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空间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六零空间纪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大的眼睛,眨眼时扑闪扑闪的长长的睫毛,直把人的心肝儿都看软了。皮肤随了赵红梅,白皙细嫩,被红色的襁褓一衬,弥补了他因为早产而导致气血不足,脸上没有血色的遗憾,整张小脸白里透红的,真的是大河村里最可爱的宝宝了。
  当然,在李建国的心里,别说是大河村了,这天底下有比他儿子长得还要俊的孩子吗?
  李琴一见到小石头就稀罕上了,把怀里的那个随了爹的黑小子一把塞进了李建民的手里,眼巴巴的对李建国说道:“大哥,小石头长得真可爱,给我抱着吧。”
  “嗯,行,那你小心一点。”李建国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但是又有些不放心的嘱咐李琴。
  李琴点头如捣蒜的应了,伸手从李建国手里接过了小石头,小石头正在睡觉,感觉自己被转了手,微微嘟了嘟小嘴巴,不满的皱了皱眉头。李琴看到了,赶紧轻轻地拍了拍小石头的背,又小幅度的晃了两下,果然,小石头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扭了扭身子,把头又侧到另一边继续睡了。
  看着小石头可爱的小模样,以及身上散发出的微微的奶香,李琴的心都要化了,在心里叹息着,这么可爱的孩子,这怎么不是我儿子呢?
  又扭头嫌弃的看了看被李建民别扭的抱在怀里,扁嘴欲哭的黑小子,唉,按理说自己长得也不差啊,孩子他爸长得也算是马马虎虎吧,怎么这生出来的儿子长得这么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啊。
  但是嫌弃归嫌弃,到底是自己的亲儿子,看着被他爸抱得这么难受也是不忍心,于是不舍的把小石头还给了李建国,从自己男人手里接过黑仔,轻声哄了起来,小黑仔一回到妈妈怀里立刻就不哭了,咧开嘴笑了起来。
  赵红梅这个时候也从屋子里出来了,说是坐月子,但是家里忙的时候也是要出来帮忙的,没谁家的媳妇坐月子整整一个月不下床啥也不干的,顶多是不干些地里的粗话。看着李老太在厨房里张罗着年夜饭忙的脚打后脑勺的,赵红梅这点眼力见儿还是有的。
  “小琴,把孩子给我抱吧,大过年的我现在没出月子也不好进厨房,你去帮帮妈的忙吧。”赵红梅对李琴说道。
  “好,那麻烦你了嫂子。”李琴想想也是,就又把黑仔交给了赵红梅。
  赵红梅可不像李建民那样,糙老爷们一个,连个孩子都抱不好,黑仔躺在她的怀里没有半点的排斥。
  过了一会儿,老二李建军也来了,带着她媳妇儿王招娣和两个女儿,两个儿子过来了。李建军的大女儿九岁,二女儿比大女儿小一岁,也有八岁了。两个儿子是双胞胎,一个叫李传文,一个叫李传武,都是七岁,看着长得虎头虎脑的,当时出生之后可是把王招娣给神气坏了。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几个孩子都只差着一岁,分明就是这个刚出生,那个就马不停蹄地又怀上了,直到生了一对男孩之后,才消停了下来,可到底是因为有了儿子之后就不想生了,还是因为不能生了,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王招娣一进门一眼就看到了被李建国抱着的小石头:“哟,这就是小石头吧,可算是瞧着了,上回来的时候,妈藏得跟个宝贝似的就是不让见。”说着,又看到了小石头身上穿的襁褓:“哎呀,这红色可真好看,是在县城供销社里买的吧。这红色的布可比那些灰色的贵多了,一个小孩子穿这么好的东西干嘛,也不怕弄脏了。”王招娣自顾自的说个不停。
  王招娣说了一会儿之后,见李建国不理她,她男人还瞪了她一眼,也就讪讪的不说话了。感觉自讨没趣,于是也进厨房帮李老太做饭去了。
  其实李建国心里也是有点好笑,我说我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儿子买东西关你什么事?我乐意不行啊。但是要说和她计较也犯不上,她就是这么个人,嘴上没有把门的,顶多就是想占点小便宜,但是要说有多大的坏心思也是没有的。李建国这点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的。要真是对小石头有坏心,自己可不会就这么不理她就算了。
  不过话说回来,她要真是个有坏心的搅家精,老二也不会和她过了这么长时间,自己的弟弟自己还是知道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过了年就要让小石头长高高啦。
  因为现在小石头还小,所以他的镜头不是很多,不过等过两章他长大了,就开始主要以他的视角写文了。毕竟现在以他的视角写的话,除了吃就是睡,连大门也出不去,写了有啥意思啊。
  这一章我主要是想突出一下小石头性格上的一些转变,我想写的是一个因为拥有了缺失的亲情而逐渐变得柔软的小石头,他不会像有些重生文里的主角一样因为内里还是成年人的思想而抗拒目前的处境,抗拒作为一个孩子来生活。我想写的是他也许会比普通孩子聪明一点,但是他不会不和群,觉得别的孩子幼稚,做的事情也幼稚。
  他是享受他的童年的,他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打闹,玩耍,因为这是他上一世不曾有过的,美好的童年。
  我说这么多主要是想跟大家说一下我的创作想法,也怕有人喷我明明是个成年人,怎么有时候像个孩子似的这么幼稚,对,这一世,他就是个孩子。


第011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过了正月十五之后,这个年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立春前后,地上的草悄悄地变绿了,这意味着又一年的春耕就要开始了。对于农家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根。所以,这一年之中开始播种的这一天对于大河村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由于大河村处于南北方的交界处,且水源不缺,灌溉方便,所以大河村的地里是小麦和水稻都会种的。水稻种在离大河比较近的地方,直接把大河里的水引流到水稻田里,免去了挑水灌溉的麻烦。
  那条河原名叫金杜河,但是后来因为大河村的出现,渐渐地大家都忘了那条河的原名了,都习惯的叫它大河,但要说大的话,也不算是很大,只是这方圆十几里只有这一条河,一说大河,就知道是指这条河了。
  小麦则种在离大河比较远的稍微干一点的地里。
  这时候的小麦和水稻大部分地方还是一年只种一茬的。水稻立春前后插秧,然后七八月份的时候收割,小麦大概十一月份的时候种植,然后来年七月份左右收获。等到收割完这两种主要的作物之后,就会在地里种些玉米和红薯土豆还有一些蔬菜。所以每年的七月份到八月份是最忙碌的时候了。
  而每年一次的春耕,种的就是水稻了。
  一年之计始于春,一日之计始于晨。大河村的春耕从这一天正式开始。这一天,大河村的男女老少都早早地带着锄头和种地的家伙式儿,集合在了平时聚会的村里的空地上,每个人看起来都神采奕奕的,看起来精神头好极了。
  正准备上台讲话的李建国看到大家跃跃欲试,拿着锄头随时准备冲到地里大干一场的众人,心里也是很高兴的。只有有了这样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大河村才能越来越好。
  “咱们村里的人也都不是懒汉,不需要我做什么动员之类的,形式上的东西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不需要我在说些什么了,我也就不废话了,现在就开始发稻苗吧。”说着开始示意旁边的会计根据每家每户的田地数量,给村民发放已在就已经培育好的稻苗。
  村民们显然对李建国简练不花哨的行事作风很习惯,并且十分赞成。
  隔壁村的那个生产队队长,每次春耕的时候都要讲上一大堆的废话,美其名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直说个不停,直把底下那些人说得昏昏欲睡才罢休,偏偏他自我感觉还挺良好的。
  还是我们队长好啊,能动手的时候绝不瞎哔哔,像是我们大河村的人。
  等等,大河村的画风好像有些不太对?!
  众人领完稻苗,就开始了一天的热火朝天的耕作。
  而在李家的厨房里,李老太把过年时用从队里领到了好大一块的大肥肉,炸出来的那满满一小桶的猪油从厨房里那一个加了锁的橱柜里拿了出来,那是她平时放一些比较珍贵的食材的地方,像是腊肉啊,鸡蛋啊,白面啊,之类的东西的地方,钥匙只有她自己有,其他人都开不开。王招娣开始眼馋她的这个橱柜里的东西很久了。
  因为今天是春耕,所以李老太破例的要用猪油做两个菜。在平时,她可是不舍得用猪油来炒菜的,上次做杀猪菜是因为用的不是自家的所以她也不心疼,这次可不一样,这次用的可是自家的东西。
  春耕的时候,家里除了比较小不能帮忙的孩子,其他家里所有的人都是要参与耕作的,李老太留在家里做饭是因为她的腿脚现在不太好了,站久了膝盖就疼得厉害。
  索性家里的劳动力也多,不缺她一个,几个儿子和老伴心疼她,就让她在家里给大家做做饭,照看一下小石头,不下地里去了。
  现在大家都在地里忙活着,三个媳妇加上一个早就出了月子的赵红梅,都要去地里帮忙,农忙的时候,一个女人卖力些也是可以赚七八个公分的,不少了。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虽然分了家,但饭还是一起做。早上的时候,各家把这段时间要吃的份例交给李老太,由李老太统一分配。
  孩子们是无所谓,但是大人们,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出了大力的。李老太虽然平时小气了些,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刻薄的人。所以在今天这一天,她打开了她的宝贝柜子,决定做一两个好菜,不然这平时也都是清汤寡水的,肚子里没有攒下一点油水,现在这么辛苦怎么撑得住呢。
  李老太一边想着,一边小心翼翼的从猪油罐子里舀出一勺猪油。
  猪油在罐子里结成了白色的膏状固体,滋啦一声倒进了烧热的铁锅中,然后再往锅里放进去李老太早就提前切好的一小块肉干,顿时满室生香。
  趴在屋子里的床上,已经将近四个月大的小石头闻到这一股诱人的香味,恨恨的用白嫩的小手抹掉了嘴边不由自主流出来的口水。这天天清汤寡水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小石头在心里呐喊道。
  哼,等我长大了,看我在空间里左手一只鱼,右手一只虾,我吃一只,扔一只,馋死你们。
  小石头在心里发下了幼稚的宏愿。
  大河村的春耕总是热火朝天的,干劲十足的,所以大河村的地里的粮食总是长的格外的好,基本上只要老天爷别发脾气,基本上地里的粮食都是丰收的。可是这是因为什么?都是一个地界的,一样的地,一方面是因为大河村的人尽心侍弄的好,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没有害群之马了。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有多大的能耐端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如果你是因为其他不得已的因素而生活有困难,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河村的人,既是近邻,也都是远亲,能帮的话,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都是会伸把手的,绝不会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事情的。
  这也是之所以这附近的村落里的人来来去去,世事变迁,早就不是最初的那批人了,而大河村一直在这里繁衍延续了几百年生生不息的原因。
  但是,如果是因为自己懒导致没饭吃,村里人是不会同情他的,反而是持着一种鄙夷的态度,如果再被发现这人再有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那全村的人都是容不下他的,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懒汉在大河村是没有活路的。一代一代的基因优化下来,大河村的懒人就绝迹了。
  这也导致了,每到农忙的时候,大河村的人都要瘦上一大圈,每个人都晒得黑黢黢的。
  这不补补能行吗?
  那边,李建国虽然是大队长,但是农忙时节也是要下地干活的。累,虽说不怕累,但是事实摆在这里,是真的累。
  弯着腰在地里插着秧苗,一次只能插一个,插满整片水浇地。李家的地总共有十八亩。李老头也不做其他考量了,把十八亩土地平分给了三个儿子。李建国因为是老大,所以分到了家里的老宅,但是也要奉养父母。
  这六亩地里水田旱田各占一半,因为现在是老大养着他们老两口,所以李老头是帮着李建国干活的。李建国的其他两个兄弟也都没什么意见,本该如此嘛。
  后来公社化开始了,这些土地就归到集体里了,大家一起种地,但是李建国也懒得再给村里人划分工作区域了,就仍然按照原来各家所有的土地耕种,毕竟原来分土地的时候,大河村的地多,其他村都是按户分的,只有大河村财大气粗的给每个青年壮劳力都分了土地。现在继续这样种法也不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你种完了,就记你十个公分,种不完十个公分按比例扣除。
  大河村的村民们也觉得这样挺好的,自己的地自己侍弄好多年了,肯定比重新划分的工作区域熟。
  至于有人说李建国的这种做法是不是钻公社的空子,大河村的村民听到了肯定啐他一口,什么叫钻空子,这叫民主自由,当时这个决定可是通过了大河村村民的集体举手表决的,有什么问题?就是那种总想偷懒的懒汉才喜欢那种在地里磨洋工混工分的做法呢。
  在大河村搞这一套,对不起,您哪,吃不开!
  这边,李建国一边弯着腰插秧,一边想着:
  小石头慢慢的长大了,人家说三翻六坐,前几天小石头已经会翻身了。他最近喜欢上了和小石头玩你翻我掀的游戏,小石头一翻过身来,自己都坏心眼的把刚刚好不容易翻过身来的小石头在给掀回去。小家伙也不恼,显然也是认同了李建国的这个新游戏,父子俩玩的津津有味的。
  每次小石头一翻过身来,都会冲李建国露出‘无齿’的笑容,微红的小嘴微微咧开,大大的眼睛弯成了像月亮一样漂亮的月牙形。然后被手痒的李建国轻手轻脚的掀倒,然后又继续翻回来,乐此不疲。
  想到这里,李建国露出了一抹会心的慈爱微笑。
  这么可爱的孩子,这么脆弱的孩子,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血脉的延续,自己怎么忍心,自己怎么舍得让他为了五斗米整日在田间顶着日头劳作。农忙的时候为了几亩的水稻插秧插的腰都直不起来,晚上的时候疼的都睡不着觉。
  又想到每次春耕秋收过后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旱灾一样面黄肌瘦,暴瘦一圈,皮肤被炽烈的阳光晒得通红,然后一揭,就揭下来了一整块的晒伤的皮。小石头那么瘦,自己日日小心喂养,也才让他堪堪看着有了一些的肉,不在瘦的皮包骨似的那样让人揪心,结果他前段时间忙了起来,稍不留意,他养出来的肉就又瘦没了影子。这样辛苦的劳作,他的身体受的住吗?在别人身上也许只是丢了几斤肉,但在小石头身上,简直就是丢命啊。
  此时的李建国再次重复了在上阳市军区门口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心中的想法再次坚定了几分。
  等李建国被李老太的喊声从自己的思绪中来回了的时候,抬头一看,已经是中午要吃饭的时候了。
  李老太用一个木制的大托盘托着给大家准备好的饭菜走了过来,招呼大家停下手中的活来吃饭了。
  众人停手上了田埂,伸头一看,嗬,猪肉炖土豆,还有粉条,满满的一大碗,还有一个用猪油炒的素菜,真是大手笔啊。
  就这样,伴随着李家人美滋滋的吃着猪肉土豆的勺碗碰撞的声音,今天一天的插秧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听我爷爷说,那时候的工分制度很大一部分是干多干少没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