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十年代小日子-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爹托人打了招呼,春娃顺利地入了托儿所。
  这是商业局办的托儿所,条件很不错,中午还管饭吃。
  徐甜甜算是放了心。
  娘下个月过来,也能松快一下了。
  紧接着,她和抒文开始了种菜计划。
  她遥控指挥着,抒文带着启康在公爹那边一连忙了几个星期天,终于辟出了一
  块菜地。她让抒文把种子播了下去,以后每个星期回去看看,顺带着浇浇水。
  这时,已是四月下旬,各地开始放起了卫星。
  报纸上说,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农村家家户户都不准冒烟,全部入了公家食堂。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吃大锅饭,
  顿顿有肉吃,有白面馒头和大米饭,还不要钱不要票,开开心心地迈向共产主义。
  而这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从管伙食的到炊事员都是大手大脚的,家人亲戚也跟着受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这个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
  在“浮夸风”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掀起了“共产风”。
  就像最后的盛宴,狂欢之后如梦初醒。


第92章 
  *
  进入五月之后; 徐甜甜的肚子又鼓了起来。
  孩子已经七个多月了。
  冬娃和春娃都想要个小妹妹,她和抒文也想生个闺女。
  可这事哪由得了她?
  不过,娘说了瞧着像个闺女。
  看情景,和娘当年怀着她时一模一样。
  她听了; 暗自欢喜。
  可又怕到时候失望; 就未露出一点口风。
  平日里; 她除了锻炼身体之外; 就是看报纸、听广播。
  时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
  还从爹那边打听着消息。
  这时候; “共产风”是愈刮愈烈。
  各区县都是相互攀比的; 只要一个地方的做法见了报; 其他地方就会积极跟
  进。再后来,不光是农村,就连城里都受到了影响。
  像商业局直属的几个大厂; 就搞起了大食堂。
  厂里把职工们的粮食定额都集中起来; 一日三餐吃大伙。说是帮助职工们减轻
  生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那些带家属的还好; 可以申请把自家的口粮领回去。而
  那些单干户们; 就只能乖乖地吃食堂了。
  他们销售科的; 平日里不在厂里上班; 还都是拖家带口的,就申请自己去粮店
  里买粮。
  做过饭的都知道; 买回家自己做着吃; 稀的稠的搭配着,吃的滋润还省粮食。
  饭量小的; 甚至还有结余。
  启宽大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家虽然是集体户口,可还是向厂里申请领取口粮。说几个孩子都上学了,吃
  饭时间赶不到一块儿,得给孩子们做饭吃。
  这时候,后勤上还算好说话,就批准了。
  徐甜甜听说后,暗暗松了口气。
  心说,等以后粮食一紧张,后勤处是绝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章家爹来信说,镇子上也搞起了大食堂。
  除了个别有粮本的城镇居民,大部分乡民都入了公社食堂,吃起了大伙。
  村子里,也搞起了大队食堂。
  家家户户都不留口粮了,全部入了公。到了饭点上,大喇叭一吆喝就端着碗去
  吃饭了。
  一开始,村民们也觉得稀罕。
  大伙儿聚在一起吃着,十分热闹。
  况且,吃的都是一样的,顿顿都有白面馒头,生活真是大为改观。
  嘴里都念叨着,共产主义就是好啊。
  在这股风潮之下,徐永泰那边却反了过来。
  以前,他是吃大伙的,现在却不敢再吃了。他跟书店里说,翠翠娘回来了,家
  里有人做饭吃了。其实,翠翠娘又回省城照顾闺女去了。
  这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
  来省城进货时,他跟闺女说,地方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浪费现象。
  城里还好,虽然搞起了食堂,可有口粮限额。
  可乡里就不同了。
  入了公社之后,各村各户都是欢欣鼓舞,奔着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而去的。
  无论是公社还是大队,都是大手大脚的,把勤简节约抛到了脑后。
  有些上了年纪的农户,觉得这么个吃法不妥。
  可哪敢开口?
  任谁都不想戴上“落后分子”的大帽子吧?
  可这么吃下去,又能吃多久呢?
  志和结婚之后,就不再吃食堂了。
  那个江红英本想省事,继续吃大伙。可志和说,“咱还是把口粮领回家吧?”江
  红英就问,“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做饭?”
  见志和一再坚持,说他学着做,才勉强答应下来。
  具体原因,他不好明说。
  姐姐早就提醒过了,说如果现在不领,以后怕是想领都领不回来了。
  到时候,饿肚子可是免不了的。
  *
  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外界一片喧嚣。
  唯有部队上还保持着几分冷静。
  抒文说,军区那边在想办法改善伙食问题。
  本着“自力更生,减轻地方负担”的原则,从军区到基层连队,都搞起了畜牧养
  殖业。有条件的就种菜养猪喂鸡,没条件的就垦荒扩种一些经济作物。现在连队
  里,都有种菜班和养猪班,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基层单位的伙食,也有所好转。
  徐甜甜听了,咧了咧嘴。
  她记得部队上的这种光荣传统,延续了很多年。
  直到八十年代末期,还有战士参军入伍之后,就呆在后勤上,学养殖、学种
  菜。等到退伍之后,还靠这门技术发家致富,成了“万元户”。
  那可真是光荣的退伍兵啊。
  若论起养殖,她和抒文也快成专业户了。
  现在,院里搭起了鸡棚子,养了一窝小鸡娃子。
  菜圃里种了菜,绿油油的一片。
  上个星期天,抒文还带着冬娃跑到郊区的集镇上,牵了只小绵羊回来。可拴在
  院里还不到两天,就熏得她喘不过气来。
  心说,这进了城就娇气起来了?
  以前在老宅里,不是天天喂猪喂羊么?
  可想着日后的“营养计划”,只好咬牙坚持下去。
  冬娃自小就喜欢小羊羔子。
  可见了这小绵羊却爱不起来了。
  他皱着小鼻子,瞅着那只小羊。这浑身上下脏兮兮的,闻着臭烘烘的,与记忆
  中雪白的小羊羔子成了鲜明的对比。
  春娃呢,倒是不嫌弃。
  从托儿所一回来,就拿着烂菜叶子去喂羊,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就像冬娃小时候的样子。
  她呢,每天照常去门市部上班。
  这喂羊的任务就落到了娘的肩上。
  娘找了一件灰布罩衫当“工作服”,再戴上一只大口罩去给羊喂饲料,嘴里也嘀
  咕着“熏得头疼”。
  几天下来,她有些发愁。
  这天一热,更是臭气熏天的,可咋办?
  这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啊。
  抒文闻着院里的味道,也皱了皱眉头。
  看来,这计划得改改了。
  实在不行,就把羊给卖了吧?
  又过了一星期。
  叶茂才也听说了,不禁挑了挑眉毛。
  心说,文儿那两口子可真能折腾啊。
  想着儿媳妇有孕在身,就发了话。
  “文儿,把那只小羊牵过来吧?爹替你们养着……”
  “爹,那味道可重了……”
  “唔……那就先试试吧?这院子大,羊拴得离屋子远一点……”
  “爹,实在不行就……”
  叶抒文做了个杀吃的动作。
  可小羊羔子哪有肉吃?
  再说,真杀了还是有点舍不得。
  当天晚上,陈姨拎着个竹筐子过来,把羊给装走了。
  可回到那边,撑了不到一个星期,叶太太就受不了了。她跟叶茂才说,娃娃的
  奶粉就包在她身上了,这羊还是赶快弄走吧?
  再养下去,怕是要疯了。
  “养羊”计划失败了。
  一家人都松了口气。
  这城里和乡里就是不同,不然家家户户不都成了养殖专业户了?
  *
  转眼到了夏收时节。
  报纸上又是一片欢腾。
  各地各县都是大丰收,小麦亩产都创了历史纪录,形势一片大好。县里下来检
  查时,无论是公社还是大队,那粮穴子都是满满当当的。
  产量报上去,省里也欢喜。
  看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要这任务摊派下去,不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
  在这种气氛的感召下,人的头脑继续发热。
  这时候,有人提出农业大丰收了,那工业呢?
  是不是也要上一个新台阶?
  不知是哪个省开了头,说要支援工业建设,大炼钢铁。于是,拍脑袋的情况再
  次出现了,全国各地“起高炉、炼钢铁”又拉开了序幕。
  省里下了通知,各地市、各县、各乡镇立马行动起来。
  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青沙河流域,趁着农闲时节,县里调集了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背着铺盖卷儿
  集中到了平城,参加“炼钢”。
  县里一忙乎,公社里也闲不住了。
  打铁社从各村抽调人员搞起了一座座小高炉,也准备炼钢。
  没有原材料?
  就号召各大队收集废铁。
  队里领了任务,就按照人头摊派下去,每家每户交三斤铁。
  于是,各家各户就把铁锅、铁门鼻,甚至铁钉都贡献出来了。反正吃食堂了,
  家家户户都不准冒烟,要锅也没啥用了。
  很快,镇子外面就冒起了一股股浓烟。
  打铁社带着一班人马加班加点,打铁炼钢。一连忙乎了半个多月,钢没炼出
  来,就弄出来几个铁疙瘩,不知能干啥用?
  没了原料,那就歇火吧?
  可几个“智多星”又跳了出来。
  说那青沙河里有大量的沙子,里面含有铁砂和金砂。于是,公社里又组织挖沙
  船下河挖沙,想从里面提炼出铁砂来。
  还有乐观的,说没准还能淘出金子来呢?
  这么胡折腾,浪费更是惊人的。
  凡是参加炼钢挖沙的,吃住都在工地上。吃饭也没个定量标准,端着大碗随便吃。
  那口粮从哪里来?
  哪个大队派来的,哪个大队自己出粮食。
  这时候,从上到下都被“丰收景象”迷住了双眼,哪里还有一点节俭意识?
  看到这种现象,章存林不禁忧心忡忡。
  他写信跟翠翠说,乡里的青壮年都被抽调走了,各个大队和小队里只剩下一些
  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
  劳动力跟不上,地里的秋庄稼也没人管了。听说,有几个村子把秋播都给耽误
  了。照这么下去,这粮食怕要出现缺口了。
  往年,乡里都是靠着夏秋两季,调配着吃喝。
  尤其是秋粮,那高粱、玉米和红薯产量惊人。农家院里一年下来,有大半年光
  景就靠这些粗粮果腹呢。
  可现在,壮劳动力都去“炼钢”了。
  这秋粮减产是妥妥的。
  到了明年春上,日子怕是难过。
  听到这些,徐甜甜也是暗自心惊。
  粮食短缺,就是从现在开始的吧?
  虽然她这边,还有章家爹那边都已经储备好了。
  可想着日后的饥荒,还是不大舒服。
  她只是个普通人,无法改变什么。她只能想办法过好自己的生活,让一家人安
  然度过那个特殊时期。
  *
  转眼到了七月中旬。
  徐甜甜的预产期也到了,抒文请了产假回来陪着她。
  这是一年里最热的季节,着实难熬。
  七月二十号这天中午,抒文把她送进了人民医院。到了傍晚时分,她顺利地生
  下了一个女娃。
  母女平安,抒文松了口气
  当晚,就带着她们出院回家了。
  娘给娃起了小名,叫妞妞。
  冬娃开心极了,他终于有个小妹妹了。
  而春娃呢,也升格当起了小哥哥。
  此时的他还未意识到,自从小妹妹降生之后,他就从香饽饽变成了屁箩箩了。


第93章 
  *
  家里添了一口人; 这是一桩天大的喜事。
  第二天一早,叶茂才和陈姨就过来探望,还拎着大包小包的。
  跟翠翠娘,也客气了一番。
  临走前; 还叮嘱抒文要照顾好媳妇儿; 千万不能累着了。
  徐甜甜躺在东间里; 听着外面的动静。
  开始安心坐起月子来。
  这会儿正赶上夏天; 除了不能受凉之外; 其他的忌讳倒是不多。
  娘悉心照顾着她; 不让她摸凉水; 多躺在屋里休息。还备了几件细棉布睡衣睡
  裤,让她随时替换着。晚上睡觉时,让她穿着布袜子; 以免着凉了。
  抒文呢; 除了帮她打扇子,还把洗衣服的活儿包了。
  那尿片子; 飘满了院子。
  白天; 陪着她下床走走; 或者在院里晒晒太阳。
  她呢; 这次奶水很足。
  把娃养得白白胖胖的,自己也跟着胖了起来。冬娃发现了; 还趴在她耳边; 跟
  她悄悄说道:“娘,你咋胖得像个冬瓜哎?”
  听到这话; 她心里有了怨意。
  这个妞妞,娘为了你可是把胃给吃开了。
  可瞅着闺女一点一点地长大,一天比一天可爱,又乐乐呵呵地忘了这茬。
  抒文也宽慰着她说:“甜甜,气色好,比啥都好!”
  可她心知,等娃一大,就要把身体管理起来。
  否则,那身形就再也回不去了。
  *
  妞妞的降生,给一家人带来了无限欢乐。
  娃尚未满月,徐甜甜就发现了她的特别之处。
  小娃娃粉粉的,嫩嫩的,头发却是黑黑的,非常漂亮。
  她很安静,也很少哭闹。
  只要吃饱了,就开始睡觉。把娘乐得直夸她,说:“妞妞跟翠翠小时候一样,
  特别省心。”
  抒文呢,抱着娃娃就舍不得撒手。
  她怕把孩子宠坏了,只好小声提醒他,让妞妞躺在摇篮里睡,万一养成了抱着
  睡的习惯,可就麻烦了。
  她可是听娘说过,有的小娃娃睡觉时,大人得抱着,不然就闹得不肯睡。
  时间长了,还不把人给熬坏了?
  抒文听了嘿嘿直笑。
  这才恋恋不舍地把娃搁在摇篮里,轻轻地晃着。
  冬娃见妹妹总是睡觉,安静得就像一只小猫咪,也愈加欢喜起来。小妞妞比姑
  姑家的那个娟娟可漂亮多了,干干净净的,一点也不丑。
  春娃呢,自己还是个小屁孩。
  对这个小猫咪一样的妹妹除了好奇之外,就是上去隔着棉袜子捏一捏小脚丫,
  软软的,绵绵的,还真是好玩。
  嘴里还嗷嗷着:“妞妞睡的,是我小时候的摇篮嗳……”
  “嘘!”
  听到春娃扯着大嗓门嗷嗷,抒文总是把食指放在嘴边,做个噤声的动作。
  生怕他把妹妹给吵醒了。
  这时候,抒文休假在家,冬娃放暑假了,春娃趁机摸鱼。
  一家人都围着妞妞转,宠得不得了。
  而妞妞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首先是公爹,他来得可勤了。
  每次来了,都要抱一抱。一抱上,就舍不得放下。
  最后,就在他们这边吃一顿饭再回去。
  他这么三天两头地跑着,回去后就跟太太不住嘴地说着妞妞的趣事。
  什么会咧嘴了,会看人了,会吃手指头了。
  叶太太开始还忍着。
  只是派陈姐过去,送些吃的和用的,还给妞妞准备了两套小衣裳和两条花裙子。
  可听着老叶和陈姐一个劲地夸着,终于把不住劲了。
  要知道,她想闺女都快想疯了。
  可一连生了五个儿子,愣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