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农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农妃-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关带学生下江南见习,虽说,蔡关因为蔡权一事,不得不提早回京,但而这些新进的进士们,却不断的把自己所见所闻送回翰林院,这些人有的跟随辛鲲去安置灾民,有些跟着郭鹏和辛瑶一块安排赈济事务。
  这些书生们现在全都知道自己缺在何处,他们也真的感觉到了自己从圣贤书中学到的知识完全不足以让他们应付那些地方的事务。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真心的佩服辛鲲了。这位状元郎,除了比他们还才高八斗,更重要的是,他们兄妹做事之法,灵活多变,可是每一步都合情合理,这些,都是他们所想不到的。也正是这样,他们才会真心的跟追,一个逃离的人都没有。
  这也是蔡关的功劳,若不是他的带领,这些学子们哪有这种机会,他们也不可能受到这么大的教育。
  这样一来,蔡家老头虽说是被迫退隐,可是自己还不得不下旨说蔡老头与朝有功。而一次洪灾,两个儿子一死一功,一个孙子也都立上大功了,那么,他这个皇帝能把这家人怎么办?
  “蔡阁老原本就是伯爵,您不如让他们家多袭一级?”沈公公早就想过了,随意的说道。
  “这好吗?”少帝皱紧了眉头,但是沈公公没听了,老头飞出去,把爬树的小宝给抓了下来。


第338章 赈灾
  江南的赈灾,其实是辛瑶在做。她在杭州带着那些学子们筹备着各界救灾的事宜。她和辛鲲都很清楚,凡事不可能只指着朝廷,再说了,还是别做考验人性的事了。
  她和辛鲲一开始就想用二十一世纪全民募捐的法子,来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而这两人发现一个问题,竟然朝廷没有任何限制的条款。原则上,这俩胆子超过体重的家伙,认为,国家法律不禁止的,那就是同意的。
  当然,他们也不会弄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募捐,主要是,没有央视,没有募捐二维码。不过他们也不介意,反正杭州有钱人多,而他们受灾的面积也不太大,因为没死人,只要在入秋之前盖好百姓的房子,准备赶种夏粮,保证这期间这些灾民的生活,也就没什么事了。
  辛鲲当初就把要准备的清单弄好了,缺的只是数量,迁出灾民时,辛鲲就让人做了人口的登记,男女老少都注册在案。还有房子,谁家的房子什么样,辛鲲都让人画上地块图,她就算不能保证原样的恢复,但做到让他们不会把失去曾经拥有的面积。
  这些资料都是及时送到杭州的,让郭鹏和辛瑶在杭州准备,第一批自是从两江的府库里出,但一定不会够,所以在此同时,辛瑶就开始联络杭州的富商了。
  这些富商们跟辛瑶都熟悉,看辛瑶去一趟京城就把铺子卖给了蔡家,其实他们的心里也有些兔死狐悲的,在他们看来,辛瑶进京寻找新门路失败,被蔡家一口吞了。
  而他们真的没想到,事隔不到一年,辛瑶就回来了。认的大哥成了六元状元,而现在成了钦差,弄得跟戏里唱的八府巡案一样。他们这些人又阴谋论了,他们对蔡权的死,又有了新的想法,辛瑶这是不是强势回归?
  捐钱给灾民?他们这些人其实都没往心里去,他们觉得辛瑶这是为辛状元找钱。既然蔡家都被辛状元给灭了,那他们觉得可以坐下谈谈了。
  辛瑶倒是能猜出这些人怎么想的,也知道,他们这回到布政司衙门不是来行善的,而是来探路的。她也看了辛鲲所需的东西,真不值什么钱,辛瑶可是正尔八经的生意人,这么点东西,让自己大哥出卖自己的名声,那才是得不偿失。
  于是,那天,郭鹏穿着那个小王爷的官服就被辛瑶树在了聚会的首位。她需要堂上有郭鹏这个人型布景板,好为筹备物料这事顺利进行。对,辛瑶这回募捐没有打算收钱,她要的全是物资。
  她是商人,她很清楚,这些商人们在想什么,她无论说什么,只要她说要钱,那么这些人就不会相信这些钱没到辛鲲的口袋里。所以,在接到辛鲲的报告后,她就直接把需要换算成了物料。并请来专业的工匠来设计绘图。
  她把需要告知这些商人们的东西写在大纸上,挂在大堂边的画架上,上面标注了受灾的地形、地貌,还有请专业的工匠设计的新住房的样子……
  画架上满满的图纸,辛瑶让自己信任的大管事来解说,她内心其实有点崩溃的,明明一台电脑就能解决的问题,结果,她做这些,真是动员了数十人来一齐工作了几天,而那数十人,现在还在后面,他们还要做些细致的工作,一人负责一项,等着物料到位,他们就会跟着一块去灾区。全面铺开灾后的重建。
  “辛掌柜,您这是?”终于大家听完了,一下子都呆了,不谈之前的那些,他们之前听到越多,心里就越打鼓,这得要多少钱?还要盖这么多房子,真是小孩子不想好好做点事,只想拼命捞钱?
  结果看到最后,他们要木料多少方,石灰多少斤,要粮食多少石……钱呢?钱在哪?
  “这就是家兄所需要的东西,小女子在江南多年,相信这些物料应该难不到各位的。对了,蔡夫人回京之前,把‘辛铁匠’交给了小女子全权负责,所以,这回‘辛铁匠’会捐出所有的铁器。”辛瑶指了一下最后一页关于铁器那栏。
  大掌柜立刻把铁器那栏写上了‘辛铁匠’三个字,大家就知道,原来后面的空格就是各家认领的物料份额。
  铁器在整体份额并不少,要知道,盖房、还有重新的耕种土地,这些都是需要铁器的。‘辛铁匠’认捐全部,在意料之中,因为两江没有比‘辛铁匠’更大的铁器店了。但这不是必然的,‘辛铁匠’已经不是辛瑶的了。谁敢问蔡家要捐助。而现在,辛瑶替蔡家担了,这本身就能给人很强烈的信号。
  “东西不值钱,不过,现在你要这么大的量,我们纵是现在高价收购,只怕时间也不够吧!”商会会长看看左右,把手拢进了袖子,
  现在他有点失望,他的袖子里可是有打银票的,但是,他是商人,一个商人是要回报的。现在对他们来说,这么点东西,就是捐助了。捐助这些乡亲没什么,反正也没有什么钱。但是正是没钱,表示没有收益。这不是商人该做的事!
  “唉,小女子十四岁就在两江混日了,各位要不要再想想?”辛瑶笑了笑,喝了一口茶。转向了郭鹏,“这茶还不错,你要不要试试?”
  “后面库房里有些木料、粮食、布匹,你先算上。蔡家没有女儿,那些木头、布匹用不着。”郭鹏有点脸红,他虽说知道两江的府库任他们使用,可是,辛鲲还是设计了安全线,人家两江不能只做救灾,啥也不干了。可是,把这些商人们叫来,让他们捐钱,他都觉得自己很没品了。只可惜,他来江南没带什么钱,不然,他早就全捐了。现在,他只能尴尬的帮蔡权把后面库房的东西一块捐了。
  辛瑶点头,那里她也看过,蔡关也跟他们说了,蔡家近期回不来了,带不走的,都捐了。虽说那时蔡夫人一脸的肉疼,但是最终啥也没说。
  辛瑶懂行的,好料的家具、古董、稀有的宫缎、毛皮,她都让人收了,这些东西,她会带回京城。但是库房的粮食、布匹、木料,她都不替蔡家节约了。


第339章 谁求不求着谁
  “那都是好料,我已经请木器店来估价了,这些木料我买了;至于说那些绸缎,也跟绸缎庄说好了,全都换成了棉布和棉花。不过棉花时日还早,既然可用水师,那我们用钱在南方收购一些时鲜的河鲜、大藕、莲子运回京城,换成棉花,可以从北边海运送来。”
  辛瑶解释了一下,说到自己买时脸略红了一下,辛鲲也准备了她的嫁妆,比如上好的木料。但是比这些来说,还是差得很远。她决定为自己买下。为了缓解这种尴尬,她说了一堆的生意经。
  “那会烂吧?”郭鹏哪里想得到辛瑶的少女心思,他就想到了那些东西,他是吃过的,但也知道,那些东西实在不好保存。
  “只要不会烂一半,我们就有赚。”辛瑶松了一口气,抿着嘴笑着。
  “你最好别把这面给你哥看到!”郭鹏无语了,这个人能不能别一谈到生意,就一付兴高采烈的样子。而郭鹏一点也不关注,他们此时在布政司衙门的大堂里,后面坐着全杭州最有钱的十个人。
  “辛姑娘,小王爷,这些物料其实准备不易。您看您要盖那么多房子,但木料其实是不够的。还有……”边上一位开口了,小王爷看着跟辛家人的关系不错,再说,蔡家捐了,他们真的不捐,就把人得罪了。决定还是问清楚,若是只要条目上的东西,他们决定就捐了,反正也没多少。
  “哦,木料只是为了做一些家具、农具,还有必须的部分,这些住房,我们会就地取土烧砖。而且因为是集中盖房,所以会人为选取高处,还有就是形成新型村落。烧砖量比较大,所以,我们这里还有煤炭的需求。”辛瑶指向了下面煤炭的那一栏。
  “那个,大家做生意都挺忙的,要不,我们还是捐银子吧。”会长看了后面郭鹏一眼,他们绝对的相信,这是真的仁亲王世子,为了在世子面前露个脸,他们决定还是按着他们的要求给银子好了。辛瑶要的东西其实对江南这些人来说,真不值什么钱。
  “若是要钱,小女子虽不敢拿大,但这点东西,还真的不在话下,更何况,还有朝廷,小王爷的支持。原本朝廷这回是要给捐赠的商家一些勋章的。虽说没什么用,不过好歹也能传家。小女子也快成亲了,还想着弄个回去,回头省得婆家觉得我这个假小姐占了人家多少便宜似的。”辛瑶笑了。
  “勋章?”会长坐直的身子,他听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传家,他是懂的。
  “不是什么,就是用金银铜打三个牌子,以表彰这次抗洪救灾之中的有功之人。比如蔡三爷,这回上下协调,完美的完成了朝廷的泄洪任务,还没死一人,家兄已经向朝廷报请他为金质奖章的获得者。还有就是那位让族人撤离的老族长,含泪放弃了宗族的祠堂,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也为他得到一枚银质奖章。至于说,铜质奖章只有五枚,蔡家捐出铁器与库房,已经拿走了一枚,现在只有四枚了。”辛瑶笑了一下,手一摊。
  下面十人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一共才七枚的奖章,前三位获得者虽说蔡家拿走了两个,但是这功绩还真不能比。况且重点在哪?重点在,一共七枚的奖章只有四枚了。
  “小王爷!”会长霍的站了起来。他们若是捐钱的话,真会比这些要多得多。而捐这点东西,还能得到奖章,这就是重点了。
  郭鹏忙摆了一下手,十分诚恳的说道,“老爷子,各位,请量力而行。这是朝廷的一次尝试之举,我们没有要让民众来担负朝廷的责任,所以不用有负担。”
  “没有负担,没有负担。小人虽说是杭州大贾,但小人祖籍山西,别的不多,就是煤多。只是运输不易,只要有运力,真是要多少有多少。”一个大汉直接跳了出来,根本没让老头说下去。
  “我们有船,你们能把煤运到河边吗?”辛瑶忙年向了那位。煤可是最重要的,这关系到了,房子的坚固程度。
  “正是知道小王爷有水师为盾,小人才敢有此保证。说不得,我们还能为水师的官兵们捐几件衣装。”大汉哈哈大笑着。
  “小王爷,我们家有木料,我们开着江南最大的木料仓。”会长瞪着那位,急急的说道,但想想又忙说道,“我们家还有匠人,你们盖房子总得匠人,我们可以提供匠人。”
  “这个真是太好了!”这个不用辛瑶说,郭鹏都想跟这位握手了,有什么比出料还出人更有利,“本王一定会向皇上报告你们的善行。”
  郭鹏说得很真诚,这是真的,他真的觉得这些商人真是太好了,不管是为什么,人家至少做了。忽悠商人其实是辛瑶的第一步,她把现代的宣传手段全用上了,叫来说书人,把灾区的事说给他们听,中心思想就是灾民们这么做,真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了不让杭州等重镇受灾,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宗祠,自己的房子……
  就是一句话,好好编词,免费的满大街散去;叫叫花子们唱莲花落,让人去支持灾民,效果非同凡响。
  在这种宣传之下,最受感动的,其实是最普通的杭州市民,你一个铜板,我一个的,大家也都不嫌少,辛鲲还真不缺这点钱,她要做成一种制度,让全民参与。这可不是您一家的事儿,这是我们大家伙的事,您的房子淹了,没事,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
  救灾的那些物资,辛瑶还让商会的人自己跟着去送。这样,让他们自己记账,自己发,连辛瑶的那些铁器,木料,也都是交给他们一块,这样最好的是,她要让这些人精们知道,我们辛家的状元郎可不缺您这点东西。丢不起这人!
  辛鲲接到辛瑶的信时,都觉得好笑,有时她是觉得辛瑶是挺精明的,但是这会儿,她就觉得辛瑶还是小家子气了。真以为这些人比她傻吗?人家肯捐,其实就是预留了给你的好处。就算不是金钱的好处,人家还是要人情上的好处的。回头,人家还是得说,‘当年辛状元救灾,若没我们这些人,他就是个棒锤。’有些事,不是说想不欠人情就可以不欠的,既然如此,还不如大大方方的,主要是别让人觉得你真求着他们了。


第340章 恢复
  辛鲲一直住在村里的堤上,她一到就让人育夏稻的苗,都是老农了,一听辛鲲说,他们就知道啥意思。从县衙里领了上好的稻种,就在县里划出的暂时居住点里,育起苗来。也正是辛鲲让他们育苗,让他们更加安心,并且也看到了希望,大家的情绪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
  而安居点也是按着辛鲲的规定严格执行,有固定的临时便所,专人消毒。水井也定期往里放明矾,等着水里出了花,用干净的沙子滤上几次后,再烧开了使用。
  城里的兵士在城里也用淡石灰水喷洒街道,城墙。没事,还有人在街上宣传,让所有人勤洗手,勤更衣。
  在洪水退去后,她就一直不许村民回归,要知道,洪水期间,粪池漫溢,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等环境受严重污染。土壤中的病菌被洪水冲出来,会引发疾病。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卫生大消毒。
  她之前在乡下待过,虽说没经过大的洪水,但是有时山洪暴涨的,村里也会有被淹的时候。辛鲲就跟着留守的奶奶一块做消毒的工作。不过她也很痛苦,因为现在没有液氯,没有漂白水。她怎么办?
  想想,她就只能用烧石灰了,旧房子有些没倒,而高处的祠堂也没有被波及。石灰水让人喷满了祠堂,就算曾经一点也没被水淹过。然后开始写,灾后重建的计划书。
  其实这些,她之前也写过了,不过,计划永远不会比变化快。比如他们的山洪里没有这些小动物的尸体,混和着人畜粪便、垃圾,一时间,村里真的臭不可闻。
  而惟一让人欣慰的是,因为洪水还带来了上游的污泥,洪水退去,小村里一下子多少了一百多亩的土地出来。
  水退了,她亲自带着侍卫们,穿着刷了桐油的连体布衣,穿上做了防水处理的猪皮长靴子,戴着厚厚的口罩,把没有倒的房屋全部推倒,有砖的包在石灰水里。而那些土坯也都砸碎了,混上石灰水,放在一边静置着。
  村里的水井直接就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