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女配范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快穿之女配范儿-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傅秀这几年的大学可不是白上的,她的老师在国内都是数得着的化学家,学术造诣很深,傅秀跟着打下手,做实践,也发表了几篇论文。
  这会儿的学术界还没后来那么败坏,相对来说风气纯洁,傅秀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也觉得挺不错。
  她向后仰倒在沙发垫上,拖了个抱枕搂着,闭着眼笑:“我干什么都行,只要能满足生活所需,扫大街我也不嫌弃,倒是你,怎么不投身政界了?”
  傅秀很尊敬很崇拜她姐姐,可就是她也得承认,她姐就是个官迷,说话有一半是在打官腔,在毕业后选择做一个普通工人,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叶静的神情极为平淡,叹了口气,难得带了点儿颓然,说:“以后几十年,中国缺什么,也不会缺想当官的人。”
  现在的经济形势相当坏,偌大一个国家,经济上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也近乎四面皆敌。
  北面的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南边的越南才和人家打过仗不久,市面上秩序混乱,民生凋敝,一点儿也没有新世纪那个崛起中的中国的样子。
  傅秀细品了品她这话的意思,忽然反应过来,笑道:“叶静同志,这我可要批评你了,你这样想,就是从□□变成□□了啊!邓右的路走偏了,咱们不能就奔着毛左的路去吧?”
  她本人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拜有个搞政治的姐姐所赐,对各派思潮也有个大致的了解,她姐,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烈士遗孤,高官养女,可以说是又红又专,唯一的坏处就是,经常在政治理论上纠结得要死要活。
  叶静本来是秉承着朴素的党员特有的价值观在做事,核心要点就是“奉献”,后来又陷入了“唯生产论”的怪圈,大概是在清朝时受了当时的下层群众普遍性的艰难境况影响,思想上受了震动,又想走激进改革或者说暴力革命路线。
  她转念一想,那也怪不得她,那时候真是朝不保夕,直到她加入时,许多好的设想或理念都没时间应用到现实中去,大家总是匆匆忙忙的,有什么上什么,一路被推上风口浪尖。
  叶静不是个理想主义者,她的性格里有相当一部分实干的成分,这个习惯使得她心里再怎么纠结,手上依然毫不停歇地做着实际的工作。
  如果不是这样,她应该能更早地发现她的异常才对。
  对于妹妹半开玩笑的话,叶静并没有太多反应,她点了点头:“或许是,人见得越多,就越难下结论。对许多具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人们都喜欢用‘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来评价,可我们应该知道,这话其实比胡说八道高明不了多少。官员,掌握着国家的公权力,这权力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组成社会的民众让渡的……我最近经常在想,我做过的一切,真的问心无愧吗?那些牺牲的人,为我所组织和鼓动,可他们的牺牲,真的是有价值吗……”
  “姐,你这样想,难道是认为自己是神了吗?”傅秀在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娓娓地劝说她,“牺牲,不是可以用精确数字计算的,照你这么说,那凡是我带兵挂帅打过的仗,伤亡都要算我头上喽?”
  叶静微微摇了摇头,还要说什么,傅秀抢着道:“就是嘛!社会和历史自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你一个劲儿钻牛角尖,可有什么用?如果你认为接下来官场上会腐败横行,欺压老百姓,你不应该躲,应该起来应战哪!哪怕斗不过那些人,起码也能让人知道,官场上还是有好官的。”
  “没用的,”叶静笑了笑,比了个隐蔽的手势,“纵容腐败和搜刮的是这个人,再说,人家上下一心,早达成共识了,我一个人有什么用?以卵击石而已。”
  傅秀怔了怔,这才明白为什么叶静活跃过一段时间后又很快的沉寂下来。
  对她来说,这个世界充斥的不平等本来就很常见,和路边的石头花草一样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不过在姐姐眼里,这应该是很难接受的东西。
  她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宽慰叶静:“运动了这些年,新三座大山没打倒,倒出了不少闹剧,大家都累了,少折腾些,安安稳稳过上几年,也没什么不好。”
  见叶静还是恹恹的,又说:“我还是那句话,国家危难之时才需要济时的英雄,危难过去之后,英雄也该功成身退了,至于拿一个国家做社会实验,你不觉得这手笔有些太大了吗?你在清朝进行的社会实验,咱们没有前后眼,不知道后事,但改革的过程中死的那些人,流的那些血,恐怕不少于和满廷打仗那会儿吧?”
  她大多数时间是个心宽的人,但不代表她不会反思。
  费了这么一番口水,叶静却没有什么被她说服的迹象,只垂眼喝了口水。
  经过这次谈话后,叶静和傅秀这姐儿俩再没有就政治上的事做过任何交流,不久后,傅秀顺利毕业,在老师的推荐下得以留校任教,后来她的老师被派去东北支援高等教育建设,点将时也把她的名字加进了名单里。
  女儿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傅家老两口在遗憾之余,也感到十分荣耀,对女儿的工作极为支持,就是对她迟迟不成家而感到不满,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来催婚,都被傅秀含糊过去了。
  也是距离隔得太远,如果双方的距离近些,傅家老两口的耐心未必有这么多,说不定就要给女儿安排相亲。
  东北的冬天太冷,寒假也长,开始傅秀还会抽一个月回家看望父母,连续几年被逼婚后,干脆连家都不回去了,只躲在叶静的家里度过假期。
  八三年的时候,傅秀已经到二十五岁了,放在农村人的观念里,已经称得上老姑娘了,这年过年,她根本没敢回家,只是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年头,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电视机都是个稀罕东西,马艳红穿着一身新衣服,看着桌子上的大彩电,一面觉得脸上有光,一面唉声叹气。
  二儿媳张霞稀罕地围着电视机转来转去,脸上笑开了花儿,奉承婆婆,“还是咱秀儿,多有本事!看看这电视机,除了咱家,还有谁家有呢!”
  马艳红虎着一张脸,闷闷不乐:“能挣钱有个屁用!老大的姑娘,都二十五了,连个家都没有!”
  傅健从外头走进来,给屋里带进来一股子寒气,后头还跟着大大小小十来个孩子,赶着张霞叫婶子,赶着马艳红叫奶,嘻嘻哈哈地都去摸电视机。
  “奶,怎么说呢,我姑可是有大本事的人,过了年我就上京里找她去。”傅健一下跳上炕,反驳道。
  “那也得你考上得学才成,考不上,光身子一个,去了指望你姑养你哪?”马艳红没好气地说。
  她一向最偏心小闺女,哪怕傅秀不结婚都成了她的一块儿心病了,她也生怕傅健过去白吃白喝,叫傅秀吃亏。
  傅健笑眯眯地说:“奶又不是不知道我念书不行,我也不去白吃我姑的,就是开开眼界,再找个营生干干。”
  这年除夕的晚上,傅家格外热闹,村里独一份的电视机引来了几乎所有村民的围观,屋里挤不下,院子里也站满了人,窗户上贴着一张张冻红的脸。
  电视机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纷呈的节目引起观众一阵阵欢笑,镜头转到观众席上时,竟然出现了傅秀的身影,穿着件大红羽绒服,脖子里掖着黑格子长围巾,一头长发顺滑无比,在灯光下,皮肤白得近乎透明。
  马艳红惊叫了一声,就见她闺女转过脸来,笑眯眯地摆了摆手,就像在和她打招呼一样。
  更大的惊呼声从屋内传到屋外,最后汇成了巨大的声浪,直要冲到天际去。


第138章 重回七零当军嫂19
  马艳红几乎没当场厥倒; 当晚就瘫在炕上起不来了,还以为电视机上附着什么能摄人魂儿的妖术。
  第二天好不容易能爬起来了; 二话不说,先给小闺女去了电话; 过后想想还不保险; 非要上京去瞧瞧闺女。
  傅声顺也没见过这样的怪事儿,心里惴惴的,心想去瞧瞧也好,就没反对。
  这边都准备上京了,那边傅秀可没想到一个平常的举动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她和叶静姐儿俩在家过年; 都清闲无事得很; 偶然想起今年是第一次办春晚,心血来潮,就去做了回观众; 谁知就把家里的老娘给吓着了。
  马艳红一行人找到傅秀时,她正在家做饭; 叶静回叶家给长辈们拜年去了,她起得晚; 随便弄了碗面吃。
  门铃响的时候; 她还有些莫名其妙,透过猫眼看见老娘那张皱得像橘子皮的脸时; 结结实实吓了一跳。
  一开门; 马艳红看见活生生的闺女,摸了摸她的脸; 一把搂住她就哭了,傅健在一边想笑又不敢笑的解释。
  傅秀瞪他,“你奶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也不知道?你奶都上年纪了,这大过年的蹿来,吓不吓人?”
  她拍了她娘几下,把人让进屋里,马艳红不好意思地擦擦眼泪,一眼瞅见茶几上的面,好险没跳起来,“秀儿,哎哟,你这傻丫头,你就吃碗素面啊?你——你怎么不回家啊?”
  傅秀笑道:“懒得动盘动碗的,下碗面简单。”又搂着马艳红的脖子,撒娇,“娘既然来了,就在北京好好儿逛逛,也不枉来北京一回,回去也有的说道。”
  陪马艳红上京的是傅桃和傅健,傅桃本意是想多在家陪陪爹娘和弟弟,结果傅强大了,不大爱搭理他二姐,终日只和小伙伴们跑来跑去的疯,傅桃在家待的没意思,思念还在部队的韩天君,索性和她奶一块儿来北京,之后再去韩天君那里和男友共度一段时光。
  只住了一晚上,傅桃就跟傅秀告别,乘火车去了韩天君所在部队的驻地,从北京过去要走两天两夜,中间转四趟车,可傅桃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这会儿就是让她去天涯海角,她也能一路过去。
  马艳红住下的第二天,又跟傅秀说起她结婚的事儿,哭天抹泪地表示,再不结婚,以后就挑不着好的了。
  她也知道傅秀性格刚强,向来吃软不吃硬,只是一径的哭。
  要是能被几滴眼泪轻易打动,傅秀也就不是傅秀了,她明确无误地告诉她娘,她这辈子不打算结婚了,她既不想找个男人过日子,对小孩子更没兴趣。
  这下马艳红是真要哭了,闹了几次,发现傅秀心如铁石,也只好认了,一边骂着“混账”,一边盘算起把老两口的遗产都留给小闺女的事儿来。
  傅秀得知后,难得的感到了些愧疚。
  她是打定主意做不婚者,傅桃却是历经磨难,想结婚却总也结不成。
  韩天君家的门第高,从上到下看不上傅桃这个腿上泥巴块儿还没洗净的村姑,从来都没打过让她进门的主意。
  奈何韩天君吃了秤砣铁了心,和家里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抗战,最后甚至威胁要退役,才让韩家人认清了现实,接受了傅桃将会成为韩家长孙媳妇儿的事实。
  对韩家人的这种想法,傅秀是嗤之以鼻的,没别的,往上倒数四五十年,老韩家自己也是那土里刨食儿的人家,才吃了几天饱饭,就连人都不认识了。
  她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对家里人说,因为傅桃嫁给韩天君是妥妥的高嫁,傅家人这些娘家人也不自在,总觉得和自己高攀了凤凰似的。
  傅桃和韩天君结婚这一年是八五年,乡下的傅家人全体出动,从傅声顺老两口到小傅强,一个不落来了北京,去商场一人买了身体面衣服,收拾得整齐利落,去参加婚宴。
  走在路上,张霞扯了扯新衣的下摆,偷眼瞧傅秀,明明小姑子穿得也不如自己光鲜,怎么就那么……那个词儿怎么说的来着……有气质呢!
  别看国内的经济还是一塌糊涂,该抖的都抖起来了,婚礼也不再像过去那么简陋,而是专门置办了一回,在新娘子的要求下,婚礼包了个大饭店的一楼,大厅里排开筵席,整得不中不洋的。
  韩家人心里腻歪,要不是韩天君就和鬼迷了心窍似的,非娶傅桃不可,他们才懒得多看傅桃一眼。
  和韩家交好的几家也有亲自过来道贺的,也有礼到人不到的,一时大厅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叶家就属于礼到人不到,傅秀作为娘家人,举目四望,就没几个认识的人,整个婚礼就和坐冷板凳似的。
  当然,也有和她感觉截然不同的,傅桃就觉得自己幸福至极,不管韩家人的态度如何,男友始终坚定如恒,这已经让她幸福得无以复加。
  结婚后,傅桃就辞去工作,随韩天君去了他在的地方,以韩天君的级别,可以申请家属随军,两人新婚燕尔,过得蜜里调油,不到一年,傅桃就生了个儿子,从此安安心心做起了家庭主妇。
  傅秀随老师在东北工作几年后,因能力出色,询问过她的意见后,上级又把她调回了北京,就在所有人以为她会继续在北京的高校里执教时,她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进入国企工作。
  这时叶静在多年的工作后,已经从技术岗转向了管理岗,她从不在家多讲工作上的事,傅秀只隐约听到些风声,说她工作作风过于凌厉,甫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针对国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实行了大量措施。
  傅秀所在的企业和叶静不是同一家,彼此间的联系也不多,但据说她们企业的老总实地考察过后,决定也在自己的地盘实施同样的举措,以兴利除弊。
  和已经习惯了低效率的老人们不同,傅秀同样认为低效率是一种犯罪,她很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她需要的知识。
  就在她调回北京不久,侄子傅健从老家来看她,闲谈中,顺口问她有没有做彩电生意的门路。
  傅健已经二十三了,没读大学,这小子有几分歪聪明,就是和正经书本犯冲,念完高中就没再读了,家里想给他找个厂子的工作,他也没去干,整天蹲在家里琢磨着怎么发大财,家里人骂他“丢脸”、“投机倒把”,他也半点儿不管。
  傅秀知道,最近彩电走私泛滥,没想到自己侄子也打上了这个主意,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堂姐傅桃就在捣腾这个生意,赚的简直是暴利。
  她这些年一直在东北,这方面的人脉不多,但叶静那边应该有办法……她心里打定了主意,反而不露半点儿口风,只把话题扯开,顺口胡侃。
  “你也二十三了,有没有给你介绍对象的?”傅秀戏谑地问他。
  傅健讪笑着挠了挠头,看自己小姑一眼,却见她虽然三十了,一点儿不显老,也不知怎么保养的,看上去跟二十一二的小姑娘似的,可青葱可水嫩了。
  “没有?不会吧?”傅秀一挑眉。
  傅健无奈地说:“有是有,都是些村姑……咱家的女孩子有一个算一个,从杏姐到桃姐,都长得那么俊,轮到我了,叫我随便找个村姑,我也不乐意啊,我还想着以后有钱了,找个城里的小姐呢。”
  傅秀大笑几声,回头跟叶静合计了合计,果然弄来一批质量尚可的彩电,她这边只管供货,随便傅健怎么卖,只用交给她定量的钱就行。
  光捣腾彩电这一项,干了一整年,就到手几百万,转年老家来电话,告诉傅秀家里的老头老太太走了。
  傅秀回去奔丧,家里的直系子孙都回来了,傅桃抱着儿子,傅健开着小轿车,连傅杏都过来了。
  老头老太太走得很安乐,都是睡梦中没的,第二天鸡叫三遍没动静,傅卫东进去叫老两口起来吃饭,人都凉了。
  葬礼结束后,傅家兄弟俩就分了家,谁也没想到有傅秀这个妹妹什么事。
  傅秀临走的时候回头看看,傅杏傅桃姐妹俩正坐在一处说话,她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