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锦绣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快穿之锦绣人生-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了。
  谢念在帐篷里枯坐一晚,一点点把他示敌以弱的计划完善。
  这个计划非常具有可行性。
  因为现在虽是狄戎占据上风,但他们正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狄戎如今已经到了春季牧羊的时候,他们非常想退,想要回去牧羊,否则今年他们依旧难过。
  他们这个时候,只是不能退罢了。
  天光微亮,士兵们都起床开始日常的训练,谢念把在帐篷门口守着的亲卫唤进来,“通知其他几位将军去到中军帐篷开会商讨战事。”
  “是。”亲卫领命退下。
  帐篷掀起来的瞬间,有呼啸的狂风伴着雪花卷进帐篷里。冰冷刺骨的风迎面打在谢念的脸上,反倒让一夜未睡的他彻底清醒过来。
  半柱香时间,分管三军的八位将领全都聚集在中军帐篷里。
  谢念已经坐在了会议桌主位上等着众人。
  等人全都到齐,他才缓声道:“诸位坐吧。”
  “将军今日让我等前来,可是想到了攻入嘉雁关的方法?”坐在谢念左下首的一个络腮胡子将领最先沉不住气。
  文官讲究资历,武将则不同。资历的确重要,但是如果能拿出让将士心服口服的实力,他们也会给予尊重,献出自己的信任。
  六年时间,谢念从一个从五品武将爬到如今三品征虏将军之位。一开始还有人欺他面嫩,但是有人不服是吧,不服可以,那他就用军中的规矩来。
  不服,那就打到他服为止。
  “三日后,我们假意发动总攻,随后败退。将狄戎主力引出嘉雁关。”
  “狄戎占据嘉雁关,如果我们的军队要攻上去,势必要造成非常大的流血牺牲。所以倒不如让他们主动离开嘉雁关。”
  谢念的方法说简单也简单,难的却是具体操作。
  “这……实在有些冒险了。”坐在谢念右下首第一位的军师说道。
  谢念一笑,颇为自信道:“这就要看我们怎么操作了。”
  他没有再多说,而是直接给几位将领分配任务。
  一条条一项项,思路清晰,逻辑缜密。
  军师在旁边听着,原本还有几分摇摆的心变得安定下来。
  这一仗,足够有把握!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么么哒
 

  第147章 、悠闲庶皇子

  六月底; 帝都酷热难耐。官衙办公的人员坐在堆满公文的室内; 听着窗外一直回荡的蝉鸣; 烦躁得蹙起眉来。
  晌午的时候太阳正烈,连花草树木都显得有些枯败,府衙所在的街道外基本没有什么路人会经过; 偶尔有一两个行人也都是满头大汗脚步匆匆。
  在这种情况下,那骏马疾驰踏过青石板路的声音显得分外清晰。
  不少官员抬起头来,侧耳一听又什么都听不到了; 便把这件事归为幻觉。
  直到傍晚下衙时,嘉雁关一战大捷的消息才传遍整个帝都。
  嘉雁关乃西北边境的门户; 但是这一个如此重要的门户却被狄戎掌控了三十余载; 以至于不少年轻人都忘了嘉雁关的名字。
  直到朝廷收复嘉雁关的消息在帝都传开; 不少人才第一次听说嘉雁关的血泪历史。
  国御强敌于外,民可安康于内。
  当天下午,内阁几位大臣还在府衙里处理堆积的公务。裴衡雍把大捷的战报从头到尾看完后; 朗声笑着道了三声“好”。
  坐在主位上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消化完后; 裴衡雍才命内侍总管派人前去将内阁几位大臣都召进宫里。
  内侍总管领命退下; 裴衡雍又补充了一句,“还有; 派人去把晋王也一道传召进宫中。”
  无论是办公的府衙还是衡玉的晋王府距离皇宫都不算远; 半个时辰后,内阁几位大臣全都到了御书房,衡玉则因为要重新换外出的衣着而姗姗来迟。
  按照身份来说,裴衡雍下首坐的该是衡玉。方尹光当时不知道衡玉要来; 所以直接坐在了裴衡雍下首。他看到衡玉步入御书房的身影时明显有些惊讶,随后默默起身就要让位。
  衡玉却已经在最末位坐了下来。
  裴衡雍笑着对方尹光道:“方大人坐在这里就好,不必麻烦。”
  方尹光行礼向裴衡雍和衡玉道谢,心思却已经转了好几转。
  晋王殿下这两年已经很少进入御书房旁听会议了,前段时间他踏入御书房,还是为了给谢念争取到单独率领军队夺回嘉雁关的机会。
  这一次,大胜的捷报传回帝都,晋王殿下又踏入了御书房,他这回的目的是什么呢。
  衡玉就坐在最末位,随意把玩着他挂在折扇底下的葫芦形玉坠,察觉到方尹光隐晦地打量视线时,他微微抬头,方尹光却已经先一步将视线移开了。
  “晋王殿下,这是嘉雁关传回来的战报。”萧鸿云就坐在衡玉旁边,捷报早在衡玉到来之前就已经被内阁传遍了,正被萧鸿云拿在手里,他顺势就递给衡玉。
  “多谢萧大人。”衡玉道了声谢方才接过战报,一目十行,把捷报上所写的战术分析、人员伤亡以及最后的战果都认真看完。
  很精彩的引蛇出洞战术,足以成为兵家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场战役。
  裴衡雍等着衡玉把战报看完。
  直到衡玉把手里的战报折好搁在一旁时,裴衡雍才出声道:“今日朕将诸位传召来御书房,是想要与诸位商讨大战的后续事宜。”
  户部尚书赵松早就在心里打好了腹稿,此时听裴衡雍示意,他便最先开口道:“臣以为,如今嘉雁关以及甘城等五城刚刚从狄戎手里收复,这三年的赋税可以削减掉大半,土地上的政策也放宽些,吸引其他地方的百姓前去那几个城池居住,让这几个城池能够好好休养生息重新发展。”
  吏部尚书也跟着说道:“这几座城池官员出现空缺,朝廷该早些安排合适的官员前去安抚治理才是。”
  兵部尚书则是考虑到士兵的安抚问题,“等嘉雁关那边请功的折子传回来后,朝廷该好好封赏一番。如此大捷,非常能扬我大庆国威。”
  几位尚书左一句右一句,说的话都很到点子上,身为内阁首辅,方尹光是最后一个开口的,“陛下,如今我大庆十万大军陈列嘉雁关,陛下该下旨将军队撤回来了。十万大军每日的嚼用耗费都不少,早些撤回来也可以为朝廷减轻些负担。”
  方尹光话音刚落,原本一直安安静静坐在角落里倾听的衡玉突然双手一合,把御书房里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陛下,臣弟以为方尚书此言差矣。”
  方尹光与衡玉对视,看着那清俊的青年王爷从椅子上缓缓站起来,一瞬间明白了衡玉来此的用意。
  晋王殿下,是坚定的主战派。他的主战理念,要的不仅仅只是将丢失的几座城池以及嘉雁关全都收复,他还想要将狄戎踏平。
  当真是荒谬!
  如果狄戎真的如此轻易就被驯服,那狄戎之祸就不会绵延上百年至今。
  而且狄戎游牧而居,他们分散开跑到草原上,大庆的军队就束手无策了。想要铲除狄戎何其困难。
  “殿下,臣以为……”
  “方大人。”衡玉出声打断方尹光的话,目光有如实质,凌厉得让人不可逼视,“我大庆休养生息多年,如今拿下嘉雁关正是我朝士气最盛的时候,如果这时候不一鼓作气,不出五年狄戎又将卷土重来。”
  “方大人知道狄戎之祸为什么能绵延上百年之久吗,就是因为很多人抱着和方大人一样的想法,等狄戎主动来袭时我朝才出兵,狄戎安安分分时我朝也缩着不理会他们。所以狄戎才经常出兵扫荡我庆朝边境,使我边境民不聊生,用我边境百姓的血肉供养他们。”
  衡玉的声音素来清雅温和,如今他用一种很轻缓的声调说着这样的话语,却是字字敲在众人的心里。
  方尹光的态度却丝毫没有动摇,“深入草原,我朝士兵在马背上与自幼就生活在马上的狄戎并没有一战之力。晋王殿下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一场没办法取得太大胜果、却会造成非常大消耗的战役,恕臣不能同意。”
  衡玉反问道:“我朝退兵之后,如果狄戎今年还遇到如同去年一样的大雪灾,他们的实力没有受到太多损伤,于是他们又出兵掠夺我朝边境百姓,刚刚安稳一些的边境又重新动荡,方大人想过那时候该如何处理吗?”
  方尹光蹙起眉来,“殿下此言的确有理,但也只是一种假设罢了。”
  “就算狄戎不是今年卷土重来,那明年呢,后年呢,方大人就要将一切寄托于那无法预测的天时吗?”衡玉说话明明很轻缓,但是旁人听来却从中听到了几分咄咄逼人。
  御书房一时沉默下来。
  其实两方最重要的矛盾就是主战与主和。
  方尚书的考量的确有道理,晋王的话也让人无法反驳。
  内阁大臣基本都是儒学的坚定支持者,更崇尚士大夫的“仁”,比起战,他们也是更倾向于将军队撤回来。方尹光的话与其说是他自己的想法,不如说是他那个主和派所有人的意志。
  相比起如衡玉那样的主战派来说,主和才是朝廷的主流。打到这个地步,嘉雁关收回来了,这样的功绩已经值得史书大书特书,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所以主和派觉得到这种火候已经可以撤兵了。
  但衡玉还不满足。
  他一直想的都是彻底把狄戎打散,然后把狄戎占领的那一整片肥沃的无边草原纳入庆朝版图。不仅仅只是安于收复失地,他还要趁着这样的大好时机立下后世基业。
  裴衡雍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内阁都知道他是站在晋王那边的,不然这一次御书房的议会晋王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双方最后不欢而散。
  顶着个王爵却从未来上过早朝的衡玉第二日破天荒出现在金銮殿上。
  他与方尹光相对而站,隔着不算远的距离互相对视。
  方尹光表情平静,衡玉微笑回应。
  朝会上,大捷的消息正式公布。虽然这个消息早在昨日就已经传遍整个帝都,但还是让不少官员都小声私语起来。
  裴衡雍等底下官员渐渐安静下来后才抛出今日要商议的问题,“诸位爱卿以为朝廷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启禀陛下,边境陈兵十万,每日要耗费的粮草无数,臣以为朝廷该早日退兵。”户部右侍郎最先站了出来。
  随后,兵部、吏部这几部的官员基本都俯身附和。
  方尹光余光扫到衡玉身上,却发现对方依旧从容自若。
  即使是陛下,在群臣都坚持主和态度时也不可能再一意孤行,他的手段已经摆了出来,晋王的后手又是什么呢。
  给出答案的,是那从金銮殿外传来的吵杂声。
  “何人胆敢在金銮殿外喧哗?”内侍总管上前一步,提高声音问道。
  守在金銮殿外的金吾卫连忙走进来,而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位身穿轻甲、满脸风霜之色的士兵。
  “启禀陛下,这位是从嘉雁关回来的士兵,他手里有一份刚传回来的战报。”金吾卫拱手说道。
  他话音刚落,那个士兵已经跪到在地,将怀里捂得发热的折子取出来,高高举过头上,“启禀陛下,这是谢将军让属下快马加鞭传回来的战报。”
  方尹光瞳孔微缩,他偏头看去,恰好看到晋王殿下脸上一闪而过的笑意。
  巧合?还是说,那份战报就是晋王殿下的后手。
  内侍总管走下台阶,将士兵手里的战报接过去,小心递给裴衡雍。
  裴衡雍将封得很好的信封拆开,取出里面的折子,飞快折子上的内容。
  “好。”他高声叫好,目光落在衡玉身上,随后移开,俯视着群臣道:“嘉雁关传来战报,在他们前一封折子前脚送离嘉雁关不久,那些狄戎士兵整兵再来,想要重新夺回嘉雁关。最后却被谢念将军将计就计,反而打得深入了狄戎草原,如今形式形势大好。随后嘉雁关快马加鞭送来这封战报,请求朝廷多拨粮草,让军队一鼓作气继续深入狄戎内部,将他们彻底打怕。”
  方尹光心头一跳,瞬间知道了衡玉的手笔。
  这两封折子的时间隔得如此接近,方尹光绝不信会如此巧合。只怕是陛下与晋王早就有了商议,谢念在夺回嘉雁关后没有第一时间将战功折子送回帝都,而是将第一封折子压住,等到谢念那边深入草原取得成果之后方才将这两份战报送回帝都。
  为何战报是一前一后送来,自然是晋王要让主和派先把自己的手段摆出来,然后第二封战报这时候再送到,主和派那些小心翼翼的顾虑瞬间都成了笑话,主战派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就可以站出来了。
  而这种情况下,继续战下去,已经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竟然如此大胆!
  方尹光看了衡玉一眼,既有些心惊对方的胆大妄为,又有些赞叹他的果决。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朝廷底下沉默了片刻,裴衡雍给了众人足够的时间缓和过来。
  片刻之后,他才笑着开口问道:“诸位爱卿,来商量以下后续的事宜吧。”
  不少人的目光都隐晦落在方尹光身上,方尹光挺直脊背站在文臣一列最前方,始终没有站出来说话。
  事已成定局,多说也无益。
  一个上午过去,朝会结束,衡玉随着朝臣走出金銮殿,被那直直照射的太阳晃了眼。
  他抬起手遮在眼前,余光一扫,方尹光正好走到他身边。
  两人互相点头示意,然后向着不同的方向离开。
  *
  嘉雁关外。
  谢念坐在一块突起的大石头上,随着他深入草原的这一支骑兵全都下马休整。简单扎好的营寨已经升起了炊烟,但是在这宽阔无边的草原上,这些炊烟隔得稍微远一些就没人能看清了。
  “将军,朝廷的支援什么时候能来。”军师温进端着一碗水走过来,把手里的水递给谢念,自己则站在一旁,轻声问道。
  他是谢念的亲信,自然知道谢念如今深入草原的举动有多冒险。
  现在他们只是稍微深入了一部分,想退出去还不难,等过几日他们深入了草原的腹地,那时候想退就没那么简单了。
  如果朝廷的支援来得太迟,可能他们这一支奇兵就要变成孤兵被困死于草原。
  “快了,如果没有出现变故,最多五日能到。”谢念一口饮尽碗里的水,他随手把空碗搁在一旁,随意抹了一把嘴,如此说道。
  温进张嘴,却有些迟疑。
  在这种时候他说这些话,实在有动摇军心之嫌。
  谢念瞥了温进一眼,突然大笑起来。他拍了拍温进的肩膀,“阿进,你与我明明年岁相差不多,怎么就不能干脆点呢。”
  温进听到谢念不是以军衔相称,而是按照两人的私交来称呼,顿时也放松了不少,说话时也没有先前那么顾忌,“这样危险的事怎么干脆。”
  “放心吧。”谢念手一撑,从巨石上跳下来,“那位殿下啊,可是强硬得很。”
  “你为什么这么信任那位殿下?”温进没有接触过晋王殿下,所以他不懂一向谨慎、瞻前顾后多思多虑的谢念,怎么会对那位晋王殿下如此信任。
  “因为那位殿下直到如今,依旧算无遗策。”他所算的狄戎军队的每一步行动,全都正确,而谢念能深入草原取得大捷,也是依靠了那位殿下的算计。
  这一边,谢念对衡玉抱着如此大的信任,但帝都如今的情形委实不太好。
  江南水灾!
  这个消息传到帝都时,几乎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就在朝廷刚刚打算倾举朝之力深入草原攻打狄戎时,朝廷后方却出现了如此大的灾害。
  赵松把户部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