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认出妇人身份的纷纷窃窃私议,“这人是萧家主母。”
“咦?莫不就是那个自杀的萧大公子的母亲?”
“她为什么要带人拦着这位书生?还说是这书生害的萧公子自杀?”
先前那个“真爱”论的八卦青年恍然大悟,“难道,他就是那个在书院里勾搭萧公子害的人家为情所困而上吊自杀的狐狸精?”
这书生明明是个皮肤黝黑的糙汉子,有什么魅力能把萧公子迷的神魂颠倒连命都不要了?看来萧家公子眼光与常人不同,口味略微有些重啊。
上次拐了只扁毛鸽子这次终于勾搭了个男人的公狐狸精苏锦楼,“……”
我啥时候点亮了蓝颜祸水的技能?
第57章 讨说法
萧清行自杀昏迷不醒; 黄石岩刚得知了消息立马赶了过来,见到躺在床上进气多出气少的好友,一下子就被愧疚淹没了心房。
萧家主母萧安氏向下人询问得知儿子是在见过黄家的孩子后才自杀的; 此刻见到了黄石岩; 就算两家交情深厚关系亲密; 她也没法像往日那样对这个孩子持有赞赏和喜爱的心情。
黄石岩自觉愧对昔日好友,若不是他贸然把苏锦楼中榜的消息告知至交,清行兄也不会大受刺激而想不开上吊自尽; 若是他当时细心一些,陪在好友的身边耐心开导,清行兄也不会孤零零的一个人赴死。
所以,当安氏询问黄石岩到底说了什么时,黄石岩老老实实的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关于萧清行与苏锦楼的感情纠葛; 爱恨情仇都一字不漏的告诉了萧家家主和主母。
听完黄石岩的话后,安氏怒火冲天; 对于那个与自家孩子做对,还故意扮猪吃虎戏耍儿子的苏锦楼深恶痛绝,恨不得当场就找人开撕; 这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那姓苏的不去上课都能考中秀才,明明一身才华; 满腹经纶,偏偏装成小瘪三故意使计让儿子出丑; 这是得多卑劣的人才能做出这等缺德事?
听说姓苏的还没回来,她早早的就派人守在棠柳镇口,吩咐下人一旦有苏锦楼的消息立马来报,这才有了后来的堵截之事。
苏锦楼目瞪狗呆脸,他真心搞不懂萧家人的神奇脑回路,他才刚从外面回来,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萧清行自杀怎么看都和他没什么干系吧。
自打元宵佳节他没有理会萧清行的挑衅,后来他投入学业天天忙着偷师练字读书看文,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深居简出的宅男,即使夏天晒个皮肤,他都是躲着人的,这样算来他已经很久没有惹萧清行了,所以,萧清行亲妈为啥让他给一个交代?他一没和萧清行搞基,二没给萧清行戴绿帽子,给个毛的交代啊。
安氏见苏锦楼神游天外,一脸搞不清状况的茫然神态,眼神要多无辜就有多无辜,心下立马气不打一处来,就是这个小子害苦了儿子,差点让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凭什么还在这里装无辜?
“要不是因为你故意戏耍清行,我儿又怎会想不开去自杀?”
“伯母,晚辈这厢有礼了,”苏锦楼行拱手礼,“不知伯母是从何处听闻晚辈戏耍萧同窗的?”他又不是闲的蛋疼,没事调戏萧清行作甚?萧清行又不是绝世大美女,他苏锦楼吃饱了撑的慌才会撩拨人家。
“你还敢狡辩?”安氏柳眉倒竖,一心要为儿子讨回公道,“你都能考上秀才了,说明你并不是胸无点墨的无知之徒,可你在我儿面前偏偏装腔作势,表现的一无是处,故意用一副不堪造就的样子惹我儿生气,刺激他让他移了性情,如今你自己考上了秀才在我儿面前耀武扬威,以至于让他上吊自杀,你说,这笔账我们该怎么算?”
苏锦楼无语了,他也很意外自己能考上秀才的好伐!这一次本以为去了宜章县后就要打道回府了,谁知他狗屎运爆棚,一下子就登了榜,他能怎么办?当然是高高兴兴的捧着秀才公的名头回家啊。
所以说,他平时的学渣形象还真不是装的,要是他有人家陶大神一半的天资和水平,他早就得瑟的疯狂打脸了,头一个就把七斋书院的学霸名号给摘到手,哪还有你家萧清行的什么事?
他一向不爱玩扮猪吃老虎的游戏,即使真要隐忍,那肯定也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你家萧清行又算哪门子人物,值得他天天装孙子?
以往萧清行不是要和他比作诗就是要和他对对联,元宵佳节上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和他比猜灯谜,这些他都一窍不通,明知道比不过,还硬着头皮接招,当他傻吗?所以,他也只能避而不见,管你萧清行有啥招,他就是不接招,你能奈我何?
故而这笔账还真不该算到他头上,不是他的锅他坚决不背,苏锦楼彬彬有礼的对着安氏行礼,语气不急不缓,举止从容而温和。
“这,伯母这话从何说起?晚辈方才刚回到棠柳镇,您就急急忙忙的带着人将我堵住了,连萧同窗的面都没见到,何来耀武扬威一说?伯母是不是对晚辈有些误会?”
安氏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她抖着手指着苏锦楼,连连说道,“好!好!好!好一个诡辩的小人,我儿败在你手里不冤。”
苏锦楼不敢苟同,“伯母,晚辈是认认真真的跟您说理,难道只准您无端指责,就不许晚辈为自己辩解吗?即使面对官家,还有自辩一说,怎么到了伯母这里晚辈的辩解就成了诡辩?”说不过别人就骂别人在诡辩,敢情你萧家的门庭比大庆朝的皇室还要尊贵,别人说一句都不能了?
“你!”安氏气昏了头,不顾苏锦楼已有功名在身,直言道,“你嘴皮子厉害,我说不过你,我倒要看看等棍棒相加之时,你那嘴皮子还有什么用?”
苏锦楼猛然看向安氏,再也没有了先前的斯文有礼,妈蛋!别人都打上门了,他还守个屁的礼仪,要不是这么多双眼睛在一旁看着,他才懒得和她虚与委蛇,如今看来,他的客气人家一点也不领情,白费他先前塑造的形象了。
正当苏锦楼撸袖子打算主动出击之时,陡然传来一声怒呵。
“住手!”
远处一中等个头,五十开外的男人带领着下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一到地方立马对安氏呵斥,“安氏,你这个无知妇人,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对秀才公动武,我看你是好日子过足了!”
“老爷,”安氏满腹苦水与委屈,“儿子差点就没命了,我为我们的儿子讨一个公道,这有错吗?”
萧盛快被这脑袋打结的妻子气死了,儿子因为落榜而自缢,这已经让萧家丢尽了脸,现在安氏光明正大的带人堵截秀才公,把事情闹的越来越大,她就没瞧见周围有这么多人在看戏吗?
家丑不可外扬,他家倒好,先是一个糊涂小厮一路宣扬清行自缢,后是安氏高调堵人,还想对人家动粗,她这是嫌事情闹得不够大吗?
清行因落榜而想不开自杀,这名声难道很光荣很好听吗?安氏这个做娘的不为着孩子的声誉考虑,却跑到八杆子打不着干系的苏锦楼面前讨要说法,简直昏了头。
难道你说,因为听到苏锦楼高中秀才自家儿子受刺激想不开,所以你心疼儿子就带人想把苏锦楼打一顿?明明是儿子自己钻牛角尖想岔了,你却找苏锦楼的茬,这又是何道理?
苏锦楼是谁?是秀才,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到了官家可以见官不跪,就算犯错挨罚,还得请其父母或者官老爷亲自动手,并且只能打手心,衙役是没资格对秀才动刑的。
秀才是士族阶层,衙役属于“下等人”,下等人对士族动刑不符上下尊卑,有违大庆律法,而今,安氏竟然命家里的下人对苏锦楼动粗,简直是要为整个萧家招惹祸端。
这婆娘,自从清行出事后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理智与精明,看来这管家之权暂时要收回来了,不然照她这么瞎折腾,迟早得把萧家都给玩没了,幸好他来的及时,下人们还没来得及动手,不然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来人,夫人近日诸事烦忧,心神恍惚,神智不大清醒,快些把她带回家休养。”
“老爷,你怎么……”安氏刚想质问萧盛,陡然对上丈夫警告的眼神,深知这是丈夫发怒的征兆,条件反射地就把没说完的话咽回肚子里,乖乖的带着下人一同回去了。
“秀才公,”萧盛对苏锦楼行礼,满脸歉意,“真是让您看笑话了,我家清行身体不适,内子心忧孩子,一时冲动,整出了这场闹剧,还请秀才公大人大量,原谅内子的无礼与冒犯。”
安氏不过是向他讨要说法,只在口头上冒犯,还没来得及让下人对他动手,萧盛当众把安氏斥责了一顿,又摆足了道歉的姿态,于情于理,苏锦楼都不该紧抓着这等小事不放。
但苏锦楼憋屈啊,他只是去考个试,机缘巧合之下侥幸拿了个次等秀才,其他啥也没干,凭什么刚到地方就被人堵了,莫名其妙的往他头上扣屎盆子,还骂他是善于诡辩的小人,任谁碰见这等糟心的事都会窝火吧,他这是招谁惹谁了?
关键是他还不能当众发火,要大度,要忍让,要保持君子风度,他都快憋屈死了,读书人做到这个份上,也没多大意思,还不如光着膀子一言不合就干一架的市井小民呢。
“萧伯父客气了,”苏锦楼深吸一口气,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伯母心忧爱子,这是人之常情,有些过激的行为,晚辈也能理解。”我真不想理解。
“不过,萧同窗怎么会无缘无故的上吊自杀呢?”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些逾越了,真要询问也该是在私底下相问,而不是大大咧咧的当着吃瓜群众的面就贸然打听,可苏锦楼偏偏这么做了,他就是要让萧家再次丢脸,反正你家的脸已经快丢的差不多了,也不在乎这么一次。
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那是在目前无能为力的前提下才会蛰伏,苏锦楼一般都是有仇当场报,报不了的就偷偷使小绊子,绊子都使不了的就放在一边,等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再说。
这一次的小纷争还没上升到仇恨的地步,最多只是让人心中不快,可不能因为事情小他就得憋着,他这人心眼小,生怕把自个儿憋出毛病来,索性就戳萧家的心窝子,权当解气了。
萧盛脸上的歉意差点维持不了,他嘴角微抽,咬牙切齿,“不劳秀才公挂念,小儿只是因为意外才会受伤,并不是想不开自杀,还请秀才公放心。”
“哦,这样啊,”苏锦楼装模作样地点点头,“刚才伯母亲口说萧同窗自杀,那表情可没有一丝掺假,我差点就信了伯母之言,如今既然萧伯父把误会解释清楚了,我也没什么可挂念的了,不过您家的下人还真得好好教导,竟然在眼皮子底下让家里的公子出了意外,真是失职。”
苏锦楼明面上指责下人,实际上暗示有那么些人看着,萧清行出意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再加上有安氏一开始的指责,萧盛所说的意外之言八成是他为遮羞而编的借口。
苏锦楼这次还真冤枉萧盛了,准确的说是误会了萧清行,人家还真是因为意外才糟了这么大的罪,要不是中途来了个不靠谱的小厮,萧清行早就把布条凳子收拾好,也不会有“自缢”这一出了。
现在,不仅大街小巷里都传遍了此事,就连亲爹亲娘都不相信他的解释,毕竟他确实把布条悬梁了,他也“踹翻”了凳子,还有那一封留在书桌上的遗书,无一不显示他自杀的决心。
所以,当萧清行从下人口中得知,自家亲娘大张旗鼓的带人在镇口把苏锦楼堵住,口口声声说要为儿子讨说法,萧清行好险没有气晕过去。
亲娘哎,你家儿子的名声已经够响亮的了,你来这么一出,是生怕别人遗忘萧家公子自缢的八卦吗?还直接跑到苏锦楼的面前讨说法,是嫌他还不够丢人吗?没你这么坑自家儿子的。
萧清行摆着一张生无可念的脸,哀怨的瞧着贴身小厮,要不是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能闹出这么大的乌龙吗?
萧清行眼神太过直接,看得小厮后背寒毛直竖,警惕的往后退了退。
公子这是怎么了?难道又受刺激了?
第58章 拒之门外
“老师; ”陶真喜出望外的看着不远处的一位老者; 三步并作两步略显急切的走到那人身前; 立即作揖行礼; “学生拜见老师; 此次府城一行没能夺得院试案首; 陶真愧对老师教导。”
“你不必过于介怀; ”老者轻抚胡鬚; 看着眼前的得意门生眼中满是赞赏,“能夺得县试案首已是很不错的了; 何况你在院试中取得禀生之位,很是让我意外。”
院试中最不缺的就是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的学子,陶真能在那么多能人异士中脱颖而出; 实属难得。
其实陶真并没有将院试案首放在心上,昔日苏锦楼那一番“劝诫”之言; 让他醍醐灌顶一心向学,大彻大悟后并不怎么看□□名得失,得之他当然欣喜,失之也没什么可惜; 唯一担心的就是辜负老师的期望; 怕老师对他心生失望。
如今老师不但没有责怪; 话中之意似乎还带着些许赞赏,这让陶真放下心中大石的同时还略微有些小窃喜。
“老师; ”陶真双眼饱含孺慕之情; 又有些疑惑; “您怎么会在这里,学生还打算等会就和苏兄一起去拜访您呢。”
说到苏锦楼,陶真陡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因见到老师太过惊喜,直接就把苏锦楼给忘了,明明之前自己还和苏兄提及要带他拜访老师的,现在真见到老师了,自己反而把苏兄丢在一旁,真是太失礼了。
“苏兄,”陶真略带歉意的看向一旁静伫不言的苏锦楼,双颊因羞愧而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这是我的老师,书院里的同窗都称老师为薛夫子。”
苏锦楼当然知道面前的这位老者是谁,他偷师偷了那么长时间,几乎日日都会见到这位老者,刚才陶真和薛夫子叙话,苏锦楼安安静静呆在一旁,一是出于礼貌不便打扰他们师徒间的谈话,二是心中紧张不知自己该如何和薛夫子打招呼。
薛夫子是他偷师的重点对象,也是他此次拜师的关键性人物,一想到自己在人家不知情的情况下窥视人家的学识,苏锦楼就感到颇为羞耻。
明明以前决定偷师之时从未觉得哪里不妥,可如今见到了薛夫子,他陡然意识到不论他有多么不得已的苦衷,所做之事本质上和偷盗无异,别人盗的是钱财,而他偷的是学识。
他生活的那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太过发达,生活学习工作样样离不开网络,想要知道什么,通一根网线或者打开手机网络随手一搜便可轻松获得答案。
可古代不一样,古代人重学问,重传承,看重知识的保密性,讲究师徒传道,衣钵继承,外人想要学手艺学知识,无异于天方夜谭,苏锦楼利用精神力偷师,这一行为侵犯了薛夫子的知识权。
若是时光倒流,再给苏锦楼一次选择的机会,他是否仍会选择偷师?
会!苏锦楼仍旧会偷师,他想走科举取士这条路子,没有夫子指导,独自闭门造车埋头苦学,还不知何年马月才能下场,他没有自学成才的天资,也没有一通百通举一反三的悟性,为了在科举一途上顺利的走下去,他会利用一切资源达成目的。
苏锦楼的性子早已定型,骨子里深深刻上了狡诈卑劣的标签,无论换了什么皮相,都成不了风光霁月的人物。
而薛夫子与陶真却是实实在在的品行高洁之人,他们是真正的君子,在他们的身上能看到古代读书人独有的高风峻节,苏锦楼是个俗人,他永远都学不来他们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