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师-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给你说了,你能明白吗?”项梁有点没好气地数落道:“你就认着死理。要你读书,你不好好读,你以为只会记得你的名字就成了?古往今来,成大事业者,哪一个不是饱学之士?你以为就凭着你的力气就可以成就大事业?可笑!”
    项羽恭恭敬敬地向项梁磕头,道:“谢叔叔教诲,侄儿明白了。”也不等项梁说话,来到兵器架前拿起一柄剑,练了起来。
    项梁一瞧,他练地正是项氏家传剑法,剑出如风,呼呼作声,的是了得,赞道:“好好好!好剑法!”
    项羽凄然一笑,道:“再好的剑法又能有什么用,解不了我的心头之痛!叔叔,侄儿来生一定做个明事理的好人,好好读书!一定不让你失望,做出一番大事业!”
    项梁没有听明白话外之意,赞道:“好好好,有出息!这才不愧是项氏子孙!籍儿,不可!”在他的惊叫声中,项羽横过长剑在脖子上一抹,鲜血喷溅,仰面倒在地上,虎目圆睁,望着苍天!碧空万里,湛蓝如洗,说不出的美丽!
     
   

……(本卷结束) ……



第七卷 攘夷篇
第一章 群英聚会(一)


    
    儿臣扶苏参见父皇。”扶苏朝正在埋头公干的秦始
    秦始皇抬头看见是扶苏,放下笔,很是高兴地站起身来,道:“是扶苏啊。快过来,让父皇看看,让父皇看看你有没有长高。”拉着扶苏的手,仔细打量起来,点头赞道:“不错,不错,个头长高了许多,气色也不错,看来大秦的水土就是养人嘛。”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个父亲对于儿子的长进会不高兴呢?秦始皇贵为帝尊也不能免俗,人之常情嘛!
    扶苏也很高兴地打量秦始皇,不无心疼地道:“父皇,您您您……”
    秦始皇很是惊奇地道:“扶苏,父皇怎么了?”
    扶苏眼里涌着泪水,道:“父皇,恕儿臣直言,父皇苍老了许多,鬓边都出现华发了。父皇,您是天下苍生所系,万千苍生的幸福都系在您身上,儿臣斗胆请父皇多休息,要保重身子呀!”说身子而不说龙体,更有人情味。
    亲情是天生的,谁也割舍不断,扶苏如此关心自己,秦始皇非常非常高兴,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裂着嘴直笑,道:“扶苏,你对父皇的孝心,父皇心里有数。父皇这些时日是觉得有些疲累,也想休息休息,只是父皇天生就是这忙碌的命,要闲也闲不住呀!你想呀,父皇自十三岁继位以外,历经多少事,先是平成峤,灭嫪毐,罢仲父,扫灭六国,出兵岭南,这些事儿可多了,这些年下来父皇也习惯了,想闲也闲不住,也随他去吧。
    “父皇的江山是要传给你的,现在父皇忙点,将来你就可以闲点。要不然,现在父皇是闲着了。将来你却忙不过来,那就是父皇的罪过了。”
    扶苏泣道:“父皇,您对儿子的恩情比天高,比地深,儿子十世为人也报答不完。”
    秦始皇掏出绸帕给扶苏拭去眼泪,道:“不要哭,我嬴氏子孙可以流血,但绝不流泪。你对父皇好。父皇心里知道。依父皇看呐,你出去这段时间成熟了不少,父皇心里高兴啊。还是周先生高明,带你出去历练历练,体验一番百姓生活,对你将来治理天下大有帮助。你想啊,一个生在深宫。长在深宫的太子,他哪里知道民间的疾苦,他还不是以为天下间都和宫里一个样,一旦他登上帝位,这天下还不乱套?
    “武丁长于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开创了商代的极盛时期。称为武丁盛世。父皇自幼长在民间,饱一餐的饥一餐,对民间的苦难自小就熟悉,所以父皇才把大秦治理成今天这样地局面,实是不易呀!
    “来,扶苏,你给父皇说说,你都见到了些什么?”拉着扶苏坐了下来。
    扶苏略一理思绪。道:“父皇,儿臣这次出去到过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增长了许多。正如父皇所言,要不是儿臣出去历练一番,还真不知道百姓的生活有多艰难,有的百姓一年到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更有些百姓是一辈子也吃不到几次肉。儿臣得知这些事。心里疼呀。”
    秦始皇点头道:“扶苏。你心里疼,这说明你把天下装在心里。父皇高兴呐。这些事儿,父皇也知道,可这些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天下是统一了,百姓是有盼头了,但是大秦承战国之弊,几百年积累的问题太多,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解决掉的。
    “正是考虑到这点,父皇对大漠之事是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父皇本想让百姓多休养几年再说,看来是不可能了。这仗父皇是不得不打,要是现在不打,匈奴一旦坐大,就不好对付了,也只能如此了。”
    这话很是在理!秦朝末年,中原内乱,国力微弱,冒顿趁势崛起,统一大草原,重据河套之地,为祸上百年。匈奴地猖狂让人震惊,曾经兵临长安近郊,烧毁了甘泉宫,华夏震动,要不是汉武大帝击破匈奴,还不知道要为祸多少时日。
    扶苏颇有父风地道:“儿臣听周先生说过一句话:长痛不如短痛!要是匈奴一旦坐大,那么华夏将永无宁日,趁匈奴未强大之前先行击破,对于大秦来说虽然时机不是太好,但也只能如此了,我们是别无选择!”
    秦始皇点头赞道:“长痛不如短痛,说得好!与其把祸害留给子孙后代,还不如在父皇有生之年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草原上异动已现,父皇不得已把你和周先生召回来,是想和你,还有周先生商量一下,这事没有你们的参与,要解决很难。
    “扶苏你要知道一个理,成大事者必经历很多磨难,正所谓多难兴邦是也!这次对匈奴用兵,困难很多,但也是一个机会,父皇是想你也长大了,也该做些事了,是以父皇想让你来担承这事,扶苏你能为你皇分忧吗?”
    要想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必须深入大漠深处,其困难比起扫灭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是扶苏能够在这事上有所建树的话,那么扶苏也就是一位合格的太子,必将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帝王,秦始皇其实已经是在安排后事了,用意非常深远。
    扶苏不会不明白秦始皇意思,点头道:“父皇请放心,儿臣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事做好,绝不丢父皇的威风!”
    秦始皇很是欣慰地点头道:“说得好!那你说说,首先要做什么?”
    扶苏想也没有想,道:“父皇,儿臣以为不论是征战天下,还是治理天下,首先要做的就是积聚人才!”
    “说得对!”秦始皇打断扶苏地话道:“这话可是深得治国三味啊!有了人才,才能做事;没有人才什么事也做不成!扶苏,你能想到这一层,父皇真的很高兴,很高兴!”
    扶苏接着道:“谢父皇夸奖。父皇,儿臣斗胆给皇上推荐几位人才。”
    秦始皇更加高兴,道:“好!不过,陈平你就不要说了,那是父皇留给你的,什么时间用他,那由你自己作主,父皇不能让他承父皇的情,要让他承你的情,将来为你做事才会兢兢业业。”
    扶苏谢一声,道:“父皇有所不知,儿臣这次出去,见识是长不了少,不过儿臣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儿臣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为父皇带回几个非常了不起地人才!”“哦,快说说,是哪几个?”秦始皇心急了。
     
   
第一章 群英聚会(二)


    
    父皇,儿臣推荐的人才,文堪治国,武可以定邦,文有。”扶苏对萧何韩信他们很是看重。
    知子莫若父,秦始皇知道扶苏的年纪虽幼,但是扶苏的才情绝对不低,他如此看重,说明这些人很是了得,兴趣更浓了,道:“快点说。”
    扶苏应一声,道:“说到治国,首推萧何,此人精明干练,精通律法,断事果决。”
    “比起李斯如何?”秦始皇问道。
    扶苏想也没有想,道:“父皇,儿臣以为萧何之才不在李斯之下,就是比起夷吾也是未遑多让。”夷吾是管仲的字。
    “当世竟有这等人才?”秦始皇有点难以置信。
    历史上的萧何要不是因为看到秦朝政乱之象,肯定会去咸阳,以他之才给重用自然不是问题,历史重来他终于得到这一机会。
    扶苏点头道:“父皇,儿臣所言句句是实。父皇可以亲自堪问。”
    “好好好!”秦始皇非常高兴,道:“再说说其他人。”
    扶苏接着道:“曹参之才也不凡,比起萧何是有所不如,但是此人德操过人,谨守法度,堪称典范。”这话对曹参的评价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历史上的曹参自知才情不如萧何,谨守萧何之法不作半点改变,成就了历史佳话“萧规曹随”。
    秦始皇点着头,道:“两个治国之臣,好啊!周先生要父皇进文吏,退功臣,父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看来这一计划可以实现了。”言外之意非常明白,那就是罢李斯的相位只是时间问题了。
    扶苏向秦始皇施礼道:“父皇,儿臣斗胆请您允准一件事。”
    “你说,你说。”秦始皇鼓励扶苏道:“我们是父子,应该无话不谈,不要弄得真象君臣一样拘束,那样的话是伤父皇地心。”
    扶苏道:“儿臣谢父皇恩典。父皇,儿臣斗胆收留了一个贴身侍卫樊。樊忠义,武艺高强。只是有一样不好,那就是他是杀猪屠狗的屠夫出身。”
    “屠夫又怎么了?”秦始皇一点不在乎,道:“英雄不问出处,自古皆然。伊尹臣,傅说举于版筑,百里饭牛,这些你都知道。再说本朝,李斯一落拓书生,周先生一贾人,韩非出自敌国。李牧降将,父皇不是都在重用吗?只要他有才,只要他有德,只有他对大秦有用,不要管他的出身,用就是了。”
    扶苏非常高兴地道:“谢父皇教诲。”
    秦始皇挥手道:“别说这些,还有人吗?照你的说法,樊哙只是一个侍卫,何来定邦之才呢?莫非还有他人?”
    “父皇圣明!”扶苏很是高兴道:“儿臣斗胆给父皇推荐一位攘夷的大将军,以儿臣观之。此人有冲天之志,具孙吴之才,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
    秦始皇身子前倾。兴致勃勃地问道:“他是谁?”
    “韩信!”扶苏简短地道。
    秦始皇道:“韩信?父皇自认为对大秦了若指掌,可没有听说过此人,父皇惭愧呀。他之才比起王蒙武怎么样?”
    扶苏略一凝思,道:“父皇,以儿臣之见,韩信之才恐在王翦之上。王将军德高望重。深通兵道。佐父皇定天下。高盖世,只是儿臣觉得王老将军比与韩信可能还有所不如。韩信除了精通兵道以外。还精通军法,这点就非王老将军所能比了。”
    西汉建立之后,韩信申军法,成了两汉王朝军法的范本,影响深远,这话可以说是切中了要害。
    秦始皇点头道:“一个将军能征善战,固然了得,可以建立不世之功。但若能申明军法,那么就更加了得,这就是万世之功了,看来这韩信极其了得。”
    扶苏话锋一转,道:“父皇,韩信有一短,不知该不该讲。”
    “说说看,他有什么短处?”秦始皇兴趣更浓,道:“人无完人,英雄也有不足之处,这很正常,只要不危及大业就成,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扶苏应一声道:“韩信自小喜欢兵道,却不善营生,乡邻们都瞧不起他,他经常是没饭吃。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给小流氓拦住,指着他说‘你韩信佩刀带剑的,徒自长得高大,有本事刺我一剑,要是没有那胆量就从我地裆下钻过去。’”
    秦始皇虎目一闪,道:“父皇猜想韩信钻了人家的裤裆,是吧?”
    扶苏很是惊奇地道:“父皇圣明!父皇是怎么知道的?难道父皇听说过韩信?”
    秦始皇摇头道:“那倒不是
    是猜的。你说韩信有一短处,父皇是想要是他真的剑,他就不会是短处了,他钻了人家的裤裆那才是短处呀。”
    这种事情要不是史书写得明明白白,任谁都难以想象,秦始皇却能一口猜中,扶苏对他的洞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道:“父皇圣明!韩信是有这短处,只是他的才情不凡,还请父皇不遗人才,加以重用。”
    秦始皇并没有马上说话,看着扶苏道:“扶苏,你喜欢人才,求贤若渴,这是好事。只是,你要记住一点,人才固然可爱,但也可惧,首先要重他的心术,要看他的心术正不正,若是心术不正,就是孙吴再世也不能用。”
    扶苏迟疑道:“父皇地意思是说韩信心术不正?儿臣看不象啊。”
    秦始皇在扶苏肩头拍拍道:“扶苏呀扶苏,这些事你还看不明白。若说韩信的心术不正,那不对,只是你想想换个人在那种情况之下,他会钻裤裆吗?顶多也就是打上一架,让小流氓知道厉害就成,他却钻了,还没事似的,这说明什么?”
    扶苏有点不明白,道:“请父皇训示。”
    “这说明韩信其心不可测!”秦始皇给出答案道:“此人有冲天之志,具孙吴之才,却其心难测,在他建立功勋之前倒没什么,一旦他建立大功了就会自高自大,居功自傲,恐生不测之祸。”
    这话可是把韩信的秉性说得太对了,韩信建立大功之后,一步步走向叛逆之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点倒没什么,对于帝王来说,此点最不能容忍。
    —
    扶苏想了一阵方才明白过来,道:“这事周先生应该看得明白,他为什么不说呢?”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他当然不会说,你知道原因在哪里?”
    扶苏摇头道:“儿臣不明白,还请父皇明示。”
    秦始皇笑道:“原因嘛,非常简单,那是因为周先生知道在父皇的帝王心术面前,韩信只有俯首贴耳的份,借他个胆他也不敢乱来。”
    这话很有道理,而不是自大之词。我们可以假设要是刘邦用兵打仗的本事超过韩信,或者能与韩信有得一比,韩信也不敢自大了,就更不会说出“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话了。
    都知道刘邦流氓出身,没有德操,打仗就更不行了,老是败于项羽之手,他的最大本事有两个:一是会用人,用韩信的话来说就是“善将将,殆天授,非人力所能为”。二是他能赏功罚过,大节做得很好。
    秦始皇却不同,雄材大略,英明神明,洞察秋毫,上马可以统帅千军万马征战天下,下马可以治国,这样地人谁都得服气。再加上他身边人才济济,韩信固然了得,可是尉缭,周冲,王翦,蒙武,李牧,蒙恬,张良都不比他差,这和刘邦当初的情形正好相反,更不用说秦始皇精通帝王心术,善于驾驭各种各样的人才,韩信就算有那个心乱来,也没有那个胆。
    扶苏恍然道:“原来如此。父皇圣明,儿臣当以父皇为师,习帝王之术。”
    秦始皇欣慰地道:“帝王之术嘛,要靠你自己去体会。其中一条是非常重要地,对于臣子们不仅仅是用恩,也不仅仅是用威,也不仅仅是恩威并济,而是要攻他的心,让他时刻记住朕在看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朕的眼睛,他自然就怕了。”
    “谢父皇教诲!”扶苏受教,道:“父皇,韩信怎么处置?“
    秦始皇笑道:“还能怎么处置,当然是让他去打匈奴了。不过,在打匈奴之前,父皇要见见他,要让他知道父皇在盯着他。”
    扶苏眼里放光,问道:“父皇要怎么做?”
    秦始皇平淡地道:“你把他叫来,你看着就是了,父皇准让他敬畏有加。还有人吗?”
    扶苏脱口道:“有,虞子期善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