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雄-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
  “这怎么可以?”
  “那岂不是胜仗都白打了?”
  “契丹狗也能参加游击营,那岂不是引狼入室?”
  ……
  校场上一片嘈杂的议论声。
  ………………………………


第四百九十章 元老会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有一人突然大声问道:“李将军,我虽然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你真的愿意放了我们契丹人?”
  “做梦!”立刻有人大声骂道,“你们这些契丹狗,欠下我们中原人多少血债,主公说平等,也是我中原人的事,与你们契丹狗何干?”
  “不错!”李风云道,“不过,要得被释放,所有犯下罪孽的,必须偿清他所欠下的罪孽。平等,也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只有得到,没有付出,中原人不行,契丹人同样不行。
  如果曾在中原烧杀抢掠,还能得到平等,还能让子孙后代凭借着抢来的财富安享富贵,那平等岂不是纵容罪恶的借口,那平等还有什么意义?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我游击营,在我藏军谷是行不通,杀人者偿命,负债者还钱。”
  那人冷哼一声,大声道:“原来说到底还不是说得好听,做起来……哼哼,我耶律延德在战场上杀过不少晋人,要杀我,直接杀便是,不必找这些借口。我耶律延德皱一皱眉头,绝不算好汉。”
  “契丹狗,休要嚣张!”
  “鞑子哪有什么英雄好汉?”
  ……
  耶律延德的话立刻引来一阵咒骂之声。
  李风云并没有考虑那么清楚,想了一想,答道:“战场上征罚,生死与人无尤,自然不算在其中。我所说的罪孽,是指中原律法所说的罪孽,但凡在中原范围内,自然要受中原律法的管束,无论是什么人,包括对我被俘将士的罪孽。”
  台下的众人惊讶了,所有人没想到李风云会做出这样的回答,无论是中原人还是契丹人呢。
  “如果是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杀人呢?”耶律延德又大声问道。
  “如果是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杀人,在确认的确不得不杀人情况下,即使是契丹人,也是无罪的,总之一句话,要以律法为准。”李风云大声答道,“具体如何确定,还要带我与众人商量后才能确定下来,但大体上是如此。你们契丹人若是不信,可推举一位你们信得过的人,参与讨论。”
  在狼牙寨之战中,游击营曾俘虏了一百多个契丹人,后来证明其中有三十多人有虐杀百姓的事,当时被斩了脑袋,剩下来的还有八十多人。
  “你说的可是真话?”耶律延德再次问道。
  “拿一把剑来!”李风云大声喝道。
  来这里的将士不少人都带有兵器,立刻有人抽出腰间的宝剑,恭恭敬敬地送到了李风云身边,李风云点了点头,低声道:“回头我会再找一把更好的宝剑还给你!”
  说罢,抄起宝剑,大声喝道:“我李风云对天立誓,今天我在这里说每一句话,字字当真,若违此誓言,身如此剑。”
  李风云伸出左手,在剑身上轻轻一弹,只听“叮”的一声声,那宝剑受不了李风云浑厚的内力,断成了数截,碎片散落在观武台之上。
  “好!”耶律延德大声叫道,“我耶律延德生平最敬佩的,便是英雄豪杰,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我耶律延德愿意认你为主,任你驱使,为你征战四方。”
  李风云皱了皱眉头,心中一阵叹息,大家终究还是没有明白他说的意思,只得正色道:“耶律延德,你若被证实没有对中原子民犯下罪孽,我李风云很欢迎你加入游击营。但是你要记住,我李风云不要你认我为主,更不需要你任我驱使,为我征战四方。你与我所做的事都是一样的,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我们大家,为了我们本该拥有的平等而战!
  我这样说,也许大家现在还不明白,可是,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大家会明白。”
  赵无忌轻声问王大山:“主公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呀?主公是不是准备起兵造反?”
  独臂将军王大山摇摇头:“我似乎有些明白,主公不是一个有很大野心的人,不到逼不得已,是不会揭竿而起的。既然主公不喜欢我们叫他‘主公’,那我们不叫他‘主公’好了,总之,主公所有的一切,我王大山都会支持。”
  周纵云的眼光闪烁不定,想了许久,忽然向前踏出一步,对着李风云单手抚胸弯腰,道:“我周纵云也曾在后唐的军伍中带过兵,打过仗,如果李将军不嫌弃我残废,我愿追随李将军,加入游击营!”
  李风云大喜,急忙回礼:“周前辈愿意加入我游击营,李某求之不得!”
  之前,每次大战,清平镇的英雄,还有天策府的众人都会来帮他,但那些说到底是看在李风云的面子上,两者之间只能说是合作,直到现在,才正式有除李风云以外的一流高手表示愿意加入游击营,这怎教李风云不高兴。
  一边玉堂春嘻嘻一笑,道:“奴家也想为游击营效力,不知李将军可肯收我这等女流之辈?”
  李风云更是欣喜,大声道:“我游击营连契丹人都能容纳,又何况前辈你呢?”
  周纵云带头表示要追随李风云,众人都醒悟过来,纷纷上前表示要追随李风云,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明白李风云说的平等究竟什么。其中就包括那剩下的三十多名天策府的高手。
  当初被李风云俘虏的那些贼人更是踊跃,一个个声音叫得比谁都响亮,表白心迹,决意要追随李风云,也不知他们是真心追随,还是只是想投机,改变现在他们现在的身份。
  整个场面乱哄哄一片。
  不过,这么一来,倒是让藏军谷中原本因为战败而蔓延开来的颓废之气一扫而空,众人个个都兴高采烈,便如过节一般,就连那八十多名契丹人眼中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聚在一起,叽里咕噜地不知在讨论什么。
  看着眼前的乱相,李风云忽然心中灵机一动,道:“不如趁此机会,我们推选出几位长老,以后,但凡是我游击营和藏军谷的重大事宜,都需要通过长老们的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称好,只有苏语侬大声叫道:“不好不好,叫长老,感觉就像是江湖门派一般,不如换个名字,叫元老如何?这个团体就叫元老会如何?”
  ………………………………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三十万军齐卸甲
  在滹沱河之战大败之后,十二月初八,契丹兵马将后晋的军寨团团围住,三十万晋军与外界联系完全断绝了,军中的粮食也即将耗尽。
  二三三再次秘密传讯回来,说耶律德光亲口对他说:“赵延寿威望素来浅薄,做不得中原的皇帝。如杜将军果真能率军投降,将来中原的皇帝就一定是杜将军。”
  杜重威大喜,连夜与李守贞、宋彦筠等人谋划投降契丹事宜。
  十二月初十,杜重威在军帐周围布下了重兵,召集众将领前来议事,待众将来齐之后,杜重威突然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降表来给他们看,要求他们署名,众将虽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可哪敢不从,稍有异议,便被推出去斩首,部众被收到杜重威亲信的麾下,一连斩了三名大将。
  此次会议,皇甫遇与符彦卿因受伤太重,高烧不退,仍在昏迷之中并未参加。
  见众将都在降表上签下了名字,杜重威立刻命令高勋(注1)带降表送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大喜,当即赐下诏书抚慰杜重威等众将。
  当日,杜重威下令三十万大军在营外列阵,窝了一肚子气的晋军以为终于能够契丹人血战一场,十分踊跃,谁料杜重威却道:“大晋的将士们,本帅知道你们求战的心思,本帅与你们一样,空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只可惜却无回天之力。本帅只怕要让大家失望了,本帅与众位将军商议后,认为如今唯一的办法,只有想契丹投诚!
  这次大战的失利,实在不能怪各位征战的将士,我们已经尽力了,非战之过。
  梁汉璋战死瀛洲;王清将军战死滹沱河北岸,符彦卿、皇甫遇两位将军至今仍然昏迷不醒;本帅暗调王重胤将军率领两万精兵来援,中途也遭到伏击全军覆灭,王重胤将军也战死疆场;李风云将军所率的游击也战败,李风云将军不知去向。
  错只在朝廷,错只在朝廷奸人横行,有人里应外合,我军的一举一动,莫不让契丹人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本帅为帅,却有奸臣处处掣肘,一道道密旨,让本帅难以放手一战。
  在出征之千,更有千牛卫的贼子竟然暗中对本帅下毒,要置本帅于死地,兄弟们,将士们,你们说,这仗叫本帅怎么去打?
  现在,我三十万大军被围困在这滹沱河边,粮路被断,后路也被断了,军中粮食无多,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为今之计,本帅只能为将士们寻这一条生存之路。
  这些天本帅翻来覆去,夜不成眠,如今这结果,本帅又岂甘心?每当想起要做出这般决定,本帅心痛如绞。想我杜重威一生心血,半世英名,从此就要毁于一旦,试问谁人能甘心?
  但是,与三十万大军的存亡相比,与众将士的性命相比,本帅的这点心血,这点威名,又算得了什么?
  我杜重威只能请求大家,为了三十万袍泽的性命,不要再做抵抗,放下武器。”
  说罢,杜重威掩面嚎啕大哭。
  李守贞上前一步,叹道:“杜大帅所说的都是实情,本将也可做证。众位兄弟,杜大帅与本将,都曾与契丹人苦战过,也曾杀过不少契丹人,如有一丝希望,我等又怎肯降敌?
  奈何天意不许,奸人当道,一腔热血,无处抛洒。
  罢了,罢了,天下只有不对的臣子,那有做错的天子?
  怪只怪我李守贞生不逢时,李广难封,不能马踏阴山,勒功燕然,一应骂名,就有本将与李大帅一应承担吧!”
  说罢也仰天长叹,以泪洗面。
  一时间,晋军三十万大军人人切齿,个个伤心,哭声四起,数里之外犹自能听得见。
  这一日,三十万晋军齐卸甲,降旗插满营寨。
  为了安抚新降的三十万晋军,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燕王赵延寿身著赭袍来到后晋营中,抚慰士兵。
  见晋军士气沮丧,人人自危,赵延寿指着身上的赭袍大声道:“将士们,我赵延寿也曾与你们一般,曾为后唐奋末帝李从珂血战疆场,指望通过战功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只可惜,也同你们一样,未曾遇到一个明君,导致为耶律大汗所擒。
  这世上,努力很重要,但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要重要十倍。忠诚不能没有代价。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
  延寿能遇见耶律大汗,得耶律大汗之赏识,就像是姜子牙之于周文王,管仲之于齐桓公,这才能施展心中抱负,一飞冲天。
  耶律大汗文成武德、雄才伟略,又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实在是千古一帝,万世难得的明君,只要大家效忠大汗,飞黄腾达、出将入相,指日可待!延寿这一身赭袍也是为你们准备的。我赵延寿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又传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圣喻,封杜重威为太傅,李守贞为司徒,赵延寿亲手为杜重威、李守贞俩人披上耶律德光御赐的赭袍。其余众将,待面见耶律德光之后,各有封赏。
  安抚完大军,赵延寿传旨让杜重威率军中重将,即刻前往契丹大营,参见耶律德光。
  这时,符彦卿仍在昏迷之中,皇甫遇已经醒了过来。
  皇甫遇听闻三十万大军已经投降了契丹,连喷出了三大口鲜血,痛哭流涕。他没想到他辛辛苦苦从滹沱河北岸逃了回来,却仍旧落一个做契丹人俘虏的下场。
  但是他也明白,此时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他的兵马已经全部被李守贞收走,他一个身负重伤,无兵无权,又被人严密监视的将军,又能如何?如果他不是李守贞的爱将,又有好友安审琦相保,杜重威还需要他与符彦卿来安定军心,只怕他和符彦卿早已经被杜重威秘密处死了。
  听了李守贞在军前的讲话,皇甫遇心如死灰,别人可以说出这等话来,李守贞不该呀!皇帝石重贵对李守贞的恩遇与信任可谓是无可复加。
  突然之间,一股怒气从皇甫遇心头涌起,李守贞对他的知遇之恩,他此生难报,他皇甫遇能走到今日的地位,可说是全拜李守贞所赐。如果说李守贞要造反,皇甫遇不会有太多犹豫,会跟着他一齐造反,但是李守贞要他同他一起投降契丹人,皇甫遇觉得他心中的那道坎无论如何也过不去。
  “给我贯甲!”皇甫遇大声喝道,“我要随李守贞将军去契丹打营。”
  “将军,你的伤……”军中医官小心地提醒道。
  “多说什么废话!”皇甫遇猛地一瞪眼。
  那医官心中长叹了一口气,不敢多说,是啊,今天是捞取封赏的好机会,错失了今日的封赏,以后不知要等到几时,这位悍将在沙场上拼死冲杀,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这四个字么?又有谁真为了中原和百姓?只可怜那战死沙场兵卒。
  注1:高勋,字鼎臣,晋北平王信韬之子,性通敏。
  ………………………………


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染金帐
  随杜重威渡河去契丹大营觐见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大将很多,不下百余名。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耶律德光正在用人之际,又要收拢人心,封赏必定很慷慨,若是真能见到耶律德光,被他看中,很有可能就是鲤鱼跳龙门,转眼之间身价百倍。
  皇甫遇强撑着身子混在人群当中,没有人感到奇怪。即便是杜重威也不例外,只是偶尔看向皇甫遇的眼神,多出了几丝不屑。他当然不想带皇甫遇去,不过皇甫遇绝对是军中的重将,完全有这个资格,而且他是李守贞的人,他自己厚着脸皮要去,杜重威也没法阻拦。
  耶律德光的大帐虽大,却容不下这么多武将,而且这么多人,万一起了歹心,一拥而上,行刺他也是非常危险的,毕竟这些人至少也是三流高手。
  所以,耶律德光帐中只留下了杜重威、李守贞两名降将以示恩宠,除此之外便是侍卫与契丹的重臣。至于其他的降将,只能等在帐外,只有等耶律德光念到名字,才有资格进入耶律德光的金帐,面诣契丹大汗。
  耶律德光慰勉了杜重威、李守贞两人几句,展开两人奉上的名单,跳过前面的几人,一眼就看到了皇甫遇的名字,奇道:“皇甫将军也来了?不是说他在昏迷之中么?”
  李守贞答道:“皇甫将军昨夜才醒过来,听闻大汗召见,哪敢不来?皇甫将军屡犯大汗龙威,实在是各为其主之举,请大汗万勿怪罪!”皇甫遇是李守贞的心腹爱将,李守贞当然希望耶律德光能对他大加封赏,这样一来,他的实力也会水涨船高。
  耶律德光心中欢喜,哈哈大笑道:“皇甫将军乃是忠勇之人,才华横溢,我非常欣赏,又岂有怪罪之意?既然皇甫将军来了,那我就第一个见他!”
  听到耶律德光第一个召见皇甫遇,在金帐外等待召见的诸大晋降将既羡慕又嫉妒。第一个被大汗召见,意味着什么,能来到这里的谁也不是傻子,无一不是人精,谁会不明白?立时有人对皇甫遇拱手讨好,希望交好皇甫遇,日后提携。
  皇甫遇冷哼一声,脸色难看至极,理也吧理这些人,只是迈步向金帐走去。
  安审琦与他相交数载,怎会不了解皇甫遇?见皇甫遇这般作为,安审琦心中暗叹,一把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