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蒋介石的威胁还没有消除,中国还处在这种名义上虽然统一,可实际上还是四分五裂的就如晚唐时期的状态。宋哲武可以肯定的说,抗战绝对坚持不了八年。
    在这种状态下,一定会有某一集团率先倒向日本人,甚至会先于大汉奸汪精卫之流。只要日本人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日军甚至完全不用向历史上抗战那样,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巨大的兵力,以至于在后期南洋和太平洋作战中出现兵力不足地情况。仅以投靠他们的这些人的的部队同蒋介石领导的中央作战,蒋介石就绝对抵挡不住。一旦蒋介石不敌,以现在这种民众对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不是很高的认同度,各地方实力派很快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到那时,恐怕就不仅是汪精卫投敌当汉奸,就是……
    宋哲武实在是不敢再做这种可怕的想象,哪怕是假设。因为真实地历史上,抗战时还是有许多将领投降了日军当汉奸。如华北伪治安军总司令齐元,曾任吴佩孚的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和阎锡山的江北招讨使。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后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历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总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总署督办和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等职,配合日军“扫荡”残杀中国人民;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
    孙良诚原为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一九四二年率部投降日伪,先后任伪第2方面军总司令、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一九四三年初,投降日军,改编为伪军第三方面军,任司令官。曾在鲁中临:一带制造过“无人区”;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庞炳勋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军长,孙殿英原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军长;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子恒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十二师师长,于一九四三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雄飞原为国民党第十九军的副师长,于一九三八年率部投敌。
    此外。河北、山东、山西各省之杂牌军。如山东伪第八师齐子修(齐原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五师长。于一九四三年夏季率部投敌)。伪第三十一师文大可。伪第十一师张东云。伪皇协第一师张步云(张原为国民党暂编第二师长。于一九四三年7月在山东诸诚率部投敌)。防共军齐剑英(齐原为山东保安第五师之旅长。抗战后率部投敌)。鲁北剿共军刘忱。鲁南剿共军冯寿彭。和平救第二十八师吴连杰。鲁西总指挥本得观。和
    军杨木繁。晋南建靳福忠。河北有伪绥靖自治。联防救张英异。绥西防共第一师郝根五等等不一列举。
    比较有名地西北军将领有张岚峰、孙良诚、吴化文、庞炳勋、郝鹏举、石友三、张维玺等。其中石友三、张维玺、孙良诚更是冯玉祥所谓“十三太保”。
    宋哲武看着蒋介石地背影思索着说:“所以。哲武以为。要对付冯玉祥地西北军有四点要注意:第一。委员长要安抚好阎锡山。使其在中央和西北军交战时不同冯玉祥联手对付中央;第二、不仅冯玉祥不可信。阎锡山同样不可信。所以要对阎锡山一旦和冯玉祥联手有所准备;第三、开战之初。要采取北守南攻地策略。也就是说。调集中央军集中于鄂豫、豫边界一带采取守势。以优势兵力先解决山东地孙良诚部。山东地部队解决孙良诚后。挥军北上。沿陇海、京汉路西进。东南两路大军合击西北军在河南地部队;第四、加紧策反西北军内部将领。委员长走地韩复这步棋就非常高明;第五、一旦中央军取得胜利。必须要重新整编西北军。中央在整编时。一定要彻底。比如就如这次对胡宗铎、陶钧、叶琪等部这样最好。否则难免会有再次同中央对抗地情况出现。如果不能如此整编。至少也要让接受整编地部队地中低级军官接受中央培训。并强迫其接受中央军校地军官到其部队任职。这是哲武地一点愚见。不当之处还请委员长海涵。”
    宋哲武地建议可以说与蒋介石地计划基本相同。甚至前几条就是一摸一样。只是蒋介石早已有了完备地计划。更细致一些罢了。
    对于宋哲武地回答。蒋介石是很满意地。这不仅是宋哲武地建议很好。更主要地是他很满意宋哲武对此事地态度。在蒋介石地心中。他要解决地不仅是李宗仁地桂系、冯玉祥地西北军、阎锡山地晋绥军。他还要最终解决广东地陈济棠、湖南新近投向中央地何键、云南地龙云、安徽地方振武。以周西成为地贵州军阀、以刘文辉、刘湘为地四川军阀还有为了对付桂系而违心启用地唐生智。甚至也包括江西地朱培德和这个宋哲武。他认为。一切拥有军队地地方实力派。都是心怀不轨地。
    只是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自持武力强大,对中央地命令不仅暗抗还敢明顶,对付他们除了武力是没有其他办法的。既然决定了要武力解决,那就要快刀斩乱麻,决不能拖泥带水。只要这三个力量足以对抗中央地实力派一解决,其他人只要不过分逼迫他们,就绝不会再有人有胆量敢同中央对抗。
    对付剩下的那些小军阀们,以政治、经济、军事三管齐下就可以了,只要把握得当,逐渐分化瓦解,再不引起大地反抗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完全消化他们地军队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有些时候以强有力的武力手段进行威胁、甚至胁迫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地方实力派对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是即支持又防范,他们虽然不敢明面支持这几人,可也绝不愿意他们就这样被中央解决掉。那样一来,他们害怕中央会腾出手来对付他们。
    在蒋介石看来,宋哲武也应该有这种心理,也一样不会愿意看到他蒋中正顺利的解决桂系、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因为宋哲武骨子里也是一个军阀,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展潜力的军阀,他应该绝对不愿意看到顺利解决掉冯玉祥的西北军的。一旦冯玉祥的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都被解决掉了,他也难免有池鱼之殃。这次他支持中央讨伐桂系很卖力,也不过就是想多讨些好处,期望他蒋中正最终把山西交给他。
    他让宋哲武提供对付西北军的建议,就是想从宋哲武的话里看看这个宋哲武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心思。如果宋哲武也同那些军阀们想的一样,不愿意看到他蒋中正消灭冯玉祥的西北军,那他接下来在对付阎锡山的晋绥军时,也不介意连他宋哲武也一起收拾了。他蒋中正可不愿意一边耗费财力、心智,消灭一个旧军阀,又同时扶植起另一个新军阀。
    可是这个宋哲武不仅完全支持中央、支持他蒋中正对付冯玉祥,甚至还完全站在他蒋中正的立场上为他出谋划策,这让他很惊讶!难道他就怕接下来会对付他?蒋介石觉得他越来越看不透这个能力出众的年轻人了。
    沉默半晌,蒋介石决定再试探宋哲武一次,如果宋哲武的回答无法使他满意的话,解决完冯玉祥的西北军,就不能仅仅对宋哲武防范和抑制,也能先解决阎锡山的晋绥军,而是下一个就是要先对付宋哲武的第四路军。
    这个年轻人实在是太出色了,假以时日,必定是中央,当然也是他蒋中正的有力对手。
    推荐和月票就是作的宝!
第一百零二章 与羊谋皮
    介石回过头来,走到藤椅前坐下来,看着宋哲武说:,你不仅练兵、治军很出色,也很有战略眼光。wWW;你刚才说的这几条,可以说跟中
    央的计划如出一辙,国民革命军里有你这样的后起之秀,我很欣慰!”
    蒋介石停了停接着说:“桂系已经基本解决,西北军的问题也会很快有眉目,剩下阎百川的晋绥军一家就很好办了。只是解决了他们几家后,
    各还有很多地方实力派,这些人拥兵自重,划地自治,中央的大政方针在许多地方根本得不到落实。如去年8月在二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
    统一财政确定预算整理税收并实行经济建设财政政策以植财政基础而利民生建议案》;《划分国家收入和地方收入标准案》两案,规定了
    中央与省级财政的收支将盐税、关税(海关税与常关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
    、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这样通过法律的形式使中央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力同时也给地方保留了机动财力~方的
    财政困难则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从而扭转了自清末以来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面。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是在云南、四川等
    地无法推行;有的则是以各种名目理由拖延或减少上交数额,如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广东等地。这些地方简直就是国中之国。如何解决这些新军阀,文戈你有什么办法?”
    这个问题让宋哲武很不好回答,因为他自己也是地方实力派,甚至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军阀。蒋介石这是让他这个小军阀主动、而且是自愿的给
    蒋介石提供解决包括他宋哲武在内地众多小军阀地办法。
    打个不是很恰当地比喻。这是与虎谋皮。确切地说应该是与羊谋皮。在蒋介石面前他宋哲武绝对称不上一只虎。他只能算是一只羊。被蒋介石惦记上羊皮地十来只羊中地一只。蒋介石是要问他。如何动手剥去这些羊地羊皮才不会引起羊群地激烈反抗?而问地恰恰是一只也在等待剥皮之列地羊。
    宋哲武知道这是蒋介石还在试探他。可困难地是。他还不得不把“剥皮”地技巧告诉蒋介石。甚至还要蒋介石认为。他宋哲武就是要把自己地这张“羊皮”。心甘情愿地先给他。如果推脱或是言不由衷。都势必引起蒋介石对他地猜忌。看来只有仍然实话实说。
    好在真实地历史上。蒋介石就没有采取激烈地手段。
    李宗仁、白崇禧地桂系是在抗战中逐渐中央化地;四川地众多军阀实力派。是在抗战中被中央逐渐消化。最终只有杨森等少数几人侥幸保留了下来;贵州地王家烈(王家烈现在还不是贵州省主席。1932年3月王家烈才主政)则是在红军长征时。蒋介石借追剿之名命薛岳趁势强夺地;云南地龙云则是抗战结束时。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聿明。借龙云地两个主力师被派到越南受降地时机。以武力逼迫龙云离开云南去中央任职地。
    不过这也给宋哲武提供了一个机会。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向蒋介石表明态度。说明自己要山西地原因。取得蒋介石地谅解和支持。
    宋哲武笑着说:“委员长,哲武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既然委员长垂询,哲武就把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想法说一下,不足之处,还请委员长不吝赐教。”
    蒋介石看着宋哲武,点点头说:“文戈,你大胆地说。这里只有你我两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即使你有些错误地想法,我也会原谅你的!”
    宋哲武知道蒋介石误解了他,以为他要为这些地方实力派着想,当然也包括为他自己着想,忙说:“委员长,解决完冯玉祥地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后,剩下地各个地方实力派就不足畏惧了。这原因有二:一是所有剩下的地方实力派在资历上都远远不如委员长,在党内更没有任何威望,所以也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二是,这些人在地域上多数都局限于一偶,只是盘算着如何稳住自己已有地地盘,不敢也无力染指它省。这里尤以云南的龙云、湖南的何健和四川的刘文辉、刘湘叔侄为的四川军阀为典型。江西的朱培德虽也有割地自保的心思,可是江西地处内陆腹地,物产又不丰富,不具备自保的条件。而且,朱培德一向紧跟中央,一旦条件成熟,朱培德自会把江西的军政大权交给中央。”
    蒋介石点点头,提醒宋哲武说:“文戈,你还没有说唐生智,他在党内还是有一定资历的。”
    宋哲武点着头说:“委员长,我刚才没有提到唐生智,是因为唐生智同其他的人有所不同,确如委员长所说,唐生智在党内有一定资历,也有一些威望,更关键一点是唐生智很有野心。一个有野心的人是
    被党内反对委员长的派别所利用的,这也是我把唐生分开来说的原因。对于唐生智,哲武以为,解决完西北军和晋绥军,下一个先就是解决唐生智的第五路军。第五路军要编入中央军所属部队,唐生智本人必须要放弃军权,到中央任职。”
    蒋介石不动声色地听着,手指缓慢而有节奏地轻轻地敲打着藤椅的扶手,显示着蒋介石在思索着宋哲武的话。
    宋哲武继续说道:“对于其他地方实力派,哲武以为不能一味使用武力解决,而应该采用政治、经济、军事多重手段并用来解决。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多数都地处边陲或相对封闭地区,如云南和四川。如果对这些地方用兵,兵力过少不敷使用。如四川一地大小各路军阀就拥兵三十几万,又有蜀道地势之险,绝非短时间可以全功;兵力过多,军费耗费必然巨大,中央财政势必背上沉重的包袱。即使使用武力成功地将那里收归中央,为维持地方稳定,还要派出大批部队维持治安,这又会分散中央的力量。所以,哲武以为,对付这些人应该易缓不易急。只要他们认可中央领导,就可以不采用军事手段加以解决。先是政治手段,可以在那里设立各级党部和中央日报分部,既可以监督其执行中央的政策方针,又可以宣扬大政国策,增加当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经济手段就已《统一财政确定预算整理税收并实行经济建设财政政策以植财政基础而利民生建议案》、《划分国家收入和地方收入标准案》两案为手段,通过控制地方财税,限制其收入,制约其军队扩张,规定他们的部队不经中央批准不得出境。并强迫他们的部队进行缩编,中央按缩编的番号同意供给军饷,不接受缩编的,不给饷械。”
    见蒋介石还在认真地听,宋哲武又说:“哲武上面所说地这些,都是基于中央财政负担较重的假设,如果中央财政允许,中央以军事手段强行收回个地方实力派的行政,财税、军权也并无不可。然后,中央应大力展经济,扶助农商,进行工业建设,特别要注重国防工业体系建设,为抵御外敌入侵早作准备。”
    见蒋介石停止了敲击动作,陷入沉思。宋哲武适时停下话头。静静地坐在一边。
    中央的财政早已入敷出,还是多亏了宋子文这个财政部长有能力、有人脉,从国内外各大财团,特别是江浙财团那里已行公债的方式搞来了大笔资金。否则,这仗早就打不下去了。
    可是,既然是债就是要还的,否则政府信用破产那可是不得了的。展经济,是很急需的,不过那是要在解决了冯玉祥地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之后地事。冯玉祥和阎锡山是必须要解决的,必须要让他们离开军队到中央任职,就是再难,他蒋中正也要闯过这一关。
    蒋介石非常认同宋哲武的观点,不仅是唐生智,还有宋哲武没有提到的广东的陈铭枢、陈济棠,第四军军长张奎,也要尽快解除他们地兵权。宋哲武刚才只是说他们有被党内反对他蒋中正的派系利用地可能,虽然没有明说,可是能利用他们的只有支持汪精卫的改组派。蒋介石知道,唐生智和广东的二陈以及张奎都和远在法国的汪精卫以及党内的改组派来往密切,多有书信往来。
    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