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这些重装骑兵,虽然冲击力非常强大,但是到底是牺牲速度来使防御增加,巨大的铠甲同样是增加了战马的负重,当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些重装骑兵因为出现的时间较长,已经成为大军的累赘了。根本就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颉利可汗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这种重装骑兵的,但是也仅仅是知道皮毛,根本不知道其内涵。
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他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东西,战争也是如此,人类对战争的了解也是如此,是不断深入的,战场之上,各种武器的出现,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能产生巨大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克制它的武器就会出现。一个强大兵种的出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能成为战场上的主导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被另一种兵种所克制。重装骑兵在刚开始的时候,成为战场上的王者,可惜的是,也仅仅是刚开始的时候,到如今,可以说没有一种兵种绝对能成为战场上的主导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将兵种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这就看主帅的能力,李靖就是这样的天才,能将每个兵种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能将各种兵种的劣势减小到最小的程度。
第三百五十六回 兵者,诡道也!
第三百五十六回兵者,诡道也!
“可惜了,若是这个时候有一支精锐部队出现在颉利可汗之后,必定能使的对方损失惨重。都是末将无能,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薛仁贵在上面看的分明,望着城下的局势,右手的拳头狠狠的砸在城墙上,仿佛没有丝毫的疼痛一般。
“战争能有如此局面,已经很是不错了。薛将军不要太过自责了。”长孙无忌在一边劝慰道。这个时候,谁都知道,眼下已经道了决定胜负的时候了,定襄城能不能守的住,卢照辞能不能脱离危险,也只能看城外的两军对阵的结果了。胜,卢照辞就能平安脱险,颉利可汗最好的结局就是撤兵返回草原,等待着大唐军队的北伐,而败,那就万事皆休,定襄城必定会被攻破,城外虽然有数万大军,但是中间却隔着十数万的突厥士兵,卢照辞就算有天大的本领也不可能突围出去。只能是坐看着援军在外,而自己却成了突厥士兵的俘虏,以后必定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笑谈,纵观中原历史,皇帝被草原民族俘虏的,虽然不敢说是后无来者,但是最起码是前无古人了。只是长孙无忌并不知道,就在数百年之后,历史上有两位皇帝都曾经做了草原民族的俘虏。
“颉利可汗在草原上称王已经很久了,不知道这个历史上的变化,更是不知道自身也应该有所变化,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王者。”卢照辞却是不管旁边两个人的议论之声,指着远处的骑兵,那里有无数的突厥骑兵,正朝六花阵进行冲锋,那种不要命的进攻倒是让人感到一丝紧张,但是更多的却是凄凉。
“陛下所讲的可是多兵种配合。”薛仁贵一下就听明白了卢照辞话中的意思,双目一亮,又说道:“陛下所言正中要害。让臣振聋发聩,耳目一新。难怪老师说陛下才是天下第一兵法大家,今日一见,才知道陛下的厉害之处。”
“战车也只是在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使用的,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与否,不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少的钱财,而是看这个国家的战车拥有多少。但是到了秦朝统一华夏之后,北方匈奴的兴起之后,骑兵成了战场上的主宰,战车逐渐消失在主战场之上,因为它笨重,因为它造价甚高,而骑兵的高速,廉价成为历代军事家们喜欢。多次战役也说明了,骑兵的进攻力远在战车之上。可是在楚汉之争的时候,韩信硬是用两千辆战车击败了项羽的大军,让人们颠覆了对战车的看法,可惜的是,历代军事家们却很少注意这件事情,他们都将这件事归功于韩信的指挥才能,却不能发现这其中的道理。战车能存在于战场上数百年之久,这就说明,这其中必定有其缘故的。要想它一下子消失在战场上是不可能。可是颉利忘记了这一点,他忘记了有的时候越是古老的东西,有可能是最有用的东西。战车就是如此。”薛仁贵和长孙无忌二人听的井井有味,连连点头。
而在城下的颉利可汗这个时候,却是有种发疯的念头。好不容易才造出这么点重装骑兵,原以为能建功立业,原以为可以在草原上各个部落面前威风一把,能震慑一番,能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能击败自己的敌人。可是眼前的局势让他极为震惊,自己寄予厚望的重装骑兵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对方歼灭,而是还是这种古老而又最简单的办法。这是为什么?
“战车?”执失思力在一边也是睁大着双眼,对于这件东西,他同样是不陌生的,没想到这么古老的东西,在战场上也不知道消失了多少年了,眼前突然出现在眼前,给予了自己最大的冲击。
“是粮车”颉利可汗咬牙切齿的说道。从探马传来的消息,他终于知道阻挡住自己骑兵的是什么东西,居然连战车都不是的粮车,专门用来运送粮草的,这更让颉利可汗郁闷不已。若是倒在青铜铸造的战车上,颉利可汗也许心中还好受点,这下好了,居然是运送粮草的马车,几乎全部是木头制造的,居然将自己的重装铁骑挡在外面。这已经不是自己的运气问题了,而是对方的指挥才能问题了。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这个办法来,这让颉利可汗感到一丝惊讶,也感到一丝惧怕。
“大汗,李靖的兵少,而我们的人多,时间久了,必定就能将离李靖困死,然后攻取定襄。”执失思力在一边说道:“大汗,全军都压上去吧尽快的消灭李靖,免的夜长梦多,李靖此刻前来的必定是前锋而已,跟在后面的乃是步兵,速度较慢,所以这个时候还没有赶上。所以我们现在还有机会,但是一旦让他们赶上了,我们的机会可就小了许多,大汗,快下令吧”
“不用了,撤退吧”颉利可汗摇了摇头道:“这个李靖用兵如神,天知道他还有什么准备,此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破掉我们的重甲骑兵,足见此人的用兵不俗,他眼前的这个大阵也是极不简单的大阵,虽然依照我们的兵力可以将对方击杀,但是也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还不知道会死伤多少。而李靖还有没有留有后手,我们根本不知道的。这个时候,若是有一支骑兵出现在我军的后翼,那我军就危险了。”
“大汗,你也太看的起李靖了。”执失思力摇了摇头道:“若是李靖还有后手的话,还不如当初就将所有的兵马都用在此处,或许还能击退我等,还能统领兵马进入定襄城中。眼下连李靖自己都快要支撑不住了,这哪里还有什么后手。大汗,这个时候不出击,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这个?”颉利可汗闻言面色一动,也露出一丝意动来。这个李靖要是真的兵分两路的话,想来想去好像也没有那个必要的。兵分两路固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同样也使得兵力分散。根本不能取得多大的效果i,李靖号称军神,对于这一点,他不是不知道。更何况,眼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救回卢照辞,若是兵分两路,就会造成力量的分散,被人各个击破。
“大汗我军背后有烟尘四起。”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只见后军闯进了一匹探马,神情慌张,指着大军背后说道。
“什么?”颉利可汗面色一变,转身朝后方望去,果见后方中有一股烟尘,烟尘四起,直上云霄,隔的老远都看的清清楚楚,这不是小股骑兵,必定是大股骑兵才会有如此规模。否则的话就不可能产生如此多的烟尘。
“果然是兵分两路。”颉利可汗面色一变,神情慌张,连声音都变了。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有一股骑兵出现在战场上的后果是什么。这个时候双方纠结在一起,李靖的兵虽少,但是都是精锐,而且布下的六花阵更是使他们安如泰山,突厥骑兵根本就不能晃动其分毫,反而突厥士兵虽然很多,但是都是疲兵,经历了数个月的征战,早就是疲惫不已,与李靖对阵已经是因为兵力众多的缘故,若是双方兵力相同,恐怕这个时候,李靖早就进入了定襄城了。但是这个时候突然又有一支唐朝军队闯入战场,那就等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疲惫不堪的突厥士兵无论是在士气上或者是其他,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大汗,看那烟尘恐怕有近万人。否则造不出如此大的声势来的。”执失思力脸上也露出紧张之色来。他也很清楚眼前战场上的局势是什么样的,若是这万人的骑兵部队闯入战场的话,对突厥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
“撤军。”颉利可汗想也不想的就对执失思力下了命令。虽然他也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诈,但是他与李靖不同,李靖凭借着现在手中的兵马,还能和他做鱼死网破之争,最后胜利的还不知道是何人。可是他却不能,他不能将自己的全部实力来猜测从后翼进攻自己的人数很少。既然如此他也只能撤军。最起码这样,他还能保留的住自己的人马,与李靖对阵在定襄城下,至于最后是何人胜利,那也只是一个未知数。既然如此,还不如暂时撤退。再做计较。
随着一阵凄厉的号角声响起,战场上正在决战的突厥士兵赶紧相互掩护,缓缓撤退,缓缓的脱离战场,眨眼之间,就撤退的干干净净。整个战场之上,只剩下李靖的唐军。
“终于撤走了。”常何将手中的长槊狠狠的插在地上,望着李靖说道:“大将军,不知道这是哪一路人马,恐怕有万余人吧看那烟尘。”自颉利后营中冲出的烟尘,常何也看的清清楚楚。
“哪里有万余人,不过数百人而已。而且还只是边塞的牧民而已。”李靖摇了摇头,叹息道:“颉利老了。老了。”
(出差刚回来,人很累,今天就更新三千字,明天补回来。不好意思)
第三百五十七回攻城
第三百五十七回攻城
“数百人?”常何闻言面色一变,惊讶的望着李靖,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他没有想到李靖居然只派遣了几百人的担任如此重大的任务,一旦此事让颉利可汗发现,恐怕莫说能不能骗到颉利,甚至就是定襄城下的数万骑兵都不能幸存。更不用提击败颉利,解救定襄之围了。李靖居然如此胆大。
“呵呵常将军以为老夫手中还有多少兵马?”李靖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淡淡的说道:“我朝国力虽然很是强悍,但是不要忘记了,这次前来的不过是先头部队,陛下被困在定襄,定襄虽然粮草充足,但是城防不足,只有尽快入定襄,解救陛下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聚集这么多的骑兵,那是很困难的。若是想在正面战场击败颉利可汗,最起码需要和他相同的兵力才可以。凉王殿下统领了一部分的骑兵,老夫统领一部分的骑兵,本就已经是兵分两路,造成了兵力上的分散,剩下的还能有多少的骑兵呢?不瞒常将军,统领那数百人的正是犬子李德奖,若是不能迷惑颉利可汗,我李氏一门也就没有这个必要存在在世上了。”
常何听的面容一动,他知道李靖这是在拿自家的性命在与上天打赌,赌的就是颉利可汗中计。以数百骑兵弄成万余骑兵的规模本就是困难无比。更何况是在敌后,那是更加的困难了。但是所幸的是,李靖的计策居然成功了。
“颉利老了,若是在十年前,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这种小计策,颉利可汗是不会上当的,这万余骑兵他根本是不会放在眼中的,可惜的是,他已经老,已经没有当年那样的雄心壮志了,虽然屡次南下,可惜的是,他已经经不起失败了,所以他撤退了。”李靖在一边解释道:“此计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对象若是换成颉利,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兵者,诡道也颉利可汗失去了雄心,但是猜疑更甚,他以为掌握了我军的情报,以为老夫会率领大军前来,可惜的是,他忘记了一件事情。”
“忘记了何事?”常何惊讶的问道。
“他忘记了领军的是我李靖。”李靖收了手中的宝剑,对常何说道:“走吧颉利可汗已经撤军了,陛下也已经等急了,还是去快些去见陛下。再传令,让祖明快些前来,与我军会合。颉利很快就会明白过来自己上当,恐怕接下来,还是一场恶战的。”
“是”常何拱手应道。当下就命人传令不提。
“陛下,大将军他们来了。”城墙之上,长孙无忌望着颉利率领大军缓缓而退,又见李靖等人领着大唐兵马朝定襄而来,面上露出一丝狂喜来,大声的对卢照辞说道。
“不错,正是靖兄来了。”卢照辞点了点头,对众人笑道:“大将军来了,朕的心也就放下来了。大将军若是再迟上片刻,恐怕朕就要去颉利可汗的牙帐中作客了。走,随朕去迎接大将军。”
“是。”众人闻言脸上纷纷露出喜悦之色。紧随在卢照辞之后,朝城下而去。
“臣李靖(常何)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城门之下,李靖等人一见卢照辞等人缓缓而来,赶紧拜倒在地。
“哈哈,靖兄免礼,免礼。都起来吧”卢照辞见状赶紧快步上前,将李靖扶了起来,对一边的常何点了点头。
“看见陛下龙体康健,臣就放心了。”李靖虎目放光,声若洪钟,虽然刚刚经过了一场大战,但是却能看得出李靖此刻的心情是非常好的。
“靖兄,你若是再不来,朕恐怕就要到颉利可汗的大营中走一遭了。”卢照辞挽起李靖的右手说道:“靖兄,这次你又救了朕一命了,朕可是要好好的谢谢你啊”
“臣不敢当。”李靖赶紧说道:“陛下乃是天之子,就算没有臣,陛下也能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臣岂敢当陛下如此夸赞的。”
“大将军,陛下刚刚还在夸赞大将军用兵如神,下官今日得救,也得好好谢谢大将军啊”一边的长孙无忌闻言也笑呵呵的说道。
“长孙大人伴驾北狩,一路辛苦了。”李靖点了点头,又对卢照辞说道:“陛下,臣命小儿率领百余骑兵在颉利后方诱敌,颉利才会因此而回军,但是一旦发现被骗,恐怕就会怒而兴师,这里已经不安全了,臣以为还是到城内说话的好。”
“百余骑兵?”卢照辞闻言面色一变,望着李靖,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大将军这又是何必呢?诱敌之事随便派上谁都可以,又何必让李卿去冒险呢?”
“陛下,大将军当初在宣德殿内与崔大人立下了军令状,言大将军必定能救驾成功,否则的话,就满门抄斩。”一边的常何赶紧解释道。
“军令状?崔仁师?”卢照辞闻言面色一动,双目中闪烁着复杂之色,好半响才哈哈一笑道:“看来这位崔大人恐怕是失望了,大将军不但进了定襄城恐怕不久之后,就是连颉利都要狼狈而逃了。”
“陛下但请放心,臣一定能将陛下送回长安。”李靖沉声说道:“至于崔大人,也是不满臣说了大话,才会让臣立下军令状。”
“哼哼,满朝文武,能在这种情况下救出朕的也只有大将军一人了,这还要大将军入军令状,真是有趣。”卢照辞脸上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来,淡淡的说道:“大将军若是救不了朕,他崔仁师难道就可以了吗?”
“崔大人还说最好是以太子殿下统领大军,必能击败颉利可汗,救回陛下的。”常何在一边不屑的说道:“太子殿下虽然英明,但是行军打仗未必比大将军强到哪里去。”那常何又接着说道。
“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