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娘当自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厨娘当自强-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小桃爷爷奶奶的坟上;两口子又哭又笑又磕头的;折腾的一天才回来。
    心里的欢喜劲儿还没过去呢;小桃就把自己的工钱叫人捎了回来;整整一百两银子;两口子捧着银子;又呆愣了半宿。
    说小桃叫人捎信回来;说让爹娘瞧着买个院子搬走;毕竟隔壁就是焦杏儿家;焦杏儿当日因谋杀亲夫进了大牢;进去当天就上吊了;自此;焦杏儿娘是见天儿的哭;她一哭;焦杏儿爹就论拳头;打的焦杏儿娘嗷嗷的叫;成日的不消停。
    马大脚两口子先头还过去劝了两回;不仅没落上好;还被奚落了一顿;索性再不理会;摊上这样的邻居;自是闹心;故此;小桃一拿到雅舍头一个月的工钱;一点儿都没动的;叫人捎了回来;就是想让爹娘别处卖个院子;也能清静清静。
    两口子穷了半辈子;这忽然有了银子;哪舍得花;有个住的院子就成了;再说;这是闺女挣的;得给她存着;赶明儿嫁人的时候;也能置办几台像样的嫁妆;免得婆家笑话。
    两口子商量好;就把银子收了起来;从这儿往后;小桃捎回来的银子;马大脚都仔细的收了起来;正琢磨着;这么存上半年;以后小桃的嫁妆就不愁了。
    不想;这天一早柳大娘母子顶着门就过来了;进了门就说要接着两口子;进京去相姑爷;一下子把两口子弄蒙了;好端端的怎么就蹦出个姑爷来了
    柳大娘笑道:“这话是安然捎回来的;底细的跟你两口子说;你家小桃给自己找了一门婆家;这姑爷你们也认识;就是先前咱们府里的高大厨。”
    两口子傻了:“高;高大厨?”
    柳大娘点点头:“说起来,还是你们家小桃聪明,有心路;也有福气。”
    见两口子不吭声;不禁道:“莫非你两口子还不乐意?”
    马大脚忙摇头:“高大厨我们都知道;虽是府里的大厨,却是难得的好性儿;只不过,他可是大夫人的师兄;又当过御厨;哪儿是咱们这样小门小户的丫头能高攀的;门不当户不对;俺家小桃嫁过去,将来要是受了委屈,俺们两口子可是连话都说不上一句。”
    柳大娘扑哧一声笑了:“原先我只说焦杏儿娘把自己闺女宠的没了样儿;如今才知道;你两口子才是真是疼闺女呢;实话跟你们两口子说吧;是你家小桃瞧上了人家;高大厨先头有个未过门的媳妇儿,后因郑老爷输了御厨大比;那家退了亲;把郑老爷子气的病了一场;高大厨便立下了誓,此生再不娶妻。”
    说着凑,到小桃娘耳朵边儿上;把怎么来去说一遍儿;这是安然交代的;安然早就瞧出来马大脚两口子疼闺女;人又老实;估摸不想攀附大师兄。
    马大脚听了,也就明白了;自己闺女早就是人家的了;之所以说去相姑爷;是大夫人给他们两口子体面呢;哪还敢耽搁,忙着收拾收拾,跟着周泰赶往了京城。
    以为要见大老爷大夫人;一路上心里极为忐忑;不想,却进了郊外的别院;并且直接进了客居;两口子虽说都在安府当差;可一个在外厨房;一个在花园子;哪来过这样体面地屋子啊;更遑论,如今还让他们住在这儿;手脚都没地儿放了。
    周围伺候的人大都不认识;也只有安远家的见过几次;马大脚也顾不得了,一把抓住安远家的:“这;这可不是俺们住的地儿;大娘还是把俺们两口子领到别处去吧。”
    安远家的笑了起来:“你两口子就别客气了;这也不是冲着你们;是为了高大厨;那可是咱们大夫人的师兄;本来大夫人是想置个院子,给他们小两口的;谁知你家小桃不要;说就住在高大厨原先的小院里;大夫人没处尽心;自然得好好招待你们老两口了;再说,这一天没拜堂;你们老两口子也不好住到姑爷哪儿去;不合礼数;您两口子养了个好闺女;厨艺好,还有眼光;挑了这么个姑爷;你们老两口往后擎等着享福吧。”
    说着,一眼瞧见了外头的小桃:“小桃姑娘来了;你们娘俩好好说说话儿吧;过几天闺女可就是人家的了。”
    小桃爹老实,只瞧着闺女好好的站在跟前,就咧开嘴呵呵的傻笑;马大脚白了他一眼;拉着小桃进了里屋。
    娘俩在炕上坐了;马大脚从上到下底细端详闺女;见这才半年不见,倒跟变了个人一般;当初从冀州走的时候,还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如今眉梢眼角的风情,一瞧就是有男人了。
    小桃给她娘端详的羞臊起来:“娘这么瞧着我做什么?”
    马大脚叹了口气:“真是大姑娘了;娘总记着,昨儿还是缠着娘问东问西的小丫头片子呢;一转眼的功夫就长大了;要嫁人了。”说着,眼眶一热掉了泪下来。
    小桃一惊,忙伸手给她娘擦:“娘怎么哭了;娘要是不舍得女儿;女儿不嫁就是了;天天在家陪着娘。”
    一句话说的马大脚扑哧乐了;掐了她脸一下:“就知道哄娘;这样的话儿娘才不信呢;闺女大了;心也大了;有了喜欢的人;哪还顾得上娘呢。”
    小桃脸腾一下红了:“娘;高大哥是好人;真的;对我也好;对爹娘也会孝顺的;前儿还跟我商量;这次你们来了就别回去了;以后就跟着我们住,一家子在一起过日子。”
    马大脚一愣;自己两口子就养了小桃这么一个闺女;本就想着,赶明儿招个合适的上门女婿;等老了以后也有个依靠;如今闺女找了这么个体面女婿;这件事儿提都不敢提。
    倒不想女婿倒主动说了;不禁道:“莫不是他为了哄你欢喜;才这般说的吧;他可当过御厨;了不得呢;哪能给咱家当上门女婿啊。”
    小桃笑了起来:“娘;他不是虚头巴脑的人;最是有一说一的;而且,他跟我说;小时候家乡闹瘟疫;一村子人都死绝了;就他得了活命,出来要了饭;后来跟着师傅学了厨子;家里早没人了。”
    马大脚仍道:“可是大夫人哪儿,难道不嫌弃咱家?”
    小桃摇摇头:“大夫人才不嫌弃呢;娘不是跟大夫人早就认识吗;大夫人以前常跟我说起外厨房的事儿呢;我跟了大夫人这么久;大夫人从来没把我当成个下人看待;她细心教导我厨艺;还让我一个小丫头成了雅舍的大厨;大夫人对我,对咱们家恩同再造;只是这份恩情,咱们记在心里就好;总是提起来;倒显得虚。”
    马大脚:“娘省的;大夫人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往后娘多去庙里烧烧香;祈祷佛祖保佑大夫人大老爷跟小少爷,一辈子福寿双全。”
    小桃点点头:“高大哥让我跟娘说,明儿他师傅师弟跟大夫人过来提亲。”
    马大脚一听,忙站了起来:“这,这哪儿当得起啊。”
    小桃拉着她娘:“娘,高大哥就是怕您不自在,才叫我提前跟您说的;您不用怕;高大哥说师傅最是好脾气;打早就催着他成亲呢;如今听说我们事儿;可欢喜了。”
    马大脚忽然发现,闺女不止模样儿大了;胆子也大了;想来是在京的这半年长了见识;再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怕生胆小的小丫头了;瞧着这样的女儿;倒让马大脚想起了当初在大厨房的安然。
    心里暗道;这人还真是不论出身高低;跟着谁像谁;自己女儿跟在大夫人跟前;性子也变得有些像大夫人了。
    马大脚心里颇为欢喜;虽说只生了一个丫头;可自己这丫头争气,比多少小子不强;自己怕什么呢。
    即便想通了;可一瞧见安然师徒一行人;仍有些无措;尤其小桃的爹;更是连坐都不敢坐;娘家人不坐;提亲的自然也不好做;白等站着把事儿说成了,这会儿想起来安然还觉好笑呢。
    曼娘见她笑,却想起一件事来:“刚进来的时候,瞧见外头堆了几个箱笼,嫂子这是打算着回冀州吗?”
    安然点点头:“当初来京的时候,也没想住这么长日子,想着生了嘟嘟就回去的,不想,一档子事挨着一档子事儿,这一晃就是六月了,厨艺学院都盖的差不多了,教学的先生还没着落呢,再不回去可来不及了。”
    曼娘颇为不舍:“要是我们也能回冀州就好了,一家子在一起,和和乐乐的过日子多好,等嫂子走了,曼娘连个说话儿的人都没了呢。”
    安然笑了起来,眨眨眼:“没我怕什么,不是还有嘉言吗 ,你两口子多少话儿说不得。”
    曼娘脸一红:“那不一样。”
    安然:“如今六月过去就快入秋了,一晃就是年,等过年的时候,你跟嘉言早些回去,在家里多住些日子,不就成了,而且,你又得照顾着嘉言,还得管着皓思皓玉,有的你忙呢,哪有闲工夫惦记别的。”
    曼娘知道大嫂跟自己不一样,自己虽有才女的名声,到底是个庸碌女子,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家。
    而大嫂除了这些,心里还有天下厨行,大嫂天生就不是个平凡女子,却,即便如此,大嫂也是一个最有智慧的妻子与主妇,自己在她身上学会了许多。
    小桃跟大师兄的婚礼简单而隆重,没有过多的宾客,来的都是家人,喜宴也未摆在雅舍,用大师兄的话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当初在齐州时候,自己跟梅大的婚礼,所以就在他们的小院摆了几桌。
    婚后小桃的爹娘也没回冀州,大概是对大师兄这个女婿异常满意,留在了京里,跟他们夫妻一起过。
    平常小两口子去雅舍,老两口就拾掇家里的事儿,扫扫院子,浇浇花儿,种种菜,等小两口子回来,一家子再一起吃饭。
    饭是马大脚做的,先开头还怕自己的手艺,大厨女婿不喜欢,后来发现每次女婿都吃得很多,才放了心。赶上小两口休息的日子,便出去逛逛,有时就在城里逛逛街景儿,有时也会去郊外,异常顺遂。
    且不说这一家四口和乐融融,再说安然,说是回去,等动身的时候都进了七月,暑热褪去,立秋了。
    虽说晌午头上还有些热,一早一晚的却凉快多了,怕热着安然,安嘉慕吩咐,只一早一晚的赶路,中间热的时候,就寻了个凉快地儿,扎帐篷休息,等日头落下去再接着赶路,本来不算多远的路,却走了三天才到。
    刚望见冀州的城门,就见源源不断的难民,京畿重地,自然不许这些难民进去,冀州就成了这些难民逃难的地方,留心听他们的口音,都是南腔,想来是南边战祸不断,老百姓没了活路,才千里迢迢的跑到冀州来。
    这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加上许多人不大会说官话,语言不通,更难生存,而且,一旦打起仗来,谁还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啊,能保住一条命逃出来,都是运气了,故此,这些人即便逃出来了,也是身无分文。
    有手艺有力气的还好,那些妇孺孩子就难熬了。
    忽的瞧见城墙根儿坐着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个奶娃子,那孩子想是饿了哇哇的哭,孩子娘只是抱着孩子哄着,眼泪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可怜非常。
    安然叫停住马车,让仆妇下去问问,若是那孩子饿的,就抱过来。
    仆妇吓了一跳:“大夫人,这可使不得,那娘俩一看就是从南边逃过来的,不知根底儿,若是有什么病……”
    安然打断她:“若真有病,更不该饿着。”
    仆妇看向大老爷,安嘉慕虽心里不怎么愿意,可一想到妻子的性子,仍然点了点头。
    仆妇才过去,跟那妇人说,安然从车窗瞧着,见那妇人惊慌失措,紧紧抱着孩子,大概误会了。
    安然抱着嘟嘟下车走了过去:“大嫂,我是看孩子饿的狠了,我先喂他一顿,好歹先吃饱了,你们娘俩再想往后的事儿,大人不妨事,这么小的孩子哪忍得了饥。”
    妇人见安然怀里也抱着孩子,这才信了。
    安然把嘟嘟交给后头的安嘉慕,邀着妇人上了马车,把孩子从妇人怀里接过来,解开衣襟……
    孩子饿恨了,一闻见奶香,什么都顾不得了,咕咚咕咚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妇人抹着眼泪道:“ 先头我的奶也够,这一路颠簸,吃喝不上,奶就回去了。”
    安然:“孩子的爹呢?”
    妇人摇摇头:“兵荒马乱的,上船之前就走散了,也不知是死是活,这辈子还见不见得着?”
    安然安慰她:“你们娘俩好好保重,一定能见得着。”看着孩子吃饱睡了,安然递给妇人,娘俩下了车。
    安然看了看周围成群的灾民,城门的衙差不让进去,也只能在城根儿下头待着了,或坐,或站,或靠,或躺,有老有少拖家带口,什么样儿的都有,一个个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
    而他们的脸上的绝望,却更让人发酸。
    安然:“虽入了秋,到底还有些热,你瞧他们就喝护城河里的水儿,这怎么成,这么多人,这么下去,若引起疫病流传,可是大麻烦,如果下雨就更坏了,厨艺学院不是已经盖的差不多了吗,把她们安置在哪儿吧,先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再想以后。”
    安嘉慕点点头,叫安平找人办这件事儿,并叫人在城外设粥棚。
    安然叫过安平来,告诉了他一个青菜肉粥的法子,吩咐就照着这个法子熬,这些难民不知饿了多久,一眼看过去大都面有菜色,最要紧是增强体抗力,才能最好的预防瘟疫的发生,青菜肉粥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候就别管味道了,先吃饱了要紧。
    简单的吩咐了下去,两口子才进了城,安然径自回了安府,心里着惦记月儿那小丫头,安嘉慕去了府衙。
    安然知道他是去找季公明了,毕竟赈济灾民这样的事儿,官府出头才会事半功倍……

☆、第103章 菜肉粥

望着安府的马车消失在城门里;抱着孩子妇人呆愣了一会儿;忙赶上去;问城门前的看门的兵丁扫听:“这位兵爷;敢问刚那喂我家孩子的恩人,是哪府里的贵人?”
    当兵的本要驱赶她;瞧了她怀里的孩子一眼;留了情面;听她问起安然,不禁道:“你这孩子倒真是个有造化的;能吃上大夫人一口奶;将来必有后福。”
    “哪家的大夫人;还请兵爷告知;妇人也好记下;以后做牛做马报答恩人。”
    当兵的看了她一眼:“真是外省人;连我们冀州安府的大夫人都不知道;那总该知道天下第一厨吧。”
    妇人忙点头:“兵爷说的是安大厨;小妇人知道;当年安大厨在苏州松月楼跟总督府的厨子比试厨艺的时候;我跟我家相公刚成亲,还去瞧热闹了呢;只不过去的晚了;凑不上前儿;只远远的瞧了几眼;对了安大厨还跟郡王殿下开了江南最好的馆子,叫雅舍;南边的仗一打起来;没了活路;还是雅舍里那位,听说是安大厨小叔子的爷;求了盐帮帮忙;我们才能坐船逃了出来;不然,这会儿早没命了;那些叛军闯进我们老百姓家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禽兽不如……”
    说着掉下泪来;哭的当兵的心里都发酸:“大嫂子快别哭了;风地里;回头哭出毛病来;孩子还能指望谁;而且,大嫂不用担心;咱们大夫人最是个菩萨心;之前一直在京里养身子;如今既然回来了,断不会不管这事儿的;说起来,我们也是当差的;不是不让你们进城;是上头下了令;不许放你们进去。”
    正说着,就见城里呼啦啦来了一溜十几辆车;一到城外;得有好几十个小伙计就从车上跳了下来;把后头车上东西搬下来,就开始挑地方盘火灶;烧水,煮粥。
    一桶一桶的米倒进大锅里;混着碎肉一起煮肉粥;差不多熟了;又倒进一桶切碎的青菜;一阵阵肉香;不用招呼,难民就一哄围了过去。
    这时候管事却站在一张桌子上大声道:“大家不要抢,不用抢;我们安府舍粥;管饱;只不过,咱们怎么也得先让着老人孩子不是;大老爷们就先往后排;给老幼妇孺让出一条道来。”
    管事的话一出来;那些冲在前头的汉子们,都有些脸红;忙着往后退。
    当兵的忙道:“大嫂子快去领粥吧;好歹的先把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