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宅生存手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内宅生存手札-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北沉声道:“小北觉得不妥,不敢耽搁,就回来禀告殿下。”
  他说这话时,心里也有些不安。他的确看到京畿大营的士兵向京城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缘由,他也不大清楚。不过,他想着总不会是皇上突发奇想,教人进京去喝酒吧?
  不管那些士兵是不是奉皇命行事,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京城可能有变。
  小北骑的是军中最烈的马,脑子转的也快,他希望能及时传递消息。他当时也考量了一番,与其经过重重关卡进宫禀明圣上,温情真相,还不如回军营禀明太子殿下。殿下如今手上有兵,真的采取手段,做些什么事情,也都来得及。
  纪恒皱眉:“你把你看到的事情,原原本本讲明白。”
  小北不敢怠慢,将自己所看到的,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天快黑时,京畿大营将士持器械,向京城方向而去。
  小北想到的,纪恒自然也想到了。他点头:“我知道了。”他略一沉吟,打算连夜拔帐进京。虽说深夜入城,可能会授人与柄,但他不敢大意,不想因为太多顾虑而遗恨终生。
  小北跟他多年,他信赖小北。而且京畿大营的军士现在成分很杂,真有点什么,也不是不可能。就算是父皇的旨意,那也足够说明京城有事了。
  他不能袖手旁观。
  一旁的谢凌云听纪恒说要拔帐行军,愣了一愣,说道:“若是真事情有变,那我先回去吧。”
  纪恒刚要说话,谢凌云就示意他先不要开口,自己说道:“大军整合出发,要花不少功夫,真有事,就来不及了。我在边关得了匹良驹,正好试试脚程怎样。”
  京城里现下是什么情况,纪恒还不清楚。可是,下意识里,他不想她去涉险。
  然而谢凌云并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她声音不大,语速极快:“我的本事你晓得的。我先回去,若是没事,那就是我还想瞒着别人,不想让大家看见太子妃随军还朝。若是有事,纪恒,你必须承认,我的本事比你厉害多了。你要是不放心,可以率军做我后援。”
  纪恒心里明白她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作为一个男人,他并不想每次有事时,妻子拦在自己前面。他该为她遮风挡雨才是。
  谢凌云冲他一笑:“咱们是夫妻,这是你的事,也是我的事啊。我这回算是先锋军?”她握了握纪恒的手:“你记得带人跟上就行。”
  不等纪恒反驳,她就身形一晃,不见了踪影。
  小北看得目瞪口呆,心说,太子妃神鬼莫测,他何时才能有这般本事。
  谢凌云在军营里得到的那一匹良驹是镇北侯执意赠给她的,说是莫勒王子的坐骑。莫勒王子被她俘虏,他的座驾也该交由她。
  在边关时,谢凌云也曾骑过那匹马,确实神骏,她不怀疑它能像镇北侯说的那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这夜的雨早停了,但夜色并不算好。所幸谢凌云当初出京时,因为刚出门,对这条路倒还熟悉,没走冤枉路。
  途径京畿大营时,她略微观察了一下,发现竟是空营。虽然从小北那里知道可能出事了,但是面对空了的京畿大营,她也吃了一惊。
  这几乎能相当于京城门户大开,毫无屏障了。
  谢凌云在城墙外暂时安置了马,纵身越过城墙,一路飞奔,径直奔向皇宫。
  她内功精湛,轻功高绝,穿墙越巷,简单自如。离皇宫越近,她心中越不安,暗暗祈祷是他们想多了,皇宫里一切都好。
  ———————————————————————————————————————
  事实上,今夜的皇宫并不太平。
  事情要从上个月说起,二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近来身体强健的皇帝过于自信,又一时大意,就换上了轻便的春装。他练了武,发了汗,衣裳又减了些。夜里睡下时还好,到次日清晨起来,就有些头痛鼻塞,身上发懒。
  皇上已经一年没感受过生病的感觉了。这回身体不适,觉得实在难受。他又算着太子夫妇快回京了,就懒怠一回,辍朝两日。
  不过他也没闲着,窝在内殿,也没忘了把奏折分拣好。紧急的奏折,他就先批了,不急的,可以留着,将来给纪恒打发时光用。
  想起来就来气,东宫两口子跑到边关去,风头出尽,让他这个老父亲帮他们掩饰收场。真是不孝。
  仗都打完了,还找些借口不肯回来,把杂事丢给他这个老父亲。太不孝了。
  都没说早日生下个皇孙给他这个父亲看看,不孝啊不孝。
  ……
  皇帝不过是在心里腹诽几句,就听到一个教他震惊的消息:他的儿子要给他尽孝!
  “什么?”皇帝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回事?”
  太监小李子小心翼翼回禀:“回皇上,是豫王殿下。豫王殿下他……他回京了。”
  皇帝一愣:“你说豫王无诏回京?”
  按律,藩王无诏回京是大忌。纪恒是个胆大的,看来这豫王纪忱胆子也不小啊。不但敢私自回京,还光明正大,无一丝顾忌。也不知纪忱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小李子点头:“回皇上,是的。而且,豫王殿下就在殿外,正等皇上召见呢。”
  皇上“啪”的一声合上了奏折,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那就教他进来吧!”
  他倒想看看,他这个好儿子有什么话好说。一年多前,皇帝将权柄交给太子,由太子监国,自己称病,不管政事。当时他这个孝顺的儿子,就上折子说是要进宫尽孝,被他给驳回了。
  事情过去一年多了,皇帝现下龙精虎猛,体壮如牛,豫王是还来侍疾的么?
  豫王一进门,就双膝跪倒在地,膝行向前,叩头不止。
  皇帝也有三四年没见这个儿子了,说一点也不想念是假的,毕竟这是他第一个儿子。他重视嫡子,但是对长子,也不是没寄予厚望过。不过在纪忱试图对付纪恒时,他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
  当初皇帝没有深究此事,只教豫王携妻子去就藩。想着他远离京城,也就会歇了不该有的心思。好好做个藩王,是他这个做父皇的仁慈。
  谁想,现下他竟然私自回京了。回京也就罢了,竟然还不是偷偷摸摸,还跑到面前来。皇帝也不知道该感叹豫王是聪明还是傻了。
  豫王眼中含泪,声音哽咽:“父皇,不孝子纪忱回来了……”
  说到这里,他用袖子擦拭着眼泪,几乎要泣不成声。
  皇帝心中感慨颇多,就静静看着豫王,也不开口说话。
  小李子站在皇帝身后,眼观鼻鼻观心,只当自己不存在。
  皇帝不开口,豫王也不能只哭不说话,就止了眼泪,断断续续,讲起自己因何而入京。
  豫王声称,他在封地思念父母,夜不能寐。偶尔做梦,梦到父亲和母妃身体有恙,他更不放心。是以,他明知道藩王无诏不能还京,还是义无反顾只带了几个侍卫回了京城,只为了看望父皇母妃。
  父皇可以责罚他,只是请不要剥夺他身为人子的权利,让他可以像寻常百姓一般随身侍奉父母。如果可以,他愿意不要封地,不要王位,请父皇成全……
  说着深深叩下头去。
  皇帝听后沉默了许久,才说了一句:“如此说来,忱儿倒是一个纯孝之人了?”
  说起来,本朝规矩,王爷们成年后都要去封地就藩,但是在执行时,往往是皇帝还在世时,身为人子的王爷们可以留在京城。新皇登基再去封地,若生母还在世,可以请旨,将母亲也带到封地去。
  所以,豫王纪忱在说这话时,虽然面上不安,但是心里却不是毫无底气。
  他知道父皇会顾念他几分。诚然父皇偏疼纪恒,可他也是父皇的儿子,不是么?而且他除了出身,也没有哪里比纪恒差啊。
  听父皇发问,豫王苦涩一笑:“纯孝之人称不上,只是不想做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哦?那你无视君父的命令,私自回京,就是忠孝双全了?真难得啊!”皇帝话里有遮掩不住的讥诮之意。
  豫王只作听不懂。他见过父亲发怒的样子,知道这个时候,从父皇的表现来说,父皇虽有怒气,但是并不严重。如今木已成舟,他人都回来了,又老实本分,想来父皇会原谅他的吧?
  他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呢。
  皇帝扫了儿子一眼,轻轻叹了口气,也不知该说他什么好。
  皇帝自认为对这个儿子算是不错了,给他王爵,待遇上不曾亏待了他。即使在他做出派人刺杀东宫的事情,皇帝也没有跟他计较,只是让他提前就藩,不能留在京城而已。
  纪忱竟然还不满足。
  皇帝都想问问他了,究竟要什么?难道真的想要皇位?可皇位是留给纪恒的。
  罢了……皇帝摆摆手:“你说你回京是为了见见你的父母。好了,你的父亲,你已经见到了。去看看你母妃吧。她胆子小,你别吓着她。见了她以后,就回去吧!”
  “父皇!”豫王一惊,这刚来就得走?
  皇帝看他一眼:“你在京城也待了二十年,见了父母还不想走,难道是想再去听听说书,看看跳舞再回去?宫里有宫人太监,用不着你侍疾。倒是你封地里的百姓,很需要你这个王爷。”
  豫王见父亲态度坚决,似乎无回转的可能,心里琢磨着或许可以不急在一时,反正他人都回京,也进宫了。他在宫中留下的人脉,也该启动了。
  如今纪恒夫妇不在宫里,京畿大营里,也有他的人。而且,即使是在皇宫里,他也不是孤身作战。
  他还有机会。
  豫王只得先应了,告辞离去。
  他的母妃夏氏身体娇弱,近两年又思念儿子,身体更不好了。不过好在宫里膳食营养,还有医术高明的太医,所以夏氏看起来还好。
  听说儿子私自回京了,夏氏吓了一跳。宫人告诉她,儿子在外面求见。
  夏氏回过神来,连连摆手,只说“不见。”
  这个胆子不大的女人,生怕儿子是因为她的缘故才回的京城。她虽然读书不多,可也知道藩王无诏回京,是大忌。
  当年皇帝命纪忱就藩,她担忧不已,犯了老毛病,纪忱入宫侍疾,直到她身体好转,才去封地。
  她知道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她不想连累他。
  夏氏原本想狠了心不见豫王,但是听说儿子在殿外跪下时,她到底是心软了,明日唤了他进来。
  ……
  皇帝当天就得知,夏氏见了豫王后,悲喜交加,又病了。皇帝有些怀疑,但是据太医所说,夏氏确实是犯了老毛病。
  这种情况下,皇帝也不好再强势让豫王离京,他只能下令教太医好好诊治。他想,等夏氏康复了,就让夏氏随他儿子去封地吧。
  但是,夏氏不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з^)…☆么么哒~(^з^)…☆么么哒~(^з^)…☆啦啦啦啦啦


第130章 逼宫
  夏氏是个传统本分的女子, 她是皇帝的妃嫔, 她怎么能抛下皇帝, 跟着儿子去享福呢?所以,她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建议。可是,她又不好违抗圣意, 因此她能做的只剩下哭了。
  皇帝见她执意如此,就不再强求。其实夏氏留在京城, 对在封地的豫王而言, 也能起到牵制作用。
  豫王纪忱已为母侍疾的名义,暂时留在京城,每日端汤奉药, 倒也殷勤。但是他私底下小动作未停。
  早年豫王养了不少奇人异士,其中不乏鸡鸣狗盗, 甚至是有以假乱真本事之徒。他被赶到封地前, 皇帝接收了这批人, 或关或杀或用, 所剩无几。
  但是,不得不说, 还有一两个漏网之鱼。豫王费尽心思, 得到京畿大营的虎符, 开始了他的动作。
  ——这次与夷狄作战,京畿大营原本的士兵被派到了边关,如今京畿大营,人源颇杂, 其中也有他的人。
  他对自己说,他这不是造反,不是逼宫,只能算是他无奈之举。皇帝偏袒太子,对他太不公平。他连在父母身边侍奉的权利都没有。如果可以,他也想做一个好儿子的。
  三月初三,日出东方,朝霭未散,必有变天大事。
  皇帝清早起来练武时,对这句话还不屑一顾,可是等他晚上得知皇宫被包围时,后知后觉就想起了这句话。
  他迎上执剑而入的豫王,冷笑一声:“我儿真是出息了,连京畿大营的士兵都能调动。”
  皇帝看着儿子,生气、失望、又觉得好笑。他早猜到了,纪忱会走这一步,但是真到这一天时,他又觉得难受。
  豫王对父亲的讽刺充耳不闻,只轻声说道:“我也没办法,父皇,孩儿真的没法子了……”
  皇帝冷哼:“没法子?我看你法子多的是啊!虎符不是在你手上么?现在京畿大营管事的杨越是你的人?”
  先前京畿大营的霍老将军去岁已经告老,这个杨越是新提拔上来的。
  豫王摇摇头,并不回答,他只说道:“请父皇下一道旨意。”
  “下什么圣旨?”
  “说父皇身体不好,愿意退位给儿臣。父皇可以放心,儿臣对父皇无半点不恭敬之意,以后,父皇会是太上皇,一应供应都不会短缺,还不用烦心朝事……”
  皇帝看着儿子,反问:“那太子呢?朕可以退位,但朕一旦退位,继位的应该是太子才对啊。”
  “没有太子!”豫王低吼一声,很快,神色又恢复了正常,“父皇直接退位给儿臣就行。至于二弟,父皇放心,儿臣不会为难他。儿臣也会封他为王,他只要老老实实……”
  皇帝望着自己的儿子,莫名的,竟然生出一丝怜爱来,这儿子是拿他当傻子么?真以为他会相信啊!他愿意退位,但是只愿意将皇位让给纪恒。他从来都没想过让纪恒去当王,他的恒儿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见皇帝似乎不大愿意,豫王也不想再多话,圣旨他早准备好了,他手下有擅长模仿别人书法的能力,早就已皇帝的口吻、皇帝的笔迹写好了圣旨,只等皇上用玺了。
  豫王将拟好的圣旨放到皇帝面前,再一次道:“请父皇用玺。”
  皇帝将圣旨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这圣旨说的倒也含蓄,只说是宫中生变,皇帝受了惊吓,卧病在床,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命豫王先登大宝,主持朝政。圣旨中不乏对豫王的溢美之词,皇帝看得只冷笑。
  末了,他抬头看向豫王:“你知道朕为什么待你跟待太子不一样吗?”
  豫王一怔,心中一涩:“因为他是皇后嫡子,皇后因为护驾而死……”
  纪恒不过是沾了他母亲的光而已。其他方面,他纪忱又有哪里不如纪恒了?
  皇帝摇头:“是,可也不是。他是皇后嫡子不假,可你也算是皇后的儿子。只是,如今京中守卫空虚,你是想了法子来逼宫为自己谋利,而你弟弟,他是把东宫禁卫,交到了朕手上。算起来,东宫禁卫军,也该到了吧!”
  “什么?”
  豫王愣神,东宫禁卫军?他知道,太子和诸王不同。太子有养兵的权力。莫非远在边关的纪恒,竟然把自己的禁卫军交给了皇帝?
  不可能,自己的亲兵,怎么能轻易交到旁人手中?
  豫王不信,但是他侧耳一听,似乎听到了外边的喧闹声,他心里一慌,暗想,不能再耽搁了,不论真假,得先让圣旨成真。届时木已成舟,他名正言顺,只要掌控了皇宫,就能一点一点坐稳位置。
  待他坐稳皇位,即使纪恒从边关返回,也早了失了先机,不是他的对手。
  “快用玺!”豫王提高了声音。
  皇帝却慢慢摇头:“不行,玉玺一向由小李子保管。”
  “小李子呢?”
  皇帝微微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