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伐天下-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金国立国以来少有的将才,但是并没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从前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你凡事以我们大金国的利益为重,并没什么个人野心,朕对你反而比较放心。”
  纥石烈志宁沉吟了一会,说道,“如果陛下真的要重用微臣,请您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吧!”
  想不到对方这么快就提条件了,完颜亮也不禁一愕,但很快就面带微笑,这样都挑明了其实最好。
  “志宁,你想要什么?”,完颜亮也不敢把话说满了,万一纥石烈志宁狮子大开口,他可吃不消。
  “对将军来说,没有什么比兵权更重要,微臣没有别的要求。”,纥石烈志宁的语气异常坚定。他这也是在试探完颜亮,如果他真的愿意将兵权下放,那自己就忘却私怨,为完颜亮尽忠好了。反正纥石烈志宁也知道,自己除了带兵打仗,并没什么别的才能。
  “好,那朕就任命你为殿前都点检,三万禁卫军归你统率,如何?”,完颜亮很快就作出了决定。
  纥石烈志宁听到后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本来只想要几万杂牌军的,没想到完颜亮将最精锐的三万禁卫军给了他。禁卫军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他们的战斗力是金军中最强的,而且全是骑兵。和一般的骑兵不一样,金军禁卫军的骑兵披上重甲就是重骑兵,卸掉甲胄等负重便又是一支可怕的轻装弓骑兵,而就算下马步战,他们也不逊于一般的精锐步兵,适应能力强得可怕。在纥石烈志宁看来,有了这三万精兵,他能做的事太多了。而且事情还远不止这么简单,完颜亮将禁卫军交给纥石烈志宁,等于是将自己的安危都交给了自己的仇人,这是天下少有的信任。纥石烈志宁虽然知道完颜亮也是局势所逼,但也被感动得涕泪交流,朝完颜亮稽首三次。
  完颜亮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样一来,纥石烈志宁算是对他死心塌地了。但他还打算在添一把火,“志宁啊,虽然你目前官阶不高,但是用兵之才是我们大金国第一的,朕现在就将佩剑赐给你,这里的所有军队下面都由你来指挥,直到击败赵军为止。”
  此时的完颜亮在纥石烈志宁眼中,已经是金国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后的又一位圣君,他暗暗下定决心,从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纥石烈志宁再无迟疑,立刻将自己酝酿了许久的一个计划说了出来,“陛下,想不想彻底打垮赵军?”
  “志宁有何妙计?”,完颜亮一听就来劲了,这可是他眼前最迫切的愿望了。
  “先翁诸般都好,就是有时有妇人之仁,遂有今日之祸。”,纥石烈志宁并没立即回答完颜亮的问题,反而先评价起兀术来了。但他说的倒是挺准确,兀术先后放过了三个人,第一个是赵构,结果南宋建立,金国没能一统天下;第二个是赵抗,结果赵国建立,金国自身的安全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第三个是完颜亮,结果不但被他夺走兵权,连命都送掉了。
  完颜亮听后干笑一声,他以为纥石烈志宁还是对兀术当初放过自己不杀有些不满。但很快他就明白了纥石烈志宁话中真正的含意,“志宁你大可放心,朕可不是一个仁慈的人哪。”
  “陛下,歼灭赵军的机会一旦出现,便不能有半点迟疑,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纥石烈志宁终于说出了他的真实意图。
  完颜亮听后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纥石烈志宁接下来要说的话一定非同小可。
  纥石烈志宁这时笑了起来,“其实论用兵,陛下您与布帅并不在微臣之下,然而你们一直与赵军交战,当局者迷,反而是微臣这个与赵军交手次数不多的人旁观者清了。”
  帐内的声音细若蚊蚋,此时除了里面鬼鬼祟祟的两人,无人知道将会有什么样的危险摆在北伐军的面前
  赵抗此时刚刚离开徐州返回临安,临行前他将刚整理好的赵国王位继承制度的粗稿公布了出来,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赵国不设固定的王储位置,赵王的子嗣不但不能凭借出身获得继承权,就连爵位都必须靠自己的功勋来换取。当然,必要的差别待遇还是有的,要不然估计没谁愿意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国王了。首先,国王的子嗣从军时不必从士兵做起,可以一开始便担任基层军官的职务,但最高也就营长。其次,当国王死后,他除下任国王以外的其他子嗣可以获得特别功勋二千点,女儿则是一千点。以上便是身为国王儿女的有限权利。而且,某种意义上讲,赵国每一个国民,都有成为国王的可能,当然,那只是理论上的可能。

第三百六十七章 继承制度
  赵国决定下一任国王的依据是军功,准确地说,是年平均功勋,但立功年限不得低于五年,以免新国王因经验不足而犯下大错,另外,斩首功勋若不到总功勋的三分之一,那么总功勋按斩首功勋的三倍计算,以免这一制度发展下去却变成了内政能力的比较。还有一点,用于比较的功勋不是实际功勋,而是修正过的的结果,修正的方法就很值得玩味了,这正是形成差别的关键所在
  赵抗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如果真的搞成每个人都有继承权,那赵国非空中解体不可。但若还是沿用嫡长子继承制,出垃圾君王的概率又实在太高了。赵国的军权可都是集中在国王手中的,要是无能之人坐在这个位置上,危害实在太大了。所以赵抗思量月余,找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他规定,国王的子嗣功勋照实计算,三代以内的王族(按父系归类,母系不管几代都不算皇族。)子弟减半计算,三代以外的支系王族成员再减半,外姓之人则再减半。以上只限男子,如果是女人的话,还得减半。另外,如果是外姓或女人成为国王,其子嗣在王位继承上作外姓处理,但可以享受前面提到的两项权利。而如果某外姓连续两代担任国王,并且保持赵国原有的基本制度不变,那么该家族可以取代赵氏,成为新的王族。另外,每个人都有继承的权利,也有不继承的权利,也算是给个人保留一点自由。
  如赵抗所料想的那样,这项制度虽然对大部分人都有好处,但是由于中华数千年以来家天下的传统,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了反对。但是赵抗表示,自己虽然还年轻,但未必就一定会有儿子,就算有儿子,也未必就适合当国王。就算一切都满足,几代之后也迟早要出问题的。因为赵氏子弟都从这项制度中获利,所以赵抗提出一个还说得过去的理由后,大家就不吭声了。
  接下来是女人的问题,中华自古以来就是重男轻女,大家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在大家看来,赵抗允许女人参军从政就已经很过分了,要是出现了女王,男人们的面子还往哪儿搁啊?但赵抗以武则天和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太后为例,证明女人是有可能当好君王的。而且赵抗表示,自己已经对女人继承王位做出了很大的限制,就算是自己的女儿,也得比她的兄弟多出一倍功勋才行。何况赵抗还对王位旁落到女儿的夫家做出了防范,那就更没什么问题了。若她真的能做到,证明其才能出众,为什么不能当女王?最后,赵抗用一句话令大家都哑口无言,“难道你们觉得自己连女人的一半,都做不到吗?”
  外姓继承的问题是反对得最激烈的,家天下的传统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不过因为除了赵氏子弟以外,其他所有人都从中得利,赵抗其实只需要说服他的那些堂兄弟和侄子就可以了。赵抗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一个外姓之人能获得超过第二名八倍的功勋,那他完全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对这种人来说,就算你不给他机会,只要他有野心,也一样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夺得王位。而那样的话,赵国将陷入内战的泥潭,百姓就太可怜了。而且,如果此人是通过暴力方法夺得王位,那么原有的赵氏王族一定会被斩草除根,这对赵氏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国王可以预先将其除去,但是一来人才难得,这样做实在太可惜;二来也可能会失手,那么此人夺位成功后,想他不报复都是不可能的。而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个王朝是亘古不灭的,赵抗这样做也是为自己的家族留条后路。赵氏族人本就对赵抗心怀畏惧,再加上赵抗说的也确有道理,大家便大都不再反对。而赵抗又适时地激了他们一下,“难道你们就没一点志气吗?我已经给你们大开方便之门了,你们要还赢不了,我就真的得叫你们一声‘废物’了”
  那些小伙子中最大的也就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而经过赵抗这一年多的培养,他们原本被压抑了很久的血性也得以恢复。如今赵抗这么一激,他们怎么受得了?于是连最后一点反对的声音也消失无踪了。
  赵抗本来以为,只要搞定了族人,那些外姓将领还不是手到擒来?可没想到虞允文带头反对,自然其他人也只能随声附和了。赵抗并没有当众说服虞允文的十足把握,便选择了两人间私下会谈的方式。
  结果谈了一会才知道,虞允文并不是反对赵抗制定的这项制度,而是反对他在北伐期间公布此事。赵抗目前并无子嗣,也就是说大家都有机会,如今北伐正是建立功勋的大好时机,赵抗这样一刺激,很可能令众将急功近利,那些赵氏子弟尤其如此。
  赵抗听后反而笑了,“虞相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如果连这点诱惑都抵抗不了,那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坐我现在的位子,想找死就随便他们好了。”
  虞允文叹息了一声,赵抗的话是没错,可将亲人的生命都视如草芥,他要不是太强,而且有君王的身份,在这世界上恐怕很难生存吧,尽管赵抗是出于公心,但旁人可未必这么看。不过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就不再反对,毕竟这项制度就其本身来讲,应该还是很适合赵国这个特殊国家的。
  江晨星原本就支持赵抗的决定,如今虞允文也发话表示支持,原有的反对意见自然很快就消失了,赵抗便离开徐州返回了临安。虽然事情闹得很大,这一制度只不过是试行的,如果赵抗发现其存在明显漏洞的话,仍有改动的可能。这样一来,即使日后赵抗进行修改,也算不上失信于天下了。
  赵抗这次回来后,除了礼仪和书法外,吴太后还对其展开了音乐方面的教学。虽然音乐不像那两样那么有用,但一来可以调节心情、改善气质;二来身为君王,连音乐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可是会被人笑话没文化的。而且吴太后对赵构在诗词书画上的天赋可是很了解的,心想赵抗是他亲生儿子,学起来应该很快才对,但结果却令她大跌眼镜。赵抗在这方面,简直比猪还蠢,进步慢得可怜。而且不止是音乐,经过吴太后测试,在赵构擅长的领域中,赵抗除了书法和文章还稍微有点潜力以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是毫无天赋可言。
  一心思念亡夫的吴太后很不甘心,她甚至不顾嫌疑,将刘檀请了出来给赵抗当老师。刘檀虽然恨意未消,但也不敢违逆这位太后姐姐的意思,她可知道这位姐姐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心慈手软。

第三百六十八章 卷土重来
  刘檀在赵构死后,在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人了,但她面对赵抗这块榆木疙瘩,也是无可奈何。她也想不通,为什么平时聪明绝顶的赵抗,在这几个方面简直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说实话,要不是赵抗长相与赵构相似,她们二人可能还真要怀疑他们是不是父子了,差异怎么会这么大的?但事已至此她们也没有办法,吴太后不得不放弃了她的“赵构重造计划”,心情一度也变得很低落
  不过对赵抗来说,这可是好事,因为学习课目的减少,赵抗估计只需要最多一个月便能学完了。赵抗跟刘檀约好,到时候一起去淡水,刘檀现在虽然见到赵抗时还是冷冰冰的,但她毕竟是年轻人,情绪恢复起来很快,现在她的恨意比起当初赵构驾崩时已经消减了一些。再加上这也是赵构的遗愿,她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赵抗并不太担心北伐军的情况,虞允文虽然经验尚浅,但是用兵稳妥,绝难大败。而虽然目前北伐军的战斗部队已经不足八万,但是虞允文大量使用了战争机械,从而使得十万多工兵在战时可以发挥出不下于正规军的战力。而且虞允文还大量征发目前已收复五州之地的青壮从军,即使不算民夫、海军和普通工兵,他手中的可用兵力也一下子猛增至十五万之多。
  而且封赏石贵等人以后,通过梁山泊的关系,北方各路抗金义军乃至那些规模较大的贼寇盗匪,都表示愿意服从赵国的领导,总兵力恐怕不下二十万之众。虽然他们的实际战力有限,但只要他们能拖住金军的后腿,在虞允文看来收复中原还是大有希望的。就算不太顺利,巩固已经占领的地盘,那还是没问题的。
  金军方面也是应对神速,各路援军陆续抵达后,金军总兵力更胜从前,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其中精锐的骑兵就有十万以上。而且这次完颜亮御驾亲征,再加上他此前歼灭了赵军大部分的骑兵,这可是自金赵交战以来的头一次,所以目前金军的士气也是非常高昂。
  纥石烈志宁现在已经成为了完颜亮的左膀右臂,一直随侍左右,深得他的信任。而布萨忠义则带着临时征集的十万“签军”,前往后方清剿那些抗金义军去了,要不然金军的补给线实在是太不安全了。目前看来,由于年轻的缘故,纥石烈志宁显然比起布萨忠义来,有着更美好的将来,因此暗中示好的将官日益增多,但都被纥石烈志宁一一回绝。他现在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他向完颜亮提出的那个计划,他要彻底歼灭赵军主力,至少也令其在数年内无力用兵,从而为金军大举南下争取时间。
  由于这段时间,赵军的主要精力都花在整顿军队与联络义军上了,再加上金军进兵神速,两军再度形成了对峙局面。赵军实际上除了徐州城一座空城以外,没能前进一步。再蠢的人也看出来了,目前双方都出动了本国半数以上的机动兵力,可以肯定,这一战将决定未来十年内天下的形势!
  由于目前手中的骑兵已经不多,虞允文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打算,将车兵与有限的骑兵用于保护后方的粮道。而完颜亮正如虞允文所料的一样,又使出了老伎俩,派出数万轻骑迂回到赵军后方,试图切断赵军的粮道。虽然由于赵军早有防范,他们未能得手,但也将赵军对付骑兵的两大利器——骑兵与车兵几乎完全定死在后方。这样一来,虞允文便被迫单靠步兵在平原上对抗金军精锐的骑兵,这令他异常忧心。天才归天才,也不过是一个人而已,总有无助的时候。而更令虞允文头疼的是,完颜亮很明显学乖了,他完全放弃了正面决战的想法。只是不断地用轻骑轮换骚扰,以消磨赵军的士气。而当赵军主动求战时,他则闭营坚守,将赵军官兵气得连牙齿都要咬碎了,他们还从没这样憋气过。
  别说他们了,连一向沉稳的虞允文都忍不住砸了几个茶杯,当然,是在没人的时候
  他也想过强攻金军的营寨,但是金军还有十多万步兵,出兵少了是肯定不可能攻下来的。而如果倾巢而出,那么金军只需用轻骑迂回到背后两面夹击,赵军必然溃败。而且没有战车搭载,单靠人马拖曳的攻城器械,一旦出现在开阔的平原上,简直等于在告诉金军“快来打我”一样。而如果只靠步兵强攻,就算金军不用骑兵包抄,赵军也未必攻得下来。
  虞允文知道这么一直拖下去的话,金军虽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但金国的国力毕竟远在赵国之上,自己未必耗得起,更何况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