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十年代之农家好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七十年代之农家好女-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算不为赚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留着传世也好啊……
    ------题外话------

 第288章 买古董

    琉璃厂位于故宫西南边,前门西边,从午门出来走着走也就二十分钟就到了。
    韩明秀离开故宫后,就一路打听着,步行来到了琉璃厂,琉璃厂是一条文化街,起源于清代,据说当时全国各地来京城参加科举了考试的学子们多数聚集于此,因此,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比较多,形成了较为浓重的文化氛围,渐渐地,形成了一条文化街,流传至今。
    现在的琉璃厂,以经营古玩字画为主,也有书画用品,笔墨纸砚等,还有一些画店,专门卖中国画。
    徜徉在这条街上,能给人以重重地华国古典文化气息,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古典建筑,朱栏墨阁,小楼轩窗,随便走进一家,都能感受到华国五千年的文化气息。
    这个年代,琉璃厂的商店都是国营的,或者是公私合办的,虽然服务态度不如私营店铺的服务态度好,但是有一样可以放心的,那就是——没有假货!
    买古董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怕卖到假货。
    韩明秀并不懂古董,虽然她上辈子看过栏目,也看过一些拍卖古董的节目,但都是跟着看热闹似的看的,对古董并没有研究。
    不过,就算看不懂,她也知道那些古董在后世值钱,那些古董的收藏价值高,毕竟那几十期的鉴宝节目不是白看的。
    她在一家门脸不大的铺子里,相中了一个松石绿描金寿字纹双狮耳壶,乾隆年间制造的,器型很美,她一眼就相中了。
    不过,开口一问,竟然要一千块钱!
    要知道,这个年代一千块钱都够买房子置地的了,可是这一个小小的耳壶就要一千块钱,这价格可当真不低啊!
    卖货的销售员还告诉她,这件宝贝虽然不是皇宫出来的,但却是王府里的东西,从前一位落魄的贝勒爷拿过来卖的,货真价实,要是买了绝对不亏!
    韩明秀也知道买了不亏,可是她现在没钱,只好等卖了大闸蟹再过来买了。
    之后,她又相中了一件儿蓝色缂金银万字地蝠寿纹棉氅衣,要价四百块;一个粉彩麻姑献寿的鼻烟壶,要价八百;一张八大山人的,要价一千二百块;还有一块端砚,几只湖笔以及她最最相中的一张黄花梨六柱透雕攒斗瑞兽凤鸟架子床。
    那张架子床韩明秀一眼就相中了,而且相中的不要不要的,据售货员说,这是一件明代流传下来的好东西,整个床打造下来,没用一颗钉子,一个螺丝,全都是榫卯工艺制成的,且这张床保存的较好,几百年的东西了,基本上没有坏的地方。
    韩明秀马上拍板要买,但是这张床要价四千元呢!
    四千元,都够在北京最好的地段买一座四合院儿了,这个价钱着实的搬人啊!
    不过,韩明秀可不差钱儿,虽然她现在没钱,但是她不是马上就有钱了吗?
    为了不出差错,她特意掏出兜里仅有的六十块钱交了定金,预定五天内就来买这张床,要是五天内没来买,这六十块钱的定金就归人家了!
    看完这张床后,韩明秀就不再端着了,直接去了贾志国的办公室找贾志国,告诉他货已经到齐了,随时可以去拉货。
    贾志国一看货这么快就凑齐了,当即带了几个人,开着车,带着大称,乐颠颠的跟韩明秀去验货收货了。
    杵子开到出租屋,韩明秀在开门的瞬间,把螃蟹和生蚝都挪到了屋里,开门后,只见屋里的地面上,一个挨一个的放着许多丝袋子,袋子里装着大螃蟹和生蚝。
    “货都在这儿了,你带人来清点一下,咱们把款结了吧。”
    韩明秀还急着去买她那几件心仪的古董呢,迫不及待的催促他验货收货,好能快点结款。
    贾志国笑眯眯的说,“妹子,不急,我得先抽测一下货物的质量,你不介意我蒸几只尝尝吧。”
    韩明秀爽快的说,“行,我家就有锅灶,这些袋子里的货随便你抽查。”
    贾志国也没跟她客气,打开中间的一个袋子拿出来一只螃蟹,又打开了旁边的几个袋子,分别拿出一只。用同样的办法又抽出来几只生蚝,用韩明秀的出租屋的锅给蒸上了。
    二十分钟后,螃蟹和生蚝蒸好了,海鲜的香味充斥着整个房间,贾志国和他带来的几个人闻到这鲜美的味道,一个劲儿的吸鼻子。
    韩明秀掀开锅,把螃蟹和生蚝都捡了出来,请他们几个品尝。
    贾志国掰开螃蟹,看到里面雪白的蟹肉,橙黄色的蟹黄,一看就是新鲜的,拿筷子一尝,嚯,又鲜又好吃,跟阳澄湖的大闸蟹一样好吃!
    这几个人都是嘴馋的,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就没法撂筷子了,几个人西里呼隆的一口气把几个大螃蟹和生蚝都吃光了,这才罢休。
    “咋样?我的货合格不?”韩明秀问道。
    贾志国抹抹嘴,一叠声的说,“合格,合格,我这就收货。”
    说完,一声令下,几个人就开始用大秤来称量螃蟹和生蚝了,贾志国也恢复了一本正经的样子,拿着本子计数,等把螃蟹和生蚝都称完了,贾志国才拿出钱来,当面跟韩明秀俩点清。
    螃蟹一共是五千四百二十二斤,卖了五千九百六十四块二元钱,韩明秀大方的抹去了零头,只收了五千九百六十块。
    生蚝是五千一百零三斤,卖了四千零八十二块四,韩明秀还是抹了零头,只收了四千零八十。
    这样,韩明秀一下子就有了一万元的收入了。
    一万块钱,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要是搁在从前,韩明秀有这些钱,肯定很满足了,但是,今天逛完琉璃厂后,韩明秀就暗自懊悔,她给贾志国答应的货太少了,要是能再多出点儿,就能多赚些钱,多买些古董存起来了。
    不过,事在人为。
    贾志国他们拉货的时候,韩明秀若有似无的抛下一句,她那个亲戚那边还接捕捞呢,这几天应该还能捞到些,只是不知道能捞到多少。
    贾志国一听,顿时好声好语的说,“大妹子,你看,你跟哥做买卖是不是一点儿都不磨叽,货到了,钱当面给你,一分不差吧?”
    韩明秀点头,“是呀,我就乐意跟你这样的人做买卖。”
    贾志国嘿嘿一笑,“所以啊,你那个亲戚要是还能凑出一批货的话,你还拿到哥这来卖吧,哥不会亏待你的。”
    韩明秀就坡下驴,“行,我看贾大哥也是个爽快人,要是还能凑出祸来的话,一准卖给你。”
    当天下午,韩明秀就乐颠颠的把她相中的那几样古董都运回到出租屋了。
    看着那些宝物,韩明秀的心情真是好极了,这些凝结着华国人几千年智慧的宝贝啊,有多少她都不觉得多。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多卖点儿东西,多存些古董,不都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嘛,这个年代,是古董价格低靡的时期,她要尽量多多的存一些,留着以后让给能珍惜这些宝物的人。
    或者,当成是传家之宝留着传给她的子孙后代,子子孙孙,一直流传下去。
    当她买完这些古董的时候,何莉姐的舅舅那边儿,也跟何莉姐的大哥二哥们谈到买房子的事儿了。
    何大舅没说是何莉姐买房子,就说是别人托他给问的,就问他俩家卖不卖房子?卖的话价格不会亏待了他们的。
    何莉姐的大哥二哥都是有公职的人,单位都有房子分的,但是因为他俩都有房子住,所有单位每年分房子的时候也根本不考虑他们,他们早就为此深感吃亏了。
    这会儿,有人买他们的房子,哥俩当然都乐意卖了。
    卖房子的钱能归他们自己所有,然后还能白白的住进公家给分的房子,不比现在这样合适的多吗?
    ------题外话------
    亲爱的们,昨天幺儿有事,更新的晚了,但幺儿还是努力万更了,只不过最后一更传的时候太晚了,幺儿已经困成狗,稀里糊涂的都已经上传了,却忘记了点确认,最后三点多起床时才发现。
    最后,那一章三点多才更新,真是太对不起那些等着看文的宝贝们了,幺儿以后一定更勤奋些,尽量多存点稿子,省得遇到事情的时候这么着急,让宝贝们等我了…。
    再次说声对不起

 第289章 你们当我是开银行的啊

    “秀,我大哥的正房要价是一千二百块,我二哥是前门房加东厢房要价是一千三,总共是两千五百块钱。”晚上,韩明秀回去的时候,何莉姐把舅舅的话转达给了韩明秀。
    韩明秀听了,爽快的说,“好啊,那他们什么时候能给咱们腾房子?”
    何莉姐说,“他们已经在找房子了,等到找到房子就搬出去。”
    顿了一下,又说,“秀,我想过了,既然你有经济实力,那他们两家的房子你自己单独买好了,我就不参与了,反正你也拿得出这些钱。”
    说这话的时候,何莉姐有点儿不好意思,毕竟之前答应好好的,现在她又变卦了,总感觉有点对不起韩明秀似的。
    没想到,韩明秀一点儿都不介意,听她这么一说,马上欣然答应说,“没问题,我怎么着都行。”
    何莉姐说,“姐这些年在外面穷怕了,现在身边好容易有点钱傍身,不想一下子都拿出来,不然把家底儿都掏空了,万一再出点儿啥事儿,有个三曲两折的,我手里连点儿过河的钱都没有,那时候得多着急呀……”
    经历了下放的几年,她养成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性格,很缺乏安全感,总怕会再被谁给陷害了,打倒了,所以,她必须得有点儿钱傍身,以便于随时打点那些对她不利的人,不然她心里不踏实。
    韩明秀理解她的不安和惶恐,见她面露愧色,就安慰她说,“姐,其实我也想单独买来着,但是怕你觉得我要侵占你爹娘留给你们的宅子似的,所以才提议咱俩一起买的,既然你乐意让我自己买,那咱们就这么定了吧,你帮我告诉大舅一声,我随时可以跟他们交易。”
    何莉姐见韩明秀没有不高兴,如释重负的说,“我怎么会不高兴呢?其实,在我心里,你比我那俩黑心狼哥哥和那几个白眼狼小崽子亲多了,真的!”
    韩明秀嘿嘿一笑,说,“哇,原来我在姐姐心里这么重要呢啊,既然姐姐这么看重我,那我可得好好表现表现,这样吧,今晚我请姐姐吃饭,姐姐你想吃什么尽管说。”
    和丽姐笑着说,“姐知道你有钱,不过,在首都这个地方,咱俩出去吃还轮不着你请,你想吃啥,说?”
    韩明秀想了想,说“全聚德烤鸭、东来顺儿火锅……这些咱们都吃过了,诶?要不咱们去同和居吃三不沾吧,我听说那儿的三不沾很有名呢!”
    何莉姐点了她的脑袋一下,“你呀,就长个吃心眼子,这几天在首都是不是天天出去打听啥好吃去了。”
    韩明秀点头,“是呀,好容易来一趟,得吃够本了才行!”
    “好,今天就多点两个菜,非把你撑老实了不可!”
    何莉姐拿起大衣,跟韩明秀有说有笑的出去了。
    出门的时候,正好碰到小强子和小庆子在院子里玩呢,俩孩子一人手里拿着一根烧火棍,嘿哈嘿哈的比划着,学着武林高手打架时的样子。
    看见韩明秀和和丽姐出来了,俩人儿也顾不上比武了,扔下棍子噌的一下跑过来。
    “小姑,你们又要去下馆子吗?把我们俩也领着呗,我们也跟你们去吃去……”
    小强子理所当然的要求道。
    何丽姐黑着脸,冷冰冰的说,“天天晌午供你们吃肉还吃不够吗?再这么贪心,当心晌午都不供你们饭吃了。”
    这几天,小强子和小庆子天天晌午都到小姑家蹭饭,韩明秀不管做啥好吃的,他们都能吃到。
    何丽虽然看不上他二哥二嫂,但是对这两个孩子到底狠不下心来,每次孩子过来敲门,可怜巴巴的说要上他们家吃饭,她都不忍心拒绝。
    不过这俩孩子的素质真的很让人堪忧,说白了,就是一点教养都没有,吃饭的时候,往往不等大人上桌他们就开枪,还专挑好的吃,满盘子搁愣着挑肉,也不管他们那沾着口水的筷子搁楞完的菜别人吃不吃得下去。
    这几天,何莉姐没少规矩他们,教给他们一些礼貌和规矩,虽然这俩孩子觉得小姑的臭规矩太多太烦人,但是为了小姑家那些肉菜,他们也就忍了。
    不得不说,这几天,他们着实过了几天吃香的喝辣的的好日子。
    不过,就算这几天过得很幸福,但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特别是有何二嫂那样的娘教导着,这俩孩子就算是本性善良,也都被他们娘给教歪了,都养成了自私自利没脸扒皮的性子,逮住便宜可劲儿占,中午吃了好的还不满足,晚上还想跟人家一起出去吃。
    这股子不要脸的劲儿,讲真,确实挺烦人的。
    这也就是何莉姐的侄子,要是韩明秀的侄子,韩明秀早上手揍他们了。
    小强子和小庆子不知道韩明秀在心里已经把他们贬的一文不值,一看小姑拒绝了他们,还不知死的把求助的目光看向了韩明秀。
    “小秀姑姑,你们就领我们去呗,我们保证好好吃,不捣乱……”小强子央求道。
    韩明秀看了何莉姐眼,不冷不热的说,问你姑。
    这俩熊孩子虽然烦人,但毕竟是何莉姐的亲侄子,何莉姐都对他俩也狠不下心来,韩明秀也不好对他们不好,只能把这个球踢给了何莉姐。
    还好,何莉姐并没有让她失望,没等两个孩子哼哼唧唧的央求她呢,何莉姐就抢先开口说,“想吃的话叫你妈给拿二斤饭票来,再给拿两块钱,我又不是开银行的,晌午供你们吃一顿就不错了,还想连牌儿跟着吃?你们当我是开银行的啊……”
    俩孩子一听,顿时把脑袋耷拉下来了,他们知道,就他妈那口劲儿,别说是拿两块钱二斤饭票,就是拿两毛钱二两饭票,他妈都不带舍得的!
    “秀儿,咱们走,别理他们。”何莉姐拉着韩明秀,气冲冲的走了出去。
    到了外面,何莉姐还生气呢。
    “这个死女人,天天打发孩子来咯哧我,拿谁当冤大头呢?”
    韩明秀拍了拍她的肩膀,“姐,别气,气大伤身,反正他们也快搬走了,往后尽量少往来就是了。”
    何莉姐点点头,“也对,这样的亲戚,有还不如没有呢……”
    当晚,两人在同和居吃了鼎鼎大名的招牌菜——三不粘。
    三不粘以蛋黄为主料,佐以绿豆粉和白糖,炒成后放入白瓷盘中,色泽金黄,吃入口中,咸淡适中,鲜爽可口。由于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故此得名为“三不粘。”
    除了三不粘,俩人还点了个糟溜三白,银丝卷,干炸两样,吃得沟满壕平的,还满意的回来……
    第二天,何莉姐上班后,韩明秀就满京城挨家大饭店流窜起来,单挑那些有名气的菜点,而且一点就是好多,比如在‘全聚德烤鸭店,’她一下子就买了五只烤鸭、一百张荷叶饼,还买了一罐子甜面酱;在‘狗不理包子’那儿买了五百个包子;‘都一处’的烧麦一下子就来了十屉;‘天福号’的酱肘子来十盘,‘仿膳坊’的宫廷小点心,每样来十份……
    好容易来一趟京城,她可得多带点儿好吃的回去,不然下回再来还不定时啥时候呢。
    眼瞅着就要跟霍建峰结婚了,往后就又多了一个监督她的人,她再想出来浪,就更不容易了……
    此时,小东山霍家的饭桌上。
    霍奶奶看着儿子和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