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败家子-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吗?”李泰的脸色果然微有变化,似乎有一丝克制的笑意。太子安然无恙是可惜,但是跛脚……一个跛子当皇帝,真的不会有损大唐泱泱大邦的威仪吗?
  退而求其次,这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片刻后,李泰神色恢复如常,问道:“刺客抓到了吗,可知是什么人?”
  “不知道,柴绍大将军正满城搜捕,孙伏伽已经去现场勘查,暂无结果。”刘轩低声道:“不过属下有个小小的担心……”
  “什么担心?”
  刘轩小心翼翼道:“如果太子遇刺身亡,殿下您会是最大受益者,会不会有人趁机污蔑殿下,毕竟殿下本该赴宴却没去……”
  李泰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虽说是清者自清,也躲过一劫,可若因此引来不必要的猜疑亦并非好事。
  “你多虑了,本王清清白白,天地日月可鉴,怕什么?记住了,身正不怕影子斜!”
  李泰沉声道:“备些药材滋补品,明日一早随本王去东宫探望,兄长伤病,做兄弟的不去探望或者去晚了,容易被人指责不知孝悌友爱。”
  “是!”
  “另外!”李泰叫住转身欲走的刘轩,叮嘱道:“叮嘱各处一举一动,有任何消息都要第一时间禀告本王,尤其是孙伏伽那边的进展,大理寺我们应该有人。”
  “殿下放心,属下这就去办。”
  ……
  出了东宫,整座长安城已经隐没在黑夜和风雪之中。
  不过街上尽是打着火把的兵卒,正在满城搜查刺客,规模和声势很大。
  坐在回家的马车上,前后是长孙冲特意安排的一队护卫,绝对保证安全,可谢逸的心绪却起伏不平,很是不安。
  如此大动干戈,满城搜捕,真的有效吗?
  谢逸希望最好是无功而返,因为抓住了刺客对自己没好处。
  那两个被击伤的刺客被捕,自己有所隐瞒的事实就会暴露,万一再说出原本的伏击目标是自己,结果太子代为受伤,那可就……
  从道理上而言,自己没错,可东宫必然会因此记恨自己,李世民恐怕也会有微词,处境将很不利。
  这还不是最严峻的,谢逸真正担心的是那位仗义出手的“游侠儿”,他要是被捕,后果会怎样,着实难以想象。
  好在郑丽琬聪明,也愿意帮自己遮掩,想起这位聪慧美貌的当世绝姝,谢逸心中满是感激。
  她为何愿意帮自己不得而知,她会不会出尔反尔,出卖自己呢?
  沉吟片刻,谢逸微微摇头,她既然答允了,应该会信守诺言的,真正该担心的该是孙伏伽的勘查。
  事发地在一片树林,当时风雪交加,并无路人经过,想必没有目击者,至于车辙和打斗的痕迹。
  谢逸抬头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以及深沉的夜色,稍稍放下心来。天色昏暗,又有积雪掩盖,想要找到细微的蛛丝马迹可不容易。
  但愿吧,但愿大理寺没什么发现!
  已是腊月间,快要过年了,谢逸不想横生枝节,但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有些隐情,现在必须要弄明白了。
  ……
  回到家中时,杜惜君尚未就寝,而是焦急地等待着。
  看到谢逸平安归来,杜惜君松了口气,微微兴奋道:“三郎,你可算回来了。风雪夜路难行,街上兵马往来,风风火火的,好像出了什么事情。你久去不归,让人好生担心,用过晚餐了吗?”
  谢逸一言不发,挥退正在准备茶水餐食的仆从,拉着杜惜君回到中院,不许任何人靠近。
  “三郎,怎么了?”杜惜君见谢逸神色异常,不由诧异。
  “太子遇刺,断了一腿。”
  “啊!难怪街上……”杜惜君闻言顿时大惊,也瞬间明白今晚种种异常的原因所在。
  谢逸沉声道:“从曲池初雪宴返回时遇刺的,也许刺客原本的目标是我……”
  “什么?”这一次,杜惜君更加惊慌,顿时花容失色,掩口颤声问道:“你没事吧?”
  “王永安他们去救太子了,然后有人要杀我,险些回不来。”谢逸的话始终很平静。
  杜惜君心中却泛起惊涛骇浪,一把紧紧抓住谢逸的手,眼眶泛红,几欲落泪,显然是担心至极。她无法想象,如果谢逸有事,这个家和自己会怎样?
  “幸好有人仗义出手,救了我!”
  杜惜君松了口气,含泪笑道:“是什么人,该好好谢谢恩公。”
  谢逸悠悠道:“是啊,是得好好谢谢他,上次救了你,这次又救了我。”
  闻听此言,杜惜君心头猛然剧震,神色也为之一变,呆呆看着谢逸说不出话来。
  “惜君啊,能告诉我恩公的身份吗?”
  “三郎……”
  谢逸波澜不惊道:“此刻十六卫军正在全城搜捕,如果他被抓到,会是怎样的下场,你我又将面临什么,想必你很清楚。
  如果你想救她,不想让谢家遭遇麻烦,现在是时候告诉我,他是谁,你是谁?你们究竟有何隐情?”
  ps: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吃完了月饼,记得投推荐票哦!


第一〇二章 两姝为郎忧

  谢逸神情凝重,语气前所未有地严厉。
  他知道杜惜君心里一直有秘密,但他没问过,希望她自己讲出来。
  但时隔许久,杜惜君始终没有开口,似多有顾虑。往日也就罢了,今日出了这档子大事,不能再拖延。
  未免杜惜君再有迟疑,谢逸采取直接黑脸逼问的方式。
  果然,杜惜君见此情形,便知情势严峻,却也感到有些害怕,因为谢逸从未对她有过如此严厉态度。
  难道……一瞬间,她心里突然了多了点杞人之忧。
  “惜君,如果你觉得隐情会连累到我,那就错了,事已至此,已经不是连累与否的问题,而是必须要直接面对。”
  “三郎,我……”
  见到杜惜君楚楚可怜的神情,谢逸终究还是有些不忍,紧绷的脸略微放松,柔声道:“惜君,不必害怕。不管你说出什么,我都会坦然接受,并想办法解决。
  我说过永为君倚,你知道我的为人,绝不会食言,绝对不会因此而疏远你,所以不必有任何顾虑。”
  “三郎,对不起,我瞒了你许久。”杜惜君欲言又止好几次,终于下定决心,沉声道:“先父名讳——上伏下威。”
  “杜伏威?”
  “是的。”杜惜君低头道:“武德六年,家父降唐,入长安朝拜,不想辅公祏反唐,李孝恭率部平叛后,不知何故,竟诬陷家父。
  以至于家父暴卒长安,我娘只是侍妾,平素低调,少有人注意,趁乱带着年幼的我逃出乱军,流落江淮。”
  说起悲情往事,杜惜君眼眶泛红,泪珠滚落,哽咽道:“我们逃过了官兵的追捕,却生计贫寒,后来母亲患病亡故,多亏了谢夫人……阿娘代为安葬,并带我回谢家……”
  谢逸知道,杜伏威乃隋末雄霸江淮的英豪,割据一方,势力颇大。杜惜君作为他的女儿,本该是金枝玉叶的,结果遭遇横祸,流离失所,最终还成了谢家侍婢,童养媳。
  如此经历,也算是落差极大,坎坷艰难!
  不过如今时过境迁,一切好转,倒也不算什么,只是作为杜伏威的女儿,会是一桩祸事吗?
  谢逸依稀记得,前世看到过一些资料,贞观初年,李世民发现杜伏威的冤屈,为之平反,以国公之礼葬之。
  那么他的女儿,即便得不到厚待,也不至于获罪,杜惜君母女何须躲躲藏藏呢?难道是她们消息闭塞的缘故?
  可当谢逸提及时,杜惜君却瞪大了眼睛,声称绝无此事,她对父亲的一举一动甚是关注,绝无遗漏。
  为此,谢逸特意旁敲侧击在外打听一番,最终验证杜惜君所言不虚。当此之时,确无杜伏威平反的说法。
  这下轮到谢逸糊涂了,到底是自己记错了,还是现实与历史记载有偏差呢?
  “你放心吧,此事我会想办法的。”
  “嗯!”杜惜君轻声道:“我一直担心,我的身世会连累到你……”
  谢逸问道:“那你在淮阳的时候怎么……要知道,自打你进了我家门,此事谢家便脱不了干系。”
  杜惜君知他所指,含羞道;“当初在淮阳,你并不涉足仕途,民间小户,不会被人注意到,想来也无妨。我蒙谢家恩惠养育,自当尽……本分。”
  “既然如此,你当初何必劝我行卷入仕?”谢逸对此颇为不解。
  杜惜君低头道:“我私心自然是想与三郎长相……厮守,平淡度日,但阿爷(谢父)临终遗愿,希望你入仕,我怎能为一己之私,而枉顾他老人家的遗愿呢?
  何况你落水之后,与以往大不同,变得聪明也有本事了,想必你自己也不愿意埋没了才华,所以……”
  “原来如此,后来到洛阳你那般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原本想着你得刺史欣赏,在陈州为官已算不错,不成想你才能出众,竟直达天听。”杜惜君轻声叹道:“去洛阳以后我很害怕,一来是担心我的身世连累到你;二来,我是害怕……”
  “害怕我知晓内情后,觉得你是个累赘祸害,抛弃你,甚至向朝廷告发是吗?”谢逸不悦道:“你不会将我想的这般不堪吧?”
  “没……三郎,我只是害怕,害怕失去你,也怕毁了你的前程,危及的安全。”杜惜君靠上前来,低声抽噎。
  “好了,没事了!”谢逸本来责备几句,见佳人落泪,又哪里忍心,柔声安慰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是你拒我于千里之外就可以改变的。
  你说你傻不傻?凭白蹉跎了那么多时光,折磨自己折磨我……还好现在开窍了,否则等我们都白发苍苍了,后悔都来不及。”
  “嗯!”杜氏含轻轻点头,低声道:“对不起,我早该告诉你的,是我犯傻了,我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
  谢逸皱眉道:“你是没想到那谁突然出现吧?”
  “啊,他……”杜惜君以为谢逸心生误会,慌忙解释道:“三郎,莫要误会,我与他没什么的……”
  “当然没什么了,你随母亲出逃时不过才几岁,纵然是青梅竹马的玩伴,想必印象也淡了。”谢逸笑道:“所以你不必紧张,我只是想问问,救了你我性命的恩公到底是何许人也?”
  “看他身量,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杜惜君略微沉吟,轻轻吐出几个字来。
  ……
  丰乐坊,郑宅!
  这里是已故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府邸,如今则仅仅是郑丽琬的香闺所在。
  侍候梳洗的侍女们刚刚退下,郑丽琬正坐在铜镜前卸妆,身后惊魂未定的阿碧却显得很是不安。
  “娘子,今日太吓人了。”
  郑丽琬却神色如常道:“是啊,刀光剑影,杀人行刺,确实吓人。”
  阿碧设想道:“今日的运气实在不好,如果不是车辕损坏,我们能避开的……”
  “是吗?”郑丽琬摇头道:“那段路,我们和东宫车马的路线一致,太子在我们前面,车辕不坏,跟得更紧,刺客到来,我们能躲过?”
  “如此说来,我们遇到谢学士是幸事?!”阿碧轻轻一笑,旋即又皱眉道:“可是我们坐着谢学士的车也遇到了刺客,多亏了那位游侠仗义出手……”
  “可是……”言及此处,阿碧突然疑惑道:“娘子,回程时遇到大理寺的孙少卿询问,您为何要坚称什么事都没遇到,和谢学士一起相安无事,直达启夏门呢?”
  “记住了,事情就是如此,什么都没发生,千万莫要胡言乱语。”郑丽琬再次厉声叮嘱,然后轻声道:“如此,他才能少些不必要的麻烦。”
  “他?谢学士吗?”阿碧笑问道:“娘子为何要冒风险偏帮着谢学士呢?”
  “这个……”
  不等郑丽琬回答,阿碧便猜道;“是因为娘子欣赏他的文采,喜欢他的诗文?还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敢与娘子同车而行,私下接近的男子?还是遇到危险时,谢学士主动挡在娘子身前之故?”
  “你……”向来落落大方的郑丽琬不禁有些语塞。
  “夜深了,娘子也该就寝了,阿碧去给您床榻……”阿碧嘿嘿一笑,表情更是意味深长,转身逃走。
  郑丽琬取下最后一支簪子,起身走到窗边,那一瓶红梅开的正好。很庆幸,慌乱颠簸之中瓷瓶未碎,梅花未折,依然优雅清香。
  郑丽琬凑上前轻轻一嗅,绝美的脸颊上浮起一层浅浅的笑意,心里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句“她在丛中笑”。
  芊芊玉手轻轻转动梅枝,绽开的红梅间仿佛闪过一幕幕画面,郑丽琬嘴角的嫣然笑容渐渐消失不见。
  动人却又深邃的美眸里多了些许疑惑与好奇,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担忧……
  ps:感谢书友北冰小雨、老年痴呆蝎的打赏!周一,求推荐票!


第一〇三章 并非福将

  夜已经深了,太极宫里,承庆殿却依旧灯火通明。
  李世民在大殿里来回踱步,一如往常,脸色冷若冰霜;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垂首而立,全都神情肃穆。
  太子遇刺,绝对是震惊朝野的大事,两位当朝首屈一指的重臣很震惊,尤其是长孙无忌,因为此事和他长孙家关系太过密切。
  李承乾是他长孙家的外甥,如果太子遇刺身亡或重伤,储君之位更迭或动摇,对长孙家而言绝非好事。
  何况太子遇刺,事发在赴儿子长孙冲的宴会之后,时间和地点很寸啊!
  桩桩件件,都与长孙家关系紧密,他怎能不在意?若非长孙家不可能有谋害太子的动机,只怕还会被怀疑猜忌。
  李二陛下没有怪罪长孙冲,算是不错的结果。这其中有长孙皇后的面子,长乐公主的面子,也有自己的面子。
  太子性命无忧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李承乾有个三长两短,想不受牵连都难。饶是如此,局面仍旧有些糟糕,李承乾断了一条腿,将来可能会是个跛子。
  富贵人家,瘸了也不要紧,可是储君跛足毕竟有损形象,有损威仪,会不会因此让皇帝和朝臣失望,或为他人所攻讦呢?
  长孙无忌难免有些担心,实际上他还有更担心的事情——长孙家的外甥不止一个啊!
  这件事的背后会不会有旁的龌龊?将来会不会因为今日遇刺,太子跛脚而产生龌龊呢?
  一切委实难料啊!
  毕竟有些事情已经有苗头,上次东巡送御驾时,他便清楚察觉。可惜为时略晚,想要摁下去是已经来不及了。
  都是长孙家的外甥,说句不好听的,是哪个其实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嫡长子,已为储君多年。无论是根基还是臣民的认可,都更牢固,顺理成章,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换人。
  这或许不是最坏的结果,长孙无忌最担心的是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乃是千古不移的道理,不可忽视啊!
  皇帝陛下儿子众多,但长孙家的外甥只有三个,其中一个还是小不点,资质难料……
  不得不说,皇后早逝对长孙家而言绝对是巨大损失,自己这个舅舅难当啊!
  ……
  来回踱步的李世民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问道:“玄龄,辅机,你们说说,这凶手会是什么人?”
  “陛下,此事而今断言为时尚早。”房玄龄依如既往地谨慎。
  李世民皱眉道:“会不会是陕州刺驾的那些宵小?”
  “很有可能,上次失手,这次他们竟然潜入长安,对太子殿下施毒手,实在可恶。”
  “谢逸能这么说,想来并非毫无根据,朕先前对他们太宽容了。”李世民厉声道:“将长安城翻过来,也得朕找到他们…”
  其实当前大动干戈,满城搜寻并非明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