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谋长都加夜班地情况下,通信中心的官兵也纷纷放弃了夜间休息的权利,留在了各自的岗位上。
当时,所有官兵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即会不会打起来。
显然,连普通参谋军官都意识到,打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会在什么地方打。或者说,在什么地方打,直接决定了打的结果。
夜间的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十日上午,新的消息送到。
第41舰队与英国大西洋舰队遭遇,炮战打了二个多小时,双方都有所损伤,但是都不严重。在德意舰队赶上来之后,英国大西洋舰队主动撤出了战斗。按照陈锦宽的命令,第41舰队只追击了四个小时,随后就返回与德意舰队会合。
电报的内容有限,但是却能够清楚的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
显然,第41舰队承担起了“开路先锋”的任务,并且首先与英国舰队交火。而德意舰队在二个多小时之后才赶上来,要么是离得太远,要么是故意放慢了速度。可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足以说明德意舰队不想与英国舰队交火。
在此情况下,杨定方没有任何理由孤身犯险,因此才会草草结束了追击行动。
中午的时候,北大西洋战区将杨定方的发回的电报转发了回来。
第41舰队已经成功完成了“护航”任务。在当地时间凌晨三点左右与德意舰队脱离,转向返回直布罗陀。德意舰队也随后转为向东航行,前往法国的圣纳泽尔港。
收到这条消息之后,白佑彬大吃了一惊。
等他来到卫延年的办公室的时候,才发现陈锦宽正在与卫延年商讨北大西洋上的事情。
不用多问,见到陈锦宽与卫延年那眉飞色舞地样子,白佑彬就知道,不但英国人被蒙骗了。就连他也被蒙骗了。
“昨天晚上没有睡觉吧?”
白佑彬苦笑着点了点头,陈锦宽肯定睡了个安稳觉。
“我就知道。你会睡不着。”等到卫延年把咖啡杯递给白佑彬之后,陈锦宽又说道,“本来我应该早点告诉你,可是这次的行动是由上面策划的。要求严格保密,所以我也是刚开始才告诉总参谋长,之前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
“元帅,德意舰队去威廉港只是个幌子吧?”白佑彬直接说到了重点上。
“对,这只是个幌子。”陈锦宽点了点头,“不说别的,在没有燃油补给,而且不穿过英吉利海峡的情况下。意大利海军的那四艘战列舰根本到不了威廉港。从一开始。德国海军就没有想过要让二艘柏林级战列舰去威廉港。现在,法国的港口在德国的控制之下。而且在此之前,德国海军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让其主力舰转移到法国在大西洋上的港口去。现在。利用这个机会,德国海军好好地玩弄了英国人一把。”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意识到情况不会这么简单。
“前天晚上,德国公海舰队已经通过了斯卡格拉克海峡,如果一切正常,此时已经离开了北海。”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陈锦宽又说道,“出航的不仅仅有二艘战列巡洋舰,还有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
“什么!?”白佑彬吓了一跳。
“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维修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舰体已经修复,对航行的影响不大。按照计划,这二艘战列舰将前往圣纳泽尔进行后面地维修工作。”
听到这,白佑彬长出了口气,这确实玩弄了英国人。
圣纳泽尔是法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法国的造船基地,其“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第二艘,即“让•;巴尔”号的建造工作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相对于德国的造船厂,圣纳泽尔有足够的基础设施,而且还有熟练地工人。另外,在占领了圣纳泽尔之后,德国一直在加强其岸防设施,并且扩建了造船厂。几年间,大批在北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任务地德国战舰的维修与维护工作都是在圣纳泽尔进行地。
显然,德国海军已经意识到了其本土港口的局限性,所以准备将圣纳泽尔建设成舰队母港,为今后扩展在北大西洋上地作战行动奠定基础。也许,德国还会选择在圣纳泽尔建造更多的快速战列舰,不然也不会迟迟不向伊斯坦布尔地造船厂下达订购第二批快速战列舰的订单。
从中也很看出,在帝国海军不愿出力的情况下,德国决心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
问题是,有这么容易吗?
正在三人闲聊着的时候,房门被人推开了,雷霄霆快步走了进来。
什么事情让这个一向稳重的情报头头如此慌张?
不但白佑彬从雷霄霆的举止神色上看出了麻烦,连陈锦宽与卫延年都神色都发生了变化,随即三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九章 鬼使神差(第三更)
更新时间:2009…8…22 12:05:15 本章字数:3845
战略欺骗的关键不在伪装得有多么隐秘,编造的故事有多么的精彩,而是其合理性。
相对于战术的灵活多变,战略因为源自决策方的根本利益,所以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一般只在实施阶段有所改变。如此一来,推测对方的战略决策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够抓住对方的根本战略利益,就不会被对方故意暴露出来的表象所迷惑,也就不会被对方的欺骗所麻痹。
从根本上讲,由德国海军策划的这次战略行动其本身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首先是二艘“柏林”级战列舰回到德国本土港口所能产生的价值。即便不考虑官兵的素质,以及德国港口是否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在增添了二艘快速战列舰之后,德国公海舰队也最多只能牵制住英国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而不可能夺取北海的制海权,更难以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如此一来,二艘花费巨资购买的快速战列舰仅仅只是用来壮胆的摆设,对改变德国的处境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其次是德国海军现阶段的作战方式。在获得更多的战列舰,至少具备与英国海军决战的实力之前,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破坏北大西洋上的航线,限制英国获得的战略援助,从而削弱英国的战争实力。如此一来,德国不但不应该让二艘“柏林”级战列舰返回本土,还要想方设法的让留在本土的四艘主力舰杀出重围,到达直接面向大西洋的港口。这样德国海军才能在战场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就是参加行动的四艘意大利战列舰。其续航力根本不足以使其绕过英国本土,从设得兰群岛那边进入北海,然后到达德国的港口。而北大西洋的制海权仍然掌握在协约国的手中,即便明帝国的第四舰队提供支持,德意舰队也不大可能在海况恶劣地大洋上进行燃油补给。因此,就算德意舰队打算前往威廉港,也不会走北大西洋航线,而会穿过英吉利海峡。走最近的航线前往威廉港。
综合这三点要素,即便德国海军的伪装再好,也难以骗住英国海军。
如此一来,英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将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部署到北大西洋上去,而是应该将其部署在比斯开湾,或者英吉利海峡的西南面。到时候,不管德意舰队是去圣纳泽尔,还是穿过海峡前往威廉港。都将遭到三支英国舰队的围剿。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英国大西洋舰队在摆脱了第41舰队之后,并没有迅速离开战场。而是转为向西航行。同时,留在海峡群岛西北海域的英国本土舰队,以及留在布列塔尼亚半岛西面海域的机动舰队立即向英吉利海峡西南端集中。
当然,英国海军并不知道。第41舰队已经返航了。
结果。英国海军集中了十艘战列舰。而他们要对付地仅仅只是德意舰队地六艘战列舰。
更要命地是。指挥德意舰队地意大利将领犯了一个非常严重地错误:在第41舰队返航之后。德意舰队没有加速前往圣纳泽尔。而是继续以十六节地速度前进。
大概。意大利地舰队指挥官是想节约一点燃油吧。
这个错误。最终导致德意舰队错失了避开英国舰队地最后机会。
当时。英国海军也不敢肯定德意舰队会去圣纳泽尔。所以只有大西洋舰队在向圣纳泽尔方向搜索前进。而其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都暂时留在了距离圣纳泽尔还有几百海里外地地方。防止德意舰队进入英吉利海峡。
如果德意舰队在第41舰队离开之后就立即加速。其燃油足以保证到达圣纳泽尔。而且能够提前数个小时到达。也就足以避开英国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了。
就在第41舰队离开后大概四个小时。一艘轻巡洋舰追上了德意舰队。
突然出现的英国轻巡洋舰并没有引起德意舰队指挥官的重视,也许他认为那只是一艘在比斯开湾搜寻德国破交舰的英国战舰。另外,他肯定认为英国大西洋舰队已经远去,而机动舰队与本土舰队还在万里之外,即便发现德意舰队已经转向驶往圣纳泽尔,也不可能追得上。
实际上,此时英国大西洋舰队就在德意舰队屁股后面不到六十海里处。
轻巡洋舰的发现也让调任大西洋舰队指挥官的霍顿大吃了一惊,他也有点不敢相信,德意舰队还真的准备去圣纳泽尔,而且更让他不敢相信地是,德意舰队地速度只有十六节。因为没有发现随同其一起行动的第41舰队,所以霍顿不敢轻举妄动,他一面发出电报,让机动舰队与本土舰队尽快赶过来,一面让那艘轻巡洋舰再去探查虚实,然后还将大西洋舰队地速度降低了二节,以免过早与德意舰队交火。
显然,霍顿的这一举措起到了适得其反地作用。
如果当时他不是减速,而是加速,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去,恐怕德意舰队将永远也到不了圣纳泽尔。
当然,这也不能怪霍顿。
对大西洋舰队威胁最大地不是德意舰队,而是帝国海军的第41舰队。如果那是对方的圈套,第41舰队肯定就在德意舰队的附近。这样一来,大西洋舰队提前到达的结果之有一个:被第41舰队与德意舰队联手歼灭。
无论如何,霍顿都忘不了当初第四舰队歼灭第21舰队的那场海战。
即便第四舰队已经更换了司令官,可是第41舰队的实力绝对强大,且其指挥官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多次与英国海军交手。如果对方利用此次机会对付大西洋舰队,霍顿轻易冒进就等于自投罗网。
最终,与德意舰队首先遭遇的是全速赶来的机动舰队。
随后,大西洋舰队也赶到了战场。因为本土舰队的训练还没有完成,所以并没有急于参加战斗。
交战海域就在圣纳泽尔西面大概五十五海里处。
炮战开始之后,德意舰队不敢恋战,立即向东突围。当然。跑得最快的是二艘德国战列舰,而四艘意大利的战列舰负责断后。
因为担心遭到第41舰队偷袭,英国机动舰队与大西洋舰队也不敢全力施为。
在接近二个小时的战斗中,双方都没有敢于贸然缩短交战距离。虽然炮战打得很激烈,但是双方都没有拼命。
意大利海军的“维内托”级战列舰地有时与弊端也在这场战斗中暴露了出来。
其十五英寸舰炮的远程交战能力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德国海军的同类型舰炮。另外,“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火控设备非常落后,对炮击命中率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维内托”级的综合防护能力并不完善,作为“条约型战列舰”。其战斗力远不如英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甚至连“前卫”级都比不上。值得庆幸地是,“维内托”级的装甲还算坚固,且过远地交战距离也同样限制了英国海军快速战列舰的发挥。如果换上美国舰队。或者缩短交战距离,恐怕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就要倒大霉了。
随着驻扎在圣纳泽尔的德国战舰赶来援助,英国舰队选择了主动撤退。
后来,霍顿在返回拉科鲁尼亚的时候才得知,第41舰队早就转向返航,根本没有与德意舰队一同前往圣纳泽尔。
当然,这场持续时间并不长地海战对北大西洋战局的影响并不小。
因为英国海军随后出动大西洋舰队封锁了圣纳泽尔港的出海口,所以二艘“柏林”级战列舰只能留在港口内。连正常的出海训练都无法进行。
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都有所损伤。在到达圣纳泽尔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维修。
得知德国海军的本土舰队已经突破了北海防线,英国海军立即抽调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前往大不列颠西北还于。准备拦截德国公海舰队。只是,在其到达之前。德国公海舰队已经突破了美国战舰设置的防线,进入了北大西洋中部海域。最终在一个多月之后,也就是英国海军大西洋舰队返回拉科鲁尼亚之后到达了圣纳泽尔。
到此,德国海军的全部主力,外加意大利海军地四艘主力舰全部集中在了圣纳泽尔。
问题是,短期之内,德意舰队根本无法对英国海军构成威胁。
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至少需要进行为期三个月地维修,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也要进行全面维修。因为圣纳泽尔港的维修能力较差,所以这六艘战列舰地维修工作至少要持续半年以上。
半年之后,德意海军的八艘战列舰要面对地是英国海军的十四艘战列舰。
让人没有想到地是,这场海战还给帝国带来了一些好处。
因为维修六艘战列舰占用了圣纳泽尔造船厂的生产能力,所以德国海军不得不暂时放弃利用帝国海军提供的图纸,在圣纳泽尔自行建造快速战列舰的想法,转而向帝国订购了第二批四艘快速战列舰。当然,这四艘战列舰仍然在伊斯坦布尔的造船厂建造。
似乎意识到英国海军新式战列舰更加强大,德国海军在订购第二批快速战列舰的时候,特别要求按照“省”级的标准进行建造。为此,德国还向帝国支付了一笔巨额专利费与技术转让费。
当然,在“省”级乙型战列舰即将服役,而更强大的“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即将开工建造的情况下,“省”级的技术已经算不上先进,帝国海军也就可以用其换取宝贵的资金,用以建造更多的先进战列舰。
正文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十章 大敌当前(第一更)
更新时间:2009…8…23 9:57:36 本章字数:3655
北大西洋上的“闹剧”谢幕的时候,太平洋上的局势再次紧张了起来。
就在二月十日下午,雷霄霆不但送来了德意舰队与英国舰队交战的最新情报,还同时送来了一份与美国海军有关的,且极为重要的情报。
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已经在当地时间九日夜间通过了巴拿马运河,进入了太平洋。
这一情报既让人感到震惊,又让人难以置信。
可以说,在收集“罗得岛”级战列舰的情报方面,帝国海军情报局,以及另外几个情报部门都犯了不少的错误。
比如,最初的时候,情报局认为“罗得岛”级为第三批次的“衣阿华”级,最后才发现,这是一种几乎全新的战列舰,与“衣阿华”级的区别很大。随后,情报局又在其具体的建造数量上犯了错误,即不是八艘,而是十二艘。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情报局再次犯了严重的错误,认为“罗得岛”级因为设计改动太大,其服役时间将延迟到七十六年(44年)四月份,而不是年初。
事实证明,美国已经在一月底建成了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
与“衣阿华”级相比,“罗得岛”级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快速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