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帝国海军,与冯承乾熟知的帝国海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除了拥有更多的主力战舰,还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包括那些在早期建造的主力舰,都有相当大的改进潜力,也就在无形中缩小了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差距。
    可以说,冯承乾做为“帝国海军之父”,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除了为帝国海军订下了一条合理的发展路线之外,冯承乾还做了很多贡献,比如在回到帝国海军之后,冯承乾就着手对“皇太子”号等在早期建造的主力舰进行改造,使这些有十年、甚至二十年舰龄的战舰能够继续服役,并且有能力在海洋上挑战那些新式战舰,继续为帝国效力。
    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冯承乾的信心也更加充足了。
    如果战争在年内爆发,帝国海军不见得会吃亏,说不定还能在北海上打几场漂亮仗,杀杀英国皇家海军的威风。
    关键就是,战争会在年内爆发吗?
    德皇的内侍赶来的时候,冯承乾才发现天色已经放亮了。德皇在这个时候叫他过去,显然与萨拉热窝的事情有关。

第六十五章 帝国的立场
    虽然历史进程发生了偏移,但是结果并没改变。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军事医院探视受伤军人时,遭到塞尔维亚民族极端组织“黑手社”成员刺杀,预先埋设的炸弹不但炸死了随行的公爵夫人,还炸伤了斐迪南大公。次日凌晨四点,斐迪南大公因伤逝世。数小时后,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二十九日凌晨,最忙碌的不仅有忙着改版的报社工作人员,还有欧陆各国的领导人。
    冯承乾与提尔皮茨赶到波茨坦皇宫时,其他重臣已经到达,德皇正在与小毛奇商讨陆军作战的事情。
    两人没有呆在一起,立即分头行动。提尔皮茨去找到了首相贝特曼,冯承乾则去找到了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没花多少功夫,两人就了解到,沙皇与奥皇已经发来照会,要求德皇表明立场。
    显然,沙皇与奥皇都已做好了打一仗的准备。
    只是,两位皇帝对待这场战争的观点却不大一样。
    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只想打一场规模有限的战争,即针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根本目的是借斐迪南大公之死吞并塞尔维亚,至少得让塞尔维亚割让部分领土,以扩大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基于这个目的,奥皇要求德皇向沙皇施加压力、牵制住俄国,阻止俄国出面干预。
    在奥皇看来,只要德皇出面,沙皇就会置身事外。
    显然,奥皇把局势看得太简单了。
    几乎同时,沙皇也给德皇发了电报,明确表示俄国无法容忍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行动,即便塞尔维亚的民族极端组织要为斐迪南大公之死负责,也应该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而不是发动战争。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位德皇的外甥明确表示,俄国不会袖手旁观。
    很明显,如果奥匈帝国借机出兵攻打塞尔维亚,俄国将以塞尔维亚保护国的身份立即向奥匈帝国宣战。
    真要做到这一步,欧战将不可避免。
    此时,夹在两位皇帝之间的德皇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欧洲战争会不会在这个时候爆发。
    “你怎么看?”
    “恐怕在所难免了。”
    提尔皮茨皱起眉头,拉了冯承乾一下,朝墙边走了几步,避开了聚集在大厅里的文武大臣。
    “你要是陛下,你会怎么办?”
    “我可不是。”
    “假设吧,或者说你站在陛下的立场上考虑一下。”
    “这……”
    “很为难,是不是?”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这就是陛下现在的处境,如果对奥皇的要求置之不理,那么德奥同盟就将受到影响,我们也将失去唯一还靠得住的盟友。如果对奥皇的要求做出正面回答,将不可避免的促使奥匈帝国出兵塞尔维亚,俄国则很有可能为此向奥匈帝国开战。”
    “那我们就得向俄国开战。”
    “接下来就是法国向我们开战。”
    提尔皮茨长出口气,说道:“按照小毛奇制订的战争计划,只要法国参战,我们将首先出兵攻打法国……”
    “这就是最关键的地方。”
    “为什么?”
    “虽然在施利芬元帅制订的计划中,也以西线为重,只有在击败法国之后,才能把重点转向东线,但是元帅非常清楚英国的立场,他在计划中明确提到,我们只能借道荷兰,再向南转向进入比利时。”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小毛奇舍弃了该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你是说……”
    “直接进入比利时,会有什么后果?”
    “这……”
    “如果比利时国王不答应我军借道,那么我们出兵比利时就是入侵比利时,而根据《伦敦条约》,英国对比利时负有义务。也就是说,即便英国没有与法国结盟,也会以我们入侵比利时为由,向我们宣战。”
    “这么说,施利芬元帅……”
    “元帅故意让我军绕道荷兰,就是希望以拉长战线的方式,迫使法国在我国之前出兵比利时,拓展北部防线。只要法军先一步踏入比利时境内,我们就能以维护比利时的独立为由出兵,而英国要么加入我们的阵营,要么保持中立,而不可能因为我们晚于法国出兵比利时而向我们宣战。”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现在你应该明白陛下的处境了吧?”
    “真要打起来,绝对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而我们不见得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取胜。”
    “能否取胜还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因为陛下不可能对奥皇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所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你的意思是……”
    “不管俄国的态度有多么强硬,陛下都应该对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这件事,向奥皇表示同情,并且支持奥皇采取合理的行动。只要陛下表达出这个意思,不管是否支持奥皇采取军事行动,都会被奥皇误解,认为陛下将全力支持向塞尔维亚开战,从而使局面彻底失去控制。”
    “没有别的可能了?”
    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你得明白,很多人都急切的盼望着这场战争呢。”
    这时候,德皇是侍从来到了大厅,让大臣门前往议事厅。
    虽然冯承乾是前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但是现在他只是帝国海军的参谋军官,不在大臣行列之中。
    等大臣们都进去了,一名侍卫军官走了过来,请冯承乾去书房。
    德皇还没有去议事厅,在书房等着冯承乾。
    “陛下……”
    “让你久等了,坐吧。”
    冯承乾没有客气,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在德皇这里,他的待遇都很特别。
    “你知道昨天发生的事情吗?”
    “刚刚听说。”
    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说道:“你们过来之前,尼古拉与弗朗茨发来电报,让我表明立场,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这……”
    “我专程派人请你过来,就是希望听一些不同的意见。”德皇勉强笑了笑,说道,“你也知道,那些大臣不可能提出什么有见地的建议。你更应该清楚,如果无法妥善处理,恐怕这次的事情就不是一场危机了。”
    冯承乾稍微思索了一阵,说道:“陛下,我们能放弃奥匈帝国吗?”
    “你的意思是……”
    “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而且刺客是塞尔维亚极端组织成员,如果奥皇不采取报复行动,奥匈帝国恐怕会分崩离析。”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不管我们支持与否,奥皇都会惩戒塞尔维亚,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针对性的战争。这个时候,我们的支持显得至关重要。”
    “你的意思是,我们能够迫使沙皇做出让步?”
    “很难,但不是没有希望。”
    “这……”
    “如果仅仅是惩戒塞尔维亚,而不是对领土抱有野心,沙皇应该能够理解。可是只要牵扯到领土问题,沙皇就不会妥协。”
    德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陛下,我们的立场至关重要,稍有不慎,战争就会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甚至会波及全球。”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们别无选择。”
    冯承乾立即明白过来,德皇已经意识到,战争很有可能爆发,而且帝国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
    “陛下……”
    德皇长出口气,把目光转向了冯承乾。
    “如果别无选择,我们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你是说,准备开战?”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就算我们不希望战争爆发,但是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爆发,就只能及早做好准备。与其让敌人抢先发动战争,还不如积极一点,在局势对我们有利的时候主动发起进攻。”
    “如果战争不可避免,这就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见到德皇已经做出决定,冯承乾也没再多说。
    随后的御前会议上,虽然有部分大臣主张采取积极外交行动,在奥匈帝国与俄国之间进行斡旋,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大臣认为,很难通过外交途径化解这场危机,帝国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
    御前会议结束之后,德皇把小毛奇与提尔皮茨留了下来。
    当天上午,德皇给奥皇与沙皇回电,表示高度关切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塞尔维亚的极端组织必须受到惩戒,支持奥皇对此提出的合理要求,并且希望沙皇能够体会奥皇痛失皇储的悲痛感受,为惩戒凶手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只是,德皇也明确提到,帝国不会支持奥皇借此向塞尔维亚提出领土要求。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进行外交斡旋的不仅仅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当天,法国、英国、意大利、奥斯曼帝国均向奥匈帝国与俄国发出外交照会,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化解矛盾。
    与此同时,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国、英国的外交活动也开始了。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如果萨拉热窝事件没能得到妥善解决,欧洲大战就会爆发,可是并非所有人都在积极化解这场危机。

第六十六章 走向战争
    对帝国来说,最关键的不是俄国、也不是法国,而是英国的立场。
    虽然冯承乾没有参与陆军作战计划的制订工作,但是提尔皮茨做为帝国海军司令,能够获得一些与陆军有关的消息。根据提尔皮茨了解到的情况,不管是小毛奇,还是协助皇储制订作战计划的鲁登道夫,都没有把俄国与法国放在眼里。在这些陆军将领看来,如果没有外来援助,俄国与法国联合起来都不是帝国的对手。小毛奇甚至认为,只需要半年就能打败俄国与法国。虽然鲁登道夫没有这么乐观,但是他也认为,有把握在半年内击败法国、在两年内击败俄国。
    关键就是,法国与俄国能否获得外来援助。
    能够为法国与俄国提供援助的,只有北海对岸的英国。
    六月三十日,帝国驻英国大使林克瑙斯基向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交了外交照会,并且与帝国全权代表的身份与英国进行磋商。
    林克瑙斯基的任务很简单:搞清楚英国的立场。
    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德国与法国、俄国开战之后,英国是否会参战,而且以什么方式参战。
    有趣的是,在最初的接触中,格雷的答复很合德皇的胃口。
    按照林克瑙斯基发回来的消息,英国依然保持中立,不会介入欧陆冲突,更不会帮助法国与俄国。为此,格雷给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即英国国会不会让政府为两个非盟国而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
    显然,这条消息让德皇、小毛奇、提尔皮茨等人松了口气。
    只是,冯承乾一点都不觉得高兴。
    在他熟知的历史中,英国在大战爆发前也表示将保持中立,可是等到大战爆发,就立即改变了立场。甚至可以说,正是英国在外交上耍的手腕,让帝国做出错误判断,最终在最不恰当的时候发动了战争。
    可惜的是,冯承乾的担忧,并没得到德皇的重视。
    七月十日,小毛奇向德皇提交了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明确提出,在法国还没有完成战争动员的情况下,有绝对的把握在六周之内攻下巴黎,迫使法国投降,然后把主力转移到东部战场,在半年之内打垮俄国。
    这份计划很有野心,在大体上也符合施利芬元帅制订的总体战争计划。
    只是,最关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即德军不会借道荷兰,而是直接从阿登地区进入比利时,在攻克列日要塞之后占领布鲁塞尔,再向南转向,以大回旋的方式从北向南攻入法国境内。
    在兵力配置上,同样存在严重问题。
    比如,小毛奇依然坚持在与法国接壤的边境地区部署四十个师,牵制正面法军,而不是仅仅部署十八个师。
    万幸的是,德皇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
    在审核小毛奇提交的作战计划时,德皇明确提出,放在边境线上的牵制兵力过多,必然导致主攻方向上的兵力不足,也就难以保证按计划攻占巴黎。至于借道比利时,德皇反而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显然,在德皇看来,只要英国铁了心要参战,帝国陆军是否借道比利时并不重要。
    七月十一日,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弗朗茨再次致电德皇,希望德皇能够在处置塞尔维亚的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并且表示,如果能够得到德皇的支持,奥匈帝国将无条件的支持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此事件上采取的任何行动。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德皇还能保持中立吗?
    当天晚上,德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
    虽然只隔了十多天,但是帝国大臣们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
    大概是受英国外长格雷的答复影响,在这次会议上,主张和平的大臣少之又少,大部分大臣都认为有必要打上一场。
    当然,话说的没有这么露骨。
    很多大臣都认为,通过惩戒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打上一仗,能够打击俄国,有效遏止俄国的扩张野心。
    这些人都认为,战争将局限在巴尔干半岛地区,就像前几次巴尔干战争,只是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不会演化成欧洲大战,更不可能对帝国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即便打败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显然,那些轻谈战争的人,都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
    对此,冯承乾的立场非常明确,即不打就不说,真要打的话,就要做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准备。
    不管冯承乾的建议是否对德皇产生了影响,帝国大臣的立场,直接决定了德皇的立场。
    七月十二日,德皇回电奥皇,表示帝国将支持奥皇提出的所有合理要求,并且将协助奥匈帝国采取任何惩戒性行动。
    当日,驻扎在德奥边境地区的第九军团就开始了动员行动。
    得到德皇的许诺,奥匈帝国在萨拉热窝事件上的立场变得愈发强硬。
    只是,到这个时候,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危机,战争仍然可以避免。
    这个时候,最积极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是俄国与法国,而是英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萨拉热窝事件与英国没有多大关系,至少表面上如此。如果英国像其外长承诺的那样,在欧陆政策上保持中立,那么不管战争是否爆发,与英国都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七月十五日,格雷照会了德、奥、法、俄、意等国大使,提出召开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