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卖个包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只是想卖个包子-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她又鼓起劲儿,准备去附近的坊市去看看。她记得孙老大夫说了,往西边走到头,横向的那条路,十分热闹,做生意买卖的不知道多少。
  姜锦心里也有几个生意的盘算,一面走,一面去看两遍店面摊子。
  不过还逛几家,就听到一个有点熟悉的声音在后面喊。
  “姜夫人?”
  姜锦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后来几声连叠着喊,她反应过来,自己以前可不是个姜“夫人”么?
  不过姜锦在大梁朝可真没什么熟人,除了定南侯府那群货,差不多都算是仇家了,街上见着不翻白眼就是好的,自然不会打招呼了。
  这到底是谁在后面喊她呢?姜锦回头一看,脸上顿时是露出了惊喜。
  这个人,倒还真是个例外。
  “惠宁师父,您怎么在这里?”
  没错,姜锦的这个熟人是个尼姑。
  姜锦之前在定南侯府被逼着给陆齐林吃斋念佛,这位惠宁师父作为个出家人,也是常来往定南侯侯府,一来二去便熟识了。姜锦离了定南侯府,却想不到在大街上见到惠宁师父。
  如果说姜锦只是吃惊的话,惠宁师父看见姜锦那就是震惊了。
  她先前看见姜锦的时候,姜锦正和卫三郎说话呢。
  在街上和年少男子说话,姜锦又做未嫁女子打扮,惠宁师父一开始还以为自己认错了人。可是左看看右看看,的确是她认识的姜夫人啊?
  如今确认了看见的人就是姜锦,惠宁师傅反而更吃惊了,犹豫了半天方才问道。
  “姜夫人,你怎么在这里?不都说定南侯世子回来了吗?你怎么?”
  定南侯世子回来了,姜锦这个定南侯世子妃也不是有名无实了,境况应该改善了才是啊。


第15章 骨汤小笼包
  这话就太天真了。
  不过姜锦见惠宁师父神色忐忑,到底性情豁达之人,便笑道,“这事说来话长了,总不离人心险恶利益背向,差点把小命丢在定南侯府。不过我如今也是和定南侯府没什么关系了。”
  惠宁师父也颇在几家公侯府邸行走,多少也知道些那些深宅大院凶险,此时见姜锦豁达,心下也是一松,有心细问姜锦眼下的情况,念了几句阿弥陀佛,道,“既然说来话长,前面有个茶室,咱们去坐坐?”
  姜锦自然不会拒绝。
  惠宁师父为人颇好,当初原主姜锦娘被王氏为难,惠宁师父还给解过两次围。姜锦在大梁朝实没什么熟人,对她抱有善意的更少,柳叶是一个,孙老大夫是一个,惠宁师父也是一个。
  进了茶室,叫了一壶十文的花茶,惠宁师父就问姜锦其中究竟,“那侯府真的翻脸不认人?你好歹替定南侯世子守了四年呐。”
  姜锦冷笑两声,不过想着是对着惠宁师父,还是收敛了怒色,只微微翘着唇角道,“那可不是,人家回来了,哪里看得上小户人家出身的我?还不得捡着高门大户的娶个,这不是都传说要娶秦王府的郡主吗?”
  惠宁师父也不是不知道人间险恶疾苦的,只是她总想着姜锦守了四年,青春年少,晨钟暮鼓,吃斋念佛,定南侯府总要讲些情分的,没想到这般狠辣无情。如果她不是出家人,不好动恶念,保不齐还要上骂几句。
  姜锦见惠宁师父犹自愤慨,与她倒了杯茶,劝道,“莫要生气了,事已至此,也算是一别两宽,我既然出身低微,那定南侯世子英雄年少,出身高贵,也确实不堪相配,由着那定南侯府娶郡主吧。”
  姜锦提起了这茬子,惠宁师父却想起事来,“我前两日刚去过定南侯府,没见有人提起郡主婚事啊?”
  姜锦却是听说,定南侯府本准备在世子陆齐林生辰前后商定的,许只是还没昭告天下,也并不在意。
  “许还没放定吧?不好宣扬?”
  惠宁师父正要说话,突然过来了个半大少年挎个篮子挨桌子兜售兜售芝麻烧饼,叫价三文一个。那烧饼不过巴掌大小,有红糖椒盐两种口味,茶馆茶客倒是多有买的,一时也卖了二三十个下去。
  姜锦见此情景,因问,“这茶馆许外面人来卖吃食?”
  惠宁师父便笑,“这就是大门大户生活的不好了,那高等的茶楼子不说,这样的小茶馆一般只提供茶再有两样茶食,是不管人来卖充饥饭食的。”
  原来这样,姜锦心里也有些计较,却不好对惠宁师父这种出家之人说了。
  因惠宁师父请了茶,姜锦便叫了那半大少年过来,买了四个烧饼,共花了十二文钱。
  那烧饼做的倒是寻常,吃一口也不甚酥,内里面和的也有点硬了,惠宁师父吃的倒是香甜。姜锦吃了一个,剩余三个都被她吃了。
  也是姜锦不知民间疾苦,前世不提,这一世穿越了便在高门大户,虽然多数自己做饭,可是她好歹也是算厨艺起家的,手艺纵比不上大厨,面案上却是不逊的。
  如今经济拮据,倒不妨重新白手起家一次不过跟着孙老大夫学医,也未必有多少空闲,姜锦心里就有点犹豫。
  倒是惠宁师父听说她租房之事,提了个新建议。
  “此处离城门不远,你不如租到城外,来回至此也不过是半个时辰脚程,岂不便宜?”
  那可不是,就是北京城,京郊租民房可比五环里便宜多了。姜锦也有几分意动,却为难于对京郊的情况不怎么了解,别再碰上个黑中介。今天租房闹的这一出就挺让她心有余悸。
  “这却不妨事。”惠宁师父笑道,“泉水庵附近几个村子风气都还不错,我帮你问下,至多后日就来给你个回话。若说,去我庵里暂住也不是不行,只是一则多有不便,二则也不是长久之计。”
  “那就托赖惠宁师父您了。”
  姜锦也十分欢喜,她手里银钱有限,可不得算计着花。且若在村中居住,或可让柳叶在家养些鸡鸭之类,也不无小补。
  “既如此,我就早点回去,争取明儿就给你个信儿。”
  惠宁师父看看日头不早,便起身告辞,准备回去先打听一下情况。
  姜锦心中感激惠宁师父,亲送了惠宁师父离开才往卖肉菜的坊市里去。
  坊市里东西倒不算很贵,羊肉二十五文一斤,猪肉十六文一斤,各种蔬菜水果从一文钱两三斤到几十文一斤的都有。
  姜锦挨样的问了问,又买了一斤七分瘦三分肥带皮的猪肉,两斤猪骨,一颗水灵灵的大白菜,一斤山里采的杂菇。
  一斤猪肉,两斤猪骨,姜锦讲了讲价,抹去了一文零头,是三十文,一颗白菜五文,一斤杂菇十文,统共花了不到五十文钱。
  而今下,一两银换一千二百文到一千三百文不等,购买力很不错。姜锦摸摸钱袋,更心疼定南侯府耍赖不给的一千两银子了。若有那一千两,置办些田宅,光吃租子也足够衣食丰足了。
  不过旋即姜锦也是一晒,本就是镜花水月之事,定南侯府做事自不给人留活路。如不是自己早做了些准备,那日被赶出来,身无分文,还不知道如何死呢。
  只可惜这天下,到底没甚公平的,别的不说,那定南侯府世子这回说不准还在忙着娶新妇呢。
  姜锦也不是什么愤青了,她从福利院长大,最善隐忍,更知道这世上,活的长才是顶顶要紧的。
  于是也不再想这事,路上看着有卖梨子的,又花了三四个钱又买了几个水梨,方提了这一堆东西去了孙老大夫处。
  不想孙老大夫却还没回来,只派人来说有个要紧病人绊住了脚,这也是常事。别说姜锦,就是师娘孙老太太也不在意。
  姜锦买了这许多肉菜,本心存着露一手的,做个灌汁小笼包,那猪肉特意买的适合做肉馅的。只是孙老大夫没来,孙老太太更念着丈夫,倒不好施为,姜锦便只拿了猪骨焯水后,炖了杂菇。
  她炖汤颇有秘诀,先小火烧开,然后以大火快烧转了白汤后才小火慢慢熬煮,加之山菌鲜美,煮的满屋骨汤生香。
  把孙老太太馋的不行,五十上的人了,围着厨房老问这汤煮的如何了。
  将将煮好了,姜锦盛出来,在锅底留了些骨汤,略添了些水,把先头揉好的面用刀切下锅,临出锅前放了一把切得细细的白菜叶,等菜叶烫青,旋即出锅,用海碗盛了三大碗,上面放了些肉块。
  这一碗热骨汤面片把孙老太太吃的犹如升仙,只夸赞姜锦手艺好。
  姜锦笑道,“师娘谬赞了,我这样的手艺,不过是家常饭食,上不台面。”
  孙老太太忍不住去盛了碗汤,一边慢慢喝着,一面与姜锦道,“实话说,那宫里的御菜,你师父当年是御医的时候,也颇吃过几道,虽然也不错,到底不如你做的熨帖肠胃。”
  姜锦虽然知道孙老太太夸张,心里也颇欢喜,想到自己盘算,便问孙老太太,“这汤做的与外面酒楼比如何?”
  孙老太太忙摆手道,“这哪里能比,那等酒楼,除非那有名气只招待达官贵人的,那等小馆子远不如你手艺。”
  姜锦笑道,“那改日手头宽松了可真要去试试看。”
  “那可真是白费冤枉钱了。”孙老太太一摆手,喝了口茶,酒足饭饱了,又想起一事来,“你师父这两日不得闲教你,倒叮嘱你去小书房第一个书架上第一层的书都看一遍,若能背下更好。”
  姜锦收拾了碗筷,自去找书看,见一本是汤头歌,一本本草,另一本却是黄帝内经,其余脉象等书,略过深奥,便捡这入门的看。
  看了小半夜,又盘算了自己剩余的钱粮,她本意有心开个包子摊,再卖点骨汤馄饨面之类的。然而算算,她手头也只有六两三钱银子加两百多钱,还要租房吃穿,马上就要入冬,冬衣柴米岂不都是银钱,而且冬日做生意辛苦,这古代又没有暖气……
  到底按下心思,先安心过了这个冬才是。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姜锦早起,和面剁肉,以骨汤为汁,捏了两笼高汤小笼包,这种小笼包比用肉皮汤的更鲜美清爽些。
  鲜嫩多汁的小笼包加热腾腾的小米粥,只把孙老太太吃的嘴都合不上,要不是她儿子早婚了,她肯定要把姜锦留下来当儿媳妇。
  然后她又想起姜锦遭遇,心里开始大骂定南侯府,这等好孩子,定南侯府都不要,果真是瞎了眼了。
  她以前是御医夫人,也颇见过几家小姐,便是金珠翠玉,绫罗绸缎打扮着,这般有善心脾气好,又明白又勤快还做的好厨艺的,可真没有。
  定南侯府是不是瞎了眼,这不好说,不过最近过的颇不顺倒是真的。
  本来与秦王府讲好的婚事,眼看着又生了波折,起因还是姜锦。


第16章 竹篮打水
  从来儿女婚事,当父母的总比当子女的顾虑多。
  秦王府那位长宁郡主一颗心都挂在定南侯世子身上,自然是不论如何都一心想嫁给陆齐林,但是当爹娘的就没那么不理智了。
  柳叶在定南侯府前一跪,说好的一千两银子固然是打了水漂,定南侯府的名声也臭大街了。
  秦王是个只知道风花雪月的,都觉得定南侯府这事做的不厚道。更不用说精明的秦王妃徐氏,顾虑重重。
  徐氏原是出身世家大族,因秦王没什么心眼,她是太后当年特特给儿子挑出来的,能顶门立户的精干女子。
  本来徐氏倒也觉得,陆齐林少年英才,出身定南侯府,又立有大功,虽然前头生看个庶子,不过是丫环生的,翻不出什么风浪来。长宁又痴心一片,闹着非他不嫁,倒也可以为配。
  但姜锦的事被柳叶闹的人尽皆知,秦王妃徐氏就不乐意了。她好好地闺女,王爷嫡女,皇帝侄女,封了郡主,难道光明正大的去做继室不成?
  便是再说没有入族谱进祠堂,外界人的说道也够难听了。
  何况,那姜氏固然不是省油的灯,定南侯夫人王氏更是心肠狠毒。堂堂的定南侯府,哪里就缺那一千两了?那等小家女,若是把银钱给足了,恩威并施一番,哪至于惹出这么大的麻烦,连带着他们秦王府都有些面上无光。
  若这颜面上的事就罢了,便是观人性格,定南侯府诸人刻薄,徐氏也觉得不甚合适。这女子嫁人,可不仅仅要看门第夫婿,婆母性格也很重要。王氏狠毒,长宁性情天真,只怕嫁过去,也未必能过得好。
  因此徐氏立定主意不允这婚事。而秦王虽然姬妾不少,大事上却全由王妃做主,自然也没啥意见。
  长宁郡主在王府闹的不可开交,却也没别的法子想,只得私下把柳叶和姜锦骂出了花,尤其深恨姜锦。如果姜锦在她跟前,只怕活活吃了姜锦的心都有呢。
  而定南侯府,尤其是王氏得了秦王妃徐氏的婉拒,自然是仿佛晴天闻了个霹雳,深恨柳叶闹的这一出事端来。
  要依着王氏的性格,必要拿住柳叶去打死了账,还是她外甥女,寄居在侯府的表姑娘沈宝珠劝住了她。
  “姨母便是再生气,眼下也不是动作的时候。表哥新立了大功,多少人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啊,若真想做什么,怎么也要等着事情消停了。何况,若是郡主进门,也未必是好事,别的不说,姨母您还得捧着她说话,如何得新妇侍奉?”
  “这话倒是不假。”王氏瞅了一眼沈宝珠,笑道,“似你这般温婉秀美的姑娘还是少的。”
  沈宝珠却是低头有些羞愧样子,“姨母喜欢我,自然眼里我各种好,实则当不得夸的。”
  定南侯夫人王氏的心情好多了,定南侯这会儿却有些后悔。他虽是有意无意纵容王氏苛刻姜氏,但是也没想到王氏做事那么绝。更没想到的是,姜氏没露面,却让小丫头在外面败坏他们门楣。
  早知如此,姜氏一个小女子,讲到底也没甚要紧的,便拿了那一千两做嫁妆,嫁个好点的人家,生个好儿子,翻身也得十几二十年后了。
  说到底,搬起石头砸别人没什么问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十分不智了。
  与这两家相比,姜锦倒是心情不错。
  惠宁师父是个靠谱人,头日里和姜锦说了打听房子,第二天午后就带了信来。说是泉水庵附近的赵家庄有个空房子,原是一户老婆婆住的,她儿子在城里置了宅子,把她接过去养老。
  那赵家庄离东城门也就是三四里地,说是庄不如说是镇子,离孙老大夫的医馆也不过是八里地,比起泉水庵还近些呢。
  姜锦与孙老太太说了一声,便与惠宁师父一道出城去看房子。
  路上惠宁师父又说起来定南侯府和秦王府的事情来。
  “我回头又去问了问其他师父,你别说还真有些事故呢。”
  “快说来听听。”姜锦忙道,她虽然不太好八卦,但是这事,总是望着定南侯府过的不好,她才能放心呢。
  “难得你这样急切。”惠宁师父笑道,“那定南侯府,大约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虽然长宁郡主闹的厉害,秦王妃徐氏可是少有的精明人,如何愿意把女儿嫁到行事不厚道的人家?”
  姜锦笑,“就怕长宁郡主犯糊涂。”
  “这倒也难说,听说长宁郡主闹的挺厉害的,不然,我也得不了这消息。”惠宁师父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罢了。说起来,最近皇家事情是不少,听说那皇七子生了大病。”
  姜锦因得过七皇子的帮助,自然多些关心,见惠宁师父提起,忙打听问起来。然而那毕竟是皇家的事,惠宁师父也并不清楚。
  姜锦自叹息一回,也就丢开了。毕竟她这样的处境,就算是知道个清楚,也就是白关心而已。
  不过说了一路,姜锦也得了不少消息,惠宁师父的消息渠道不少,只要不是很要紧的,她也不瞒姜锦。
  等到了宋家庄,惠宁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