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卖个包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只是想卖个包子-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犹豫了一下,姜锦便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半蹲下来对他平视,轻声道,“若真找不到家人,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
  这话,当年福利院的老院长对她说过,她如今在另一个世界又说了一遍,对另一个孩子。
  不过姜锦这话一出,孙老太太的脸上马上露出不赞同来了。


第23章 风水轮流转(修,非新章)
  不怪孙老太太不赞同,这话的意思,也就是姜锦认下了这个孩子,这拖着柳叶就罢了,毕竟柳叶也是个利落的丫环。
  这孩子看着也就是八,九岁上,养大可有好几年呢,两个姑娘生存本就艰难。而且姜锦年轻,总不能一直单着吧,再拖着这么个拖油瓶怎么再嫁?
  然而看姜锦安抚了那小子几句,又问清名姓,叫阿容,便直接阿容的叫上了,眼见着要真当弟弟认下了,孙老太太又张不开口阻拦,到底是叹了口气罢了。
  萧颜就更震惊了,然而当下的境况,这倒确实是个不错的栖身之所。他在金成轩被人袭击,肯定身边是出了叛徒,而且眼下,内伤未清不说,又莫名变成了半大孩子。
  这长春功练着倒好,人变小了,难道真长春了不成?
  他心里也是一团雾水,不过宫里活下来的皇子,尤其他这种一点庇佑都没有的,都是伪装高手。
  至少柳叶一开始私下还埋怨姜锦,等到晚上,就开始给阿容缝补衣服了。
  孙老太太倒是多虑些,晚上跟孙老大夫说起来这事,孙老大夫却挺坦然,“也没什么不好,这孩子也半大不小了,若是知恩图报点,过几年大了,也是锦娘的依仗。这世上的事,谁说的是准呢?”
  “说的倒是简单。”孙老太太叹气,“那也好几年呢,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怎么养?”
  怎么养?
  姜锦也在想这事。
  她不是个甘心低头的人,不过这年头,混出来也不容易,先安顿下来再说吧。三口人吃穿,总还是要靠着双手来致富。
  第二天孙老大夫去衙门报了案,然而并没消息。姜锦签了合同,便拉着柳叶准备去村里租的房子处收拾,阿容就托付孙老太太看着了。
  孙老太太虽然对收留这孩子的事欲言又止,但是总还是个好心人,自会照顾妥当的。阿容也不是个生事的,整日躺在炕上,也不说话,让孙老太太有点怀疑这孩子是不是脑子真不好使了。
  孙老太太过的悠闲,姜锦和柳叶却忙活了一天,方才收拾出来那房子。
  一则要打扫卫生,安置锅灶,二来那布庄也把布和棉花送到了,这被褥就要加紧做出来。姜锦不擅长针线,便给柳叶打下手,柳叶倒是个好手,两人忙活到半夜,方做出两床被子一床褥子,凑合着两人在一个炕上睡了一宿。
  第二天,姜锦便往城里来了,柳叶在家里收拾继续做针线,又按照姜锦的吩咐,把之前买的一篮子鸡蛋,自家留了六个,剩下的都煮了,给附近的邻居送去,也是个敦亲睦邻的意思。
  这年头鸡蛋是稀罕物,自家养的鸡鸭,下了蛋也没几个舍得吃的,好些人家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都靠着这些换铜板。白得了这几个鸡蛋,也没有不高兴的。
  而且附近的几家人也都还算是厚道人家,柳叶见此也松了口气,村里治安虽然不错,但是也不如城里,就是城里,两个女子过日子,还是小心点儿。
  姜锦却是去跟着孙老大夫打下手去了,孙老大夫虽然说她可以在家收拾几天,见她勤勉,到底也是很高兴的。
  这一日跟着孙老大夫学习辨认药材,处理药材自不用说,姜锦也不是半大孩子,做事也细心认真,孙老大夫只觉得这挂名徒弟收对了。
  等到傍晚,阿容就跟着姜锦回去了,并没找着这孩子的父母,阿容也他们养着了。姜锦看的清楚,孙老太太对这孩子虽然也关照,但是也有点怕自己扔给她,带回去也能和柳叶做个伴儿。
  姜锦怕一路走过来阿容累,就问他要不要休息,不想这孩子确实乖巧,只说不累。
  姜锦心里熨帖,路上看到有卖糖葫芦的,还花了三个铜板买了俩,一个给了萧颜,一个给了萧颜拿着,回头让他给柳叶。一方面她手里还有买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好让两人拉近关系。
  萧颜看着手里的糖葫芦,也颇有点哭笑不得。
  当皇子的没童年,何况他这样的,这是把童年又补过一次吗?
  姜锦看着他盯着糖葫芦不吃,轻叹了口气,“如今日子艰难,别嫌弃。”
  “不是,我就是没吃过这个。”萧颜忙道,“谢谢锦娘姐姐。”
  姜锦看着他笑的灿烂,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发,轻叹,“真是懂事。”
  她想到自己小时候了。
  其实萧颜是真没吃过,他好歹也是皇子龙孙,吃不饱的时候自然见不到这样的零食,真翻身了,这样的吃食就更不到他的眼前了。
  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倒也挺好吃,萧颜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少女,确实不好看,但是看着这么顺眼的人,可真不多。
  能有这么善心的人,更不多。
  等自己过了这一个坎儿,怎么也要送她一场富贵。
  想到这里,萧颜心里也烦躁,谁能想到这走火入魔之后会有这样的副作用。他现在这样的状态,怎么好现于人前?
  这和缩骨功还不一样,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还是会慢慢长大?
  若是后者,自己那皇帝爹那么信鬼神,肯定会觉得自己是个妖孽,这事可就难办了,难道还要假死?
  萧颜想着事情,糖葫芦就被他不知觉中吃完了,等回神,就已经是到了村口了。
  姜锦看见村口,也是松了口气,她今儿迁就阿容走的慢,还怕黑天前到不了村子呢。
  如今时光正好,晚霞漫天,姜锦心里也温柔了下来,牵起阿容的手,很是温柔的道,“咱们到家了。”
  家?
  萧颜心里有那么一瞬间触动,很快又自嘲了起来,他那里有家,哪里还有他的家?
  姜锦不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不过她心里倒觉得安稳了不少。不管怎么说,她也总算是有个可以暂时安身的地方了。
  萧颜却看着那小小的宅院,稍微有点嗤之以鼻,还是土坯房子,真穷。不过见姜锦看过来,他又忙换了一张笑脸,堪称变脸大师了。
  屋里柳叶听见动静,迎了出来,与姜锦说了一下今天的事情。
  柳叶也没闲着,这一日下来,不仅和邻居熟悉了不少,还和一个热心的媳妇一起把三人的被褥都给做了出来。
  那媳妇姓尤,都叫尤二嫂,人颇为热情,听说姜锦是孤女带着丫环投奔过亲戚的,十分同情,手脚颇为利落,一白天就帮着柳叶把被褥做出来了,等到傍晚的时候,还送了一碗菜来。
  姜锦亲去道过谢,尤二嫂拉着姜锦说了半天话,姜锦也把这村子的情况摸了个清楚。
  大致上,这村子里都是同姓姓尤的,还有几户姓赵的,村里也有个秀才居住,还出过举人,不过人家去了镇子上住了。人不算很多,几十户人,大致上都还行。
  后面不远处就是一个小山,山上有泉水庵,还有几处庵庙,每逢初一十五,镇上有集市,平时也有卖东西的,就是少。
  姜锦心里有数了,回家与柳叶又商量了一回怎么过日子。
  这几日花销下来,她身上也就二两多银子了,当然孙老大夫处,到了月底,大约还会给个几钱,不过也就是勉强够吃饭的而已。
  钱,还是要想法多挣。
  她其实也会现代人的那些肥皂镜子什么的,只是她身份略有些尴尬,而且原主不知道多少世情,自己穿越过来就一直被困在定南侯府,对世情知道的更少,还是不要妄动好了。
  柳叶却是挺传统的思维,二两银子不动,剩下的几钱银子,先买了粮食,至少保证三人饿不死,然后买几只小鸡养着,她再做些针线,也是一份钱。
  “横竖,咱们负担也小,勤快点,有手有脚的,怎么都饿不死。”
  姜锦却有点想拾起老本行,“我倒是想做点小生意,卖个包子什么的,只是又抽不出时间。”
  柳叶想了想,“这事不急,好歹过了冬再说,咱们这地头还没熟悉呢。”
  这倒也是,姜锦也觉得是添了口人,有点紧迫了。
  两人叽咕了半夜,毕竟在一个床上睡着难免说话。
  本来姜锦是想和柳叶分开睡的,这不是有了阿容,外面小炕,就归他了。
  萧颜听着这些家长里短,其实挺不耐烦的,不过也是知道世情了,好容易等到姜锦睡了,方才轻轻推开窗,跳了出去。
  他得给自己信得过的心腹送个信。
  眼下这个情况,虽然麻烦,但是危机也是转机,未必不能利用起来。
  夜色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暗潮汹涌。
  定南侯府里,陆齐林正和他父亲定南侯说话。
  “真的只能这样了吗?”
  定南侯脸色也阴沉,“不然还能怎么样?你娘难道不是我妻子?她没颜面,难道我就有颜面?只是这黑锅,总有人要背,不然秦王府那边,就说不通,皇上都过问此事了。”
  陆齐林有些犹豫,“就算是咱们做出这个姿态来,秦王府也未必就会同意。”
  “但是至少让你娘去庵堂里呆一年,外面人看着不一样,皇上也不会再管了。”定南侯皱眉道,“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别管了。”
  陆齐林沉默了一下,没说话,半响才道,“也不能太委屈了我娘。”
  “我知道。”定南侯不耐烦的道,“你回去吧,明天还要上朝呢。”
  定南侯夫人王氏还不知道,自己也要对姜锦娘感同身受一下。
  定南侯和定南侯世子已经准备把她送到庵堂里住一阵子。
  这不是风水轮流转是什么?


第24章 热闹
  不管夜里有多少暗潮汹涌,第二天,又是晴朗的一天。
  姜锦是被邻居家打鸣的鸡叫醒的,天渐渐冷了,温暖的被窝的诱惑力实在不小,尤其是新棉花的棉被,温暖干燥,姜锦实在是不想起来。
  但是从泉水村到城里路程不近,也不能赖床太久,姜锦闭上眼睛又感受了一下温暖的被窝,方才起来。
  因为阿容的存在,姜锦和柳叶睡在内间的大炕上,她一动身,柳叶就惊醒了,要起来做饭。
  姜锦本来只说热点剩饭吃就是了,柳叶却觉得过意不去,哪有姑娘起来了,她这个当丫鬟的还睡着的呢?因此执意要起来。
  姜锦拗不过她,便和柳叶一道起来梳洗,走到外间看见阿容睡在床上,被子也没盖好,不由轻声笑道。
  “这孩子也不怕着凉。”
  一边说,一边弯腰给他盖好被子。
  柳叶见姜锦这么关心这孩子,还有点吃醋,酸溜溜的道,“自从阿容来了,姑娘就不关心我了。”
  “谁说的,昨天我还不是记得给你带糖葫芦了嘛。”姜锦笑眯眯的道,“再说,你怎么好和阿容比,阿容长得多好看啊。”
  柳叶:我觉得很受伤。
  受伤的柳叶去做饭了,姜锦则是温习了一下昨天背的汤头歌,躺在炕上的萧颜也轻轻松了口气。
  他天快亮前才回来,刚刚姜锦俯身给他盖被,他还以为要露馅了呢。
  没想到那女人只是给自己盖了下被。
  不得不说,这样的感觉,还是稍微有点新奇的。他母妃在的时候,也整日抱怨因为生了自己没了纤细的腰肢,不得宠爱了,何曾关心过他?
  之后他身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谁还没点目的?姜氏这样毫无所图的还真没有过。
  哪怕她真是看上了自己的脸,也没有像某些人一样做更过分的事情。
  单纯的颜狗姜锦——小子你真是想多了,我又不是恋童癖。
  萧颜心情复杂,柳叶和姜锦的心情还是很轻松的。
  是的,现在两人挺穷的,早饭就是剩稀饭,连咸菜都没有,可好歹还有希望。
  比起在定南侯府守着那个小小的四角天空,现在每一口空气都是清新的。
  日子总是人过的,姜锦勤勉有手艺,柳叶也勤快,这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等吃完了早饭,天也彻底亮了,姜锦便往城里去,柳叶则在家里收拾。刚刚安顿下来,可以说是百废俱兴,柳叶虽然不聪明,却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很快就忙活起来了。
  姜锦走了大半个时辰到了孙老大夫处,也是累的够呛,如今进了农历十月,她还能走出一头汗,脸也红扑扑的,看着倒是气色不错。
  孙老爷子这两日不看诊,只开着小药店,便悉心指导她辨认药材,又指给她那些是成药,到时候在柜上方便帮忙,抓药以姜锦现在的水准,孙老爷子还是不许她碰的,免得抓错了药。
  成药分为两种,一种已经制成膏药和丸药的,一种则是已经包好的一包包的药材,多是治疗消食伤寒常见方子,或者解酒定神的保健汤药。
  姜锦一一记下,一上午也就过去,中午自然是她做饭,孙老太太一早就叫人剁了肉馅,就等着姜锦来做小笼包呢。
  姜锦自然没什么意见,又瞧见旁边有刚下来的水萝卜,还拌了个萝卜丝,可惜没有辣椒,她还是喜欢吃酸辣萝卜丝。
  孙老爷子吃的自然十分百分万分的满意,就冲这手艺,这徒弟就收对了啊。
  用过午饭,老爷子要午休一会儿,姜锦便在柜上看书,除了辨认药材,孙老爷子的意思是先看几本大约知道点基础后就让她先吃透伤寒论,这繁体字文言文看的别提多痛苦了。
  偏孙老爷子却让她自己先理解,想要问他,至少得倒背如流。
  偏姜锦对好多繁体字都认不清,这医书一字错了,说不准意思就不一样,可糊涂不得。偏孙老爷子在午睡,也不好打扰,正在头疼,却有客人进来了。
  她抬头一看,熟人啊。
  来的是卫三郎,就是有两面之缘的那位书生,姜锦对他印象不错,起码心地不错。
  卫三郎看见姜锦也很吃惊,“这不是孙家医馆吗?姜姑娘怎么在这里?”
  姜锦笑道,“这说来话长了,孙老爷子是我堂舅,我因无依无靠,投奔了过来,如今就在医馆帮忙。”
  卫三郎这才看见她在看医书,很是诧异,“你识字?这可真是很难得了。”
  “小时候学过一些。”
  卫三郎说起来这个,姜锦突然反应过来,卫三郎不是个很好的请教对象嘛,就问卫三郎伤寒论上几个不认识的字。
  那几个确实都比较疑难,卫三郎给姜锦解说了一番,姜锦也和认识的简体字对上号了。
  见姜锦是真的识字,还能看书,一说就举一反三,卫三郎却很吃惊,这年头,知识是很珍贵的东西,别说女子了,就是大男人,目不识丁的也不少。
  姜锦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合上书笑道,“对了,也不知道卫三哥想要抓什么药?我去把堂舅喊起来,老爷子午睡去了。”
  “也不买什么,我记得医馆里有做的解酒的丸药?我想买一瓶。”卫三郎笑道,“上次和朋友聚会,张三少喝醉了,给他吃了两粒丸药,他说甚好,请我再给他带一瓶。”
  “那我找给你就行了。”姜锦笑着去拿了那解酒药,那药可不便宜,一瓶一两银子呢。
  卫三郎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人家,但也不缺钱,何况还会给人带的,爽快的付了钱,姜锦还额外叮嘱了一句,解酒药虽然好,还是不要贪杯。
  听了这贴心的话,卫三郎对她好感又增了不少,姜锦却笑道,“本来就是么,小酌怡情,大饮伤身。”
  送走了卫三郎,姜锦继续死磕伤寒论,她是个认真的性子,虽然对学医的兴趣未必有多大,但是开始做了,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