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在决定转向的时候,菲利普斯下令释放烟幕。
    当时,还没有可以干扰雷达地烟幕弹。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就在“扇岛海战”中用过这一招,效果却非常不理想。在雷达指挥的炮战中,了望员能不能看见目标,光学测距仪能不能测出目标距离都不是那么重要。
    菲利普斯当然明白这一点,因为英国海军也有雷达。
    释放烟幕只是为了干扰敌人的指挥,在转向之后,菲利普斯就让两艘战舰进行战术机动,即频繁的改变航向,以规避落下的炮弹。
    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措施。
    在当时地交战距离下,穿甲弹的飞行时间超过了一百秒,而在这一百秒之内,战舰可以航行近八百米的距离。炮弹不可能在空中跟着战舰转向,炮手在瞄准目标时,只能根据目标当时的运动情况设置提前量,而不可能预测目标随后的运动情况。因此,只要战舰能够灵活机动,避开炮弹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实际上,即便是在势均力敌的舰队决战中,只要进入“一对一”的战斗状态,任何一艘战舰都会进行战术机动,以避开敌人打来的炮弹,这也是舰队炮战命中率低得吓人地主要原因。
    在逼近目标地时候,不管是实施鱼雷攻击的驱逐舰,还是战列舰,都不会走固定航线,而会根据交战距离,准确地说,是敌人炮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断的调整航速与航向,而且尽量做到无规律变速与变向,从而降低中弹的机会。
    显然,在战术素养方面,英国海军的素质是不用怀疑的。
    至少,菲利普斯在这个时候做出了非常正确,也非常果断的决策,这也足以对得起他海军中将的军衔。
    只是,“罗德尼”号的情况仍然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战术机动中,战舰的航行阻力将大大增加,因此动力系统必须全功率运转,才能使战舰随时加速,随时变向(决定变向能力的主要是舵效,而战列舰的舵效都不会很高,表现出来的就是比较笨重,不够灵活,因此必须依靠足够的速度才能保持舵效)。
    “罗德尼”号的毛病在这个时候暴露了出来。
    损失的两台锅炉的问题还不大,在战斗中,另外六台锅炉可以在短时间内超负荷运转,为战舰提供短暂的额外功率。问题是,“帝国之星”号袭击舰发射的那条鱼雷让“罗德尼”号的左侧尾舱进水,虽然当时没有震坏左推进轴,但是在战斗时,推进轴承受的负荷大得多,问题自然就暴露了出来。
    三点四十分,刚向南航行了不到三千米,“罗德尼”号的左推进轴就出了问题。
    虽然通过调整舵面角度,并且加大右侧推进轴的输出功率,“罗德尼”号仍然能够以十四节的速度航行,但是已经难以向右转向,甚至无法进行战术机动。
    可以说,对于伤痕累累的“罗德尼”号来说,这一故障是灾难性的。
    当时,“东海”号与“南海”号仍然在炮击“罗德尼”号,只有“果敢”号将炮口转向了“纳尔逊”号。
    面对两艘战列舰上的十六门主炮,步履蹒跚的“罗德尼”号多多少少都成了炮击的靶子。
    三点四十二分,“东海”号第四次打中了“罗德尼”号,而且又是“好事成双”。一枚穿甲弹直接砸中了“罗德尼”号高大的航海舰桥,将里面的数十名军官,还有上方主炮射击指挥所里已经受伤的军官,几名正在抢救伤员的军医全部炸成了碎片,并且导致“罗德尼”号失去了航行指挥能力。第二枚穿甲弹则不偏不差的落到了B炮塔的正面装甲上。虽然厚达十六英寸的装甲挡住了穿甲弹,但是炮塔内的炮手全被震伤,并且导致该炮塔在十五分钟之内无法使用。仅仅两分钟之后,“南海”号终于打出了一轮漂亮的齐射。虽然只有一枚穿甲弹命中了“罗德尼”号,但是这枚穿甲弹是“致命”的。炮弹擦着前桅杆落下后,先在烟囱上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随即落到了后桅杆底部的水平甲板上,并且毫不费力的砸穿了只有一百六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然后进入了下方的轮机舱,并且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当时,“南海”号上的了望员清楚的看到,在突然冒出的火光中,“罗德尼”号就像是落在了坚硬地面上的铁球,先是轻微的蹦了一下,接着就发生了剧烈的震动,一团巨大的火球从其尾部冒了出来,几乎照亮了整片夜空。
    很快,雷达就测出,“罗德尼”号的速度迅速降低到了零!
    也就是说,“南海”号用一枚穿甲弹就让“罗德尼”号瘫痪在了海面上。
    对于在战斗中失去动力的战舰来说,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敌人彻底打垮,最终沉入大海。
    只是,情况并没有一面倒。
    在“罗德尼”号挨揍的时候,“果敢”号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正文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六章 有勇有谋(加更章节)
     更新时间:2009…5…30 12:29:48 本章字数:3814

    发现敌舰队转向逼近之后,白佑彬做出了一个最大胆,也是后来最受争议的决定。
    “果敢”号单独迎战一号目标舰,即“纳尔逊”号战列舰。
    显然,这是一个能够让任何一名帝国海军将领感到震惊的决定。“果敢”号仅仅只是战列巡洋舰,而且只有六门主炮。“纳尔逊”号不但是当时英国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很多人认为,“纳尔逊”级战列舰还不如之前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还有九门十六英寸主炮。
    即便在逼近的过程中,“纳尔逊”号只有前面的两座炮塔的六门主炮能够使用,可是其装甲厚度,抗打击能力都远在“果敢”号之上。再说了,绝不会有任何人认为,战列巡洋舰能够在常规炮战中击败战列舰。
    战斗中,白佑彬不会向参谋解释他的决定。
    后来,白佑彬也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当初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按照当时的情况推断,白佑彬有三个理由让“果敢”号“独当一面”。
    一是尽快干掉二号目标舰,也就是“罗德尼”号,然后集中三艘主力舰围歼一号目标舰。到时候,即便“果敢”号挨了炮弹,“东海”号与“南海”号也能干掉一号目标舰,从而获得海战的胜利。
    从战斗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个因素对白佑彬的决策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
    二是“果敢”号的灵敏性超过了战列舰,在敌舰逼近的过程之中不一定会被敌舰打来的炮弹击中。另外,根据帝国海军当时掌握的情报,“纳尔逊”级战列舰使用的是十六英寸轻弹,其重量甚至不比“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十五英寸穿甲弹重多少,其威力很值得怀疑。更重要的是,轻弹因为质量小,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横风地影响,其炮击精度并不是很高。
    这一点,德国海军已经“证实”了。
    “罗德尼”号在追击“沙恩霍斯特”号地时候。其炮击准确率低得让德国海军都不敢相信。
    当时地暴雨天气肯定会对其炮击精度产生很大地影响。
    另外。“纳尔逊”级战列舰地搜索雷达安装在后桅杆上。而不是前桅杆上(当时英国正在研制火控雷达。并且准备将火控雷达安装在战列舰地前桅杆上)。因此。在其逼近地时候。后桅杆上地雷达将受到前方舰桥地影响。难以照射到“果敢”号。也就难以指挥主炮瞄准目标。从而大幅度降低主炮地准确性。
    最后。就是一直没有出现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按照当时地情况。白佑彬肯定判断出。“反击”号没有与两艘战列舰同时补充燃料。虽然在与第6舰队遭遇之后。英国远征舰队地指挥官有可能让“反击”号返航。避免全军覆没地结局。但是“反击”号有更大地可能正在赶过来。也就是说。那艘拥有六门十五英寸主炮地战列巡洋舰随时有可能到达战场。
    在此情况下。只有“果敢”号能够与之抗衡。
    这也是陈锦宽将“果敢”号编入第62舰队,并且担任舰队旗舰的主要原因。当时,海军一直认为英国远征舰队会进入印度洋。而且主要任务是破坏帝国在北印度洋上的航线。在破交作战中,战列巡洋舰比战列舰更有价值。
    当然,现在已经确定。英国远征舰队根本没就有去北印度洋的计划。
    只是,为了全歼英国远征舰队,避免留下后患,就必须干掉“反击”号。到时候,第62舰队就能返回西太平洋战区,参加即将与美国爆发地战争。而不必一直呆在南大西洋上,与英国舰队周旋。
    说白了,这也是白佑彬的一点点私心。
    留在南大西洋上肯定没有多少前途,要想在海军中干出一番事业来,就必须尽快回到太平洋战场上去。
    如此一来,必须尽快解决掉眼前的两艘战列舰。只是,战局地发展多少都有点出乎白佑彬的预料。
    随着距离逐渐拉近,一号目标舰的反击打得越来越准。“果敢”号不是皮坚肉厚的战列舰,根本承受不住十六英寸穿甲弹的打击。或者说。白佑彬不敢拿“果敢”号仅有一百四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去测试英国海军十六英寸轻弹地穿甲威力。
    结果。在“东海”号与“南海”号痛揍“罗德尼”号的时候,“果敢”号却在东躲西藏。规避“纳尔逊”号打来的炮弹。虽然十分钟下来,在肖定邦的指挥下,“果敢”号踏着“凌波微步”,避开了所有打来的炮弹,却没有能够在反击中让“纳尔逊”号尝到苦头,并且渐渐失去了炮战的主动权。
    可以说,“果敢”号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随着距离接近,“纳尔逊”号的炮击准确性越来越高。等其再次转向,C炮塔也投入战斗之后,射向“果敢”号的炮弹数量将增加百分之五十,“果敢”号中弹地机会也将增加百分之五十。
    这足以证明,再厉害地战列巡洋舰,在战列舰面前都没有优势可言。
    三点四十五分,也就在“南海”号一炮轰掉了“罗德尼”号的动力系统之后一分钟,“纳尔逊”号用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为“罗德尼”号报了仇。
    这枚炮弹准确无误打中了“果敢”号尾部丙炮塔地正面装甲。
    虽然在第二次大规模改进中,“果敢”号的炮塔正面装甲厚度提高到了二百七十毫米,并且采用了高强度的装甲钢,其实际抗弹能力与英国海军三百毫米装甲板相差不大。但是对于主力舰来说,三百毫米厚的装甲仍然显得太薄弱了。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厚达十四英寸,即三百五十六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达十六英寸,即四百零六毫米。按照战列舰的标准,其装甲只能抵挡住其主炮从一万六千米外打来的穿甲弹。
    也就是说,“纳尔逊”级的主炮能够在一万六千米的距离上打穿至少十四英寸的装甲。
    这个厚度远远超过了“果敢”号主炮正面装甲。
    结果是悲惨地。丙炮塔内的发射药被穿甲弹引爆,重达数百吨地炮塔直接飞上了天。炮塔内数十名炮手无一幸免,就连附近的二十多名损管人员都被炸死炸伤。更重要的是,“果敢”号上燃起了大火!
    从地板上爬起来之后,白佑彬首先就朝敌舰方向看去。
    “纳尔逊”号正在转向,炮击暂时停止。
    肯定是敌舰指挥官看到了“果敢”号上的大火,知道其穿甲弹足以在这个距离上“教训”“果敢”号,所以才会选择转向。让三座主炮炮塔全部投入战斗。
    “肖定邦,快把航向转到三百五十度!”
    “三百五十度?”肖定邦也刚从地板上爬起来,脑袋还有点昏沉。
    “快下达转向命令!”
    没再多问,肖定邦立即下达了转向命令。
    这个决定,几乎拯救了摇摇欲坠“果敢”号。
    在尾部主炮被摧毁之后,“果敢”号只有首部两座主炮可能作战,因此航向对炮战的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了。
    另外,转向之后,战舰的上层建筑能够阻挡住部分火光,让敌人难以瞄准。
    最重要的是。转向之后,“果敢”号地被弹面积大大缩小,中弹几率也将大大降低。从而避免承受更惨重的损失。
    只是,转向之后,“果敢”号将朝着敌舰驶去,交战距离将继续缩短。
    在双方都能打穿对方的装甲时,交战距离只能影响到炮击命中率,双方的装甲厚度在战斗中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问题是。“果敢”号此时只有四门主炮,而敌舰在完成转向后,有九门主炮可以战斗!
    打到这一步,“果敢”号几乎在拼命了。
    交战距离很快就从一万五千米缩短到了一万四千米,接着又缩短到了一万三千米。幸亏“果敢”号的动力系统没有出问题,而且转向比较灵活。另外,“纳尔逊”号在完成转向之后,需要重新瞄准目标,重新计算射击参数。所以前几轮的炮击都没有多大的见效。
    此时。不但“果敢”号在向“纳尔逊”号逼近。
    海面上,六艘小型战舰也正在“纳尔逊”号逼近。
    很多人都忘记了白佑彬在决定由“果敢”号单独迎战“纳尔逊”号的同时。下达了另外一项命令。
    那就是,让在战场东面待机的第62…3驱逐舰编队向一号目标舰发动鱼雷攻击!
    结合这道命令,就不难理解白佑彬为什么要让“果敢”号转向,逼近“纳尔逊”号了。在这个时候,他只向吸引“纳尔逊”号地注意力,用“果敢”号为第62…3驱逐舰编队创造机会。
    从这也能看出,白佑彬不但没有盲目自信,更没有大意轻敌。
    在战场上,只有能够充分,并且合理的利用每一艘战舰,善于掌握机会,更善于创造机会的舰队指挥官,才能用有限地兵力,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获得胜利,并且将胜利果实最大化。
    现在,白佑彬就要用六艘驱逐舰来改变局面,并且将战果最大化。昨日55催更票,加更一章!
    继续求票,求月票!





    正文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七章 无畏雷击(求票,求月票)
     更新时间:2009…5…30 22:38:23 本章字数:3807

    “果敢”号中弹的瞬间,菲利普斯露出了一丝笑容。
    打到现在,Z舰队的两艘战列舰才首开战果,而且这个战果来得相当不易。如果对手是一艘拥有四座炮塔的战列舰,恐怕首先遭殃的将是“纳尔逊”号。
    当然,菲利普斯的笑容多少有点苦涩。
    “纳尔逊”号只打掉了“果敢”号的一座炮塔,而“罗德尼”号在敌人两艘战列舰的轮番猛轰之下,已经奄奄一息,行将就木了。
    可以说,打到这个地步,就算击沉了“果敢”号,就算“反击”号立即赶到战场,Z舰队都输掉了这场海战,并且失去了进军太平洋的机会。毕竟,对方两艘战列舰都“毫发无损”,继续打下去,Z舰队也没有多大的获胜希望。
    也正是如此,菲利普斯首次产生了撤退的想法。
    只是,撤退需要条件。
    如果能够重创敌人的旗舰,敌人就将失去统一指挥,从而无法追击撤退的Z舰队。而现在看来,开始那一炮还不足以使敌人的旗舰丧失战斗力与指挥能力,必须再接再厉,至少要打掉敌人的司令舰桥!
    随着“果敢”号转向,菲利普斯看到了希望。
    此时,不用菲利普斯下达命令,“纳尔逊”号上的九门主炮都将瞄准“果敢”号的舰桥,或者说,都只能瞄准“果敢”号的舰桥。
    与此同时,“东海”号与“南海”号的舰长也是目瞪口呆。
    “果敢”号竟然冲向了敌人地战列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