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十年代小日子-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让战士们能吃上饱饭,不饿肚子。
  当第一批战地英雄涌现出来时,还号召识字的闺女们,给前线战士们写慰问
  信,鼓舞斗志。
  对徐甜甜来说,这一切都是激动人心的。
  支援前线将士,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她和爹、婶子,还有凤芝、启康都投
  入到了这股洪流之中。
  爹说了,咱家即便争不了先进,也不能落后。
  咱家可是军属,千万不能给启安脸上抹黑。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转眼入了冬。
  农闲时节,夜校又开始上课了。
  这一回,是工作组从村里选拔了几位有文化的,来轮流教乡亲们读书识字,好
  巩固前期识字班的教学成果。
  凤芝本来还想参加。
  可现在家里忙了,晚上出去,爹也不放心,就让她跟着启康学习,说不懂的地
  方就问。
  而爹自己呢,也未放过这个机会。
  一有空,就逮着儿子问东问西的。
  那支铅笔,他一直没舍得用。
  练字时,还是用小树枝在地上划拉着。
  婶子也是个睁眼瞎。
  见了,也跟着学了起来。
  徐甜甜常常见爹和婶子蹲在在院里,拿着小树枝在地上比划着。
  看得出俩人的感情很好。
  日子过得也很和美。
  可见几个月前的那一场抗争,真是没有白费。
  *
  前方捷报频传,士气高涨。
  后方也是一片欢欣鼓舞,斗志昂扬。
  可章存林的心却一直揪着。
  也只有收到启安发来的平安信时,才能舒坦一点。
  老伴不断地宽慰着他。
  可做爹的,又哪能放心得下?
  到了寒冬腊月,随着战事吃紧,乡里莫名起了流言。
  “听说老蒋联合了外国势力,要打回来了……”
  “那些穷棒子们,分了地的,早晚都得吐出来……”
  镇子上和村子里,很快就传遍了。
  一时间,人心惶惶。
  徐甜甜听到后,就联想到了后世看过的那些谍战剧。这是有内奸和狗特务作
  祟?那些解放前后潜伏下来的,是不是要借机冒泡了?
  果然,伴随着流言,破坏活动也出现了。
  村里的大牲口莫名死了几头,一查是中毒而死。
  工作组发现这一情况,立马展开了调查。
  有人检举说,一定是地主干的。
  说他们心怀不满,妄想破坏革命生产。
  可究竟是谁做的?
  一开始,的确是怀疑那几家地主,可抓起来一审,又不大像。
  这几家地主都是老实巴结的,下地劳动不说,开会啥的还算积极。
  在工作组看来,改造得还不错。
  可镇子上的那些地痞流氓,就不好说了。对那些恶霸,前期镇压过一批,可余
  孽残渣还在。那些流言,没准儿就是从那边传过来的。
  不如得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清理整顿一番。
  于是,工作组立马向区里做了汇报。
  就在这个档口,青沙河流域又陆陆续续地出现了几起牲口死亡事件。
  流言也越传越盛。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县里的高度重视。
  县武工队派出了几支特别行动组,分别驻扎在了几个码头重镇上。
  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终于寻到了一条线索。


第38章 
  行动组所发现的这条线索; 就是李家庄的李神婆。
  虎头村的几位村民说,那些流言是从李神婆嘴里传出来的。她还信誓旦旦地跟
  几位老人说:“神明启示,这天马上就要变了……”
  对这位神婆,曹组长也有所耳闻。
  他把这一情况立即反映给了行动组。
  行动组十分重视。
  就把目光集中到了这位神婆的身上。
  结果; 发现最近一段时间; 李神婆走村串乡; 活动频繁。她所接触的人员十分
  庞杂; 行为举止也有些可疑。
  为了顺藤摸瓜; 就对她进行了秘密监视。
  半个月下来; 果然有了收获。
  与李神婆有过接触的联络点; 一个一个地浮出了水面。而顺着这几个联络点,
  往深里一挖,还真挖出了个大头来。
  县中学里; 一位中年教师被带走了。
  经过一番秘密审讯; 这人竟然是解放前潜伏下来的特务头子。这一系列毒杀事
  件,就是由他策划指挥的。
  那些秘密联络点; 早在解放前就布下了。
  一直在暗里蛰伏着; 准备伺机而动。
  而那位李神婆; 就是虎头镇联络点发展的下线。
  最初; 联络人许她了一大笔钱财,把她拉下了水。后来; 又利用她经常走街串
  巷的便利条件; 发展她为交通员。
  这一下,全县一共抓了十几名特务。
  那些潜伏下来的暗桩; 被拔了个一干二净。
  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也销声匿迹了。
  全县上下欢喜鼓舞,以为能清净几天了。
  可没想到,事情并未结束。
  一天夜里,虎头村的大水井被人下了毒。
  第二天清晨,一下子毒倒了十几口子。被送到镇上紧急救治,也未能抢救过
  来,全都挂了。
  村里顿时哭声一片。
  县武装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了行动组驻扎在村里,展开调查。
  这时候,水源已被破坏了。
  大水井里的水,暂时不能吃了。
  村民们只好排着队,去那些有压水井的农户家里打水或下河挑水。
  这么一来,到章家院里来打水的就排成了长队。
  不到三天,就把水井给压坏了。
  这水也出不来了,就连他家吃水都成了问题。
  章存林只好借着这个由头,带着一家人搬到了镇子上。
  从这以后,徐甜甜他们几个就在镇子和村子两头跑。
  反正离得也近,一袋烟功夫就到了。
  可村里一再出事,把他们也吓得够呛。
  *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一恶性事件,立马震惊了整个青沙河流域。
  各个村落都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一些村子干脆组织起来,派人轮流看守着公共水井,以防有人来搞破坏。
  而行动组这边,在虎头村内外日夜坚守,明察暗访。
  可惜,却毫无线索。
  一恍,七天过去了。
  到了下葬这天,村里村外哭声震天。
  送葬的队伍,排出了几里远。
  曹组长、章启良等人也走在队伍里,神情十分严肃。工作组的队员们,更是一
  脸悲愤,恨不得立马就把那凶手捉拿归案。
  就在这天下午,有村民反映李二柱子生病了。
  整整一个星期,也未见好转,像是被吓坏了。
  这立刻引起了行动组的注意。
  侦查员肖同志和崔同志,随即上门查探。
  却见李二柱子躺在床上,口吐白沫,已是不省人事。
  二人吃了一惊,赶紧去镇上请大夫前来救治。
  可还未等大夫赶来,人就咽了气。
  大夫一查,又是中毒。
  症状与大水井的中毒群众一模一样。
  肖同志向其家人询问时,见他媳妇神色有异。
  一直勾着头,浑身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他闺女,则哭着说道:“我爹病了几天了,一直躺着。今儿感觉好些了,就
  去了趟镇上。回来后,就睡下了……谁曾想就这么走了?”
  行动组围绕着李二柱子展开了调查。
  先从他媳妇入手。
  接下来,就把这段时间内,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进行了排查。最后,一位外
  地来的货商引起了肖同志的注意。
  有饭铺伙计说,这位货商与李二柱子一起喝过几场酒。
  听口音,像是南方人。
  而这位货商今儿一早抵达镇上,办完了货就坐船走了。
  行动组立马派了一艘快船,追了上去。
  可惜,那艘货船在中途靠岸时,那位神秘货商上了岸,就没了踪影。有迹象表
  明,他悄悄改乘了路上交通。
  至于去了哪里?
  就无从知晓了。
  在后续的调查中,从李二柱子身上又发现了诸多疑点。
  而他媳妇也终于吐了口。
  任谁也未料到,下毒的凶手竟然是“土改”中闹得最凶、最积极的李二柱子?
  他本是个二流子,以前吸烟土把家产都给吸没了。
  解放后,镇公所里强制戒烟,算是给戒断了。回村之后,借着“土改”表现得十
  分积极,也分了半口袋粮食、两匹布和几亩良田。
  殊不知,这人就是个浪荡子。
  哪肯好好干活?
  地一直荒着,秋庄稼自然是颗粒无收。
  到了冬天,又没了吃的。
  就想把地偷着卖了,好换点粮食。
  到镇上一打听,就有人跟他搭上了线。
  一顿酒肉管饱,还给了一叠钞票,让他在村里好好表现,缺钱花来找他就成。
  从那以后,他定期从那人手里领钱。
  而他呢,也把村里的情况向那人透露了一二。
  这一回,那人给他一个纸包,让他趁着夜里,把纸包里的粉末撒进井里。还跟
  他说这是漂白剂,专门用来消毒的。
  他就照着做了。
  哪曾想竟是一味毒。药?
  第二天,一看毒倒了一大片。
  吓得他生了一场大病。
  半夜里,满嘴胡话。
  他媳妇起了疑心,一再逼问,才得知了真相。
  可事已至此,又怕人检举。
  两口子就装得跟没事人一样。
  可到了与那人见面的时间,却不得不去。
  而那人呢,却借此机会,杀人灭口。
  这桩案子,终于告破了。
  这又是一起“敌特”流动作案,在乡里制造恶性。事件,从而破坏群众的生产和
  生活。同时,在基层制造恐慌情绪,打击群众们“支前”的积极性。
  基于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县里、区里、还有乡镇,立即展开了肃清行动。
  在每个村子里,都张贴了告示。
  明文规定,从即日起,无论是镇子上还是村里,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要立即向
  村公所报告。
  对这起惨绝人寰的毒杀案,章存林一家也是心惊胆战的。
  好些天缓不神来。
  徐甜甜心想,难怪抓特务是解放初期的一大特色。
  这段时期,社会上鱼龙混杂,相当混乱。外加上各地人员可以自由迁徙流动,
  也造成了“敌特”活动频繁。
  这么一来,在安全方面就存在着较大隐患,也为后续的户籍登记制度埋下了伏笔。
  *
  一阵打击之后,青沙河流域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虎头村也从那起惨案中走了出来。
  那口大水井,已清理干净,恢复了日常供水。
  而村民们也化悲痛为力量,支援前线更加积极起来。
  农协会长章启良,在会上大声说道:“乡亲们,这天绝不能变,这仗一定要打赢!”
  妇救会也号召广大妇女们,搞起了慰问活动。
  说要给前线的每一位战士都绣一只荷包,里面装上家乡的炒黄豆和麦芽糖,让
  战士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这时候,章家在镇子上已经住了一段时间。
  屋里的家具,也运过去了一些。
  那边的宅子不大,前店后院。
  前面临街有两间铺面,连着一个天井,外加两间堂屋。后面是一个小院,也有
  两间堂屋,外加一间灶屋和一间东屋,还有一口压水井。
  前院和后院之间,加了一道低矮的篱笆。
  后院还单开了一道小门,算是分成了两份。
  章存林和老伴住在前院里。
  临到晚上,俩人就回老宅里住,好看着宅院。
  徐甜甜和冬娃,还有凤芝、启康一起住在后院里。
  安顿下来后,章存林和家人商量了一下。
  打算再开一间杂货铺子。
  先从启宽那边挪一些存货过来,外加上卖些自家酿制的黄酒。除此之外,还准
  备就着铺面在外面架个烧饼摊子,好聚点人气。
  开铺子,当然好了。
  一家人自然很赞同。
  徐甜甜心想,开铺子可是占人手。
  到时候除了启康之外,都得忙乎起来。
  按照爹的打算,老宅那边的猪羊、鸡鸭还得喂着,由她和凤芝轮流回去照应。
  烧饼摊子铺开后,由婶子负责打烧饼,她俩也跟着学学。
  另外,铺子里忙不开时,也得帮着站柜台,招呼顾客。
  这么一来,铺子还未开张,一家人就忙了起来。
  呆在村里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村里的一些杂活儿也给避开了。
  徐甜甜暗暗松了口气。
  对她来说,炒米、炒面、炒豆子这些都没问题。
  可遇到绣荷包这样的精细活儿,可是头大。
  她手脚是麻利了,可针线上还是差了点。缝个鞋垫子,做个鞋子还不显,可一
  到绣花可就露了馅。
  亏得婶子来了
  用不着她给爹和启康做衣裳了。
  否则,真得露出马脚不可。
  可对启康,却不能啥都不做。于是,就抽空做了一件棉袄,把启康高兴得不
  行,也未注意到针脚上有啥不同?
  冬娃呢,依然喜欢粘着她。
  对搬到镇子上住,更是稀罕得不行。
  这天晚上睡觉前,就搂着她的脖子,咽着口水问道:“娘,以后冬娃是不是天
  天都能吃热烧饼了?奶奶在铺子外面打烧饼,咱家吃烧饼是不是不要钱啊?”
  冬娃的问题很多,也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
  徐甜甜心说,来镇子上也好,冬娃马上就三岁了,也记事了。以后和村里的娃
  娃一起玩耍,学嘴是难免的。
  如果有人跟他说他爹的事,一定会惹出麻烦来。
  现在住在镇子上,多少能避开一点。
  这边的街坊,大都不认识。
  倒是安静得很。
  也难得有个串门的。
  倒是大哥那边,不大过来。
  虽然离得不太远。
  她想,这恐怕是因为大嫂的缘故吧?
  爹不知道咋的,就是看她不大顺眼,见了也没啥好脸色。
  这恐怕就是欺骗的代价。
  像爹这样的精明人,娶个儿媳妇还被人给骗了,这可是一生的耻辱。
  这个心结,不知啥时才能解开?


第39章 
  转眼过了元旦。
  章家的杂货铺子终于开张了。店铺的名号和招牌; 与启宽那边一模一样,都叫
  章记杂货店。
  这是徐甜甜的主意。
  这么一来,颇有点“连锁经营”的意思。
  两家铺子统一进货不说,相互间还能增加一点人气。
  铺子前面的烧饼摊子; 也随之扎了起来。
  这一下; 把一家人都给忙坏了。
  最高兴的要数冬娃了。
  每天一大早; 奶奶都给他留了一个热烧饼; 说先紧着小娃娃吃。
  徐甜甜见了; 也很欢喜。
  冬娃吃点好的; 以后才能长高高。
  对婶子的这份情; 自然也记着。
  铺子里存了货,晚上就得看着点。
  这么一来,章存林和崔腊梅也顾不上回去了。
  就把老宅交给了大哥; 想请他帮着照应一下。
  “哥; 这事儿就麻烦您了!”章存林亲热地说道。
  “存林,你就放心吧!哥那边啥都缺; 就是不缺人手……” 章存山乐呵呵地答应
  下来。
  他是长子; 老爷子和老娘都跟着他过。
  三个儿子成家后也未分出去; 都挤在一处住着。还有两个闺女尚未出阁; 这老
  老少少加在一起有二十多口子,院里走着都直碰头。
  这四世同堂热闹是热闹; 就是挤了点。
  一听要帮着看家; 真是求之不得。
  可安排哪房过去?
  都怕失了公平。
  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