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霖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杏霖春-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邵老太爷点点头。转头看了邵老太太一眼,然后对夏正谦道:“你是邵家子。这一点毋庸置疑的。如果你顾恋着养父、养母的恩情,想要继续姓夏,我跟你母亲也没意见;如果你觉得你养父母的恩情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报答,那就择吉日,认祖归宗,把名儿改过来。当年我的志向就是定国安邦,生的儿子,也打算用这四个字来命名。所以你大哥叫邵恒定,二哥叫邵恒国,你呢,则叫邵恒安。可惜你没有弟弟,那个邦字没机会送出去。”
    夏衿听到这里,不由得抿嘴一笑。这邵老爷子,说话还挺有趣儿。
    邵老太爷继续道:“这事不急,你可以慢慢想。如果你不好拿主意,待京中之事安定下来,我跟你娘去一趟临安,由我们跟你夏家兄长协商也行。”
    “不用想了。”向来有些优柔寡断的夏正谦,这一回却十分果断,“我认祖归宗。”
    能养出夏衿这样孩子的人,品行自然不会差,绝不会忘恩负义,为人不孝。夏正谦如此果断,邵家人心头都一突,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夏家的老太太,对夏正谦可能很不好。望向夏家四口的目光,就带了怜惜。
    “那好。”邵老太爷自然是希望儿子认祖归宗的,听了这话,大为高兴,伸出宽厚的巴掌,用力地拍了拍夏正谦的肩膀,“我们那祖宅还在,皇上又赐还我们了。待我们收拾好,你就带妻子、孩子过去,给祖宗磕头行礼,将名字改回来。”
    说着他又望向夏祁和夏衿:“孩子们也姓回邵姓。”
    “是。”想想自己有父母、兄长作依靠了,而且父母兄长和侄儿都如此明理,夏正谦不由得热泪盈眶。
    “父亲、母亲、大哥、二哥。”他将几人团团叫了一遍,道,“你们刚刚回京,宅子也没收拾好。我们这宅子还算宽敞,不如你们先在此住下?”说着殷殷地看向邵老太爷和老太太,“孩子这么多年不能呈欢膝下,二老以后不如住在这边,由儿子侍奉您两位老人家?”
    “不用。”邵老太爷极干脆地道,“岑家对我也有大恩,岑家嫂嫂既然诚心留客,我们是在岑府住几日的好。等祖宅收拾好,你们一块搬过去。一家人住在一起才香亲。”
    “娘。”夏衿看到一个婆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忙拉了拉舒氏的袖子:“娘,罗嫂似乎有事要禀告。”
    舒氏连忙走了出去,再回来时,凑到夏正谦耳边说了两句话。
    “怎么,有事?”邵老太爷停住话问道。
    “是临江城的知府夫人罗夫人,前来拜访。”夏正谦道。L
   

  ☆、第二百四十四章 护短的邵老夫人

邵家人是从宫里出来,到了岑府后知晓夏衿的父母今天也抵京了,为表诚意,第一时间就上了门,所以并不知道临江的知府夫人也住在岑府,更没跟她见过面。
    因此,听到夏正谦的话,邵老太爷不在意地对舒氏挥了一下手:“你去忙吧,客人要紧。咱们自家人不用客气,什么时候都有机会说话。”
    舒氏心里可明白罗夫人此来是什么目的。一个时辰前罗夫人才在岑府跟她见过面,那时她什么都没说,大概是专门等着这时候特意上门,才显得她提亲的态度比较郑重。
    她对邵老太爷行了一礼,然后看了夏衿一眼,见她没有什么表示,便退出了门。
    舒氏走后,邵老太太看到儿子、孙子们都还站着,有几个小的孩子都已快站不住了。她便道:“你们几个大老爷们在这里聊,我们老娘们带着孩子都到偏厅去。”
    这厅堂虽然还算宽敞,但上首两个位置,下面两列各三张椅子,一共八个座位。即便是留了男性在此,也还坐不下呢。好在夏家的管家罗叔灵醒,一看来了那么多客人,早已叫人准备了椅子,此时立刻端了上来,摆到厅堂里。
    而女子们带着孩子,都到了偏厅。
    大人小孩一阵乱,大家坐定,罗婶又带了人上了茶和点心上来。
    喝着茶吃着点心,大家的话题仍在邵家的新成员夏衿身上。
    一个嫂嫂好奇地望着夏衿,问道:“你真的是跟一个姓邵的老太太学的医?她长什么样儿?”
    夏衿最不喜欢这个话题了。一个谎言要用一千个谎言来遮掩。
    她只好凭着想像,把不存在的邵婆婆的长像描述了一遍。
    好在在座的,除了邵老夫人(她是诰命,也该叫夫人。前面笔误,现在改正),其余的无论是年长的郭氏还是杨氏,都是邵恒定和邵恒国在北边娶的妻子,对于原来京城将军府里的下人全然不知,更不用说几位嫂嫂了。
    她们听了夏衿的描述,只望着邵老夫人。等着她的答案。
    大家对于那位邵婆婆是很好奇的。也很希望那人真是以前邵将军府的什么人,这样的话,故事就更离奇了。
    要知道。夏衿无意中帮了邵家,然后邵家来感谢时,竟然发现她的父亲是邵家丢失多年的儿子。这种经历,跟话本小说里的情节差不多了。
    邵老夫人想了想。摇摇头:“我们家,没有这样的人。”
    “会不会是姑老太太?”杨氏问道。
    “不可能。”邵老夫人道。“你家姑老太太,虽懂岐黄之术,却也只是懂些皮毛。要说医术很高明,却是没有的。再说。她一直在夫家好好的,直到前些年才过世。”
    “看来,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天用这种方法叫我们一家得以沉冤昭雪。肉骨团聚。”郭氏感慨地道。
    “是啊。”大家都附和着,很是赞同。
    夏衿微笑着坐在那里。听她们说话,并不插嘴。
    她看得出来,邵老夫人是跟宣平候老夫人一样的人,明理睿智,性格直爽。两个伯母和两三个嫂嫂也都是一样的性格。其余的虽不了解,但似乎都是没有心机的。
    而且,在邵老太爷说要把一半家产给她作嫁妆时,她用余光观察过这些人,这么多人,并没有一人脸上露出不悦之色。也不知是她们不了解邵家被赐回和赏赐的财物有多少,还是真不在意。
    不过总地说来,她对这些人还是满意的。
    她真是受够夏老太太和夏正慎那样的亲戚了。要是再遇上这样的人,她肯定要怂恿夏正谦和舒氏跟邵家人保持距离。
    邵老夫人见她不说话,生怕冷落她,又问她道:“听说你哥哥准备跟岑家姑娘订亲了?”
    “嗯。”夏衿点点头,“八字宣平候老夫人已找人合过了。现在因候爷和世子爷要出征,我爹、娘本打算今天下午到岑府下聘的。礼单先送过去,聘礼等置办好再补送。”
    “正该如此。”邵老夫人道,“不过如今有我们了,聘礼就由我们来置办了。这事到时我再跟你爹、你娘商议。”
    以前夏家只有四口人,夏衿能当半个家。现在在邵家第三代里,她是年纪最小的,按常理说,她对邵家的事根本没有置喙的权力。
    因此她没有接话。
    她并不打算在这个家里也掌握话语权。
    “你哥哥已经订亲了,你呢?”邵老夫人又问,“你娘可有给你看中的人家?”
    这话可不是姑娘家能接的话了。夏衿正要低下头去,做羞涩状,就看到舒氏从外面进来,脸色似乎不大好看。
    舒氏性子好,夏衿还未见她这般气恼过。她连忙站了起来,上前扶住母亲,问道:“娘,怎么了?”
    “没、没事。”舒氏深吸一口气,强逼自己露出笑容,“娘,你们在这儿吃晚饭吧?我已叫下人去采买准备了。”
    “不用,我们回岑府吃。”邵老夫人不在意地摆摆手,盯着舒氏问道,“出了什么事了?你脸色可不好。是不是那知府夫人给你气受了?有什么事你可要告诉我。咱们邵家人,可不是能轻易被人欺负的。”
    舒氏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以前就是被夏老太太打嘴巴打得再狠,她也会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自己收拾妥当,才回三房院里去,不愿意在路上被人瞧见,失了体面。
    现在走了一路过来,仍没能收敛好自己的情绪,显是被气得狠了。
    邵老夫人这么一说,她就忍不住了,流着泪对邵老夫人一福,转头对夏衿道:“衿姐儿,娘对不起你。那罗夫人实在是太没道理了。我说了你哥哥还未订亲,你的亲事先缓一缓,等你哥哥下了聘再说。结果她就说了一大通的大道理,硬逼着要我收下她的定亲之物。我不答应,她将玉佩放在桌上就走了。扬言道,如果咱们不答应,她就把罗公子为了你闹着退亲、上了战场的事说出去,到时候郑家知晓,定不会让你哥哥有好前程。”
    夏衿眸子一冷:“玉佩呢?”
    舒氏从怀里将一块玉佩掏了出来,递到夏衿面前。
    夏衿接过玉佩,正要安慰舒氏两句,就听邵老夫人问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认了亲,夏祁、夏衿的亲事是必须让祖父、祖母知晓的,舒氏进门时就不打算瞒着这事。
    这会子她便将罗家、夏家、郑家的纠葛说了一遍。
    当然,她话语里帮夏衿作了诸多掩饰。罗骞喜欢夏衿,想要娶她的原因,是夏家老太太让夏衿冲喜,夏衿不得不女扮男装去给罗骞治病。后来在岑府宴上罗骞认出夏衿,就想娶她。对夏衿经常扮成男装在外行走,还跟罗骞一起开点心铺子,两人日久生情的事只字不提。
    邵老夫人是个疾恶如仇的性子。听到说罗夫人死活不同意罗骞娶夏衿,说夏衿只配作小妾,带着罗骞到京城跟郑家订了亲。她显得比舒氏还生气,嘴里直骂道:“狗眼看人低,真是狗眼看人低!”
    骂完了人,她才又问道:“现在为什么又死皮赖脸要跟咱订亲?”
    舒氏又将罗骞为了夏衿,留书去边关的事也说了。
    “这个罗公子倒是个有眼光的有情郎。”邵老夫人赞道。
    听得这话,夏衿不由得在心里暗笑。看来她这位亲祖母,是个极护短的人。罗夫人瞧不上她,邵老夫人就把她骂得狗血淋头;罗骞为她上战场,她就夸赞人家有眼光,是有情郎。
    邵老夫人夸完那一句,便转过头来,望向夏衿:“衿姐儿是怎么想的?你要愿意嫁给那罗公子,祖母帮你把你那未来的婆婆好好收拾一顿,叫她从此夹着尾巴做人。要是不愿意,这天底下谁也强迫不了你。那什么狗屁倒灶的知府夫人,你祖母还真没看在眼里,惹得我不高兴,我非得大嘴巴子抽她不可。那玉佩到时就给我,我把它摔到她脸上。”
    夏衿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虽然夏正谦找到自己的父母,她为父亲高兴,但心里也是有担忧的。她就怕新认的祖父、祖母要插手她的亲事。虽然她相信夏正谦和舒氏为了她,会跟二老抗争,但如此一来双方就有了隔阂,夏正谦肯定会很伤心。
    没想到邵老夫人真如她所想的那般明理通透。
    她正想着如何措辞说出她的想法,郭氏错以为她害羞,连忙接话道:“娘,衿姐儿脸皮薄,哪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不过我看也不用问了,弟妹的态度不是很明白了吗?要是他们愿意结这门亲,今天也就顺水推舟将亲事答应下来了,何至于闹得这样僵?我觉得弟妹她们的决定是对的。女人嘛,总还得在后宅生活,跟自己相处得时间最长的不是相公,而是婆婆。有罗夫人这样的婆婆在,衿姐儿嫁过去,不定得吃多少苦头呢。”
    “对呀,我是老糊涂了。”邵老夫人一拍扶手,对舒氏道,“三媳妇,你那聘礼单子准备好了没有?要是准备好了,咱们现在就带着衿姐儿一块儿过去。我带你们去跟岑老夫人和那什么罗夫人见个面,把你们的新身份给她们介绍一下。到时候,哼,我自有话说!”L
   

  ☆、第二百四十五章 这是我三儿媳妇

舒氏应道:“准备好了。”转头却望了夏衿一眼。
    夏衿跟她对视一眼,没有作声。
    “那便走吧。”老太太雷厉风行,站起来就往外走。
    大家赶紧都跟上。
    到前厅跟男人们汇合,邵老夫人只说时辰不早了,怕岑家嫂嫂在家等得急,先回宣平候府去。邵老太爷听说三儿子一家也跟着过去,便没二话了,一挥手,呼拉拉二十几口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浩浩荡荡地去了宣平候府。
    舒氏紧紧跟在邵老夫人的身边,最后和她一起上了一辆马车。
    与邵老夫人同车而来的郭氏笑了笑,转头对夏衿道:“大伯母跟你坐一起吧。”
    夏衿看了,心暖之余,又感觉心酸。
    舒氏的性子,再老实不过。她从来不会讨巧卖乖,更不会特意去巴结讨好别人。按她的性子,她定然会走在人群最后,等着大家都上了车,才默默坐自己的车去岑府,绝不会跟大伯母和二伯母争宠。如今她这样,定然是想借着在马车上的机会,跟邵老太太把既不能答应罗家的亲事、又不能拒绝的道道说给邵老夫人听。
    为了女儿,她宁愿被人误解,违背本心。
    母亲能为自己做到这一步,夏衿自然不会让大伯母误会自己的母亲。
    她对郭氏解释道:“罗家那桩亲事比较复杂,如果这样直接拒绝,没准就会传出流言,说罗公子为了我,不顾性命、不顾前程去了边关,我来了京城却见义思迁。贪幕权贵,拒绝婚事辜负了他。我娘想跟祖母解释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才想着跟祖母同一辆车,一路好说话。她一心为我,要是有什么失礼之处,还请大伯母见谅。”
    说着,她对郭氏福了一福。
    她声音不大。却也不小。因长幼有序。那些嫂嫂们都没有上车,而是等着郭氏和杨氏上了车,方才上去。站在离夏衿和郭氏比较近的两三个都听见了夏衿的话。
    郭氏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觉得新认的三弟妹有些献媚,似乎跟她们这些人都不大一样,所以心里才有些想法。
    夏衿这么一解释,她倒不好意思起来。扶住夏衿道:“你快莫这样说。你们流落在外几十年,本就该多跟老人亲近才对。你这样说我都不好意思了。倒好像不能容人似的。”
    “大伯母自然是宽厚的,我只是这么一解释,免得母亲被误会了去。”夏衿笑道。
    见大家都站着,她又道:“大伯母您快上车吧。嫂嫂们都等着呢。”
    “走,咱娘俩一块儿。”郭氏拉着夏衿,亲亲热热地上了车。
    可马车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郭氏在邵家的地位,跟萧氏一样。是长媳,也是管家媳妇。见到马车停下,她连忙掀开车帘,问道:“出什么事了?”
    她的儿子骑马就走在旁边,回道:“是祖母那辆车停下来了,儿子去看看。”说着便打马上前。
    可刚离开没几分钟,他便又回转来了,道:“祖母让六妹妹上她那辆车去坐。”
    夏衿见郭氏回过头来看向她,才醒悟过来,邵家前头有五个女儿,“六妹妹”指的是她。
    她忙起身:“大伯母,那我去前面了。”
    “嗯,赶紧去吧。”
    郭氏乘坐的马车,在一列马车队伍里走在第二位,离邵老夫人所乘的那辆距离最近。不一会儿夏衿便上了第一辆。马车队伍又缓缓前行。
    “祖母,您找我?”夏衿倒是猜到邵老夫人找她,定然是为了罗夫人提亲的事。但具体要问什么,她实在猜不到。她跟罗家的关系,能说的舒氏都知道,还有什么非得问她自己呢?
    “我问你。”邵老夫人开门见山,“你离开临江前,可有跟罗公子有过海誓山盟?”
    “没有。”夏衿摇摇头,“在罗夫人帮他跟郑姑娘订亲后,他曾找过我,说想去从军。我劝他娶了郑姑娘好好参加科举,不要做这种无谓的事,徒让父母担心。并未跟他有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