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是获得公爵爵位之后,冯承乾第一次来到自己的领地上,他的住所是一座拥有三百多了历史的古堡。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古堡并不罕见。
    冯承乾的离开,多多少少让德皇有点失落。直到三个月之后,德皇才任命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为帝国海军司令、兼帝国海军战争部长。
    相反,冯承乾却一点都不失落。
    在提出辞职请求时,冯承乾就想清楚了,如果他不主动辞职,那些对他不满、或者对他有猜疑的帝国官员、贵族就会把压力转向德皇。不管冯承乾与德皇的关系有多好,都难保德皇不会对他起疑。
    事实上,这个担忧已经困扰了冯承乾好几年。
    别忘了,帝国皇后是英国的长公主,而且与德皇的感情非常好。虽然德皇把国家事务与家庭分得很开,皇后也有皇室成员的觉悟,知道不能把皇室关系与国家关系划等号,但是冯承乾主导的帝国海军军备发展规划是帝国与英国决裂的根源,皇后对这个长着东方面孔的海军大臣怀恨在心,也就在所难免。
    可以想像,有皇后吹耳边风,加上大臣贵族的影响,德皇对冯承乾的信任,绝对不会因为救命之恩而永久维持下去。
    帝国的远东战略,必然会在冯承乾与德皇之间制造出信任裂痕。
    对冯承乾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在德皇起疑之前放下权力,离开风暴中心,从而让那些诋毁他的人无话可说。
    换个角度,冯承乾主动辞职,也是确保他的建议得到采纳的基础。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冯承乾仍然有影响力,就算他的建议最为理想,德皇恐怕也会有所顾虑。
    不当官,不等于没有了生活来源。
    身为帝国世袭公爵,冯承乾不但有自己的属地,每年还能拿到一份不算少的补贴,而且他还有十多年的积蓄。
    对冯承乾来说,在古堡里安心过日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是,这种轻松惬意的生活并没持续多久。
    做为帝国海军的奠基者,德皇忘不了他,接任的帝国海军司令也忘不了他。
    一九一二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提尔皮茨专程赶来,不但带来了一大堆圣诞礼物,还带来了德皇的诏书。
    冯承乾离不开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离不开他。

第六十章 尽力而为
    小毛奇无法指望,冯承乾就只能靠自己了。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冯承乾详细了解了由小毛奇修改之后的陆军战略计划,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
    显然,帝国陆军在对法战争中迅速取胜的希望并不是很大。
    只是,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一定会在欧陆战争中战败。
    考虑好之后,冯承乾找到了提尔皮茨。虽然只是帝国海军司令部参谋,但是做为前任帝国海军大臣,冯承乾在海军司令部的地位不在提尔皮茨之下,提尔皮茨拥有的只是一个由德皇任命的司令头衔。
    “你的意思是……”
    “虽然海军归海军,陆军归陆军,但是帝国的情况十分特殊,即便得到陛下重视,海军也取代不了陆军。再说了,帝国首先得在陆地战场上取胜,才有望在海洋战场上取胜,所以我们必须把地面战争放在首位。”
    “就算你这么想,小毛奇也不会领情。”
    “我这么做,不是希望他能领情。”
    “你也影响不到他,更改变不了什么。”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并没想过要让小毛奇改变陆军的战略计划,只是觉得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怎么补救?”
    “你觉得,帝国打赢欧陆战争的关键是什么?”
    “当然是击败法国。”
    “俄国呢?”
    提尔皮茨愣了一下,说道:“虽然我不是陆军将领,但是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害怕俄国。”
    “为什么?”
    “日俄战争。”
    冯承乾笑了笑,等着提尔皮茨说下去。
    “虽然我没有亲临战场,但是根据所见所闻,以及获取的前线消息,俄军的战斗力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强大。不可否认,俄国的人力资源非常庞大,可以征召大量士兵,可是战争不仅仅是比拼兵力。在我看来,俄国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在其他方面都远远比不上英法等传统强国,甚至连日本这样的新兴国家都比不上。除此之外,俄军内部的矛盾也极为尖锐,比如在日俄战争期间,俄军将领就经常发生争执,甚至为了一些小事而决斗。我们的一位观察军官就亲眼目睹俄军的两位集团军司令官拔刀决斗。”
    “谁?”
    “马克斯-霍夫曼,你应该认识他。”
    冯承乾点了点头,表示认识这个叫霍夫曼的军官。当年,在与毛奇进行的那场兵棋推演中,霍夫曼就是冯承乾这个阵营中的成员,而且表现极为突出。也正是如此,他才被破格晋升为现役军官。在提尔皮茨去远东担任舰队司令时,他也跟随前往远东,担任帝国驻满洲的军事观察员。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俄国不足为惧。”
    “虽然你说得没错,但是你只看到了表象。”
    提尔皮茨皱起眉头,等冯承乾说下去。
    “日俄战争之后,沙皇为什么要服软,不但全盘撤出满洲,还把半个萨哈林岛与南千岛群岛割让给日本?”
    “这……”
    “别忘了,对马海战结束之后,主动提出和谈的不是俄国,而是日本,而且当时日军还没有攻占旅顺。”
    提尔皮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正在思考冯承乾这句话的含义。
    “很明显,打不下去的不是俄国,而是日本。以俄国的资源,就算不能打,也可以勉强维持下去,根本没有必要急着与日本停战。导致沙皇服软的,不是日军很能打,也不是俄军不能打,而是其国内的祸根。”
    “你是说……”
    “如果没有国内革命,沙皇绝对不会割让领土。日俄战争结束后,沙皇就在国内进行了政治改革。虽然并不彻底,但是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反对派,表达出推行民主政治的意图。不可否认,沙皇的虚情假意收到了一时之效,这几年俄国的国内形势相对平稳。但是有一点同样不可否认,那就是在下一场大战期间,由战争产生的巨大压力将导致俄国国内矛盾总爆发。”
    “也就是说,俄国将在战争压力下土崩瓦解?”
    “就算没有土崩瓦解,也会单方面与我们媾和,从而退出旷日持久的战争,集中力量处理国内矛盾。如果出现了更加糟糕的结果,比如罗曼洛夫皇朝被推翻,俄国也会单方面退出战争。”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由此可见,俄国的最大问题,在于其腐败、专制的制度。”
    “不管怎么样,俄国确实不是头号威胁。”
    “帝国的头号威胁,在英吉利海峡对面。”
    “英国?”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我仔细看过小毛奇修改后的西线作战计划,虽然有很多漏洞与欠缺,而且轻重不明,但是只要主动权在我们手上,以帝国陆军的作战能力,在战争初期取得优势也不是很困难。只是,按照小毛奇的计划,要想彻底击败法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说,英国会在法国战败之前参战。”
    “这也正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俄国肯定会参战,就算有一些影响,也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发展方向。再说了,俄国只能在东线做文章,最多牵制住我们的东线兵力,不可能出兵法国,与法军并肩作战。真正能够派兵去法国的,也就只有英国了。”
    “英国陆军形同虚设,还有……”
    “正是如此吗?”
    提尔皮茨愣了一下,知道冯承乾是另外一个意思。
    “辞职前,我见过瓦德西元帅,跟他谈了一些联军的事情。在个人素质上,英国陆军官兵绝对不比帝国差,而且英国军队常年在海外征战,有着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其职业军人制度也较为完善。虽然英国陆军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其战斗力不容小觑。此外,英国肯出兵参战,还能振奋法军。”
    “这样的话,我们就得力争制海权。”
    “在英国本土附近,特别是在战争初期,我们不可能夺得制海权。”
    “这……”
    “显然,我们也就无法阻止英国向法国派遣远征军。”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阻止、至少延迟英国出兵的时间。”
    “什么办法?”
    “不给英国参战的理由。”
    “这……”
    “到目前为止,英国都没有与法国、或者与俄国签署任何形式的同盟条约,而且在欧战爆发之前,英国也不大可能正式与某个欧陆国家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因此英国不可能以我们进攻法国而向我们宣战。”
    “这样的话,英国就需要一个参战的理由。”
    “将军,你觉得英国会以什么理由参战呢?”
    提尔皮茨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我可不知道,而且在你提起之后,我才首次想到这个问题。”
    “你看过小毛奇的作战计划吗?”
    “看过,不过只是简略的看了一下。”
    “那么,你觉得小毛奇的计划与施利芬元帅的有什么区别?”
    “这……”
    “我首先看出了一个差别,即小毛奇在从西线主攻方向抽调兵力去增强边境防线后,为了降低主攻方向上的作战难度,极大幅度的缩短了进攻距离,进攻切入点不是荷兰,而是直接进入比利时。”
    “这么做,应该没错吧?”
    “仅从军事上看,确实没有错,可是考虑到政治影响,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提尔皮茨一愣,突然明白了过来,“你说的是……”
    “一八三九年,英国就与比利时签订了《伦敦条约》,英国有义务保证比利时的独立与主权不受侵犯。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施利芬元帅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绕过了比利时,首先进入荷兰,从而迫使法国向北面扩展防线,首先进入比利时。在此背景下,就算英国打算参战,也首先得考虑是法国入侵了比利时,而不是我们。说得简单一些,英国将因此失去立即参战的理由。哪怕英国最终还是会参战,可是我们需要的只是几个月而已。只要我们攻入了巴黎,英国参战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到时候,英国将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承认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冯承乾一口气说完,停顿了一会,才说道,“可惜的是,小毛奇完全没有考虑到入侵比利时的后果,更没有想明白施利芬元帅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只知道一味的追求速度。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只要小毛奇指挥的德军进入比利时,英国就会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向我们宣战。”
    提尔皮茨沉思了一阵,说道:“你说得没错,英国肯定会根据《伦敦条约》,以我们入侵比利时为由参战。”
    “我们必须尽力让小毛奇修改作战计划,而且由你出面更好一些。”
    提尔皮茨叹了口气,说道:“恐怕就算由我出面,也很难让小毛奇回心转意,毕竟在陆军事务上,我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那就得向陛下陈清情况了。”
    “这样的话,最好叫上皇储,我们一同出面,才有更大的把握说服陛下,让陛下向小毛奇施压。”
    “时间还早,何不现在就去找皇储呢?”

第六十一章 战争危机
    进入一九一四年,欧洲大陆上空已是战云密布。
    虽然三年前的摩洛哥危机,最终以德法相互妥协的方式得到化解,但是德法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接下来的两年多里,欧洲大陆的矛盾都与德法有关,比如法国谋求夺回阿尔萨斯与洛林,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谋求建立一个与法俄同盟对抗的军事集团,积极拉拢奥匈帝国与意大利。
    在巴尔干半岛,德法矛盾显得极为尖锐。
    严格说来,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国都跟巴尔干半岛没有直接关系,涉及巴尔干半岛问题的是奥匈帝国、意大利、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特别以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最为尖锐,德法只是奥俄的盟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奥俄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矛盾,使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
    问题是,与奥匈帝国结盟,能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带来好处吗?
    冯承乾是在回到帝国海军司令部之后,才得知两年前,也就是在他离开帝国海军部之后不到半年,德皇与奥匈帝国签署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在奥匈帝国与俄国开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向俄国宣战,而只有在法国主动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的情况下,奥匈帝国才有义务参战。
    显然,这是一份对奥匈帝国更加有利的军事同盟条约。
    毫无疑问,冯承乾并不支持这份同盟条约。如果他还是帝国海军战争大臣,肯定会出面反对与奥匈帝国签署同盟条约。
    与奥匈帝国结盟,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会因此疏远意大利。
    不管意大利有多大的价值,在欧洲大陆上,有实力协助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俄对抗的只有两个国家,即意大利与奥匈帝国。
    早在十多年前,冯承乾就向德皇提到,应该尽量拉拢俄国与意大利。
    可惜的是,在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德俄关系已经由友好转为对立,而且在铁血宰相的把持下,别说冯承乾,连登基不久的德皇都很难左右帝国的对外政策,更别说修改由俾斯麦亲手制订的外交战略。
    显然,就算冯承乾没有离开海军部,也很难改变既成事实。
    虽然奥匈帝国外强中干,复杂的民族成分问题、以及二元制帝国存在的严重弊端,严重削弱了奥匈帝国的实力,但是在法俄同盟已成事实,英国渐渐偏向于法俄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更好的结盟选择。
    在与奥匈帝国结盟之后,帝国必须处理好与意大利的关系。
    对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一九一三年初开始,帝国在外交上的主要工作就是促成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和解,消除三国同盟的内部矛盾。
    可惜的是,一年多下来,根本没有什么收获。
    以萨洛尼卡地区为代表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的领土争端十分严重,即便德皇亲自出面也很难使两个国家坐下来进行谈判。虽然意大利暂时没有表现出脱离轴心的意思,但是已经在暗中与英法接触。
    发展到这一步,谁都看得出,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有趣的是,没有多少人认为,欧陆大战会在巴尔干半岛引燃。
    针对巴尔干问题,英、法、德、俄、奥匈、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已经展开谈判,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由塞尔维亚扩张势力引发的地区危机,稳住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比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与希腊。
    在很多人看来,巴尔干半岛危机依然有可能通过谈判得到化解。
    这种认识,在帝国内部并不缺乏共鸣。
    冯承乾与提尔皮茨跟着皇储来到波茨坦皇宫时,腓特烈三世刚刚送走了首相等人,正准备享用晚餐。
    两年多来,冯承乾首次来到这座由腓特烈大帝建造的皇宫。
    冯承乾回来,而且以帝国海军军官的身份回来,德皇也十分高兴,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几样冯承乾喜欢吃的菜肴。
    “陛下……”
    “什么都不用说了,威廉已经告诉我。你能加入帝国海军,为帝国服务,我感到非常欣慰。”腓特烈三世老了许多,只是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快到八十三岁的老头,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