增加知名度,转而走捷径跑去拍那些观众不爱看的文艺电影,除了少数精品还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外,观众大多不买账。但这些文艺片更容易得奖更容易成名,长此下去才是港片的灾难。

第533章 深圳台与西游记(上)

    “老板,你可是真是把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郑丹瑞给林孝智冲了一杯红茶端到他面前,抱怨连连:“也不知道这一次我们亚视跟金像奖的合作会不会黄了!”

    “谢谢!”

    林孝智接过茶杯只抿了一口就放下了,闻言脸上并无太多表情变化。

    因为之前跟tvb签的三年电视直播协议到今年结束,年初时《电影双周刊》主动找上门来,想跟最近风头无两的亚视合作。

    说起来他一直怀疑,以金像奖评委会的尿性,自己这样的纯商业片导演很难入他们的法眼,过去几届金像奖里虽说他每一届都能获得多个提名,其中不乏重量级奖项,但最终真得到的也就只有两座小奖奖杯而已,本届他能得到‘最佳导演’提名,说白了还是金像奖评委会甚至可以说是《电影双周刊》的故意为之。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释放的善意,但心高气傲如他看来,却不下于施舍。

    这也是缘何林孝智虽然批准了亚视这边跟金像奖谈合作,另一边却给他们上上眼药的原因之一。

    《电影双周刊》还有金像奖评委会的一些人把持着金像奖的评选权,看似十几个组织一起选拔很公平实际上不仅不对外吸纳意见,内里更充斥着各种交易,这些绝不是一个希望做大做强的电影大奖所该有的,别人不愿意也不敢来曝光,他林孝智就只好自己赤膊上阵。

    本不准备回答这个问题的,奈何见郑丹瑞反复念叨,他也只好开口回答几句:“别跟我说在颁奖典礼前,你没听说影评人协会跟导演协会为了《婚姻勿语》跟《双城故事》闹起来的事。87年之前金像奖的评选虽然是内部进行,但有众多影评人跟电影人的监督,每一届都是兢兢业业,每一个奖项都非常合理且公平。可自那一年一下子扩增了影评人协会、摄影师协会等多个组织后,金像奖就完全变了味道。我可是听说一条潜规则,不是导演协会的人不可能被提名为最佳导演、同理不是摄影协会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最佳摄影奖。还有那些影评人,光靠喜好这几年盲目推文艺片上位,这算是什么,把金像奖当成自己的玩具吗?”

    郑丹瑞嘴巴动了动,却没有接话。

    他跟金像奖协会内不少高层私交莫逆,当然比外人知晓的更多,也很清楚林孝智说得不假。只是这些都是些潜规则,为了这个跟金像奖那边闹了,在他看来多少还是得不偿失的。

    只是看了一眼他的表情,林孝智就猜到了他心里并不赞同自己的意见,对于郑丹瑞这员大将他还是比较看中的,只好继续点拨说:“金像奖的确在香港很有影响力,但我们并不惧它,别忘了这一次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的。依托亚视跟寰亚,我们真要摒弃金像奖重新弄一个电影大奖出来,金像奖那边也只能干瞪着眼。而且这才是年初,距离下一届金像奖开幕还有将近一年呢,该急的绝不该是我们!”

    给他这么一点拨,郑丹瑞皱眉回味了一会儿,突然抬头看向了他,心中恍然大悟。

    是了,正如林孝智所说的。如果对手只是亚视一家电视台,又或者只是寰亚一家电影公司,金像奖绝对不会只听外界传了点林孝智对他们不满的风声,就主动上门来有意谈合作。因为他林孝智不仅手握香港最大的电影集团,在电影圈里拥有巨大人脉,同时还是香港传媒巨头,真要甩开金像奖单干,只靠《电影双周刊》这个财政状况一直不好的后台,金像奖血拼他们铁定财力跟广告宣传上远不能与他们相比。

    现在金像奖那边就算是气恼林孝智捅娄子的举动,恐怕也更应该担心他对金像奖的不满态度。距离下一届的金像奖看似还有一年时间,不过考虑到12月就会停止收录本年度入围电影,并进行广告、造势、内部评选、对外公布提名等等,实际上留给金像奖那边的时间其实只剩下半年左右。更应该着急的是他们才对……

    金像奖当初找上门来要跟亚视合作,最先联系的就是他郑丹瑞。而这也是他担任亚视副总以来的首次运作,所以郑丹瑞还是非常希望两家最终能走到一起的。

    明白了这些,他才把心中的烦恼给压了下去。跟林孝智说起了今天请他来的事儿……

    ……

    大陆的电视台比整整迟了十数年后才开放的电影高门槛不同,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就引进了大量的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电视剧、动画片。

    比如美国的电视剧《海底游记》改名《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央视台上映,结果形成万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