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简单:以斯普鲁恩斯的能力。他不可能不知道四艘“英宗”级很有可能就埋伏在西北方向上,正等着第51特混舰队向珍珠港突围呢。
由此可见,第51特混舰队这次转向多半就是为了掩护“南达科他”号撤退。
只是。情况与斯普鲁恩斯料想的并不完全一样。
四点二十五分,第11…2主力编队在避开了射来的鱼雷之后,在保持二十二节航速的同时,航向转到了零度,没有跟随第51特混舰队向西航行!
这一情况足以让斯普鲁恩斯断定,四艘“英宗”级就在西面,或者西北面!
即便是其他舰队指挥官也能从第11…2主力编队的行动中看出,第一舰队的指挥官正在收紧包围圈,第11…2主力编队从追击者转变成了拦截者。其新任务是阻止第51特混舰队向东突围。
四点三十七分,在向西航行了二十五分钟后,斯普鲁恩斯之前派出去的一艘巡洋舰发现了出现在西北方向上,四十多公里外的四艘战列舰!
发现这一情况后,斯普鲁恩斯做出了一个看上去匪夷所思地决定。
向北转向!也就是说,第5特混舰队回到了零度航向上!
只是此时第51特混舰队与第11…2主力编队的距离已经扩大到了三十七公里,与第11…1主力编队的东西距离为三十二公里。
一般人无法理解斯普鲁恩斯这个战术决定,白佑彬却一眼看出了斯普鲁恩斯地决策。
当时,第11…1主力编队正在右转。准备通过这个办法逼近第51特混舰队,给予第51特混舰队最后的打击。
确定敌人转向到零度之后,白佑彬立即调整了战术安排。
结果,第11…1主力编队几乎在海上转了个圈,最后也来到了零度航向上。
可以说,白佑彬此时是既高兴,又后悔。
高兴的是,第51特混舰队确实一直在设法撤出战斗,而且其突围方向很有可能是珍珠港。后悔的是。如果早知道第51特混舰队要行北转向。第11…1主力编队就不应该向右转向,而是继续保持北偏东的航向。
显然。战场上没有后悔药。
面对这一情况,白佑彬只能继续缩小包围圈。
四点五十分,第11…2主力编队转为向西北方向航行。随后,第11…1主力编队也将航向调整到了三十度。
照此情况,五点十五分左右,第51特混舰队就遭到两支主力编队的夹击。
只是,战场上的变化永远比计划快,不然舰队也不需要一名能力出众的指挥官,只需要一群善于制订计划的参谋就行了!
正文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五十二章 高手对决(加更章)
更新时间:2009…6…24 13:59:31 本章字数:3964
凌晨五点,向北疾驰了大概五海里的第51特混舰队再次转向。
这是斯普鲁恩斯做出的另外一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决定,第51特混舰队没有向东转向,而是向西转向。也就是说,第5特混舰队朝着战斗力完好无损的第11…1主力编队所在的方向冲了过去。
只是,当时第11…1主力编队并不在第51特混舰队的正西面,而是在第51特混舰队的西北面,距离第51特混舰队大概三十公里。很明显,斯普鲁恩斯选择的转向时间非常巧妙。随着双方再次回到向西的航向上,双方的距离将缩短到二十六公里。在这个距离上,第11…1主力编队内的四艘战列舰很难威胁到第5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
面对新的变化,白佑彬仅仅耽搁了二分钟。
“英宗”号上的雷达测出了第51特混舰队的新航向,并且判断出第51特混舰队仍然保持着二十七节的速度后,白佑彬立即下达了转向到二百七十度,并且将航速降低到二十四节。为了保证等下能随时加速,四艘战列舰上的锅炉并没有减少喷油量,锅炉内的蒸汽仍然保持着最高输出功率时的温度与压力。
可以说,此时白佑彬不但觉得敌人难以对付,还感到很头大。
当时,白佑彬仍然认为是哈尔西在指挥第51特混舰队,没有想到敌人的指挥官已经换成了斯普鲁恩斯。由此,白佑彬还判断敌人的旗舰不是首舰,而是第二艘,或者第三艘战列舰。
让白佑彬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很简单:一号目标舰号退出战斗后,第51特混舰队仍然保持着整齐的队列,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混乱现象。
可是无论如何,第51特混舰队再次大角度转向,确实给白佑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五点过五分,白佑彬就电令第11…2主力编队也转向到二百七十度。继续追击第51特混舰队,并且争取挡住其南下的通道。
只是,以当时的情况,第1…2主力编队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其速度比第51特混舰队低了五节。只要拖上一个小时。第1…2主力编队就将被第51特混舰队甩下。
因此。白佑彬也断定。第51特混舰队地指挥官在这个时候做出向西转向地决定。就是想摆脱第11…2主力编队。只要单独面对第11…1主力编队。第51特混舰队不管是继续作战。还是撤退。都有更大地把握。
只是。白佑彬并不希望与第51特混舰队混战。
不是说他不敢与第51特混舰队决战。而是他觉得这场战斗地运气在敌人那边。而不在第一舰队。当然。这也不是说白佑彬把运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能够让第11…2主力编队投入战斗。就有更大地把握干掉第51特混舰队。
最重要地原因是。第11…1主力编队内地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都因为载地燃油过多。无法达到最快航速。其速度仅比第51特混舰队快一点点。如果第51特混舰队选择逃跑。以第11…主力编队地速度很难追上。
因此。要想确保歼灭第51特混舰队就必须利用第11…2主力编队内地几艘战列舰。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五点二十五分,白佑彬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让第11…1主力编队将航向转到了一百八十度。也就是说。白佑彬准备抢占有利位置,与第51特混舰队进行炮战。
当时,第11…1主力编队在第51特混舰队北偏西大概三十度的方位上,双方的斜线距离为二十八公里。如果第51特混舰队不转向,在第11…1主力编队完成转向之后,大概在五点四十分左右,双方的距离将缩短到十公里左右!
在这个距离上,双方的主炮都有绝对的杀伤力。
可是,第51特混舰队会直接撞上第11…1主力编队的炮口吗?不管是哈尔西。还是斯普鲁恩斯,在前面都能对舰队指挥自如,并且通过几次相当漂亮地战术转向转危为安,一直压着第11…2主力编队打,让第11…1主力编队迟迟无法参加战斗。在这个节骨眼上,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绝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五点二十七分,第51特混舰队也转到了一百八十度地航向上。
毫无疑问,美军的四艘快速战列舰上,至少有一艘战列舰的雷达还没有被打坏。所以才能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准确探测到第11…1主力编队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据此证明一点。美军战列舰上装备了第二代雷达,这种雷达具有测量目标航向的能力。
敌人的这一举动并没有让白佑彬感到惊讶。
在决定转向的时候。白佑彬就知道对手会跟随着一起转向。因此,第11…1主力编队转向的目地不是要抢占有利位置,而是要将敌人“推”到第11…2主力编队的炮口上去。之前,是第11…1主力编队在外圈追赶,现在是第11…2主力编队在内圈守株待兔。可以说,局势来了个逆转。
转向之后,第11…2主力编队速度劣势得到了弥补。
可同时,第11…1主力编队与美军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将继续保持在二十七公里左右,仍然超出了战列舰主炮的有效射程范围。
五点三十分,白佑彬命令第11…2主力编队将航向转到二百四十度。
显然,这一决策的目的是要将迫使第51特混舰队将航向向西偏转,使其进入第11…1主力编队的炮火打击范围。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的速度重新提高到了二十八节。
据第一舰队的战斗记录,这一系列地战术决策都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并没有参谋协助。这在战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人,特别是那些东洋系的将领都认为,年仅二十六岁。仅仅参加过几场海战地白佑彬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如此迅速的做出如此多的重大决策,而且这都是非常聪明的决策。更重要地是,在这一段战术指挥中,白佑彬非常有力地掌控着第一舰队里的两支主力舰队,甚至还分别向两支巡洋舰编队下达了伴随作战地战术命令。
不说别的,即便换了祖寿清。也很难像他这样,如臂使指般的指挥第一舰队作战。
只不过,事实就是事实,这一系列的决策确实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另外,以当时的情况看,白佑彬也没有时间跟参谋军官商量。
可惜的是,这次白佑彬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地敌人。
如果换成“伊豆诸岛海战”中的近藤信竹,或者“扇岛海战”中的高须四郎,或者“阿根廷海盆海战”中地菲利普斯。白佑彬不但将为帝国海军赢得至少两年的战略优势,还将创造一个海战史上的奇迹。
随着第11…2主力编队迫近,五点五十五分。第51特混舰队的航向转到了二百二十五度。
六点整,第11…2主力编队的航向转到二百度的时候,炮战再次开始。
此时,第11…2主力编队与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大概只有一万八千米。同时,第51特混舰队与第11…1主力编队的距离还有二万四千米。
毫无疑问,斯普鲁恩斯选择的转向时机再次准得不能再准了。
与之前地炮战不同,斯普鲁恩斯没有让第51特混舰队降低速度。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打算与第11…2主力编队纠缠。只是,在前十五分钟的战斗中。第51特混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都瞄准了第11…2主力编队的首舰,也就是“太宗”号。显然,斯普鲁恩斯已经发现“太宗”号是第11…2主力编队的旗舰。为了尽快摆脱第11…2主力编队,他决定孤注一掷,尽快打垮“太宗”号。
收到消息之后,白佑彬也迅速做出了两个决策。
一是让第11…1主力编队的航向转到二百度。二是让第11…主力编队减速进行炮战,并且优先炮击第51特混舰队内的二号与三号目标舰。
两名指挥官在这个时候做出的决定,对这场海战的最终结果产生了决定性地影响。
六点过八分,“英宗”号与“太宗”号失去了联系。
随后。白佑彬收到了“太祖”号发来的报告,“太宗”号舰桥中弹。
众多军官都万分震惊,结果都没有发现,指挥官的神色只是微微一变,随即就松开了捏紧的拳头。
谁也不知道白佑彬此时的感受。
“太宗”号的司令舰桥与航海舰桥挨得很近,舰桥中弹,很有可能意味着司令舰桥遭到了打击,在此情况下,包括蓝凌波在内的第11…2主力编队的指挥部军官都难逃一死。只是。谁能保证战场上不会出现奇迹?
只是。谁又敢完全奢望奇迹?
如果真有奇迹,那么第51特混舰队就不可能撑到现在。早就该趴下了。
另外,此时也正考验着白佑彬作为舰队指挥官的能力。如果他受到个人感情地控制,在战场上做出错误地决策,那他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仅仅三分钟后,南方海面上突然出现地火球再次让众多军官的心悬了起来。
只是,太近了,只有二十多公里,第11…2主力编队在接近四十公里外。
“敌舰中弹,是敌舰中弹了!”
了望员兴奋的吼叫声从舰内有线通话设备的喇叭内窜了出来,舰桥内的众多官兵这才松了口气,可是没有一个人露出兴奋与惊讶的神色。
太久了,战斗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七个小时!
继续求票求支持!
正文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五十三章 倒霉战舰(第一更)
更新时间:2009…6…25 12:19:49 本章字数:3754
火球翻腾着升入了夜空,直到一分多钟之后才渐渐失去了光彩。
即便没有经验的军官也能据此判断出,这是弹药库爆炸后产生的火球,而且是主炮弹药库!
“是三号目标舰。”毕长胜走了过来,“太祖号已经确认了,不是之前报告的二号目标舰,应该是三号目标舰。”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毕长胜,”叫住了正要走开的通信参谋后,白佑彬说道,“尽快弄清楚太宗号的损失情况。确定三号目标舰已经丧失了航行能力,不能跟上敌舰队的航行速度之后,让第11…2主力编队集中炮击二号目标舰,争取在距离拉开之前让二号目标舰也丧失速度。如果能够给予重创,那就更好了。”
毕长胜点了点头,立即去传达了命令。
转过身来的时候,白佑彬长长的出了口气,然后抬手看了眼手表。六点十一分,从第11…主力编队与第53舰队交战时算起,战斗打了足足七个小时!
被打中的正是第一批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中最后服役的“印第安纳”号。
实际上,当时“印第安纳”号在美军中的编号为“BB58”,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第二艘,结果因为纽波特造船厂的准备工作没有及时到位,其开工建造的时间比第三艘“马萨诸塞”号晚了四个月。下水之前,因为船厂工人违归操作,“印第安纳”号差点在船台上倾覆,结果其下水时间比第四艘“亚拉巴马”号还晚了一个月。下水后的舾装工作也不是很顺利。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印第安纳”号成为了前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中最后服役的一艘。
相对而言,晚下水对“印第安纳”号反而有好处。
比如,“南达科他”号的一些关键部位的防护就没有得到加强,而“印第安纳”号因为晚下水,所以其在建造的时候,就根据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以及美国海军对西太平洋海战做出的总结,在关键部位增设了强化装甲,特别是水平强化装甲。另外,“印第安纳”号还安装了美国海军第一部具有测量目标航向能力的搜索雷达,这也是当时美国最先进地雷达,其他三艘则因为在雷达研制成功之前服役。而且要赶着完成服役前的训练工作,所以没有返回船厂换上新雷达。
只是。谁也不能否定“印第安纳”号是一艘倒霉地战舰。
不说别地。当时美国海军地官兵看待“印第安纳”号地眼光就与英国海军官兵看待“威尔士亲王”号地眼光一样。认为这是一艘“不吉利”地战舰。
在六点过十分之前。也许有些美军官兵地观念有所改变。
在此前地战斗中。“印第安纳”号挨了几枚炮弹。可都没有打中关键部位。损伤并不是很大。另外。“印第安纳”号还击中了三号敌舰与二号敌舰好几枚炮弹。毁掉“太祖”号动力设备地那枚炮弹就是从“印第安纳”号上打来地!
只是。在六点十一分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改变了观点。
这是打中“印第安纳”号关键部位地第一枚炮弹。而这枚炮弹就准确无误地进入了其A炮塔地弹药舱。并且在弹药舱底部发生了爆炸!
穿甲弹地命中点在A炮塔二号与三号炮之间的顶部装甲前端,穿甲弹在砸穿了一百八十多毫米厚的装甲之后进入了炮塔,原本应该在此时起效地引信并没有工作,穿甲弹顺势砸中了扬弹机,并且顺着扬弹通道钻了下去,在砸开了第一道防火门之后,原本关闭着的第二道防火门竟然自动打开了。据事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