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戏凰-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04章 辗转反侧

    素波就是再不懂朝中之事; 也明白主管文澜阁要比在宗正寺里修玉牒要重要; 不; 应该是重要许多许多。

    新朝初立,差不多所有的学者、所有的书籍都集中在文澜阁,可以说掌握着整个帝国的文化命脉,素波不知道用前世的什么单位来相比合适,总之就是非常非常地重要了!

    如今,这么重要的责任就压在小美男的身上了。

    可是素波这一次并没有担心,因为文澜阁太适合小美男了。他虽然有些小小的问题,但是在读书学习上却是天才,想当初他可是一入文澜阁就得到了薛大儒的青眼; 然后传出了才名; 自己教导他时也常被他读书的本事惊呆。如今,他先前痴傻的名声似乎很少听到有人提及; 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好学、聪颖、贤明、公正的王爷。

    由这样的一代贤王管着文澜阁真的很好; 素波很满意; “王爷运气是好!到了文澜阁里与大家在一起读书修书; 再不必再参与到皇家家谱的那些乱事多好呀,而且还显得特别高尚呢。”然后她就又脑补了一下; “一定是诸位皇子们都嫌文澜阁太沉闷,整天对着的不是书本就是老学究,所以皇上才把这个差使给了我们王爷,也算是人尽其材。”

    嗯,也只有王妃会这样想; 因为她的心思都用在豆腐皮包子上去了,反而于朝局竟一无所知。

    文澜阁的重要,在一两年前就突显出来了,当时邓家一派的人便有人提议由太子自陆相手中接管,皇上也是赞同的。只是文澜阁原本是陆相提议创建,所藏书籍大半为陆相自战火中保下来的,更主要的是朝中及阁中的儒生们没有一个愿意与邓家有一点关系,当年邓家割据一方时曾对读书人大开杀戒,进京时又烧了许多典籍,现在邓家的外甥想沾指文澜阁哪里那样容易?就是皇上也不好硬压着天下的读书人,因此这提议很快就无声无息了。

    今年寒食节,长沙王重提此事,这一次陆相也道自己公务繁忙无暇顾及文澜阁表示了赞同,倒是皇上没有点头,只让长沙王去了少府。说到底,皇上还是想太子接了文澜阁。毕竟想天下大治,没有儒生们诚心拥戴的储君地位总有些尴尬。

    皇上越是重视文人,文澜阁主事之争就越发激烈起来。几个皇子明着向皇上表白自己尊儒重道,暗里相互使绊子,已经打了好几个月的架,王爷之所以没有陪王妃去冷月庵,就是因为这几日正是最关键的时候。

    老谋深算的陆相早已经打算要将长沙王扶到文澜阁,此时借着太子出征的机会一步步地铺垫:先是再三陈述他已经无力主管文澜阁诸多事务,又有光禄勋张宗等人出来上奏示意证明河间王、江都王一向偏重武学,不适合主管文澜阁个修书。在他们看来,长沙王接手文澜客就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邓家一系的皇子岂能放弃?虽然文澜阁的儒者们对邓家一向没有好感,但是朝中邓家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岂容陆相想将文澜阁变成他的禁脔?在他们看来,太子虽不在朝中,但河间王也可以接任文澜阁。

    就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胶东王太傅上表,犀利地指出如今太子不在朝中,诸皇子中唯有胶东王的才学足够执掌文澜阁。

    当时大殿上的场面实在是精彩,陆相一系和邓太尉一系全都呆住了,整个殿内一片沉寂,然后以御史大夫严正为首的几位大臣们纷纷站出来附议支持,皇上想了许久还是应允了。

    想到当时的情形,留福依然兴奋得坐不下,这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不,应该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王爷在朝中完全没有自己的势力,从文澜阁之争开始就谋划着借丞相与太尉的矛盾脱颖而出,如今一朝实现。

    两年前从宫里走出来时,至少留福是万万没有想到王爷会有如此的进境。他好想向王妃讲一讲文澜阁有多重要,而王爷得了这个位置又有多不容易,而将来文澜阁又能将王爷推到多高的地位。

    留福才要再开口,就遇到了王爷的目光,将就要脱口而出的话收了回去,笑着上前给王爷和王妃布菜,“王妃说的不错,王爷在文澜阁里清清静静的再好不过了。”

    素波就笑,向胶东王说:“好像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王爷以后就这样,在文澜阁里读书修书,不管外面的风风雨雨。”

    留福看着王爷沉稳地点了点头,心也慢慢静下来。既然促成王爷成功接管文澜阁的最大功臣能不知道文澜阁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地把文澜阁当成一个平常的书斋,那么自己又何必激动得心怦怦跳得都蹦出来一般的呢?

    是的,王妃为王爷进入文澜阁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不只王爷这样总结,就是一心偏着王爷的留福也十分认可。

    当时王爷不为了弄些吃食去了还没有成为王妃的徐家小姐那里,无意间得到了几根刻了字的竹简,受到启发想出了印书的办法——期间经历了说服服那些坚持古法不能改的酸儒们,又费了许多心思将印书真正做了出来,当然还要有与许衍抢夺功劳,最后王爷全赢了,如今天下传诵的经书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刻出来的,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从根本上奠定了王爷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

    还有,薛大儒之所以选择支持胶东王有王妃与薛家小姐关系融洽的因素;支持王爷入主文澜阁,并在廷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御史大夫,也是因为王妃的为人有对胶东王府有极好的印象。

    王妃表面看起来不似太子妃、河间王妃、长沙王妃一般出身显贵,能成为夫君的助力,但其实她的为人就有如春风一般能温暖人心,不经意间为胶东王府拉了许多人缘,就是皇上也对王妃十分喜欢。正好弥补了王爷一向过于冷淡的性子。

    王妃就这样很好。

    也免得她知道了反而会担心王爷。

    可是留福就是想到了,也很难能像像王爷一样完全不露声色,不管是用餐还是之后服侍笔墨、打点洗漱,他都显得特别快活,动作也轻盈。

    素波看出来了,就笑他,“在家里高兴也就算了,明天随着王爷去文澜阁时压着点儿,别让人看了笑话。”

    比起八风不动的王爷和不知实情的王妃,自己的确太轻浮了。留福看着王爷眼里浮出的一丝笑意面露赧色,自己什么时候能比得上王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本事呢?

    留福再次叹服,王爷的城府还真深哪,什么时候他也不会失态呀!

    但其实留福想错了,胶东王也会失态的。

    就在当天晚上,才躺下的素波觉出了胶东王的不同寻常,平时他只要躺下就一动不动的,特别的老实,可是现在却不睡,一个劲儿地往自己身上蹭,就摸摸他的脸,“今天怎么了?”然后就担心起来,“是不是发烧了,好热呀!”

    “没发烧,”胶东王赶紧道:“我就是很高兴。”

    素波又摸摸他的额头,虽然热一点但还不很热,再想想胶东王身上一向的确比自己热一些,素波也就息了找御医的打算,小美男是很不喜欢吃药的。于是就侧着身子陪他说话,“我也高兴,再没想到第一次做豆腐皮包子能这样好吃,完胜冷月庵。”

    胶东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王妃的思路还真是特别,虽然那包子很好吃,但自己也不至于高兴到现在呀,就连文澜阁那样的大事,也不会开心得睡不着觉,自己是因为她在身边才激动的!

    其实胶东王觉得自己身上果然有些发烧,白天时种种事务缠身还好,到了晚上只有两个人时,特别是王妃身上淡淡的馨香气息一点点弥散开,他浑身上下的血似乎都要沸腾起来了,怎么也镇静不下来。

    这时王妃正沿着自己的思路往下想,“将来我要是开个包子铺,生意还不知道会多好,而且我又有营销手段,一定能成为天下第一的包子!”说着兴奋地打了个滚儿。

    对于自己的特别情况,胶东王想了整整一天,虽然懵懂但也想通了一些。对,就是在朝臣们争论文澜阁的大事时他也没有停止想这个问题——文澜阁当然重要,但自己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最后只看父皇的决断,所以他用肃穆的面具掩盖着心里的激荡,思考的结果就是他准备对王妃倾吐。

    尽管母亲曾再三告诫自己,不到自己走上那最高位,拿到了绝对的权利,一定不能将实情告诉任何人。过去他一直坚守着母亲的教导,但现在他认为王妃不属于任何人,她是自己的人,比留福还要亲。

    但是,怎么对王妃说呢?眼下的事情已经很难启齿了,而自己过去骗她的事更无法解释。而王妃呢,一直都在对她的豆腐皮包子念个不停,胶东王几次话到口边又收了回去。

    胶东王先前很喜欢听王妃在自己面前讲怎么选食材、怎么烹饪、怎么品尝之类的,眼下还是第一次对美食没了兴趣,因为他突然觉得吃没有过去想的那么重要,无怪人道有情饮水饱,“情”之一字实在是深入骨髓。下意识地他就低声吟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素波怔了一怔,听懂了这是诗经首篇《关睢》,她毕竟是有文化的人,遂点了点头说:“不错,我今天真有点辗转反侧睡不着呢。”然后就拍了拍胶东王,“你往那边挪挪,太热了我睡不着。”转身抱着竹夫人滚到了床里面。

    事实上,辗转反侧这个词从来不适合王妃,因为她转过去就睡着了,而真正辗转反侧的人是胶东王。

  
 第105章 总不能信

    胶东王在辗转反侧中度过了些时日。有些话到了嘴边是怎么也说不出的; 尤其是对着一个可以捏着自己的脸还能睁大无辜的双眼; 满脑子都是各种吃的; 因为天气炎热而每到晚上都要与自己离得远远的王妃时,他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这种滋味很痛苦。

    但这种痛苦与以前他所经历的痛苦是不一样的,先前的痛苦只是痛苦,就像心头被刀子不断地割开一样的难受,而现在的痛苦里却带着甜蜜。

    不错,这痛苦里的确带着甜蜜,所以有的时候胶东王甚至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痛苦,因为即使他身体觉得很压抑,但是每每看到王妃如花一般的笑颜; 他心里就比蜜还甜; 只希望王妃永远能这样快乐。

    所以,胶东王在一次次的纠结之中; 还是什么也没有对王妃说。

    徐素波自然什么也没有发现; 她最多就是向留福嘀咕了一句; “我觉得王爷比过去又懂事了。”

    留福怎么也看不透; 王妃到底有多容易被骗,只要告诉她王爷有问题她就一直坚信不移; 不管现在王爷表现得有多正常,她还是一点也没觉得不对。但是同样,王妃又是那样精明,不必说能尝出一星半点的□□,包子馅里的春韭; 平日云哥儿采买的食材只要有一点不够新鲜她都会挑出来的,而在小厨房打下手的阿仁偶一粗心她也立即就能发现。

    有时候留福不禁会想,难道王爷打算骗王妃一辈子?

    但是眼下,王爷既然没有揭开真相的打算,他也只能赔着笑道:“王妃说得不错,王爷初到文澜阁时就参与勘定五经,此番又带着大家一□□订更多经史子集,同时还准备在阁中讲学……”留福要把王爷在文澜阁的作为一一展示给王妃,让她慢慢懂得王爷有多了不起。

    可素波一向对于经史子集不感兴趣,这边耳朵听进,那边耳朵冒出,根本没放在心里,倒是可惜留福的一片心意了。不过呢,她觉得这一次出门非常有成就,表面上看只学学到了豆腐皮包子,但其实她领悟的岂只是一个包子而是在烹饪上的一个不小的突破!素波便想了许多,还在她的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了心得体会——关于豆腐皮包子的感想。

    这篇感想胶东王偷偷看了,虽然王妃的文笔还是依旧不怎么样,但他不得不承认写得很有动人心弦之处,最起码自己看了立即觉得原来王妃专心琢磨如何使得包子馅的味道更胜筹其实是很有追求的,甚至不比自己研读《五经》差上什么,那也是一门学问啊!

    素波正沉浸在豆腐皮包子带来的一系列感想中时,薛清便来与她商量,“河间王妃谮用御马的事不能就此算了。”

    “薛姐姐想怎么做就去做吧,”素波此时并没有心思管别的,就再次问起,“薛姐姐,你再把当年听老夫人曾经尝过萧美人的素斋的故事讲给我听一遍。”

    薛清已经讲了好几遍了,不是素波记忆不好,而是她发现每一次都能从薛清口中问出更多的的细节,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她正想着能将萧美人的素斋全部恢复出来呢,哪怕多听到一丝丝的信息都是好的。

    可薛清非但已经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还把她所知道的薛家、前朝皇家、还有一些亲近人家与吃食有关的东西全部讲了出来,现在她便很怕王妃再追问下去,从菜切成什么形状到用的什么盘子,她从没注意到那么多细节呀!于是听得王妃答应了,立即就起身,“好的,下官就去了。”然后人就没影了。

    素波便奇道:“咦,我还想问一问薛姐姐参加前朝宫宴时的情形呢。”

    好在府里还有阿仁,在王妃的栽培下,非但刀功了得,对厨艺也有了深切的爱好,此时就笑道:“薛奉仪是再说不出什么了,又急着去办御马的事,不如我陪王妃试着做几样菜?”

    素波点点头,也好,大家各尽其能吧。

    于是就在素波开发出几样新菜式时,吴望再次到了胶东王府,谦恭地道:“不知王妃对宗正寺的供应觉得如何?府里若有什么不敷之处,只管告诉下官,下官定然竭尽全力。”

    其实自寒食节后,胶东王府的用度已经足够了,素波并不是不知足的性子,本想也就罢了,但是想到薛清这些天的奔忙为的就是这一刻,便用鼻子轻轻哼了一声,高傲地扬起头,“我们府里缺的东西吴宗正令竟然还不知道,尚且需要本王妃自己讨要”如今她早将胶东王的气派学了几成,今天面对吴望时再刻意做势,自己都觉得颇有些嚣张,但是如今胶东王府就是占了上锋,她总不能让薛清白辛苦。

    吴望显然就是个贱骨头,先前素波对他以理相待,他也不过尔尔,现在素波摆一张冷脸,他倒立即起身赔罪,拱手躬身行礼的,好话说了一堆,又立即命人送上了许许多多的用品钱财。

    于是,素波就勉为其难地收下了,最后在吴望的恳求中略略点了点头,“御马的事就算了,本王妃不会在父皇面前提起来的。”

    吴望感激不已,再三行礼退了出去,女儿和儿子惹了这么大的祸,如果真被胶东王妃告到皇上面前,不只儿子的官职不保,女儿要被斥责,就连自已恐怕也难全身而退。

    河间王妃用御马,看起来不过一件小事儿,在寻常人家就是小辈儿用了长辈的东西而已,但是在天家可不同了,那就是“谮越”!

    没有人比吴望会揣摩圣意,过去并不大在意这些的皇上现在却不同了,他越发在意帝王的尊严,越发不能容忍谮越。吴望已经严厉地教训了河间王妃,要她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给太子下绊子时绊了自己。

    胶东王府里,被吴望送来的大批财物迷花了眼的素波微笑着夸赞,“薛姐姐,你真了不起,知道吴望真怕‘谮越’的威胁呀!”

    “他是个知进退、识时务的人,”薛清点评着,“我想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