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男神成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美男神成长记-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是,这里头有鬼啊!
  博敦着胡须,沉吟道:“倒不用着急,咱们都是为万岁尽忠的人,万岁既下旨让端贝勒署理内务府,贝勒爷想要看看账册,那是应该的。”
  一名郎中叹气,道:“就怕贝勒爷闹不明白,三天两头来传人问询,那不是搅扰咱们办差么,到时候差事上有怠慢,上面问起来,咱们如何回话啊?”
  “贝勒爷问几句话你就办不好差事!荒谬!”善安一拍桌子,瞪眼骂方才说话的郎中。
  那郎中被骂的缩头缩脑,就有另一名郎中出来帮忙说话,“大家都是自己人,都想长长久久为万岁尽忠,这也是担心误了差事,毕竟贝勒爷年轻气盛,要是一意想做些事出来给万岁看,咱们做奴才的,实在也没法子啊。”
  “还不是时候。”博敦明白这两人的意思,那就是运用人脉,煽动宗室不满。但此事不是万不得已,绝不能做。端贝勒只是要看看半年的账册,内务府七司三院的人就跳出来喊没办法办差了,那不是与端贝勒为难,是逼的万岁将原本不放在眼里的包衣奴才视作威胁!
  一旦内务府入了万岁的眼,让万岁将其视为朝廷大事来办,不说如今内务府的人能活下来多少,就是以后,内务府都休想过好日子。毕竟内务府笼络再广,说到底,根基还是皇室的包衣奴才!
  奴才,可以懈怠,可以贪婪,可以仗着主子的势作威作福,唯独不能做的,就是想翻过来骑在主子头上,要自己成为主子。起了这样的心思,那就逃不过一个死字!
  这些人,就是沉不住气!


☆、清圣宗

  博敦看看坐在正中书桌背后的噶岱,见对方一直沉着脸不说话,就道:“噶岱兄是如何看的?”
  噶岱在达春面前言辞狂放,此时冷静过后,心思反而有了些不同。见博敦问话,他道:“金雀楼的掌管金不凡乃是扬州人,此人与我府中仆从有亲,今日恰好上门拜访,给我请安时,金不凡曾道端贝勒在扬州素有‘点财手’之名。我问何为‘点财手’,金不凡答,即为‘点石成金’之意。据闻端贝勒在扬州曾连续购买三十多家行将败落的商铺,半年之后,这些商铺都起死回生,在扬州同行中生意最好且名声最佳,百姓时有称赞。又半年后,端贝勒将其组建为一体,称百货商铺。商铺统一修缮,立一为总铺,其余为分铺,形制皆为两层小楼,,一楼贩卖百姓所需的日常货物,二楼则设茶间,包厢,专卖自广州贩卖过来的海外商货,内中又有端贝勒名下工坊自产的种种精美罕见物品,不过两年,这百货商铺就开遍江南。又一年后,端贝勒行文湖广巨贾,将人邀请到扬州,没多久,就传出湖广杭、成、宋、孙、赵、五大商家将名下商铺尽入端贝勒所组建的百货商铺,成立商盟,以此换取分红。自此五大商家生意蒸蒸日上,而不肯入其中的钱、王两家,听说在湖广已渐渐消声灭迹了。”
  博敦问的是噶哒如何看苏景派人将账册取走之事,噶岱却讲了一通苏景在江南的发家史。但这一番答非所问的重点,所有人都听懂了。
  能赤手空拳将名下产业做到如此地步,逼的五个老牌从商家族不得不屈服投效,剩下不肯投效便灭亡的端贝勒,绝不会是一个他们之前所以为的蠢货!
  别说甚么端贝勒是旗人,有姑父在背后撑腰,所以能欺凌商人。须知道,能将生意做大的商人,每一个,后面都有偌大靠山。况,江南自古富庶,江南大商家背后,往往有国戚乃至宗室撑腰,区区一个阿克敦,又算甚么?在这样的情形下,能保住自己的产业,并在群狼环伺中扩大,其中的手腕与眼光,绝不仅仅是会做生意那么简单。
  既然端贝勒乃真人,那么之前的风平浪静,这会儿的突如其来,必然都是有的放矢!
  屋中顿时一片寂静。
  忽的,一名郎中恨恨拍了下大腿,咬牙道:“大意了呀!”
  这话在场的人都赞同,的确是大意了。怪谁呢,只怪一直以来大伙儿做事都做的太畅快,即便偶有主子挑刺,不过是觉着自己得的不如别人好,不如别人多。遇见这种情形,能得万岁亲眼的,他们便把下面经手的人送出去,再多给点东西赔罪。在万岁面前都说不上一句话的,冷言冷语说两句,对方自己就退了。还从无人说过要查内务府的账!换了多少个内务府总管,出过多少宫闱大事,都没人说过!
  但眼下这些人不约而同有了与达春一样的危机感,他们觉得,送出去那些账册,不仅是看,更是要‘查’!
  “这,这可如何是好。”先前被呵斥的郎中这会儿吓得摸了摸脖子。
  “慌什么!”噶岱不满的看了他一眼,心道这才是个连放出去顶罪都不放心的软蛋!一扭头对博敦道:“眼下账册虽送出去,好在是这半年的。再有,达春的本事,咱们尽知,未必就会出事。若贝勒爷非要鸡蛋里挑骨头……”他冷冷一哼,沉声道:“咱们虽是奴才,可贝勒爷毕竟还只是贝勒!”他还不是皇上呢!
  听到他这话,其余人哪里还不明白噶岱这是已有七八成笃定那端贝勒是真想查内务府的账!
  “这,这……”一名郎中缩着脖子擦了擦汗,“那可是雍亲王府的大阿哥,万岁宠爱的皇孙。”的确只是个贝勒,可这贝勒是宗室贝勒还是皇室贝勒,那差别,可不是一般大。
  博敦与噶岱交换了一番眼色,笑道:“这话说的没错。”旋即脸色一变,“但咱们,虽说都是包衣奴才,却也不是没名没姓的人家。”
  内务府的包衣奴才,都出自上三旗,说是给皇家宗室使唤,但内务府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主子,那便是龙椅上坐着的人,没坐上那个位置,管你甚么龙子凤孙呢?
  “不错。”善安紧随其上,眼中显出一丝狠意,在几个郎中脸上一扫,见他们皆回避自己的目光,把手里捧着的茶盅一摔,道:“大家同在内务府为万岁效命,祖宗都是几辈子的老亲。各位,此时正是同心协力的时候!”
  “您说的是,您说的是。”几位郎中看善安脸色不善,博敦与噶岱也目光阴郁,心下一跳,想到以前无缘无故就暴病而死的几个同僚,当即连连保证与他们共同进退,倘有差错,必然把藏着的力气都用出来。
  “好。”噶岱得到众人承诺,眉头舒展,笑着请同僚留下用晚膳。
  这些人魂不守舍,哪里还有胃口,纷纷告辞。待其余人都自后门走了,博敦在轿子里转了一圈,又命人绕回来,直奔书房,找到并未去用晚饭,而是一直等在那儿的噶岱。
  “达春账册到底如何?”
  噶岱早就料到博敦这个妹夫会回来,摇头说了大实话,“我虽与他不睦,但我清楚他的为人,这种事情,他必然是拼了全力。”
  达春做账的本事,大家多年合作,都是很清楚的。
  博敦才要舒一口气,便又听噶岱道:“我观他神色,对端贝勒甚为畏惧。”他是不信甚么狗屁同类感觉这种话,不过能让达春紧张的东蹦西窜,他是有点担忧的,加上金不凡那一番话,噶岱此时已清楚,自己这帮人的确是一开始就轻敌了。
  博敦沉吟片刻,问,“八爷可有话?”
  噶岱哈的笑了一声,“你知道他家与我家的渊源。达春正是在八爷府上见不着人,才追到我这里。”说罢将八爷一早就进宫给良妃请安的事情告诉博敦。
  “八爷这是……”博敦显然很意外,以朝野对八爷的评价和他对八爷的了解,八爷当是位喜欢雪中送炭之人,谁想到此次……想到平日对八爷的推崇,博敦竟觉得有些心寒。
  噶岱却显得很平静,“此事倒也难怪。自一废太子,朝臣归心八爷后,万岁对八爷的宠爱便大不如前,如今虽再让八爷入朝堂理事,未必没有借八爷辖制太子的意思。端贝勒回京后万岁便厚加恩裳,宠眷不断,面对端贝勒的锋芒,又是叔侄,八爷自然不便插手,以免落得个欺凌小辈,对万岁旨意有怨愤之心的名声。”在博敦面前,噶岱也没有那么多心思,有话都直说了。
  博敦品了品噶岱这话,沉默片刻后摇头叹道:“就怕八爷用意不仅于此!”
  若八爷是想让内务府做香饵,那可真就是自己这些人的大劫了!
  内务府一干官吏忧心忡忡,苏景却在家里教导两个年纪大些的妹妹如何煮酒品茶。
  “茶有性,水有灵。”苏景将一个镂花团纹银壶放在哈宜呼两人面前,指着银壶道:“内中盛的,是玉泉山水。每日清晨,宫中内监采玉泉泉心活水,灌入松木桶内,送往宫中供汗玛法泡茶。但玉泉号称天下第一泉,却不是何茶皆可泡。玉泉水质清冽,宜配岩茶,方得水寒石峭真味。”
  说着话,小炉子上的红泥砂壶壶嘴中已在咕咕冒出热气。侍立在旁的婢女将砂壶拿下,静置片刻,待水初沸时的蒸腾之气散尽,将水倒入事前早已放下茶叶的绘青栀绿瓷茶壶中,一股飘渺清淡的茶香顿时冲入所有人鼻尖。盛夏时节置身这茶香中,令人如同坐在山泉击崖的水潭边上。水声潺潺,水汽漫漫。
  哈宜呼与其其格眼睛都亮了。
  大清的公主们,按制从小就有专人教导,学的是规矩礼仪,以免失了皇家体面,长与教养嬷嬷之手,一生能与生母见面都不过四五十回,更别提皇父。或许,在她们一生里存在感最重要的时候,就是指婚之时。如此深锁宫门,长大的女孩,全然没有所谓满人姑奶奶的明快爽利,相反,多是敏感多疑,自怜自伤的性情。
  哈宜呼与其其格身为皇孙女,长在王府,比宫中的公主姑姑们要好一些。可大清要学汉人,所以要嫡庶分明,皇家的女儿们自然更要做表率。哈宜呼和其其格平日读的书,都是女四书一类,出去跑马打猎,一年不见得有一回,玩的就是投壶,踢毽子,陪着女眷们看戏,学点女红。
  而这些日子苏景教她们的,却大有不同。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天都很有意思!让她们头一次觉得,这日子过得甚有滋味,而不是每日一睁眼,读书学规矩时都在担心日后会被许配个甚么样的人家,年岁渐长,忧惧渐增。


☆、清圣宗

  哈宜呼眼珠子亮亮的,把婢女倒好的茶一饮而尽,长出一口气,眉飞色舞道:“明明是热茶,但我觉得一点不热,还觉得身上那股黏糊糊的劲儿都没了。”
  其其格乃宋氏所出,宋氏一贯不得宠,膝下无子,性情胆小,带的其其格跟宋氏学的窝在小院里不出门。这些日子与家里的哥哥姐姐们亲近了些,还是不如哈宜呼,又觉得不说话不好,闻言小声附和道:“姐姐说的对。”
  哈宜呼翻了个白眼,教她,“你是雍亲王府的格格,把头抬起来,就是说错什么,难道我和大哥还会骂你?”她原本想说别学宋格格,她是宫女出身,挨欺负不稀罕,你可不行。转念一想这话说出来得罪人,再说大哥还坐在这儿呢!
  “我知道了。”其其格被哈宜呼一骂,把头抬起来一点,脸上却涨的通红。
  苏景见此一笑,并不插手姐妹间的小争端,继续教她们品茶。甚么茶要泉水,甚么茶要井水,甚么茶要无根水,甚么茶宜久泡,甚么茶只得两冲便香味全无,全都一一说给她们听。
  直到天色渐昏,因今日男孩们没过来,苏景不留姐妹两用晚膳,只让人把厨房才做好的两盒莲叶膏给她们,让她们拿回去冲水喝,又令魏珠亲自把人送到李氏与宋氏的院子里。
  哈宜呼跟其其格带着先前看好的两匣子孔雀簪与莲叶膏回去了。早已久候的计安得到消息,志得意满过来报喜。
  “主子,都已经查清楚了。”计安一脸的兴奋,他没想到随便一查,就发现这么多的漏洞,他让身后跟的人把两箱子账本抬上来,指着箱子道:“主子,照会计司账册记录,上月内务府各项实入共一百九十三万两,实支二百五十一万两,中间差额将近六十万两。奴才等发现内务府已写了条陈,奏请万岁令户部将今年榷关收入分成拨来补上这半年的亏空。”说完大概后,他话锋一转,“但以奴才等人照着账面估算,这半年内务府不仅没有亏空,相反,内务府应当至少结存整百万两白银。”
  这个数目看起来巨大,苏景并不觉得出乎意料,他随手拿起一本经过计安他们核准后重新誊抄的账册,只见他视线快速移动,眨眼之间就翻过一页,一晃神就看完半本,将账目记在了心中。
  看完一本账册,苏景差不多有了数,徐徐道:“这么说,他们先在各处皇庄收成上作假。”
  “正是。”计安抱了抱拳,回道:“例如红螺山的三个皇庄,会计司记载,今年二月初八天降大雪,皇庄中饲养的牛,羊,鸡鸭等各色牲畜泰半被冻死,内务府供应,入口肉食都须上品。除了这些一直被饲养在皇庄养大的,在市面采买的肉食,不知喂养情形,故而不敢随意供给宫中及各王府宗室等食用。因此,内务府在京中数位大臣家名下田庄上采买了一批肉食添补,送入宫廷。这一项,持续将近一月,就多开销了五万两。”
  将一处用红笔誊抄出来的账目来往示意给苏景看,计安冷笑道:“这买肉食的数量,价钱,都与往年消耗及市价相差仿佛,支出乍一看合理,但有主子之前的教导,奴才这些人,查账不仅要看账册数目,当时市价。更要记录商铺所在各地天气,是否有雨,是否有雪,是否大旱,如此才能准确评估市面价格浮动,中间损耗。故此奴才让人把专门记录京城天气的黄小子叫来,一映证,今年京城倒是下了大雪,不过乃三月才降,二月反而无雪。况但凡畜生,要从小养大,都需时日,哪有雪一停便不用采买肉食,皇庄就能供应的道理?莫非那大雪冻的如此合宜,只将皇庄上只需一月就能养成的鸡鸭牛羊都留下了?
  最后一句说的实在刻薄,让边上站着的吉达都忍不住笑了一声。
  苏景修长的指尖在账册上轻轻一抚,叹道:“这账,其实做的不错。”至少一般账房先生是看不出关窍的。
  用做而非记,已透出事情的实质。
  “有主子在,不过雕虫小技罢了。”计安哼道:“这些在皇庄上动的手脚还是小道,借贷皇帑才让奴才等长了见识。主子请看……”
  计安从箱子里翻出一本账册递给苏景,道:“这上面写着四月初九万岁许借内帑银六十万两给盐商苏家,高家,以及蒋家。苏家三十万两,高家,蒋家各十五万两。这笔内帑乃由巡盐御史上书,奏请万岁,万岁方才下旨答应的,而并非事前由朝廷商讨。这笔银子,借出去六十万两雪花银,按照记录,还回来应当是七十万两,本钱半年归,利钱分两年上入内务府银库。会计司账册上记载,上月初三,这三家盐商已提前将本金押送入京。”
  苏景只听上月初三,立马明白其中猫腻,都不用再翻账册验证,心中已了然,笃定道:“他们还的,不是银锭罢。”
  “没错,主子真是英明,他们还了五十万两的银锭,剩余的则给了康熙通宝,难为他们将这许多铜钱押送入京,只怕请了不少车马。”计安佩服的拍了一句马屁,又讽刺一句,道:“主子您自然知道,这银价兑铜价月月年年都在浮动。他们从内帑借银子时,一两银子至少可兑九百八十文,而上月还银子时,正是罕见的银价降,铜价涨,一两银子只能兑七百文,这中间,一两银子便少了二百八十文。一来一往,差的,可不是小数。”
  的确不是小数!
  一两银子二百八十文的差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