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春秋大梦
崔瑛看她脸色比之前还要白了些:“你怎么了?”
薛成娇暗恨她没心眼。
她应该想到的。
重生之后,这么多事都跟前生不大一样,她怎么就把谈家忽略了呢!
老夫人拿她当棋子,她说不上恨,只是觉得不想任人鱼肉,想尽快的离开。
可是崔家对她而言,总归是不同的。
她知道,如果崔琼出了事,姨妈一定痛不欲生。
况且还有她两个表哥,今后又要如何?
崔家虽不至于因为一门婚事就一败涂地,可谁能架得住天子猜忌?
如此想着,她就更紧张了:“你听仔细了吗?谈妃……娘娘?”
“当然听仔细了,”崔瑛见她不太对,就皱了眉头,“我估计老夫人和大伯也知道,你想啊,我父亲都知道了,他们没道理不知道的,现在也不知是怎么个算计,大姐姐可是出了年要请期了。”
“你能不能说仔细点儿,”薛成娇越听心越寒,“你就听了这一句?”
“不是,我父亲说了,谈家连上了好几道请罪的折子,陛下都没有理会,好像也没有发落谈妃娘娘吧,只是禁足了。”
薛成娇虽然不知宫中事,却也觉得不对。
如果真是谈妃下毒害太后,这就是宫闱秘闻,怎么可能放出消息,崔溥怎么可能知道?
她再没有心思应付崔瑛,咬了咬牙:“你不要再跟别人说,我这两天没有听到一点儿消息,姨父肯定是怕大姐姐知道了,”她又盯了崔瑛一眼,“你可管好你的嘴,仔细挨打。”
崔瑛有些悻悻的:“人家好心来告诉你的,你还吓唬我。”
薛成娇一听就明白了。
崔瑛根本就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
她以为,这是可以分享的玩笑,是好玩有趣的事情。
是啊,有人敢给当朝太后下毒,这得多有魄力,又是多有本事。
如果是别人,薛成娇怕也要觉得,此人好生厉害。
可,这是谈家的人啊。
“我不是吓唬你,你自己也好好想想吧,跟我说倒没什么,我也不会随口去说,你若告诉了别人,事情传了出去,会怎么样?四叔为什么没有声张呢?”
崔瑛好像回过味儿来,眨了好几下眼睛,一言不发。
二人又闲话了几句,薛成娇就打发人送她出去了。
崔瑛一走,她是彻底松了口气,又觉得浑身恶寒。
她不知道这件事,会给谈家带来什么样的灾祸,这时候联姻,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儿。
那章老夫人和姨父呢?
如崔瑛所说,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事儿的,可是也没见有什么动静,难道就这样,要把崔琼嫁出去?
几天前在顺安堂听到的那些话,突然在脑海中蹦出来。
一个可怕的想法,就在薛成娇心里形成了。
崔琼势必要出嫁,已经是保不住了的。
而章老夫人为了保住崔家不受牵连,或者说,为了崔家将来不受牵连,打算用两个亲孙子,一手拉住保定薛家,一手拉住常州袁家,再加上她身上很可能会有个乡君甚至县主的衔儿,又是贞烈侯的遗孤,就算谈家真的出事,也绝不可能波及崔家。
这是,要把崔琼舍弃了啊!
这个想法,吓得薛成娇再发不出声音来。
一时间便只觉得,长房的这位老太太,实在是有些可怕。
她怎么能这样呢?
崔琼不是她的亲孙女吗?她不是也很喜欢崔琼端庄持重吗?
甚至于,也许老太太从一开始就料到了会有今日吗?
这太让人窝火,也太难以置信了。
却再说敬和堂那里。
章老夫人直到今天,才等到崔溥再来。
其实她心里明白,崔溥说的什么,因慧真又病了,我母亲身上跟着不好,分不出精神来,这些都不过是借口而已。
他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来,应该是钱氏的主意,至于是为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崔溥坐在堂中,垂着头,腰杆笔直:“耽误了这些日子,也不知您同大哥哥商量的如何?”
章老夫人笑了一声,声儿不冷,反倒透着些亲和:“看来你们家最近是很忙,竟也分不出心来打听,袁持舟已经离开应天府了吗?”
崔溥一愣。
他是没让人留意袁持舟,为什么要留心袁持舟呢?
“怎么?姑爷这几天都没上门要闺女,你们也不当回事儿?”
她这样一说,崔溥也惊觉。
是了,袁持舟这有好几天都没来了。
当日一副不接慧真走就誓不罢休的做派,这怎么几天没动静了吗?
崔溥下意识的抬头去看章老夫人。
果然,章老夫人嘴角更向上扬了扬,连眼睛都在笑:“我呢,替你们待了客,送了姑爷回常州去了。”
崔溥一拧眉:“您跟他说什么了?”
“你母亲不是想留下慧真吗?”她没答,先问了一句,见崔溥不动,呵了一声诱道,“我跟你大哥哥商量了,倒不是没有办法,我也跟姑爷说了,将来慧真总归是要嫁到我们长房的,如今她身上有孝,昱哥儿呢,也未曾中举,我们便暂且不提,只等两年后,再做分辨。”老夫人摸了把下巴,“要换了我是你母亲,也不叫慧真回去,这做父亲的,一点儿没把女儿放心上,全想的是这门亲事对袁家好不好啊。”
崔溥错愕不已,蓦然瞪大了眼睛。
他和母亲在家中盘算了好几日,却从没想到,章氏竟然拿崔昱的婚事来打主意。
本以为谈家出了事,长房的气势势必弱下去。
况且崔旻也离了府,虽然进京为官,但是两年的会试能不能下场还未可知。
长房到如今,跟他们四房,又有什么好硬的?
分宗这件事,一定是十拿九稳了的。
可是,竟还是棋差一招。
“慧真到底是我们四房的表姑娘,您怎么能做主?”
章老夫人似乎听见了笑话,笑了好几嗓子:“谁跟你说我替慧真做主了?我替我的亲孙子张罗婚事,还要你过问不成?”说着就沉了沉嗓子,“袁持舟才是慧真的父亲,慧真的婚事,他说了不算,你们说了算吗?”
崔溥自知失言,又一时让挤兑的无言以对。
章老夫人沉了脸:“早就让瑜姐儿告诉过你们,别忘了我当年说过的话,想分宗?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老祖宗留下这份家业,给你这些荣光,不是为了叫你在他百年之后,来败坏糟蹋的!”(未完待续。)
☆、172:高孝礼来了
又过了两日。
润大太太最终还是听了薛成娇的,对下药的事情没再追究。
而薛成娇这两天因调养的好,精神也渐渐不错。
只是每每到敬和堂去,再回到家中难免发虚。
润大太太以为她是来回跑给累着了,实则不然。
自从那日,心中有了那样的想法后,每每见到章老夫人,薛成娇都不寒而栗,只觉得害怕。
这一日用过了午饭,敬和堂内收到了一张拜帖。
帖子正是高孝礼送来的。
原本这样进来请安的事情,该是郑氏出面。
只是郑氏实在没什么魄力,嘴又笨,只怕到了章老夫人面前,三句话都说不上,就要露了底儿。
所以高孝礼思忖再三,索性自己上门拜访。
反正这些年来,因润大太太与之不走动,他也从不曾来登崔家的门。
如今既然姐弟之间和好了,他也该正经的送张帖子,来给章老夫人请个安。
章老夫人那里,因见是高家的帖子,她又有心跟高孝礼来往,便叫人去看了崔润在不在家。
不多时丫头回说不在,她又打听了小儿子的去向,知道小儿子今儿也不在家,便无奈的摇了摇头。
可是再三思量,终究还是让人把高孝礼迎进了府。
高孝礼自然不是只身前来的。
既然是要请安,那郑氏和高子璋势必要跟着一起来。
一家三口进了敬和堂,也认认真真的同老太太请了安行了礼。
章老夫人打量着高孝礼,又一味的看着高子璋笑,眼中全是笑意:“儿孙们都这样大了,咱们亲戚间长久的不走动,可不都要生分了?我还是头一次见璋哥儿,他跟昱哥儿是一般大的我记得,是吧?”
郑氏笑着回说是,又添道:“昱哥儿是四月生,他是九月的。”
老夫人唷了一声:“跟成娇是一个月的啊?”
郑氏忙又回话:“可这样巧呢,他跟成娇生在同一天,都是九月十四。”
老夫人笑的更开心了,直说竟有这样巧的事。
众人又寒暄过一阵,那里润大太太缓步而来。
进了屋中同老太太请了安,转身的工夫,同她弟弟交换了个眼神。
老夫人笑着叫她:“你弟弟他们头一次来,叫人去告诉老大一声吧,他外面要是没事儿,今儿早些回来,我留你弟弟吃晚饭。”
高孝礼忙道了一声老太太不急。
于是老夫人就收了声,翻眼去看高孝礼,便知道这是有事儿要说了。
她在心里过了几过,才打发润大太太:“那你先领你弟妹跟璋哥儿去逛一逛,过会儿再回来。”
高孝礼心中暗暗吃惊,这位老太太果真是不简单。
郑氏自然知道今日来是有正事儿,便也不耽搁,就跟着润大太太出门去了。
出了这间院子,她才问润大太太:“成娇这两天怎么样?”
润大太太叹了一声:“好是好多了,只是还得养,姑娘家的身子矜贵着,若不调养好,做下病根也不是闹着玩的。”
郑氏嗯了一声:“那姐姐领我去看看她吧?”
她说这话的时候倒没多想。
薛成娇很小的时候,她见过,也抱过,觉得小丫头粉雕玉琢,大眼睛水汪汪的,漂亮极了。
再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了。
要说她跟薛成娇有多深的感情,那真不至于。
如果没有高孝礼,她认识薛成娇是谁吗?
可是郑氏就有着点儿好,心特别实在。
她一心也觉得当年的事情,是高孝礼亏欠了薛成娇的母亲,而如今薛成娇双亲皆丧,要是当年那个孩子还活着,她不至于没有兄弟扶持,要寄人篱下。
如此想来,就更觉得亏欠了薛成娇的。
加上日前润大太太一番话,更让她觉得,崔家这样的门楣,竟欺负一个小孩子不知事,太叫人看不过眼。
于是更加一心想待薛成娇好。
润大太太听她说,先看了一眼高子璋,咳了一声,叫了声茯翘:“你带表少爷去言景堂找二爷。”
茯翘应了一声,往旁边儿稍稍退了退。
高子璋对薛成娇也十分的好奇,但这是人家家的内宅,他不能让人说不知礼数,再好奇,也不能跟过去。
于是同他母亲和润大太太行了礼,跟着茯翘走了。
润大太太和郑氏从左边儿绕过去,走了没多远,就看见了小雅居的院墙。
郑氏刚才一心惦记薛成娇,这会儿才想起来崔琼,有些尴尬,看了润大太太一眼:“琼姐儿在自己屋里吗?”
要换了别人,润大太太铁定生气了。
这是什么话?待字闺中的姑娘,不在她自己屋里,能去哪儿?
但这是郑氏,润大太太知道她一向都是这样,也不是存了歪心思故意的,就没计较,嗯了一声:“一会儿叫人去叫她来。”
郑氏哦了一声,便又问了几句薛成娇吃些什么药一类的话,二人一边走一边说,没一会儿就进了小雅居的院子里。
魏书见润大太太来,身边儿还有一位美妇人,她不知那人是谁,先上前去请了安。
润大太太摆手叫她起来:“姑娘还歇着?”
魏书笑着摇头:“这会儿缝香包呢,上回五姑娘提了一句,这两天姑娘惦记上了,一有空就做那个。”
润大太太心知肚明,这是知道自己快要出府了,再见崔瑛怕没如今这样容易,她既然说了要一起做香包,那就干脆多做点儿,都留给她。
于是嗯了一声,脸色一如平常:“去告诉姑娘一声,她舅妈来了。”
魏书讶然。
但到底是有分寸的人,面上丝毫未露,只是又多看了郑氏一眼,才提步进屋去。
润大太太和郑氏也不急着进去。
郑氏四下里扫视这间院子,心里有了分寸。
不要看四方的小院子不大,但是处处透着精致,足可见为了给薛成娇住,是下了大功夫布置的。
不多时,薛成娇从屋中走了出来。
她今儿穿的是一条葱绿色的八破裙,脚下踩着一对儿藕荷色的翘头绣花鞋,鞋头缀着明珠,一走一动,活泼又高雅。
她几步下了台阶,一眼就看到了润大太太身旁的郑氏。
从前恨舅舅,连带着这些人都不放在心上。
如今经历了这样一场,才越发觉得,这才是亲人。
于是立时就红了眼眶,柔声叫着舅妈,就朝郑氏跪了下去。(未完待续。)
☆、173:有急事
这一声舅妈,满含着委屈,叫的郑氏心都要揉碎了。
薛成娇跪了一半,她就把人拉了起来,往怀里带了一把。
抱住了人,心中才是一惊。
十一岁的小姑娘,浑身像是没有一点儿多余的肉,抱在手上,一摸就是一把骨头。
她这才认真的打量起薛成娇来。
脸是精致的。
鹅蛋脸上一双杏眼,鼻子翘而挺,粉唇樱桃大。
她原本就很白,病了一场后,更添了几分病态的苍白。
虽然脸蛋儿上有红晕,但在郑氏看来,不过都是拿药喂出来的罢了。
于是更加心疼:“好孩子,跪什么,快进屋里去说话,仔细站在这里吹了风。”
怜爱不做假。
润大太太在一旁看着,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郑氏已经拥着薛成娇上了台阶。
润大太太没急着动,吩咐魏书:“你去叫大姑娘来,说她舅妈在这儿。”
魏书应声是,小跑着出了院子外。
润大太太这才迈开步子往屋里去。
进了屋里时,郑氏和薛成娇已经在小榻上坐了下去,只听郑氏道:“怎么瘦成这样子了?”
薛成娇扯了抹笑:“最近病着,没什么胃口,成天的吃药,嘴。巴里苦的很,东西就更吃不下去了。”
郑氏连连摇头:“得好好补一补,这么漂亮的小脸儿,得养的珠圆玉润的,才好看呀。”
薛成娇噗哧一声就笑了出来,脸上红晕散开,显然是害羞了。
润大太太见她也不排斥郑氏,更是松了一口气。
打发了屋里服侍的丫头出去,润大太太在她们对面坐了下去:“你舅舅在老太太那里,我估摸着今儿你就能走,不过我想着还是多等一天,总要把东西收拾收拾。”
薛成娇愣了下,小声的嘀咕:“我也没有多少要收拾的。”
润大太太的脸就拉了下去。
郑氏看了,赶紧打圆场:“穿的用的,肯定要收拾的,你也不要犟,明儿一早舅妈来接你。”
润大太太脸色不太好看,可是对上薛成娇那张脸,又实在发不起脾气:“你这一出去,也不知道还回不回来住,小雅居里有什么要带走的,自个儿也收拾收拾。你母亲的陪嫁,暂且放在我这里不要动,那是等你将来说了亲,留给你的,田地和铺子也不动,仍旧是我来打理,只有银子你带走,或是给你舅舅,要吃什么用什么……”
“姐姐这是说什么?”郑氏听出来润大太太的意思,错愕的出声打断,“成娇住到我们那里去,难道孩子要吃什么穿什么,我们还跟孩子要吗?”
她话说完了,见润大太太脸色更难看了,额了一声,发现说错了话,忙又道:“崔家是人多,成娇既然有银子傍身,自然不好叫旁人说闲话。我们那里便只有自己,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