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巨浪》
作者:闪烁

    '巨浪 / 闪烁 著 '
     ;:/
 
    书籍介绍:
            战列舰,曾经主宰海洋数百年的海上巨无霸,曾经是国家实力象征的钢铁巨舰,曾经托起民族脊梁的钢铁长城。如果世界发生改变,飞机没有诞生,航母没有出现,当历史的车轮驶向1936年的时候,战列舰还会是海上的霸主,由战列舰为主导的海战还能决定国家的命运吗?
        一切皆不可知。
        一切皆可推导。
        在没有飞机,没有航母的海洋上,新一代海军官兵驾驭着手持巨炮,身披厚甲的战舰纵横驰骋,寻着祖辈的足迹,顶着敌人的炮火,为国家复兴,为民族崛起奔向五湖四海。
        最终,他们书写的不仅仅是个人英雄史,也不仅仅是光辉的海军史。
        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数百年来,数千年来不屈不挠,永不退缩的历史。
        他们创造的不仅仅是个人荣誉,也不是无畏的海军精神。
        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光明未来!
        让我们劈波斩浪,让我们纵横驰骋。
        海洋将在这一刻沸腾,世界将在这一刻改变!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序 不一样的历史(一)
     更新时间:2009…5…9 21:31:46 本章字数:5568

  永乐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421年12月25日),幔巴撒(现肯尼亚蒙巴萨)港。
  昔日宁静的港湾内停泊着数以百计,大大小小的远洋帆船;码头上,一群身着锦衣卫服饰的海员正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将两头身高两丈,头上长着一对犄角,身着斑纹的“瑞兽”装进硕大的宝船。
  这是当地酋长献给远在万里之外,从未见过的大明皇帝的礼物——“麒麟”。
  实际上,它并不是东方传说中的“麒麟”,而是非洲大陆上极为常见的动物——长颈鹿。
  宝船船尾处,一名约莫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傲首而立,举目眺望着南面的大海。他就是这只船队的“司令官”,曾经救过现今皇上,六次率领船队远航的郑和!
  在他身旁,则是来自浙江绍兴的通事(翻译)马欢。
  码头上,在数十人的努力之下,两头桀骜不驯的“麒麟”被强行塞进了宝船的货舱。为了容下这两头“瑞兽”,还拆掉了货舱上方的两层甲板。不多时,一名身着正五品锦衣卫官服的中年人登上了船尾的平台。
  他就是这只船队的副史,曾经四次随同郑和远航的王景弘。
  “大人,货物都已备妥,船队随时可以出发。”
  随着呼呼的海风声,郑和转过身来,悠悠说道:“是啊,该回去了。”
  王景弘与马欢对视一眼,同时听出了郑和这番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并且感到一丝不安。
  来到幔巴撒已经半个月了,按照礼仪,他们拜访了当地酋长,并且赠送了从国内带来的丝绸、绫罗、麻绢、茶叶等礼品。酋长也在昨日前来拜会,并且赠送了“麒麟”,狮子,以及一箱珍贵的蓝宝石。
  在此之前,船队在大海上航行了足足八个半月,途径占城、彭亨、旧港、亚路、苏门答剌、南巫里、别罗里、溜山、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等地。
  相对于前五次,这次远航到达的地方最为遥远。
  可是,再向南的话,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阻挡着西行航线的大陆吗?
  想到这,郑和抬起头来,长长的出了口气。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王朝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是位于世界中央的帝国。可是,经过六次远航,郑和逐渐相信,大明朝并不位于世界的中央。或者说,这个世界并不一定拥有固定的中央。
  大明朝的东面,除了星罗棋布的岛屿,以及建立在这些岛屿上的琉球,日本等国之外,就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南面则是更多的岛屿,只有向西,才能到达新的大陆,到达更多的国家。
  实际上,远在郑和率领船队远航之前的一千多年前,商人就打通了前往大西(欧洲)的陆上通道,将中原出产的丝绸、茶叶、陶瓷源源不断的送往大西,并且将大西的琉璃(玻璃)、调料等货物贩回中原。
  有没有一条能够到达大西的海上航路呢?
  向北,显然不可能。
  到达阿丹国的时候,郑和就得知,北面是挟裹在陆地之间的海湾,并没有通往大西的海上航线。
  唯有向南,才有可能到达大西。
  可是,西面的陆地到底有多广袤?需要向南航行多远,才能绕过陆地,转向北上?
  或许,根本没有通往大西的海上航道。
  越想,郑和越是感到不甘。
  自从十五年前第一次远航,郑和就意识到,大海并不是平的。因为,远方的船只靠近时,每每首先出现的都是高耸的桅杆,然后才是庞大的船身。快船远去的时候,每每首先消失的则是庞大的船身,最后才是高耸的桅杆。
  如果海是平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虽然郑和并没深究,甚至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他却觉得,即便天地是无穷无尽的,陆地也不一定是无穷无尽的。
  至少,大明朝所在的陆地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向南,到达满剌加南面不远处,就是这块陆地的尽头了。
  那么,幔巴撒所在的这块陆地也是无穷无尽的吗?
  向南,难道没有一个尽头吗?
  “景弘,准备起航吧!”
  “是,大人!”王景弘暗暗吸了口气,终于要踏上回家的航程了。
  可是,没等他高兴起来,郑和又说道:“我们继续向南航行!”
  “大人,什……什么?”王景弘顿时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们继续南下!”郑和转过身来,面色坚定的说道,“幔巴撒并不是我们的终点,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将继续向南航行,直到这片大陆的尽头,直到另外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
  “大人,可是……”王景弘迅速回过神来,急切切的说道,“我们所带物资所剩不多,而且前途未知,若贸然……”
  “我们哪一次远航是前途已知的?”郑和反问了一句。“另外,酋长进贡给皇上的那箱蓝宝石并不产自幔巴撒,而是来自南面一个如同大陆般的道路。也就是说,南面还有海洋,还有陆地,还有岛屿。那么,谁能否认,南面就没有前往大西的海上航道呢?”
  “可是……”
  “大人!”马欢双手一拱,抢在王景弘前面说道,“官兵出师九月有余,一路舟车劳顿,现在已归心似箭,若再向南航行,恐怕……”
  听到这,郑和也皱起了眉头。
  是啊,归心似箭,谁不是归心似箭呢?
  除了他,以及少数热爱大海的之外,船队里绝大部分海员都不太热衷探险。再说了,大部分海员都有家室,有妻小,父母也都健在,若不顾一切的向南航行,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哗变。
  怎么办?
  就这么放弃了吗?
  “大人!”王景弘再次抱起了拳头,“还请大人收回成命,下令返航吧!”
  长叹一声,郑和又仰起了头。
  难道,真的放弃了吗?
  茫茫之中,郑和似乎看到了大西,看到那条连接着大西的海上航线。前后十五载,毕生努力就这么结束了吗?
  郑和知道,也许再也没有远航的机会了。
  五十岁,人生能有多少个五十岁?而且现今皇上已六十有二,太子性格懦弱,今后还有出海的机会吗?
  不,不能就此作罢!
  想到这,郑和朝王景弘与马欢看了过去。
  顷刻间,王景弘与马欢都读出了那道目光中蕴涵的意思。
  “大人!”情急之下,马欢再次站了出来,“属下愿替大人率领分队南下探寻前往大西的航道!”
  此话说得非常及时,也说得非常关键。
  随同郑和四下西洋,马欢早就知道,除了前往圣地朝拜之外,郑和最大的心愿就是寻找前往大西的海上航道。不然的话,船队根本没有必要远赴重洋,来到幔巴撒,更没有必要前往忽鲁谟斯与阿丹。
  当然,派遣分队进行远航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第四次远航的时候,就是马欢率领分队从苏门答剌出发到达了溜山国,随后北上,在忽鲁谟斯与郑和率领的主队会合。
  “大人,既然马通事愿意南下,我们……”
  郑和压了压手,目光落到了马欢的身上。王景弘的目光也落到了马欢的身上。
  三人都知道,经过长达九个月的远航之后,除了海员归心似箭之外,大部分船只都到了需要维修保养的程度,难以继续远航。距离幔巴撒最近的,可以为船队提供支持的港口是古里港。
  也就是说,以船队此时的情况来看,根本不适合远航。
  当然,这并不表示所有的船只都无法远航。
  “宗道,你真的愿意南下吗?”郑和问得很郑重。“宗道”是马欢的字。
  马欢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属下随同大人两下西洋,早就想探明前往大西的海上航道。如能得大人成全,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属下也万死不辞!”
  郑和微微点了点头,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五日后,在郑和与王景弘率领船队返航之前,马欢与志愿南下的三百一十八名海员乘坐三艘装满了淡水、食物、绿豆(极为重要的给养)、药材,以及绫罗绸缎、茶叶等贵重货物的战船离开了幔巴撒,踏上了南下探寻新航线的旅途。
  这是一次充满了危险的探险。
  这是一次充满了机遇的探险。
  这是一次改变了历史的探险。
  三个多月后,永乐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公元1422年4月1日),马欢的船队到达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将该地命名为“大南角”(即现今的厄加勒斯角)。同日,船队离开印度洋,进入大西洋,并且沿着非洲大陆海岸线,开始向北探索航行。
  在此之前,马欢的船队到达了安吉那(现马达加斯加岛安齐拉纳纳),并且用绸缎与土著交换了数箱蓝宝石。
  永乐二十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422年6月15日),船队到达打哥儿(现达喀尔),并且发现了一座群岛(现佛得角群岛)。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422年8月17日),船队到达里唆阿(现里斯本)。
  至此,历经四月又十七日,马欢率领的船队顺利到达大西。
  此时,随同马上远航的海员只剩下了二百七十七名。
  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内,马欢与大明使节的身份,先后出访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大不列颠等国,并且向这些国家的王室赠送了丝绸、绫罗、茶叶、宝石等贵重礼品。
  永乐二十一年三月初三(公元1423年3月3日),在马欢的率领下,二百七十三名海员,以及来自十多个欧洲国家的数十名使节,搭乘满载欧洲王室赠与大明皇帝的贵重礼物离开了葡萄牙里斯本,踏上了归途。
  永乐二十二年元月初八(公元1424年1月2日),历经十月又五日的艰苦航行,船队返回南京龙江港。
  至此,马欢开辟了经印度洋进入大西洋的海上航线,成为了首位完成东西方海上航行的伟大航海家。
  历史也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重大转折。
  三月后,太宗皇帝北征之前,下诏遣郑和、马欢、王景弘率船队再次出海,并与大西使者签订《世代友好通商条约》。
  从此开始,大明国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世界历史,也在这个时候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虽然四个月后,即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太宗皇帝于北征回师途中在榆木川病故,后仁宗皇帝下令禁海,直到宣宗皇帝继位,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才再度恢复海运,并且遣郑和、马欢、王景弘第七次率领船队出海。但是随着东西方海上航线的打通,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东西方世界的海上交往,更无法阻挡新兴力量的发展壮大。
  毫无疑问,马欢的伟大发现,给世界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条连接着东西方世界的海上通道。
  从短期来看,随着东西方海上航线的建立与巩固,盘踞在西亚与东南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西方的影响力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在此之前,通过征收高额的贸易税,奥斯曼帝国不但坐享其成,还严重的阻碍了东西方的交往。海上航线不但完全不受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与影响,还更适合运送大宗货物。
  可以说,正是这条航线使奥斯曼帝国走向了衰落。
  从长期来看,“马欢航线”彻底改变了东西方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直到公元1487年,迪亚士才沿着马欢航线到达了好望角。十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498年,达&;#8226;伽马才沿着同样的航线到达了古里。
  也就是说,从公元1424年到1498年之间,在长达74年的时间里,控制着东西方海上航线的全是大明的航海家。
  在人类历史中,七十四年不算长。可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七十四年绝不算短。
  在这七十四年中,前后有数十万大明的商人,海员通过“马欢”航线前往大西,并且在沿途建立起了数十个可以供船队停靠与驻泊的港口。大明的海外殖民时期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并且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海上航线,大明商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为了巩固垄断地位,保证垄断利益,“商会”在此期间诞生。通过商会,商人不但控制着海上航线,控制着海上贸易,还出钱出力,资助大明皇帝稳固国内统治,并且在名义上,将所有海外殖民地归属于皇帝名下,从而获得了出海通商的特权。
  正是如此,从宣宗皇帝开始,大明皇室成为了最大的海外地主,并且享受着海外殖民,以及开海通商带来的巨大好处。到宣宗末年,彻底废除了一切与禁海有关的法令,并且遵照太宗皇帝与大西诸国签署的《时代友好通商条约》,加大了对海上探险,以及海上贸易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七十四年,足够让攥取利益的商人形成新的政治集团。
  也就是说,短短七十四年之内,帝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阶段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拥有强大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政治集团。
  同样的,七十四年的时间,成就了大明的海上霸权。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
  一条航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一条航线,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未来。





    正文 序 不一样的历史(二)
     更新时间:2009…5…9 21:31:47 本章字数:4230

  正午时分,高悬在天顶中央的烈日烘烤在大地。
  山丘四周,数万身批明铠的将士严阵以待,在他们的四周,数万名身着蒙古服饰的骑兵早就布好了队列,随时准备冲上前来大肆砍杀。只是,神色肃穆的明军将士的目光并没有落在外面的敌人身上,而是注视着阵前那个脖子后插着死囚牌的罪人身上。
  随着一阵炎风吹过,明军阵营后方的帅旗呼呼扇动了起来。
  帅旗下,年仅二十二岁的英宗皇帝身披坚铠,神情严峻的注视着远处的瓦剌大军。
  一个月了,整整一个月了。
  能够成功吗?
  战场上,不管是皇帝,还是兵卒,都受到了那股强烈气氛的感染。
  谁不怕死?
  此时,英宗皇帝想到的不是死,而是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布置的计谋能否成功。
  “皇上……”
  听到旁边内侍的轻声呼唤,英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