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暗卫无数。城澄不耐烦这么多人跟着,但也知道自己如今身份特殊,未免给裴启旬惹来麻烦,她只能乖乖答应了他的这些要求。
她一路跋山涉水,走走停停,用了小半个月光景才到河北。出发前的几日,她和荣王做主,给解忧了庄征赐了婚。她体恤他们小两口新婚燕尔,就叫他们单独呆在一处。
她一个人坐在马车里发呆,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她和云舒去甘肃那次。只不过,这回只剩她一人,而云舒,正在那冰冷的皇陵里头等着她。
云舒的墓是什么样子,城澄很早便有几分好奇。她们都是宗亲王妃,大抵她的墓将来也是这般。
结果等真正见着了,城澄心里头又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怪异。她的云舒,当真藏在这一块小小的一方天地里了吗?
皇帝念旧情,对傅家的人向来不薄,又因老四忠君侍主的缘故,给云舒追封了个六品夫人。只可惜无论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傅家,还是与荣王相抗衡的奕王,都已经永久地退出了延祚朝的舞台。曾经被其压了那么多年都抬不起头的苏家,现在已经是大齐数一数二的世家。
“云舒呀云舒,这些会是你想见到的吗?我曾答应过你,若有万一,会助你保你全家,可我终究食言了。你会怪我吗?”
此次皇陵一行,不似以往出游,皆有知己好友相伴。城澄一路独行,已许久未开口说话,声音竟是从未有过的嘶哑。城澄一时怔忪,半晌方摇摇头道:“问了你也不会回答我。就是回答我,也定然不会是我想要的答案。你的丈夫,纵使背叛于你,到底是你挚爱之人,我间接害死了他,你又岂会不怪我?”
城澄一边说着话,一边拿出准备好的酒菜祭品,慢慢地摆上。“但就算你怪我,我也还是会走上这条路。我有多怨他恨他,你知道——而老四,又偏偏护着他。”
她微微别过头,有些愧对云舒,但亦十分无奈。世人皆苦,走了倒是一种解脱。此时当真羡慕云舒的勇气,可惜她还放不下很多人,很多事,做不到像云舒那般决绝。
天渐渐的黑了,一坛酒也见了底。城澄的脑袋昏昏沉沉的,不说行走,就连思考都十分困难。她趴在云舒墓前,低声喃喃:“你说——你要与他合葬吗?告诉我。”
生则同穴,死则同眠,这样的誓言很多恋人都曾有过,但是最终如何,故事不落幕,曲终未散场,又有何人知晓呢。
城澄不知不觉中昏睡过去,直至被人抱回马车,返回京中。
路上,趁庄征在和解忧说话,没有注意到他们,子石忍不住问子松:“你总看我做什么?”
“我……”
子石微微皱眉:“男子汉大丈夫,吞吞吐吐的像什么样子!”
子松叹了口气,低声道:“殿下那样宝贝王妃,在甘肃时是情况特殊,你背了王妃也就罢了,如今你又抱了王妃……这回庄大人可都看到了,我怕回京之后,殿下会为难你。”
子石一怔,下意识地回头去看马车那边,薄唇微抿,神色坚毅:“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王妃醉了,难道能任她在陵墓里睡一晚不成?”
“不是还有个侍女么,让她叫醒王妃,岂不是更加妥当?你要知道,如今咱们殿下身份不同,王妃身为王爷的正妻,将来很有可能就是……就是皇后……”
“我看未必。”子石摇摇头,“她不是应当养在笼中的金丝雀,这几年已经够辛苦的了。”
子松闻言,眉头皱得更深:“你……”
“我怎么了?不过实话实说罢了。王妃如今,无非放不下公主和世子。一个女人,被孩子捆住了一生,也是可怜。”
马车之中,城澄静静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感受。她和云舒一样,都有一子一女,可她们不同的是,云舒拿得起放不下,可她做不到,只能这么煎熬地活着。和裴启旬在一起,开心的时候当然有,只是他们要走的路终归不同。如果有一天皇帝驾崩,荣王继位,那么适合他、能够与他比肩的,应当是一位真正的大家闺秀。而不是像她这般,出身微贱,放浪形骸的女子。
让她进宫,无论是做皇后还是做妃子,都和杀了她没什么两样。她不能进宫,这一点错不在她,也不在裴启旬,只是归根结底,他们两个根本就不适合。
这是一个死结。城澄无法思考,在撕裂般的头痛之中昏睡过去。
春寒开动,破冰而涌。四九城的天,已然是带着些许和煦的春风。裴启旬阖上奏报,向窗外瞥上一眼。荣王府的正院,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犹然记得冬天的时候,冰层厚得可以在上头行人,城澄像个小孩子一样坐在冰面上,叫侍女拉着她滑冰。后来他看不下去,还特意给她做了一套滑冰的器械,只是她玩了几天便腻了,将他的心意丢到一边。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她不在府中,似乎从没人打破过,也不敢有人打破这寂静。裴启旬突然有些倦了,他到书房门口,想起第一次以荣王的身份与城澄相见,也是在这里,在这间书房之内。如今一晃多年,她可还记得头一遭来此的境遇?他是终生难以忘记的,那般*蚀骨的相遇,犹如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冰面之下,是游动的锦鲤,与天地不为一色,隐隐流露几许生机。可他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只有回去,将自己再次投身于政务之中。
他用只属于皇帝的朱笔批下折子,最近较为要紧的,大多都是军中奏报。至于百姓民生,厘定钱粮,拨款赈灾,裴启旬亦是每一件都亲力亲为,勤勤恳恳,丝毫不亚于昔日的皇帝。
皇帝不好做,他直至今日方才明白个中滋味。好在他还不在其位,无需应付后宫。但这样的日子不知还能持续多久,这才几天,就陆陆续续有朝中重臣欲往他府中塞人,甚至有人愿意把女儿送给他做妾室,连侧妃的位置都不要。
他当然拒绝,就算没有别的女人,他都担心城澄会随时离开,但凡有新人入府,裴启旬不敢想城澄会怎样。他只知道,她绝不会卑微地祈求他的爱怜,她会决绝地离开她,一如当年的卓文君,一如当年的孟城澄。
城澄回来的时机很巧,正好是元烨抵京的前一天。她兴奋不已地挂在他身上,全然忘记了他是大权在握、杀伐决断的摄政王。此时此刻,他只是她的男人,她孩子的父亲。
他那样想念她,恨不得将她揉进身体一般,走在哪里都抱着搂着。城澄就当真一整天都没怎么沾地,他在看书,她就和他一起念,他在批奏折,她就帮他提参考意见,尽管她的想法总是叫他啼笑皆非。两个人腻在一起,时间过得飞快。到了就寝的时候,她趴在他胸前低声说:“一转眼,烨儿都走了三年多了。他离京的时候,才刚刚会喊我娘亲,隔了这么久,不会像祉儿那样,不肯认我了吧……”
他摸摸她的头,安抚道:“怎么会呢,你那样宠他,他不会不记得。”
☆、第82章 立后
第八十二章立后
城澄等了那么久,盼了那么久,元烨终于回来了。
她的心肝,她的宝贝,她最牵挂的人,一个是昭祉,一个就是元烨。以前昭祉虽然在宫中,但每逢年节还能相见。可元烨一走就是三年多,期间杳无音信,让城澄无数次怀疑他是不是已经死了。直到此时此刻,她的儿子好端端的出现在她面前。尽管元烨的脸色看起来仍有几分苍白,但他的命无疑是保住了。
见了元烨,城澄自是惊喜不已。她先是把儿子搂入怀中,再是全身上下检查了一番,确认元烨只是留了几处小小的伤疤,别的什么毛病都没有之后,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小小的人儿,才不过五周岁,就已经一副大人的模样,端着架子和她说:“娘亲不必担心,儿子已经没事了,只要——只要父王不逼着儿子读书。”
城澄满脸问号地看向一旁的裴启旬:“你逼着他读书了?什么时候?”
裴启旬还没回答,就听元烨告状似的说:“儿子还没回京,一车书卷就送到了洛阳。这一路上,父王都让人看着我读书。那些书上的字可小了,马车又颠簸,儿子看吐了好几回。”
城澄一听就怒了,气呼呼地对裴启旬说:“你这是做什么,烨儿还这么小,身子又不好,你怎么忍心这么这么他呢!”
“我这是为了他好。本王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能背书了。他现在连大字都不识,回京之后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元烨可怜巴巴地躲在城澄身后,拉了拉她的裙角:“娘,我认识大字的……”
城澄护住他,对荣王说:“阿旬,你不能拿他和你比啊……你别忘了,烨儿的身体里留着一半我的血。”
裴启旬默然无语,好半晌才无奈道:“有你这么损自己的么?”
“这孩子八成像我,没那个读书的脑子。他既然不喜欢,你就别太勉强他了,反正咱们的儿子又不用考科举,差不多就得了。”
裴启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又不好当众发作,只得忍气吞声:“罢了,元烨刚回来,这件事我们容后再议。”
城澄点头说好,这才悄然平息了一场风波。
但现在,这只是一个开始。城澄没有说错,元烨的确像她,不仅不爱看书,而且调皮捣蛋,比她小时候更甚。他不仅对下人动辄打骂,还仗着摄政王独子的身份,在宗室子弟里称王称霸。元烨回京不过三个月,他的名头就在京城里头响当当的了。包括皇帝的几个皇子在内,京中没有人不害怕这个小霸王。
在这之中,要数三皇子对其最为忌惮。本来珍妃以为荣王无后,便可扶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谁知荣王世子竟然死而复生。这对他们母子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三皇子年纪虽小,但已胸怀鸿鹄之志,打定了主意将来要像荣王一样掌控这天下,做这锦绣山河的主人。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还是个嚣张跋扈的程咬金。三皇子越想越不服气,经常跟元烨在上书房打擂台。珍妃心里也不情愿,但每每都会劝儿子忍耐。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三皇子因为此事精神恍惚,竟然不小心坠落湖中。等到被人捞上来的时候,三皇子已经没气儿了。
珍妃自然悲痛不已,不吃不喝地守了三皇子的尸体三个月。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直到三皇子死了,才有人发现三皇子原来竟是女儿身。
这当中究竟是怎么回事,无需多想也能明白。自然是珍妃生不出儿子,又有想要做太后的野心,便编制出这样一个天大的谎言。现在这个谎言被捅到裴启旬这里,他破天荒地犯起了犹豫。
若是以前的他,定会毫不犹豫地借机除掉珍妃,反正现在的珍妃已经帮他稳定过局势,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可三皇子这个孩子,他也还算喜欢,而三皇子也算是因为元烨而死,裴启旬不想做得太绝。
既然没有把珍妃赶尽杀绝的打算,那么他就需要再和珍妃谈判。
此时的珍妃,显然还没有从丧子或者说丧女之痛中恢复过来。她冷眼看着荣王,凉凉地说:“王爷是来杀我的么?”
他摇摇头,道:“家丑不宜外扬,三皇子的事情,本王可以帮你压下来。”
珍妃苦笑一声:“您以为这样,我就不会怪您的出尔反尔了,是么?”
荣王微微眯了眯眼睛:“出尔反尔?除了皇后之位,本王可曾答应过你什么?”
“孟城澄分明暗示过我,你们的儿子已经死了,王爷会帮我的儿子坐上皇位!”
荣王听了,不由冷笑一声:“责怪我们不守承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径呢?元策这孩子不错,她不在了,本王也感到可惜。只是她终究是女儿身,而这件事情,你从头到尾都没有告诉过本王和城澄。”
“我若是告诉了你们,我手中还有什么筹码……”珍妃抬起眼睛,幽幽地看着荣王,“您说说看,我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叫王爷留着么?”
“现在还不是告诉你的时候。”荣王沉声道:“只是,不要再想着耍什么花招。本王答应过给你的,就一定会给。”
“那临水在此,就先谢过王爷了。”
延祚八年十一月,一道圣旨诏告天下,珍皇贵妃苏氏,协辅中闺,温惠宅心,端良著德。凛芳规于图史、夙夜维勤。表懿范于珩璜、言容有度。今兹仰遵慈谕、命以册宝、立为皇后,正位中宫。
这是苏临水嫁给皇帝的第十个年头。
瑞雪初霁,苏临水眉画远黛,熏貂为冠,承以金凤,大红凤袍加身,由宫女扶着,一步步拾级而上,至皇帝身前,跪于蒲团之上,聆太监宣旨。
从睿王府到永寿宫,从永寿宫到皇后所居的昭元殿,一路上,没有夙愿中的鸾凤和鸣,唯有在互相亏欠中看年华寸寸老去,让人既难堪又不甘。
皇帝的身边总是有红颜知己相伴,没有了爱得轰轰烈烈的孟城澄,还会有妩媚多姿的湘妃唱歌给他听,没有了湘妃,还会有他信任倚重的傅云归,没有了良妃,他还有擅长歌舞的妍嫔……
九重宫阙,像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岁月漫长,没有人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却又都咬着牙坚持着,意图成为最后的赢家。不可悲么!
此时她眼前立着的,是大齐朝的皇帝,她名正言顺的夫君。数日不见,裴启绍看起来更加憔悴,颓唐又落魄的模样,让她又心疼又得意。而自今日始,纵然皇帝再恨再不甘再不愿,普天之下也唯有她一人能与他并肩。
苏临水双手接金册金印,朗声道:“苏氏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成之后,她立于皇帝身侧,与他共受朝拜。有几缕阳光反射在琉璃瓦上,分外灼目。恍然间让她回到刚刚嫁给裴启绍的那个夏天,像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梦,而这个梦从一开始,就充满着她最是无用的深情。
夜凉如水,风过无痕。
苏临水第一次嫁给皇帝时,还是在少不更事的年纪。那时她身着的虽然不是明艳的正红,心绪却不似此刻的仓皇紊乱。她幻想着这世上真的会有那样一个人,心甘情愿地护她一世周全。后来她才发现,他的心里装的下如画江山,装的下天下苍生,却容不下一个苏家的女儿。
帝后大婚,又是一个洞房之夜。苏临水着一身大红华服,头顶喜帕端坐于榻,透过盖头还可以模糊地看到室内的红烛斑驳,隐约听见有脚步声由远及近。
皇帝这一日也很疲倦,不过卯时二刻,便在内务大臣的催促下起身穿戴,之后便是迎亲、祭告祖庙,午门中门大开,四围的广场庭院之处皆是布下了筵席。
裴启绍神情恍惚地听着钟琴齐鸣,丹陛大奏,歌颂这大齐的百姓乐业,八方来贺。他已不知道,自己是多久不曾踏出午门了。
又是一个银装素裹的宫禁,又是一个铺天盖地的殷红,只不过彼时充斥宫廷的是血腥,现在吹捧的却是喜乐。
是夜渐深,好似吞噬了天下,阒然无声。他走进昭元殿,走进皇后的寝宫,兴许是喝了些酒,他的步子微微有些虚浮。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裴启绍打心眼里觉得这皇帝当得憋屈!
他转过身,将头上的朝冠随手丢在桌子上,瞧着满桌的寓意吉祥的丰富菜色,并无多大兴味,只是寒声问道:“如今你可是满意了?”
关门的吱呀声过后,他不掀盖头,在苏临水的意料之中。她没有委屈,也没有难堪。不见也好,本就是心照不宣的貌合神离,再故作旧时的坦诚相对,反倒显得刻意而荒唐。
圣体欠安,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也正是借着这个契机,她自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