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后;马车继续前行;大和尚留在了庙里,临走时;又问阿初要了两包卤肉;阿初很爽快地给了,他甚至还拉着大和尚的衣服问:“大和尚叔叔,你要是没地方去;不如跟我们一起去茶园吧。”
大和尚嫌恶地直挥手,“不去;这庙里头挺好的;过几天等和尚我待腻了就去别处玩儿。”他说罢,犀利的目光又朝许攸看过来,赵诚谨立刻又挡到前头去了。
与大和尚告辞之后,马车又走了近半个时辰才终于到了茶园。沈嵘早就守在园子大门口候着,见他们的马车驶进来,终于松了一口气,迎上前道:“世子爷可终于来了,先前忽然下起大雨,我还生怕你们陷在路上。”
“在半路上停下躲了一阵雨,”赵诚谨率先下了马车,又伸手过来接阿初,阿初却调皮得很,笑嘻嘻地自己跳了下来,小玉和小环要去搀扶许攸,被她挥挥手婉拒了,她到现在也还不是不大能适应身边有两个丫鬟跟着,大多数时候,总喜欢把她们支使得越远越好,这也让小玉和小环特别有危机感。
见了沈嵘,许攸还挺高兴,笑眯眯地朝他打了声招呼,然后又朝四周环顾。新雨后的山谷空气异常清新,随着每一次呼吸,感觉肺里的浊气渐渐被排空,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清爽起来,精神也为之一振。
“小雪姐姐,这里真美。”阿初激动得都想跳起来了,茶壶早就已经撒开腿到处乱窜,小绿飞了几圈,不想动了,索性停在茶壶的背上由它驮着走。许攸看着顿时有些心疼茶壶,虽然欺负茶壶的这种事儿她以前也没少干,可今日不同往日,那会儿茶壶还身强力壮,现在它却是已经开始衰老,相比起“年富力强”的小绿来,茶壶就处于弱势。
“快下来!”还不等许攸开口,赵诚谨就把小绿召了过来,小声叮嘱道:“不许欺负茶壶。它年纪大了,驮不动你。”
小绿好像对赵诚谨有些犯怵,听了他的话,立刻就老实起来,乖乖地蹲在一旁,再也不敢乱来。茶壶依旧傻乎乎地到处乱跑,但每跑一阵,又摇着尾巴到许攸面前来撒撒娇,等许攸给它顺了顺毛,它这才满足地又跑到别处去溜达。
沈嵘早已在茶园里备好了住处,引着大家进了屋里歇下。虽然只走了半天,但对平日里不怎么出门的许攸来说已经有些吃不消,草草地用过午饭后,许攸便回屋睡了一觉。
她睡得时间并不长,但睡得挺好,醒来后只觉得浑身都来了力气。院子里传来阿初说话的声音,夹杂着小绿和茶壶的玩耍声,许攸伸了个懒腰推开窗,一枝红艳艳的桃花便探了进来,花瓣上还有未干的雨滴,衬得那花儿愈发地娇艳欲滴。
“姐,小雪姐姐——”阿初欢喜地朝她挥手,“出来玩吧,阿嵘哥哥说,山里有草菇,我们一起去采啊。”
赵诚谨坐在屋檐下的太师椅上朝她微微地笑。
但他们终于还是没有去山里采蘑菇,沈嵘说山里黑得早,恐怕刚进山就得回来,再说今儿下过雨,山上路滑,不好走。于是,他们不得不把这个活动推到了第二天。
许攸这次来茶园,主要还是为了指导制茶,虽说沈嵘也特意买了几个会制茶的茶农,可是,对于这种全新的制茶法,所有人都一无所知,甚至连什么时候采茶都一片茫然,全都指望着许攸呢。
当然,许攸相信,以茶农们的智慧和她献出来的制茶法,他们早晚会比她更懂,但在现在,许攸还是觉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既然可以有捷径可以走,为什么要耗费许多时间在不停的尝试上呢。
第二天天气晴好,是个制茶的好天气。许攸大清早起来就换了男装,把要去山上采蘑菇的事儿丢在了脑后,兴致勃勃地和赵诚谨一起去茶园里看茶。小玉和小环很知趣地离得远远的,她们俩都是在大户人家伺候过的,乖觉得很,这几天下来早就把赵诚谨的意思给琢磨清楚了。好歹她们将来是要跟着许攸一起陪嫁进王府的,要是这会儿得罪了未来的男主人,实在得不偿失。
虽然前一天下过雨,但山上的路却并不难走,而且许攸也只是在山脚转一转,看一看茶叶生长的情况。
“能制了吗?”沈嵘有些紧张地问。老实说,京城的其后比不得南边优越,并不是特别适合种茶,他为了找这片茶园着实费了不少精力,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找到了这一片地方,山清水秀,雾气朦胧,与他在福建所买的几处园子有些累死。但是否到底能产好茶,沈嵘却还是没什么信心。
许攸摘了几颗芽尖仔细看了看,又搓开闻了闻气味,点点头,“明儿大早就让人来采。因是头园茶,只要芽尖就好。过几日再采第二批,一芽一叶,也是上上之品。对了,工具都备好了没……”她一一问起各种设备,沈嵘也一一作答,赵诚谨则一直直直地盯着许攸看,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她似的。
她们在园子里转了一圈,直到太阳升得老高了才回院子。回去的路上,许攸实在受不了赵诚谨那火辣辣的目光了,终于忍不住朝他挤了挤眼睛,小声道:“你死盯着我看干嘛?”他那目光简直太黏人了,比糖还甜,也亏得小玉和小环离得远,沈嵘又惯常是一副冷静淡然的脸,要不,许攸都得羞死了。
赵诚谨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目光有多过分,还笑着朝她道:“我第一次见你这么认真又投入的样子,觉得有意思。”不仅仅是有意思,简直是太迷人了,她的眼睛里仿佛闪着光,原本就极妍丽的脸显得更加夺目,根本就让人挪不开眼。
许攸被他理直气壮的语气弄得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她悄悄朝沈嵘看了一眼,沈嵘仿佛没瞧见他们俩似的,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把他们俩远远地抛在了后头,至于小玉和小环,许攸都已经快看不到她们了。
“山上路滑,你小心点。”赵诚谨忽然伸手拉住她的胳膊,许攸顿时一愣,身体有些僵硬,但赵诚谨似乎一点也没察觉到,很自然地又过来牵住她的手,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地沉着而自然,“你看吧,又滑了,我得牵着你,不然一会儿又摔跤。”
她到底什么时候脚滑过了,明明一直都走得很稳当,赵诚谨这个家伙,怎么能信口开河还这么理直气壮呢。
然后,他就这么牵着她的手回了院子,一路上许攸好几次想把手悄悄收回来,却一直没有成功。她忽然又想起大和尚来,昨天问赵诚谨的问题他一直没回答,许攸有些怀疑大和尚是不是说了什么特别吓人的话。
“那个……大和尚到底跟你说什么了?”许攸的心里头特别痒痒,好像有只猫爪子在慢慢地挠,终于还是忍不住又追问起来。到底是什么波折呢?太后不同意,还是皇帝陛下不同意?或者,他们俩都不同意?
赵诚谨微笑着看她,嘴角不受控制地往上勾,“小雪很担心?担心我们俩的婚事?”他高兴得嘴都咧开了,只要是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他此时心中的欢喜,“别担心,有我在呢,不会有什么问题。小雪只用安心备嫁就好。”
许攸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扭过头,气呼呼地道:“不说拉到。”
赵诚谨见她生气,立刻服软,举手道:“好了好了,别生气,我跟你就是。那个大和尚……给了我一个锦囊,说是关键时刻再打开。他那会儿其实就是故意诓我,等我过去一问,却压根儿没替我们成亲的事儿。”不得不说,那个大和尚眼神倒厉害,一眼就看出他的软肋在许攸身上。
“锦囊?”许攸好奇极了,这简直跟诸葛亮似的,真有人能算到这种地步,“是你腰上的这个吗?”她的目光扫过赵诚谨腰间的荷包,待看清那个荷包的样子,许攸的脸上忽然一,那个丑丑的,花样十分呆板的荷包赫然是很多年以前她送的那个。
这都多少年了,那荷包本来就不怎么好看,洗了许多次,早就已经皱巴巴的不成样子,跟赵诚谨身上的衣服一点也不配。许攸都觉得有点看不过去了,于是小声道:“你把这个换了吧,多难看啊,就跟个破布口袋似的。”
赵诚谨从善如流地应了一声,又道:“那你先给我重新做一个。”他见许攸皱起眉头,又赶紧道:“等你做好了,我马上就换。”
这意思是,她要是不做个新的给他,他就一直戴着这么个破布口袋到处丢人现眼,他不会还把这玩意儿戴进宫里头去吧,孟家的脸都被她丢完了!幸好她没个什么姐姐妹妹,要不,都没法嫁人了。
但是,要真放任着赵诚谨每天揣着个破布口袋到处乱晃,许攸又觉得于心不忍啊。
下午许攸陪着阿初在山里采了一大篮子蘑菇,到了晚上,她终于还是拿起了针线,准备给赵诚谨重新做个荷包。虽然她手艺不怎么好,可到底还是跟着孟老太太学过几年的,衣服虽然做得糙,但做个荷包还是没什么问题,至于上头的花绣得是好还是坏,那就得看欣赏人的审美水平了。反正许攸觉得自己绣得挺好的。
第二天,茶园终于开始了新年第一批茶叶的采制。
上午许攸要做的事情不多,只看着茶农们将采摘来的芽头摊开就好,到了中午,她就开始忙起来。
制茶的院子里一字排开十几口大锅,灶里头早已生了火,许攸伸出手,感受着锅里温度的一点点升高。待到掌心有了炙热的感觉,她这才抄起一旁的嫩芽倒入锅中,开始用双手翻炒。
一旁的赵诚谨早已看得傻了眼,旋即顿时色变,慌忙上前去拦,急得眼睛都红了,“小雪你……赶紧别弄了,这里头得多烫啊……”他说话时分明瞧见许攸的手已经烫得通红,手脚顿时有些发软。许攸见状不对,赶紧停手,抓住一旁专心致志地盯着她学习的一个年轻人道:“你来,就依着我刚刚说的手法做。”
年轻人立刻应了声“是”,尔后吞了口唾沫,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地接替了许攸刚刚的位置,抄手开始翻炒。
“翻炒的手法很重要,若是手法不对,炒出来的茶叶形状便会受影响,制出的茶叶层次不齐,不够匀整漂亮,价钱也会受影响……”许攸朝赵诚谨使了个“你放心”的眼神,又立刻对院子里的工人开始说教。
沈嵘十分谨慎地把制茶几个步骤的工人全都分开,这会儿能进院子里学习的,都是签过死契的所以他也不担心这制茶的手艺会这么快传出去。
许攸一直盯着锅里茶叶的情况,同时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待锅里的茶叶开始有了些粘手,这才让那年轻人赶紧把茶叶扫出来,尔后,又去隔壁院子去教人揉捻作形。
揉捻需要手劲儿,许攸揉了才一会儿,额头上便沁出了汗,赵诚谨实在看得心疼,主动把活儿揽了过去,许攸倒也不客气,立刻就撒了手。
“这个茶叶,好像跟上回的不大一样。”赵诚谨鼻子倒灵,立刻就发现了问题。许攸脸上顿作赞赏之色,“你这么快就发现了?这是绿茶,制法与上回的不一样。这个时节适合做这种茶,上回喝的那种,还得再等等。”
下午茶叶全都炒制完成,又架了炉子小火烘焙,到了第二日,茶叶便制成了。小小的院子里弥漫着浓浓的茶香,就算平日里不喝茶的阿初也连连赞叹说这味道清新雅致,好闻极了。
沈嵘顿时松了一口气。
当日下午,一骑快马带着两斤刚炒出来的新茶进了京,第二日大早,又由瑞王爷亲自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是存稿箱君
明天主人就回来了
第106章 一百零六
一百零六
听说瑞王爷在御书房;皇帝陛下有些意外,他忍不住问刘太监,“老二说了是什么事没?”瑞王爷最近愈发地惫懒了,除了每月的大朝和初一十五来给太后请安;别的时候他一般都很少进宫;更不用说像今天这样一大清早就候在御书房。
皇帝陛下怀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但刘太监也同样一无所知,摇头应道:“奴才见王爷那样子;倒不像是什么不好的事。”他先前去御书房瞧了一眼;瑞王爷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两只手都拢在袖子里,有节奏地一抖一抖,仿佛在哼着什么曲子。这实在不像是受了委屈来告状的。
皇帝闻言便没再多问,径直进了书房。
才一进屋;瑞王爷立刻就起身相迎,眉眼带笑地看着皇帝,兴奋地朝他招手,神神秘秘地笑,声音也压得很低,“皇兄,有个好东西要给你看。”他甚至不像平日里那样疏远又见外地向皇帝行礼,一瞬间,皇帝忽然觉得,他们好像又回到了十几年前年轻又热情的年纪。
皇帝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好起来,脸上也带了笑,侧着脑袋朝瑞王爷看了几眼,目光落在他宽大的袖子里,“你袖子里藏了什么东西?”
瑞王爷心情很好地笑,又向刘太监吩咐道:“去烧壶开水过来。”
刘太监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还是从善如流地告退了。这种小事原本轮不到他来做,但刘太监是个机灵人,他立刻就意识到瑞王爷和皇帝陛下有话要说,遂立刻借机告退,同时还朝书房里伺候的其他宫人使了个眼色,宫人们也都悄然退下。
等屋里人都走了,瑞王爷才切入正题,把藏在衣袖里的小瓷罐拿了出来,像献宝似的送到皇帝陛下手里,而后,一脸期待第看着他,两只眼睛简直在放光,就像是幼时他偷溜出宫,从树梢的鸟窝里艰难地淘了几只鸟蛋拿回来献宝一样。皇帝陛下想,就算这瓷罐里装的又是几只鸟蛋,他也应该高兴。
皇帝陛下一边看着瑞王爷,一边漫不经心地开了罐子,然后……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顿时传入鼻息,皇帝陛下一愣,展眉朝瑞王爷不解地看了一眼,“老二你什么时候会调香了?这味道倒也雅致。”闻着有些熟悉,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味儿,不似檀香沉香那般内敛厚重,倒有一种轻灵优雅的感觉。
瑞王爷挺得意,“皇兄没闻出来?”
皇帝陛下抬头看他,“到底是什么?”说话时,他又抖了抖瓷罐,从罐子里倒出一小把鲜绿的茶叶,全都是同样大小的嫩芽,状如莲心,一色儿的油润嫩绿,好看极了。“这是……莫非是茶叶?”
皇帝陛下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年轻时也跟着先帝南下巡视,曾亲眼见过茶叶的原形,所以这才能一语道破真相。
说话的时候,刘太监已经拎着水壶进了屋,瑞王爷迅速上前接过,又朝他挥了挥手,刘太监会意地退到了门外。
瑞王爷也不跟皇帝多说,依着赵诚谨送来的泡茶之法泡了一壶清茶,他和皇帝一人拿了一杯,眯着眼睛美美地细品,喝完了,又问:“皇兄觉得这新茶如何?”
“好!”皇帝言简意赅,他立刻就看到了这新茶中的巨大利润,一时间有些恍惚,但看了看脸上兴奋未退的瑞王爷,又重重地呼了一口气,到底是自家兄弟,总比落在旁人手里头强。
“那……既然皇兄也这么说,臣弟就厚着脸皮向您问一句,您看这制茶之法能不能……换个什么爵位之类的……”瑞王爷说到此处还有些别扭,一咬牙,狠狠跺脚道:“我也不瞒着您了,这都是顺哥儿的鬼主意……”他巴拉巴拉就把赵诚谨跟孟家的婚事给交代了,又无奈摊手道:“这事儿要是平哥儿干的,我保准要打断他的腿,可顺哥儿……我实在是下不了手,连骂都舍不得骂一句,谁让我这当父王的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