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世三国-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税是其他各地的商品进入并州时需缴纳的一种税金,相当于今天的关税。
  于是,陆风当年的欠款,就用新的赋税政策抵押了。
  而一听说五之税一的商税,河内的众乡绅和富商全都傻眼了。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重农抑商的,东汉也不例外。东汉末年的商税大约是十之税五、六左右,是很重的。所以,一听说如此轻的商税,众乡绅和富商便赶紧把借据都烧了,生怕这个东西影响自己在并州发财。
  当然,等到商税大面积推广时,他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那时候,他们已经在并州站稳了脚跟,并且,已经大赚了一笔,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在改革赋税的同时,陆风也改革了徭役制度,大大减轻了并州百姓的负担。
  新的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一出台,各地的商人和百姓便纷纷涌入并州,再加上两次打退了匈奴人的入侵,并州曾经的苦寒之地竟变成了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
  于是,并州开始崛起,幽、冀、司、雍、凉等地日渐落后。
  而面对不批涌入的外来人口,并州上下都忙得团团转。边地需要移民,尤其是定襄。军队需要补充,又要开始征兵、练军。而政务院,又要忙着登记造册,分配土地,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就在并州上下忙成一片的时候,陆安和余庆终于从洛阳回来了。
  余庆是谁?看到这里,或许很多兄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我就先解释一下吧。
  余庆也是晋阳流民出身,晋阳军校毕业,现年25岁,武艺高超,可以和高顺大战几十个回合,现为侍卫营右营营长。
  打了一个大胜仗,自然要向朝廷表功,而在表功的同时,陆风自然还要贿赂一下朝廷的贪官污吏。所以,陆安不仅要带着陆风的奏折去洛阳,还要带着一些金银财宝。而这一路上,自然也需要一个人护送。典韦是贴身之将,不可轻出;管亥是晋阳城守,更走不开。其余的人,也都各有执事,无法分身。所以,这个重任便落在了余庆的身上。而余庆也幸不辱命,平安的把陆安带了回来。
  陆安回来以后,还带回来一个小太监,当然,是传达皇上旨意的小太监。
  灵帝也很照顾陆风的面子,又给陆风升官一级:由破虏将军变成了荡寇将军。
  众人庆贺完毕,陆风便赶紧向陆安询问京城的形势。
  陆安道:“朝中大臣对主公的改制颇有微辞,不过,由于鞭长莫及,也没有什么办法。并且,有些人还接受了主公的贿赂,自然就不会说什么了。
  皇上依然昏庸,张让依然嚣张跋扈,大将军何进依然无所作为,而蔡老却依然在弹劾张让。并且,蔡老在洛阳的形势不容乐观,恐怕会再被贬官。”
  听了陆安的讲述,陆风点头说道:“通知我们的人,要密切注意朝中的形势,如果老师出了什么问题,一定要设法营救到晋阳来。”
  

第八十二章 再次扩军
更新时间2007…11…12 6:05:00  字数:2156

 并州的赋税制度改完以后,晋阳终于来了一个大人物。这人不是别人,就是甄逸的大哥,甄向。
  甄逸出仕以后,便不能再管理家族的生意了。官不可商,商不能官,这是并州不成文的规矩。其实,本来甄逸也不想再管理家族的生意了,因为甄逸毕竟是家中的次子,不能继承家族的产业,所以,甄逸才会选择出仕。
  在甄逸的安排下,陆风和甄向做了一次长时间的磋商。
  磋商的结果是:甄逸继张世平之后,成了并州的第二个国商。国商受政府保护,税金翻三倍,经营并州的重要产业,如开矿,盐铁,珠宝,粮食等。当然,甄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次性捐助并州铜钱一百万贯,粮草五十万石,金银各一万两,青壮家丁五万人。当然,以后还要根据意外情况不限量的供给。
  对此,陆风认为是值得的。有奶便是娘,有枪便是草头王。只有有钱有人,才能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当然,如此一来,陆风对甄家的依赖也就变大了。
  而一次性进行如此大的投资,甄向也是顶着极大的风险和压力。可以说,甄家已经把宝押在了陆风身上,是赚是赔,就看陆风的表现了。
  陆风和甄家,已经彻底的站在了同一阵地上。
  有了钱,有了人,陆风便开始了第三次扩军。
  扩军首先从近卫军开始,龙骑狼骑两军没有大动,依然是各五营,五千人,不过,两军却各多了一营预备兵和两营后勤兵。熊暴虎贲两军各扩编成了一万人,预备兵和后勤兵不计在内。而在黄忠的倡议下,为了保证弓弩兵的人身安全,飞蝗军又扩编了两营大刀兵。于是,飞蝗军中便有了一句顺口溜:“骑大马,跨大刀,呱唧呱唧就是撩!”特种兵没有扩编,依然是五千人。侍卫营也没有扩编,依然是左右两营,两千人。不过,陆风却在特种兵中挑选出极其优秀的一百人组成了所谓的“雷霆小组”,类似于《士兵突击》里的老“A”,以执行特殊任务。同时,陆风也在飞蝗军中挑选出极其出色的一百人组成了所谓的“狙击小组”,以配合雷霆小组行动。
  而其余各师,都扩编了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这样,除了于禁的后备师多了一个工程兵团以外,各师都辖五个团,两万人。
  至此,并州的野战兵力已经达到十二万之多,已经达到了并州财政和百姓负担的极限,也幸亏并州有钱,或者说是陆家和甄家有钱,否则,并州的财政早就崩溃了。
  扩军完毕,陆风又对军制做了一点修改。
  首先就是从军务院的后勤部分出了装备部,由骆符任部长。同时,陆风又在军务院增设了情报部,由陆安负责。并且,对于其他各部野战军,陆风也要求增设后勤部和直属的斥候部队。总之,陆风就是要加强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对敌情的了解,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还有,鉴于各地守城部队战斗力的薄弱,陆风便要求各地守城部队到晋阳集训,由管亥和审配统一负责操练。
  而在扩军的同时,陆风终于推行了军衔制。
  军衔共分三等,十四级。三等是将官、校官、尉官,十四级是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同时,普通士兵则被称为列兵,而一些表现突出素质优秀的老兵,陆风也任命他们为士官,即:上士、中士和下士。
  军衔对于职务,是相对应的关系。近卫各军的统领和各师的师长,除了张辽以外,都是少将军衔。由于张辽坚守定襄和斩杀拉吉的大功,陆风破格的授予张辽中将军衔,以为表彰,尽管张辽很不愿意。而典韦和管亥,由于统领的人实在太少,只好和各师的副师长一起被授予了准将军衔。各团营一级的军官,大都是校官。各连排一级的军官,大都是尉官。
  军衔的出现,使并州军中的上下级关系更加明确,加强了并州军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并州军的指挥和管理更加方便,为并州军的正规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军衔也是一个职业军人尊严和荣耀的象征。它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耀感。因为,有些士兵已经是军官,或者是士官了。
  士兵,便成了一个新的起点。
  于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句话,终于在并州军中开始广泛流传了,尽管陆风曾经在军校说了很多次。
  而近卫各军实际上都相当于一个团的建制,所以,军衔便都晋升了一级。而侍卫营又是陆风的亲兵,军衔便晋升了两级。由于侍卫营的大多数士兵都是特种兵出身,所以,并州军中,尽管侍卫营和特种兵的选拔很残酷,但还是有很多士兵要求进侍卫营和特种兵。因为,能进侍卫营和特种兵,不仅能得到晋升两级的待遇,更是自身实力的一种证明,军人荣耀的一种象征。
  并且,特种兵和侍卫营的军装颜色和一般士兵的都不一样。守城部队的军装是黄色的,野战部队普通士兵的军装是绿色的,而特种兵的却是黑色,肃然,神秘。侍卫营则换成了清一色的锦衣,于是,陆风便命名侍卫营为“锦衣卫”。
  而各部扩编完成以后,陆风却实行了新的练兵方法——魔鬼式练兵法。
  即在招兵的时候,按照自身规模的一倍去招兵,如果实在招不到那么多的兵,也要尽可能的多召。招完兵以后,便加大训练强度,淘汰掉多余的士兵,以提高士兵的个人素质,提高单兵作战能力,练出真正的精锐之兵。所以,被淘汰的士兵都说这种训练方式象魔鬼一样。
  所以,整整一个冬天,陆风基本上就是在选兵和练兵。
  

第八十三章 改造俘虏
更新时间2007…11…13 12:02:00  字数:5201

 而在选兵和练兵的同时,陆风对俘虏的改造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当这六万匈奴俘虏被押回晋阳以后,陆风就差一点没被晋阳上下的大小官员和百姓们烦死。
  如何处置俘虏,便成了战后最难解决的问题。
  元老院,政务院,军务院,法院,全都吵开了锅。刺史府每天来往的公文,有一大半都和俘虏有关,弄得王粲一听说俘虏这两个字就想吐。而监察院虽然和这事没有什么关系,可田丰也没闲着,左一个建议,右一个建议,没完没了的向刺史府呈递,把陆风弄的一看到“建议”这两个字就恶心。
  无奈,陆风只好在刺史府召开了并州全体官员大会。
  除了边地四郡,晋阳五郡都派代表来了。于是,在刺史府的议事大厅里,便黑压压的挤满了上百号人。
  一见这么多人,陆风便觉得议事大厅应该扩建了。
  同样,会议依然是吵成了一团。
  有人主张杀,建京观,以壮大汉天威;有人主张奴,变卖为奴,以填补财政的负担。当然,偶尔也有几个精神病主张放了。
  一听说竟然有人主张放掉俘虏,陆风顿时大怒,当即就拍桌子瞪眼睛的罢免了这些官员。真不知道这些精神病是怎么想的,为了这几万俘虏,并州军付出了多大的伤亡,流了多少血啊。
  一见陆风发怒,并州的大小官员便都不言语了,都静静的等着陆风发话。
  见时机成熟,陆风便从案后起身而立,看了一眼大厅中的众人,缓缓的,郑重的说道:“这些俘虏,不能杀,不能放,也不能为奴。要改造!”
  一听说“改造”这个词,并州的大小官员又开始议论纷纷,不明所以。
  而陆风一挥手,众人又都安静了下来。
  “公台,并州律法,可曾规定如何处置俘虏?”陆风转头对陈宫说道。
  “不曾。”陈宫无奈的答道。
  正是因为律法上没有规定如何处置俘虏,所以,这个问题才成了一件难事。
  “正因为律法上没有规定如何处置俘虏,所以,我才主张要改造俘虏。”面对众人,陆风朗声的说道。
  “所谓改造,就是要让匈奴人易汉姓,说汉话,写汉字,在数年后成为我们大汉的子民。”陆风的话刚说完,大厅里又响起了议论纷纷的嗡嗡声。
  陆风一摆手,喝道:“有何不妥请直言!不要交头接耳,私下议论。”
  一听陆风这么说,并州的大小官员又都不言语了,大厅里又忽然静得出奇。
  见众人都不说话,沮授便起身说道:“主公,改造之法,我等实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烦请主公详释之。”
  陆风知道,沮授的话,就是众人的话。连沮授都不明白改造是怎么回事,那其余的人估计就更不会懂了。
  于是,陆风便叹了口气说道:“所谓改造,就是要把匈奴人变成汉人,让他们脱胎换骨,让他们从里到外、从思想意识到生活方式,都变成汉人。也就是让他们重生一次,重新做人。”
  接着,陆风又道:“或许,你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们想想,如果你们是那些匈奴俘虏,我是说如果。”面对这些封建顽固派,陆风只好又强调了一遍“如果”。
  “现在,我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一个是做汉人,你们会选择哪一个?”
  陆风说完,众人便都陷入了沉思,大厅里又是一片寂静。
  片刻过后,见没人发言,陆风便对崔言说道:“季节以为如何?”
  见陆风叫到了自己的头上,崔言便无奈的起身,吞吞吐吐的说道:“言以为,选择做汉人的,应该会多一些。”
  “嗯。”听了崔言的话,陆风满意的点了点头。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所以,至少会有一半的匈奴俘虏会选择做汉人。到那时,我们可就又多了几万的子民啊!何乐而不为呢?而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不就是人吗?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诉你们:天下万物,以人为本。有了人,就有了一切。现在,上天赐予了我们几万的子民,我们如果不接受,岂不是伤天了吗?所以,杀光俘虏,那是在暴殄天物!”陆风激动的说道。
  陆风一边说,还一边不停的比划着,这让并州的大小官员感觉不是在听主公训示,而是在听主公演讲。
  随即,陆风又道:“并且,如果我们杀光了这些俘虏,那么,以后战败的匈奴人还会再投降吗?他们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不会再为他们报仇吗?如此一来,仇恨便会越积越深。而我们以后和匈奴人的战争,也会变得更加的艰难。”说道这里,陆风的语气竟有些深沉。
  “以暴制暴,并非明智之举。”忽然,陆风又提高了音量大声说道。
  “而如果全部为奴,不是太过可惜了吗?并州需要那么多的奴隶吗?并且,并州律法规定:每户的家丁不得超过一百人,并要登记造册。这是律法规定的,是至高无上的,我也不能僭越。所以,我家里的下人也只有二十几个。而你们要那么多的奴隶、那么多的家丁干吗?难道想叛乱不成?”
  听到陆风的质问,并州的大小官员便慌忙叩拜于地,说道:“我等不敢。”
  见恐吓的效果已达到,陆风便道:“我知道你们没有这个想法,都起来吧。以后记住:不要随意行此大礼。”
  陆风说完,众人又都战战兢兢的起来了。
  等众人都坐好,陆风又沉声说道:“我们和匈奴人的战争,实质上却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和杀戮。
  自从大汉立国以来,这样的征战,这样的仇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流了多少血?匈奴人又流了多少血?难道你们就不想终止这样的战争吗?
  我不知道你们想不想,但我想。所以,对待匈奴人,我主张两点政策:一是灭族,二是征服。
  我认为,如果想要终止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和战争,就必须让一方灭亡,这样,仇恨便没有了,征战就会停止。而如果一方没有实力去灭亡另一方,那就要彻底的征服另一方,用自己的武力和文明去征服、融合另一个民族,让他同化成为自己,这样,仇恨也就不存在了,战争也会停止。
  而凭我们现在的实力,我们无法让匈奴人灭族,所以,我们就要去征服匈奴人,去同化、融合匈奴人,让他们也成为汉人,成为大汉的子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我们连一个小小的匈奴人都征服不了,容纳不了,那我们大汉民族还怎么生存,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而我们只有同化、容纳了匈奴人,我们的民族才会在两个民族的融合中发展壮大,才会变得更强大。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做的很好,可惜,他还不懂得去容纳胡人。他如果容纳的胡人,让胡人也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