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嫡-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时间只听到她头上珠子晃动间相互碰撞下发出来的细微声响。
  她不出声,岐王妃也不在意,自顾自的整理了衣裳冷笑:“还当柱国公府好歹是簪缨之家,没想到竟教出了你这样一个女儿。”她余怒仍未消,话里带着几分嫌弃。
  魏敏珠心中一跳,此时才觉得后怕。
  风一吹来,她浑身冰凉,唯独脸上肿烫得厉害。她也不敢伸手背去捂脸,连忙起身跪坐着听岐王妃训话。
  两人身后各跟了婆子下人,魏敏珠的乳母心疼她,却不敢上前来扶,只得有些焦急的望着她看。
  “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我当你心里该是清楚的,哪知你全然不顾,胆大包天,当着贵妃的面,连皇上也敢编排。”
  当初魏敏珠与小儿子的婚事,其实岐王妃是十分不满的。
  魏敏珠当年在画坊与傅明华积怨,稍加打听便听着了。
  当初还曾说崔贵妃有意于她,此后却再没提及过,只是那时柱国公府魏夫人走了长公主的路子,求仙容长公主进宫见了太后,太后才起义牵了这条线,最后才受嘉安帝下旨赐婚的。
  岐王妃也想着小儿子毕竟又不承爵,魏敏珠进了王府想也惹不出什么麻烦来,她又在魏敏珠未入王府时瞧过她几回,也见着是个规矩懂事的,实在没想到她见了傅明华会是这个样子的。
  “你打量着我心里不知你卖的是什么关子,便拿我当傻子呢。”
  她冷笑着牵衣领,这话一说出口,魏敏珠顿时大惊失色,也顾不得惧怕,自然也是不敢承认,忙就赌天发誓:“我不敢,母亲请听我说……”
  她跪了挪上前几步,想去抱岐王妃的腿,岐王妃却后退了几步,避开了她的手臂:“我今日就将话与你点醒了,秦王妃如何,也轮不到你来嫉妒……”
  “真的没有!”她说得斩钉截铁,此时骇得心都要跳了出来,浑身血液仿佛全要冲往脑袋似的,让魏敏珠伸出去的手在半空中一颤一颤的:“当初我的表叔温勖任的是幽州刺史,却遭秦王算计,而失了刺史之位,父亲兵部一职又遭秦王顶替,我数次见母亲不大开心,才心生不快,我错了。”
  她仰下头来,冷静之后,面对岐王妃阴冷的目光,魏敏珠便知道自已是绝不能认了岐王妃所说的‘嫉妒’。
  宁肯大逆不道直说自己恨的是秦王,也比说自己是恨傅明华下场好得多。
  她将来要在岐王府过活,至今还没有子嗣,与丈夫之间关系也并不是那么亲和。
  若她恨的是秦王,最多不过岐王妃恨她胆大包天,教育她一番,将来冷落她一些,也比在岐王妃心里,儿媳惦记着秦王要好得多。
  岐王妃的眼神便幽深了,看了她半晌,看得魏敏珠浑身直抖了,才冷笑了一声:“你好大的胆子!”
  这话一说出口,魏敏珠心里便长舒了一口气,看来这一关是渡过了。
  “岐王府向来不掺合政事,你既然已经嫁了人,就不该再这样管娘家的事,免得为婆家惹来大祸。”
  魏敏珠眼泪这才不停的往下流,忍了心中的酸楚,轻声应是。
  “今日且是给你一个教训,将来如果再不知轻重……”
  岐王妃话还没说完,魏敏珠便连连摇头:“绝对不敢了!”
  两人沉默半晌,岐王妃才叹了口气:“起来吧。”
  说了也不肯再看她,只听到‘西西索索’衣裳拖在地上的响声,岐王妃眼中露厌恶之色,这才自顾自转头往另一边走。
  她这幅模样,自然是不能进大殿的,需要收整一番才成。
  下人将魏敏珠扶到了一侧,东净里岐王妃身边侍候的婆子替她整了衣冠,小声的问:“您就相信了?”婆子指的是魏敏珠之前的话。
  “她还不是十分的蠢。”岐王妃闭着眼睛,脸上露出烦燥之色来。
  魏敏珠说的话她当然不信,不过不管信不信,魏敏珠既然还知道遮羞,人也不是蠢到没救,冷静下来还知道话要怎么说,自己也得顺着这话圆下去才是。
  “不然能怎么办?活活打死她吗?”
  这桩婚事是嘉安帝所赐,若是魏敏珠有个好歹,不是不给皇上脸面吗?
  更何况木已成舟,岐王妃也希望儿子好好的,并不希望他颜面受挫,将来与魏敏珠吵吵闹闹过一辈子,心中郁郁,不得安宁。
  她叹了口气:“所以也只有这样了,只盼经此一事,她真的学聪明,与韫儿好好的过,生个一儿半女,只要我韫儿好,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装着不懂得了。”
  婆子替她捏了捏肩,也小声道:
  “只盼您的一片苦心,晚辈都能知道。”
  “将来皇上封了韫儿,两人出府单过,也用不着我来操心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挑衅
  
  依大唐律例,她长子承爵,将来继承王府,次子顶多封个郡王,一代一代没下去,最多不过五代便与皇室没什么干系了,除非有什么顶天的作为,能得重用。
  不过依燕韫温和无争的性情,怕是很难了。
  两人说了些话,长空殿里,崔贵妃拉了傅明华的手,冲她小声道:“岐王妃的脸色有些难看,我与她也算是认识多年,还是头一回见她这个样子。”
  话里有些幸灾乐祸的模样。
  刚刚魏敏珠说的话,事实上半点儿都没有使傅明华难受,她想要挑拨离间,可在傅明华眼里,却觉得魏敏珠着实可笑。
  她也没有要教训魏敏珠的意思,事实上岐王妃怕是会好好教训她的。
  “她跟你说了些什么,将你都说笑了?”
  崔贵妃想起之前傅明华的笑容,不由问了一句。
  傅明华便忍俊不禁,将先前的事说了,崔贵妃也不由笑了起来。
  二人窃窃私语,倒引得坐在对面的燕追频频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姚释有些无奈:“王爷……”
  他与徐子升正与燕追说话,他却心不在焉。
  燕追头也不回,淡声道:“只管说就是,我在听。”
  姚释知他哪怕分了心,自己几人说的话必也是听进他耳朵里的,但此时哪里还说得下去,这里也不是好说话的地方,便匆匆停了。
  两人只是燕追幕府,虽说嘉安帝允了燕追设文学馆后,姚释与徐子升两人也算是有了官品,但那官品并不高,因此坐在燕追身后,他不回头,几人说话便并不大方便。
  徐子升对于燕追举动倒并不诧异,他曾在几年前岳阳楼时,见过尚未成婚的燕追与傅明华一面。
  当时两人神态亲昵,燕追看傅明华目光中的神色,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这两夫妻婚后恩爱,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姚释转头看着徐子升,含笑着问:
  “子升年岁不小了,据说在江陵时,时常出没于世族高门,还曾在江洲谢氏族学求学过一些时间。”
  徐子升一张白净的脸听了姚释这话,顿时涨得通红,拱手道:“幸得太守张大人看重,又得宇文族长、谢大爷不弃,确实是受了些指点。”
  姚释问话,自然不仅是如此而已,他沉吟片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听说你与谢家二爷利亨的小娘子曾有过白头之约?”
  徐子升脸就更红,他如此聪慧,早猜出了姚释话中之意,犹豫半晌,面对姚释目光,硬着头皮就道:“承蒙谢大爷看重……”
  他默认了这个意思,姚释眉头便微不可察的轻轻皱了皱,紧接着笑道:“既谢家有此意,便再唤不得谢大爷了。”
  徐子升低声道:“您教训得是。”
  姚释心里却在想着,实在是麻烦。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帝心至此已经十分明朗,嘉安帝与燕追除世家的心很是坚定。
  一些残存世家余党暂且不提,四姓之中,阴氏仍抱持着制武器、盔甲,自守一方。
  祝氏亦是养殖战马,富而不显。
  崔家有个崔贵妃在宫里,唯独谢家,目前看来只是清贵,贵而不贵,雅而不俗。
  朝中无人,也不行商。
  谢氏子弟结交的是江陵读书人,名声极响。
  在江陵一带,不少学子甚至对谢家较官府更为尊重。
  这样一个世族,看似不显,实则较其余三姓来说,更为难以对付。
  朝中治国的文臣,除了以山东士族崔氏牢牢抱团之外,江南谢家交好的人脉中,朝里便占了半数有多。
  而随着这几年山东士族逐渐的不成气候,太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后,山东士族的影响力在朝中也渐渐减弱。
  朝廷的意图耐人寻味,在崔氏、阴氏都在寻求突破契机,就连兰陵萧氏也不能免俗,选了四皇子,准备为将来一博的时候,谢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韬光养晦了。
  谢氏的名声地位,在四姓之中向来居于首。
  传承久远,又是清贵,谢氏女的地位之高,就是皇帝要娶也不见得能如愿以偿。
  是以当初的傅其弦娶了傅明华的生母,才会使得大唐中人那样震撼及羡慕。
  反倒是当初崔氏送崔贵妃入洛阳也好,或是后来定国公府薛家娶了阴氏嫡女也罢,都并没有当初谢氏的下嫁给人带来震撼大。
  谢氏的小娘子如此金贵,谢大爷却愿将本家小娘子嫁给徐子升这样一个没有功名的白身。
  姚释闭了闭眼,谢家如此做派,实在是大大出乎了人意料之外。
  徐子升的默认,使他觉得谢氏实在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不拘出身地位,却看重女婿人品、才学,这样的谢家,将来要怎么样对付才好?
  徐子升有才,燕追十分看重他,他与谢家又有这样的关系,娶了谢氏小娘子之后,他对江洲谢氏必定感激万分,忠心耿耿。
  秦王妃的母亲又出自江洲,谢家不知不觉间,看似什么也没做,却布了一张结实的网啊!
  他深呼了一口气,脑海里想起谢家大爷那极具名士风范的模样。他曾与谢大爷来往过,年轻时候也曾游历至江洲,是谢府的座上客,对谢大爷印象颇佳。
  但更值得姚释注意的,却是谢家那位赵国太夫人崔氏。
  相比起谢大爷名声在外,赵国太夫人才是真正睿智而聪明的人。
  谢家这样一个宠然大物,能在新唐这样的环境中举步维艰走到如今,那位至今七十高寿的太夫人怕是功不可没。
  不过现今燕追娶的是傅明华,这位小娘子之聪慧,并不在寻常男人之下,兴许谢家之事,另有转机也说不定。
  姚释心里装着事,面上却是谈笑风声。
  与徐子升又说了两句话,姚释眼角余光就看到有人朝燕追这边走了过来,他挺直了身体,手放在桌子上,整个人气势顿时就变了。
  若说之前的姚释还如温和的学者,儒雅而又温文,此时他虽然仍是带笑,但眼神锐利,整个人却是蓄势待发。
  
  第四百章 自取
  
  徐子升抿了抿唇,收敛了脸上的笑,回头去看,就见到忠信郡王朝燕追这边走了过来。
  忠信郡王年近五旬,身高七尺,身材壮硕,留了钢刺一般的须髯,面皮微白。
  他走到燕追桌案前时,深深看了燕追一眼,也不说话。
  气氛顿时有些紧张,姚释皱了眉,燕追似笑非笑,就连坐在对面与崔贵妃说着话的傅明华都感觉有些不大对劲儿,转了过头来,望着这边看。
  崔贵妃想要起身,沉声道:
  “他想要干什么?”
  只是她还没站得起身来,傅明华便握了她的手,使她无法起身,一面还伸手借着抚髻的动作,小声的道:“您不要着急。”
  另一侧容妃饶有兴致,望着这边,眼中掩饰不住的兴奋之色。
  不知为何,傅明华便想起了年初为傅侯爷及白氏践行之时,前往长乐侯府的马车上与燕追说过的话。
  他想逼忠信郡王谋反!
  从此时容妃的神情来看,忠信郡王的某些举动,怕是与容氏一党脱不了干系的,她与西京凌氏勾结了,想要借忠信郡王这把刀?
  傅明华眉心微微一颦,又松了开来。
  对面忠信郡王盯着燕追看了半晌,众人都住了声,发觉有些不大对劲儿望着忠信郡王及燕追这边时,忠信郡王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将身体弯了下来,向燕追行礼道:“秦王。”
  燕追跪坐于席案之上,目光落在对面,对忠信郡王的招呼仿佛没有听到一般。
  这样的目中无人,让忠信郡王眼里露出阴狠之色。
  倒是徐子升面色凝重,姚释虽然坐着没动,但忠信郡王看得出来,若自己有个风吹草动,他必会暴起而将自己治服。
  “昔年曾听说姚先生除了文采,武术造诣也极高,听先父曾言,太祖当年也是赞叹有加,若得了空闲,哪天斗胆向姚先生讨教几招?”
  忠信郡王咧了咧嘴角,眼里闪过腥红,出言挑衅道。
  姚释低头轻声的笑。
  他虽然没有勋爵地位,官职也低微,但面对忠信郡王时,却不见丝毫狼狈畏惧之相。
  忠信郡王的脸色随着姚释的笑声,渐渐的阴沉下去了。
  “我说了什么话,十分好笑?还是姚先生眼里,看凌某不上?”
  他是成心过来找茬,燕追坐直了身体,将上半身微微往后仰,收回了望着傅明华的目光,饶有兴致的盯着忠信郡王看。
  姚释也就拱手笑道:
  “不敢。”他嘴里说着不敢,脸上却隐隐带着傲色,忠信郡王阴沉沉的笑了两声:“有其主必有其奴,看来你也唯有秦王才能驱使得动了。”
  他语气轻慢,带了几分轻蔑与羞辱,坐在姚释一侧的徐子升虽然聪慧,但年纪尚小,不大能沉得住气,听了这话气得额头青筋都绽了出来。
  姚释却仍笑意吟吟,点头道:
  “我自投王爷身侧,自然便许王爷驱驰。”
  忠信郡王冷笑了好几声,这下旁人都听得出来他来者不善,容涂英眼里露出异彩,转头看向这边,就连之前如雅竹般的杜玄臻都转过了头来。
  “你有什么意见?”
  燕追缓缓站起了身来。
  忠信郡王身材高大,足有七尺,但燕追比他更高一些,身长七尺八寸,虽不如忠信郡王壮硕,却又高峻绝伦,低头居高临下望着忠信郡王看时,呈玉山倾斜之势,顿时便将忠信郡王气势弹压住了。
  “不敢有意见。”忠信郡王连连摇头,神情有些狡诈:“只是秦王得姚先生之助,如虎添翼,难怪至今任幽州牧,臣是来恭喜王爷的。”
  他之前看似莽撞粗鲁,实则粗中有细,为人算是精明,不可小觑了。
  “只是姚先生如此忠义,又颇有傲骨,当初太祖数次请姚先生出山,姚先生却都婉拒了,却甘愿追随您,想必外分泌定是有过人之处了。”忠信郡王夸奖道,燕追挑了眼角,斜睥着他看。
  这目光激得忠信郡王神情阴沉,却又很快微笑着道:“不过臣倒是有些好奇,若皇上有事,姚先生是应还是不应为好?”
  他说了这话,殿中顿时十分安静。
  崔贵妃的眼中燃起了怒火,容涂英捻着胡须,以袖半掩了脸上的神色,也不出声,看着忠信郡王挑衅。
  燕追突然轻轻的笑出了声来。
  众人都十分安静的时候,他这一笑,便使得一群人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殿外岐王妃在低垂着头,竭力想要掩饰着脸上红肿的魏敏珠扶持下进来,一进来便察觉到屋内气氛有些不大对劲,只是却不好多问,忙示意魏敏珠扶着她落了座,转头向傅明华微微一笑,不出声了。
  魏敏珠看起来老实了许多,傅明华目光落在她身上时,她也不抬头,与之前趾高气昂的模样相较,仿佛换了个人般。
  只隐约瞧着脸有些红,似是换了妆。
  岐王妃倒是好手段,出去一趟,回来魏敏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