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新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后的新衣-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篾?上辈子她虽然喜欢放风筝,可是从没修过风筝呀。

    苏禧下意识看向一旁的卫沨,卫沨长身玉立,眉眼清冷,两指夹着一枚棋子,正往棋盘中央落子。他的手指又长又好看,骨节分明,不知道会不会修风筝?

    转念一想到他曾经多次对自己袖手旁观,实在是不近人情,便是上回在藏经阁帮她拿书,也是为了笑话她小时候那桩窘事,苏禧不得不歇了这个心思。罢了……指望卫沨帮忙,还不如指望自己呢。

    苏禧环顾四周一圈,这里处于半山坡,茂林环绕,树木蓊郁,想找一片竹林应当不难。她两只手抱着风筝,对卫沨道:“今日多谢庭舟表哥,我先回别院了。”

    卫沨总算再次看她了,眼里瞧不出什么情绪,只道:“不必客气。”

    苏禧走出八角亭。听雁在亭外等着,见她出来,松一口气道:“姑娘,咱们回去吗?”这地方虽然距离别院不远,且听雁自己有功夫傍身,可是不能保证就不会有危险啊,万一遇上个什么豺狼虎豹,那就糟糕了。

    苏禧却摇摇头道:“你陪我去前面看看。”

    听雁疑道:“姑娘不回别院?”

    苏禧扭头,把风筝往听雁面前举了举,故意让她看老鹰摔断的翅膀。“不知道前面有没有竹子,听雁姐姐帮我砍几根篾片,回去后我让二哥给我修风筝……这个翅膀还能修得起来吗?”

    “修是能修好。”听雁踟蹰道,“您何不回去后再让人过来?”

    苏禧道:“我不想让柏哥儿知道风筝坏了,我想修好再还给他。”

    听雁只好寸步不离地跟上苏禧,时刻注意着周围的情况,一边走一边记下回去的路。

    没走多远,前方有一大片竹林,竹子茂密,正是春笋泛滥的时候。苏禧快走两步,一踏入竹林便觉头顶的光线昏昧了许多,抬头一瞧,竹叶浓密,大有遮天蔽日之势。她回身对听雁道:“快跟上来。”

    见听雁跟上,苏禧往深处又走了走。

    这片竹林想必有许多年头了,越往里走越是清幽寂静。苏禧没敢走太远,挑了一根长势较好的竹子,让听雁截取最中间的一段。听雁为了保护苏禧的安全,身上随时带着一把镶银匕首,那匕首是苏老太爷赏给她的,提醒她时刻记得自己的本分,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听雁三下五除二便削好了竹子,将那截竹子用络子栓在腰上,走回苏禧身边,“姑娘,可还需要别的竹子?”

    苏禧估摸着一根就够了,把帕子递给听雁,让她擦擦汗,道:“够了,咱们回去吧。”

    然后便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听雁谨慎,一路上都做了记号,每走二十五步,便用石头在竹身上刻一个记号,不迷路最好,万一迷路了,这些记号还能派上用场。可也不知怎么回事,她们分明是沿着记号往回走的,走了一圈儿却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原地。

    *

    苏禧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回身寻找听雁,不可置信地道:“怎么会……”

    听雁强自镇定,反而安慰苏禧:“姑娘别怕,许是方才走错了,咱们再走一次。”

    苏禧点点头,这次走得更小心谨慎了。

    然而一刻钟后,两人依旧再次站在了原地。

    苏禧这回是没法淡定了,谁能想到看起来一切正常的竹林,里头竟然还有迷阵?她体力再好,这会儿双腿也有些泛酸,却又不敢坐下休息,害怕都来不及呢,哪还有心思休息。要是再走不出这竹林,天黑之后就更不可能走出去了,那就表示得在这儿过夜。

    苏禧上辈子虽然过得不太如意,但也没吃过什么苦,这辈子更是娇生惯养的,何曾在外头度过夜?这么一想更加着急了,她拉着听雁的手,指向另一个方向,道:“那条路咱们还没走过,听雁姐姐,再试试那条路吧,说不定就能出去了呢?”

    听雁却不大赞同,劝说道:“那条路通往竹林深处,万一走得更深,姑娘,咱们岂不是更加回不来了?”

    苏禧一想也是,她们留在原地说不定还能被别院的人找到,若是去了更深处,那是找也找不回来了。她水汪汪的大眼睛含了一包泪,却又强忍着没落下,用手指擦擦眼角,自己安慰自己:“二哥肯定会来找我们的。”

    听雁跟着说是,然而心里却不太确定。

    太阳渐渐升至头顶,约莫中午了,其中俩人又沿着记号走了两次,结果仍是一样。苏禧捂着肚子,饿得两眼昏花,隐约似乎瞧见有一个人朝自己走来,青莲色锦袍,身姿颀长,容貌昳丽。兴许是饿昏头了,苏禧心道,她怎么看见卫沨了?

    可是卫沨真的站在她面前,俯身拾起她放在地上的风筝,对上她因惊讶而睁得圆溜溜的杏眼,“人都出不去了,这破风筝你还一直带着?”

    苏禧根本顾不上计较卫沨的语气,唇瓣嗫嚅,不可思议地问:“庭舟表哥……你怎么来了?”

    卫沨看了看她,小姑娘脸上的泪痕犹在,想必刚才哭过。他直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个油纸包,放到苏禧手中,拿起风筝走在前头,“这林中有一个迷阵,跟着我的脚印走,别走多余的路。”

    苏禧连忙跟上,这时候就是卫沨说什么她都信,之前几次的不愉快同这会儿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卫沨的形象在她心中拔高了一个地位不止。她惊喜地问:“庭舟表哥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卫沨脚步不停道:“路上有记号。”

    这一点,卫沨不得不夸苏禧的丫头聪明了。

    苏禧“哦”一声,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苏禧打开油纸包,里面躺着几块完整的翠玉豆糕,她愣了愣,也不知卫沨是特意准备的,还是只是巧合。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卫沨已经走远了,她忙追上去,“庭舟表哥等等我。”

    卫沨回身,见那小丫头抱着翠玉豆糕正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踩着他的脚印前行,眉毛微微一抬,眼里笑意一闪而过。等苏禧走到跟前,他道:“不急,等你吃完再走。”

    苏禧睁了睁眼,很意外卫沨居然有这么体贴的时候。

    卫沨似乎能看穿她的想法,唇畔略弯了弯,没有说话。

    下一瞬,苏禧的肚子十分应景地叫了一声,声音不大,但足以让他们两人听见,巧合得就像回应卫沨的话一般。苏禧脸皮子薄,容易脸红,一红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会只见她的脸蛋红彤彤的像个红苹果,直烧到了耳后根,可爱得紧。

    苏禧解释道:“我走了很多路……”

    卫沨抬眉。

    苏禧抿抿唇,又道:“也没吃午膳。”

    卫沨继续一言不发地看着她。

    苏禧终于泄气了,实话实说:“庭舟表哥不许笑话我。”

    卫沨看着她,旋即低低一笑,踅身继续走路,少顷才道:“走吧。”

    *

    苏禧再次回到半山腰的凉亭。

    苏祉带着人找来时,她已经累得趴在石桌上睡着了,身上盖着卫沨的墨色绣柿蒂窠纹披风。

    苏祉大步上前,对卫沨拱手道:“多谢卫世子救了小妹。”苏祉在来时路上已经听下人说了大概。

    卫沨站起来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苏祉却诚恳道:“卫世子客气了,改日我定带着小妹去齐王府道谢。”说着目光一移,落在苏禧身上,却在见到她身上的披风时滞了滞。

    卫沨面无异色,“山上风大,禧表妹睡着了容易着凉。”

    苏祉见卫沨神色坦荡,便知自己多心了,又感谢了卫沨一番,这才打横抱起苏禧。

    苏禧睡得很沉,饶是这般都没被惊醒,想必是很熟悉苏祉的怀抱,往苏祉怀里钻了钻,双手下意识紧紧地搂着他,像受了委屈的猫儿终于找回了窝,囔囔地道:“二哥……”

    苏祉腾出一只手揉揉她的头,道:“二哥在。”

    她安心了,复又睡去。

    苏祉带着苏禧回到别院。兴许是这次担心受怕,又累得不轻,苏禧回去后足足睡了一天一夜,次日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架子床上,这才晓得已经回来了。

    苏禧回忆了一下昨日种种,末了猛地惊醒,苏柏羽的风筝还在卫沨那儿,她昨儿睡着了,竟然忘了拿回来!

    今日就要回府了,苏禧不知卫沨住在何处,没法找到他。正不知该如何跟苏柏羽解释时,听雁进来道:“姑娘,外面有人求见您。”

    苏禧洗漱一番,往厅堂走去,里面站着一位穿玄色布衫、侍从打扮的男子。男子朝她行了行礼,道:“九姑娘,世子爷吩咐小人,将您昨日落下的东西还给您。”

    苏禧松了一口气,猜测八成是苏柏羽的风筝。待那随从把风筝递上来时,她没有多想,接过道:“劳烦你帮我转达一声,昨日的事,多谢庭舟表哥。”

    随从应下,告辞离去。

    苏禧回到屋里,想起昨儿摔断的风筝还没补好,一会儿苏柏羽就该起床了,她忙把风筝拿过来,看了看,惊疑道:“咦?”

    原本摔坏的那一只老鹰翅膀,此时已经修补好了,瞧着与原来无异。

    作者有话要说:

    【见面日记】

    昭元十年,元月二十五日,大慈寺藏经阁门口。

    苏禧:我不小心打碎了住持的建兰,挨了麻麻一顿骂T。T都怪那个小哥哥告状。

    卫沨:书很好看,遇见了一个粉团子,吃东西弄得全是口水,小孩子真可怕。

    昭元十七年,元月十五日,东大街。

    苏禧:……只想替街上的姑娘们说一句:不娶何撩。

    卫沨:好吵,想快点回家。

    昭元十七年,元月二十日,总督府。

    苏禧:没看到我够猫很辛苦吗??不知道上来帮帮忙??白长这么高了o( ̄ヘ ̄o#)

    卫沨:这小丫头有点眼熟,再看看说不定能想起来。

    **

    上一章的红包已经送了,在这里提醒一下姑娘们,下次送红包的时候记得登陆啊,不然我没有办法送的呀!

    今天的日记暂时写到这里,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就告诉我,明天我再继续~~

    放个自己的专栏,如果喜欢胖月的文就收藏了吧(⊙v⊙)希望今年作收可以破3000!

     

 第18章 四喜饺子【小修】

    回府后,殷氏听说了别院的事,怪听雁当时没有劝住苏禧,罚了她半月月钱。 又狠了很心,把苏禧一块儿罚了,叫她这半个月除了族学哪儿都不许去,抄写十遍《道德经》。

    殷氏道:“若非齐王世子救了你,兴许这会儿你还困在林子里。你这丫头……平日就是太惯着了,不晓得天高地厚,幸亏这次有惊无险。改日我带着你去齐王府,好好向齐王世子道一番谢。”

    苏禧趴在殷氏腿上,侧仰着脸看她。想起卫沨帮自己修好的那只风筝,乖顺地点了点头,她是该好好跟卫沨道谢的,要不是他,她和听雁也走不出那片竹林。

    只是有些不凑巧,殷氏要带她去齐王府的那一日,族学里的楚先生要考小试。楚先生教学颇为严厉,平时便不许学生随意请假,更别说是小试这般重要的时候。

    苏禧自然是去不成齐王府了,跑去跟殷氏说了一声,殷氏只叫她专心小试,小孩子家家不去也成。况且苏禧快长成大姑娘了,不好再跟着抛头露面,这次有她和苏祉前往就行了。

    殷氏和苏祉出发后,苏禧跟苏凌蓉、苏凌芸一块儿坐马车去总督府的学堂。

    楚先生小试的内容是前阵子学的《论语》,楚先生当堂提问,抽点学生回答,谁答对便在谁的名字后面画一条线,最后根据谁得到的“正”字最多来排列名次。这对苏禧来说是小菜一碟,她上辈子有两门课学的最好,一个是姬先生的琴课,另一个便是楚先生的课。

    课后不出意料,苏禧名字后面有四个“正”,比第二名的苏凌蓉足足多了两个,苏凌茵比苏凌蓉少一条横线,苏凌芸和苏凌苒皆只有一个“正”。

    楚先生把苏禧表扬了一顿,道:“九姑娘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七姑娘和八姑娘都应该向九姑娘学习。”

    楚先生走后,七姑娘苏凌芸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她可不认为苏禧有多厉害,八成只是运气好罢了。

    苏凌蓉沉着脸,没说话。

    苏凌茵和苏凌苒朝苏禧走去,苏凌苒一脸钦佩地问:“幼幼,那些句子你是怎么记住的?我昨儿背了一晚上,今早起来就全都忘了。先生还要考句子的意思,你比我还小一岁,你是怎么记住的?快让我瞧瞧你这小脑袋瓜里装了什么。”

    苏禧往后一躲,不让她看,苏凌苒便改了方向,往苏禧的肚子上挠去。

    苏禧怕痒,笑得东倒西歪,软声求饶道:“论语那么多篇,一晚上哪看得过来……八姐姐放过我吧,别欺负我了,日后我教你一块儿学好吗?”

    苏凌苒这才满意地撒手了,见苏禧笑得脸蛋儿红红的,眼角泛着泪花,眼睛又大又亮,忍不住也“扑哧”一笑,故意说道:“瞧你这样,看得我更想欺负了。”

    苏凌茵比两人大,不与她们一起闹腾,见时间差不多了,领着她们去偏室用午膳,“下午还有邱夫子的画课,苒苒,不许欺负幼幼了,快过来。”

    因着苏禧三人住在将军府,晌午没时间回去用午膳,苏凌茵和苏凌苒为了迁就她们三人,便一起在学堂的偏室共进午膳。偏室里设了暖塌和罗汉床,若是累了还可以在这里歇会儿,房间布置得很是整齐干净。

    眼下五个小姑娘围成一圈儿坐在浮雕松狮纹圆桌上,俞老太太身边的华嬷嬷亲自布菜,将一道道菜布上桌后,华嬷嬷道:“姑娘们慢用。”便退到了一旁。

    虽说是一起吃饭,但五人之间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苏禧、苏凌茵、苏凌苒坐一头,苏凌蓉和苏凌芸坐另一头,若非必要,两边几乎不怎么对话。

    苏禧想起什么,放下筷子朝一旁的听鹤跑去,仰头问道:“听鹤姐姐,我带的东西呢?”

    “奴婢这就去拿。”听鹤猛地想起,忙转身去了后面,不多时拿回来一个描金瓜蝶纹葵瓣式捧盒,递给苏禧:“姑娘。”

    苏禧接下,回身一边走回圆桌一边喋喋不休:“四姐姐,八姐姐,这是我特地让听鹤做的海棠酥和四喜饺子,你们尝尝,比外头御和楼做的还好吃呢……”

    刚走到苏凌蓉身边,苏凌蓉却停下筷子,忽然站起来,往后退了一步道:“我吃好了。”

    这一退恰好撞到苏禧身上,苏禧猝不及防,仓皇后退一步。本来还能站稳的,但是苏凌蓉又往她身上一倾,压了一压,她手上的捧盒没有拿稳掉在了地上,海棠酥和四喜饺子洒了一地。

    苏凌蓉见状“哎呀”一声,愧疚道:“九妹妹,我不晓得你在身后,没撞疼你吧?”

    苏禧抿了抿唇,她就在苏凌蓉身后说话,苏凌蓉怎么可能不晓得她在身后?

    苏凌苒也瞧见了,站起来忿忿不平道:“五姐姐怎么能这样?幼幼比你还小,你怎能这么欺负她?”

    苏凌茵也是一脸不赞同,皱着眉头,十分不能理解苏凌蓉的行为。

    苏凌蓉不甘落后地回视,底气十足道:“我都说了不是故意的,什么叫欺负她?她自个儿走路不看着点儿,却还怪到我头上,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