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X》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志X-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来,敌军定会以为小山丘后藏有大量伏兵,我料定他们必然会望风而逃!仲谋公如果还有担心,可事先扮作百姓,敌人不熟悉地形,即便有什么万一也可从容逃走。  ”
    孙权点头道:“不错。  若想让敌军退去,确实只有此法!来人……传令下去,就按锦川公说的办!至于扮作百姓遁走一事,就让文官们先扮吧!我久经战阵,何惧曹兵?”
    一切准备停当,曹兵果然到了。  却是由曹仁、田豫带队。  他们一路无人拦截。  直到舒城之下。  尖兵回报,舒城城门大开,周瑜正与小乔端坐抚琴,杨华也在一边饮酒欣赏。
    曹仁大奇,便与田豫带兵缓缓接近城门观看。  只见城门大开,有十余个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而周瑜、小乔、杨华果然都在城楼之上,小乔抚琴,琴声抑扬顿挫。  激荡人心……奏地却是《十面埋伏》之曲。  那周瑜还在旁边指点:“嗯,这一段的意境还应更加激昂一些……对。  就是这样。  ”
    曹仁惊道:“人说‘曲有误,周郎顾’,果然是周公瑾未死!我们可能是落入圈套之中了……”边上田豫怀疑道:“莫非是他们手中无兵,借此故弄玄虚么?”曹仁摇头道:“不会!上次江陵城外,他就诈死了一次,诱我中伏,这次一定是故计重施……况且还有杨锦川在旁,他们都是诡计多端之辈……”
    正说之时,一个士兵来报:“报告!那边小山丘之后尘土飞扬,鸟群惊起,似是有大部队在运动!”
    曹仁一见忙道:“不好!果然有埋伏,我们中计了,快退!”曹仁田豫挥军速退,杨华在城楼上长身立起,哈哈大笑道:“子孝!国让!怎么退得那么快?真不过隐!是不是孤军深入,军粮没带够啊?”二人闻言,更是没命奔逃!及至路过合肥外围,却被守将程普发现,率队截击,他们这支部队立时被大量军队团团围住。
    田豫对曹仁叹道:“敌军主力仍在合肥,可见我们刚才是中了敌人的空城计!现在我们被围,需要暂且结阵坚守。  不过,我们退得这么快,敌方地追兵没有跟来,情报也不会送得这么快,合肥城中多半不知舒城的详情,且看我诈他一诈。  ”
    于是,田豫在阵前大呼,要求与敌方主将对话。  程普以为对方想要投降,商量条件,于是露面与田豫搭话。  不料田豫说道:“我们既然从舒城方面来,说明舒城已被我军另一支部队占领,你们的主公落荒而逃,正被我军搜捕。  我们这支部队另有要务,所以绕城而走,不想与你们交战。  将军不去舒城救主公,却在这里与我们纠缠做什么?不如两家各自方便一下吧!”
    程普知道舒城没有多少部队,闻言果然大惊!虽然没有撤围,却也调动不少部队前往舒城察探。  田豫趁此机会,让曹仁下令奋力突围,果然夺路而出,以最小的损失,退回了寿春。
    曹操这边,虽然偷袭不成,却基本上全身而退,不禁对田豫之智大为赞赏;而孙权这边,对杨华大胆使用空城计也是赞叹不已,纷纷请教。  当然,这时田豫使用诈谋突围一事也已传来。  杨华笑道:“我地空城计,与田豫的诈谋突围如出一辄,都是针对敌方主将地‘心病’而采用地‘心理战术’。  针对敌方所担心地事情,故布疑阵,有时能胜过几万精兵……”
    接着,他喝一口茶,话锋一转道:“不过,从这件事情,引发出我心中的一个新的战法:你们看。  对方绕过合肥,奇袭舒城。  如若成功,其实对我们打击极大!眼下各方势力的防御阵线都属于‘点状防御’,城与城之间根本就是畅通无阻的。  只要我们情报到位,派奇兵偷袭敌军地后方城市,几乎是手到擒来。  如果我们不把眼前敌军驻有重兵地城市作为攻击点,而是描准敌人的后方城市,穿插行动。  批亢捣虚,便如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这可以称之为‘立体战争’。  ”
    他这一说,众将便议论开了,葆贬皆有。  孙权道:“如果行得通,谁不想这么做?但越界攻击敌人后方,通常粮草难以接济是个大问题,如若不胜。  则是死路一条!其次,欲行穿插攻击,必须使用骑兵快速行动,而我方马匹资源困乏,不易武装大量骑兵;而且,敌后城市。  不与己方接壤,即便攻下,遇到敌军反扑时能否守得住?也还是一个问题。  因此,纵观古今战例,通常不会有人如此行险。  ”
    杨华点头道:“仲谋公所言极是,但历史上这样地先例也还是有的。  但这是军机,请仲谋公借一步说话。  ”二人到达无人处,杨华继续说道:“光武帝时,南越人征侧、征二姐妹在交趾郡造反,攻克邻近城池六十余座。  自立为女王。  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征剿。  初时于陆路攻之不下,伏波将军遂领两万人乘船于海上。  迂回到冷县(今之河内)附近,在敌人的大后方登陆,征侧、征二的军队措手不及,其国遂灭。  如今江东军势,舟楫之利为优。  而合肥以北,河网渐少,一马平川。  眼下曹操重兵守卫寿春,与其硬打,是舍长取短了。  不如由吴郡集中战船,浮海北上,力强则攻北海,求稳则攻辽东,况且攻下辽东,则能获得那里的战马资源,至于后勤则由海上补给。  如此一来则取长补短,方为北伐制胜之道!”
    孙权沉吟半晌,说道:“此举果然匪夷所思!但以极南之兵攻极北之地,恐有意想不到地困难,须从长计议方可。  ”
    杨华知道这是一个胆略问题,孙权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其实眼下曹操还没有练成水军,以舟楫北上正是好时机!但孙权毕竟不是自己直属势力,话只能点到为止了……
    当天晚上,杨华还有很多事要做,因此也就没有与孙权继续深谈。  冯菁准备好了热气球,与大乔护送周瑜离去,小乔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姐姐,杨华也与冯菁含泪吻别。
    第二天,薜灵芸正好赶到。  她一见杨华,就撕缠着撒娇了很久,赢得了杨华不少“许诺”,这才向杨华述说了关于慈航静念派可能会支持刘备势力地事。  杨华立即引起高度重视,联想到诸葛亮探查周瑜是否真死地行为,不禁想到了一个重大可能:“难道说刘备打算趁周瑜病故,而东吴主力集中在合肥地时候,趁机进攻东吴的西线?如果出于那个‘慈航静念派’地考虑,这种扩张行动的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黄月英与孙权同属拜火教,难道会视而不见,不发挥其影响力?”
    于是,他立即通知侦察兵,联络祝融,通过拜火教的渠道向黄月英征询。  当然,由于路途遥远,无法立刻得到回答。
    几天后,周瑜已经正式安葬。  为掩人耳目,避免让人知道是空棺,杨华暗中指使小乔设立了好几处“义冢”,再打造了好几口一模一样地棺材,各处同时下葬,让人分辨不出那一处才是真正的坟墓。  这对于当时的知名人物是常有的事。
    此后,另外一件事被紧接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一个月后,由乔国老作主,将小乔正式嫁给杨华。  当然,名义上是“公瑾遗嘱,小乔改嫁锦川”。  三国时没有后世诸多的规矩,也没有漫长的“守孝期”,况且乔国老和小乔都心知肚明实际是怎么回事。  于是,在庐江小乔地娘家举行了婚宴,孙权等人都前来出席,热闹了七天。
    杨华与小乔早就难舍难分,经过诸般波折,终于“入门”,自然恩恩爱爱。  小乔抱着他悄悄地说道:“好耶,这一回我就可以怀你地孩子了……”杨华伸手摸了一下她红红的脸蛋:“你还不大,为何那么想要孩子?”小乔道:“嫣儿妹妹比我还小,就已经怀上了呢!”杨华奇道:“是么?我怎么不知道?”小乔笑道:“嘻嘻!你忘了以前给我们姐妹立地规矩了?‘不满十八不准怀孕,否则影响身体’,她怕你罚她,不敢和你说耶!”杨华笑道:“已经怀上就算了嘛!这年头又没办法中止……你告诉她别怕,我不会罚她。  因为如果心情不好,会影响‘胎教’,对孩子也没好处。  所以只好便宜她啦!”
    小乔笑道:“我就知道杨大哥心好!那么我也……”杨华连忙假装严厉道:“不行!你要敢,就重重地打你屁股!”小乔狡猾地笑道:“原来就是这样的惩罚啊!我记得你以前好像‘罚’过我啦,这么说我已经有怀孩子的权利了!”杨华笑骂道:“真敢钻我空子?看我今天怎么整治你……”
    “杨大哥轻点……我父亲还在隔壁呢!”小乔幸福地闭上眼睛……
    杨华醉生梦死了好几天,却把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给忘了,经薜灵芸半开玩笑地提醒,才想了起来:“师傅!你这些日子好风流啊!却有新人忘了旧人,那边祝融师傅的来信好几天了,你看都不看,她一定好伤心……”
    “哎呀?真把这事给忘了……快拿给我!”
    杨华看信,不由得渐渐锁紧了眉头:慈航静念派,真是不可小看!
第九十章 荆州突变
    第九十章  荆州突变
    祝融在信中转述了来自黄月英的一些出乎意料的消息。  原来,自从刘备与慈航静念派接触之后,就对诸葛亮的依赖程度下降,同时诸葛亮似乎受到了什么人的“劝告”,也开始有很多事情不再与黄月英商量,自行其事。  因而刘备是否攻吴之事,她毫无所知。  但黄月英还是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情况,那就是在此期间,慈航静念派果然显示出他们的力量,他们利用佛教在西南边境一带的深厚影响力,以‘神佛的意旨’,竟说服了云南土王孟获加入了刘备势力,两家兵合一处,力量大大增强,兵力已超过十万。  所以,刘备若采取对外扩张行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杨华想到,情况如此严峻,从道义上应该立即通知孙权一下。  于是,次日他就从“密月”中清醒过来,前去会见孙权。
    不料竟已经来不及了。  从孙权那里忽然得到消息,刘备以“孙尚香问题”为借口,指责东吴“悔婚破盟”,兵分两路对东吴进行了突然袭击。  孟获一路自云南出兵袭击东吴的交趾郡,关羽一路则从武陵出发袭击东吴的南郡(江陵)。  而这两处城中显然早已潜伏了内应,当蜀军兵临城下之时,城中也同时出现内乱,因而猝不及防之下,两城尽皆陷落。
    杨华闻言,吃惊程度不亚于孙权。  孙权问道:“锦川公消息应比我灵通,可知大耳贼何时具备了这样惊人的实力?”杨华叹道:“虽然事先有所察觉。  却没料到他们会发展得这样快!”于是便把佛教慈航静念派地宗旨以及他们支持刘备的事情说了一遍,并说:“慈航静念派之所以会支持刘备势力,主要是由于慈航静念派的一个重要传人正好是关羽的女儿关师音,因而听信了刘备的一面之辞。  ”
    “原来是这样。  ”孙权沉吟道,“眼下我军的主力都在东线,一时来不及西调,不如先采取‘和亲’政策。  以作缓兵之计,同时亦可釜底抽薪!嘿嘿……”
    于是孙权派鲁肃为使。  向刘备方面提出:愿将孙尚香嫁给左将军刘玄德;但同时请汉寿亭侯关云长将女儿关师音许配给吴侯孙仲谋的公子;如果同意,则东吴方面承认蜀军对于江陵和交趾地占领,双方从此各安边界。
    这一提议,引起了刘备方面的激烈争论。  刘备、诸葛亮与慈航静念派地长老等人反复搓商之后,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可以同意这两项政治婚姻,借此巩固东线阵地。  趁机转移主力向北,拿下张鲁所占领的梓潼,以统一益州全境。
    于是鲁肃回覆孙权,孙权也十分满意,由于事不宜迟,便让他带着孙尚香,再次出使到江陵,以“交换”关羽之女关师音。
    谁知关师音本人曾走遍天下。  见过无数才子,哪肯心甘情愿嫁给默默无闻的孙权之子?只是迫于派中长老“以大局为重”的压力,不得不嫁。  她虽然没有明说,但临别时多次拉着乃父痛哭,关羽显然看出来了。  关羽原本就有些高傲,又怎能委曲了这么优秀的一个女儿?于是当鲁肃交割了孙尚香。  准备上前领走关诗音时,关羽却以身躯挡住了他,说道:“且慢!我的女儿不愿意,因此我这个做父亲的,也就不能把她交给你!”
    鲁肃不禁一愣,为了大局,他忍住气说道:“关将军!这可是我们双方商定地协议啊,先不说军事上的利益,单说令爱嫁给我主吴侯的大公子,也不曾辱没门第啊!”
    关羽冷笑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江陵、交趾已在我军手中。  难道贵方不承认。  我方就守不住吗?”
    鲁肃不禁勃然大怒,说道:“好啊!那么文台公的在天之灵。  自然不愿其虎女嫁与小人!请交还尚香郡主,我们走!”
    关羽却暗示手下拦住鲁肃,拒不交还孙尚香。
    鲁肃仰天长啸,须发皆张,提起大刀,一刀把眼前案桌劈成两半!大喝一声:“关云长!我从未见过如此背信忘义之人!今天虽然只有我一人,也要与你拼死一战!便让我们血染大帐吧!”
    关羽颜面通红,提刀伫立,却未出手。  他明知今日理亏,也有些敬佩眼前这位不畏**的魁梧汉子,今日如果贸然博杀鲁肃,势必引起天下人唾骂,于是只得一使眼色,令手下放了孙尚香。
    鲁肃带回孙尚香,扬帆而去。  从此以后,鲁子敬“单刀赴会”,夺回尚香郡主的英名传遍了天下。  而关羽“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的行为,也引起了天下士子的激烈争论,葆贬不一;然而这在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地眼里,却是极其不满。
    由于协议未能达成,东部战线必须有重兵驻守,向北进攻的计划就被搁置。  刘备诸葛亮指责了关羽,但关羽说:“那有何妨?且看我向北攻下襄阳,取得更大地盘!”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关师音既然没有离去,慈航静念派必然全力支持自己。
    果然,关师音对老父维护自己婚姻权益的行为非常感动,在她的活动下,从云南招来了不少兵马,包括象兵和藤甲兵。  关羽日夜操练,准备发动襄阳战役。
    时间一天天过去,建安十五年到来。  此时刘备在慈航静念派的鼓动下,感觉人强马壮,便自封为“蜀王”,同时封关羽、张飞、黄忠、张任、严颜为“五虎大将”。
    曹操方面闻知此事,百官皆道:“大耳贼都可自封为王,承相如何不可晋为魏王?承相今已击退东吴来犯兵马,迫使其全面撤军(其实是因刘备袭击江陵所致)。  又添战功。  ”于是名义上由百官上表,实则曹操自己意愿,汉帝下旨,曹操晋升魏王。  曹操晋为魏王之后,子嗣便可以“袭爵”,为最后取汉帝而代之铺平了道路。  这便是曹操地真实意图。
    汉帝其实是不得不下旨,但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不由得长嘘短叹。  曹皇后便问道:“皇上有何心事难解?”汉帝此时哪有好脸色?但又不便公开得罪皇后,便“哼”了一声。  不作回答。
    曹皇后因被薜灵芸所劝,曾劝她“表明心意”,于是并不发怒,宛约说道:“我父年迈矣!皇上还年轻,何须萎靡不振?要知忧则伤身,皇上应保重龙体,臣妾至少希望与皇上做一对百年夫妻呢!”
    汉帝听得心中温暖。  又觉得话中有话,不由得眼睛一亮,转身拉住曹后地手道:“皇后真愿为朕分忧吗?不知皇后有何以教我?”
    曹后叹道:“臣妾难以明说。  眼下只想到十八个字:察群臣,听议论,笼其心,劝其忍,尽人事,待天命。  ”汉帝大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