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道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道门- 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鞑咎频t为怀州刺史。
  “大兄,治书侍御史游元怕是一块硬骨头,此人乃隋天子铁杆忠臣,怕是不肯屈服!”一位杨家弟子看着杨玄感。
  杨玄感背负双手,过了一会才道:“无妨,此事交由我亲自处置。”
  黎阳
  杨素瞧着天空中汇聚而起的那一缕天子龙气,拿起了身前的印玺缓缓走入密室:“吾道成矣!”
  这一日,杨玄感宴请治书侍御史游元,此时二人端坐一处,却听游元道:“大将军,不知来护儿如何应付?”
  瞧着游元,杨玄感没有回答对方的话,而是幽幽开口:“独夫肆虐,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我今亲帅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
  游元闻言顿时面色一变,一双眼睛扫视杨玄感,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立即正色曰:“尊公荷国宠灵,近古无比。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岂意坟土未干,亲图反噬!仆有死而己,不敢闻命!”
  游元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爹被皇帝宠爱、重视,近古无人能比。你的弟兄都是青紫交映。青紫交映,便是做官了,而且还是登堂入室的大官。所以说你应该忠君爱国报答陛下恩情,你爹坟上的土还没有干,你就想着反噬?
  这话说得杨玄感顿时大怒,二话不猛然一拍桌子,斩了这游元。
  杨玄感选运夫少壮者得五千于人,丹杨、宣城篙梢三千于人,刑三牲誓众,且谕之曰:“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乃勒兵部分。唐祎自玄感所逃归河内。
  造反之时,杨玄感派遣书童暗自至长安召集李密以及自家弟弟杨玄挺奔赴黎阳,此时李密恰巧赶至,拜李密为谋主,对李密道:“子常以济物为己任,今其时矣!计将安出?”
  李密闻言一笑,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去幽州犹隔千里。南有巨海,北有强胡,中间一道,理极艰危。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归路既绝,高丽闻之,必蹑其后。不过旬月,资粮皆尽,其众不降则溃,可不战而擒,此上计也。”
  不得不说,李密确实是有才智,杨玄感若按李密说的做,取天下有八分把握。
  杨玄感略作沉吟,随即道:“公既然有上策,不知下策如何?”
  “关中四塞,天府之国,虽有卫文升镇守,但却不足为惧。今帅众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徐图也。”李密放下茶盏,这一计却是忒麻烦,得了长安又能如何?经城不取,到时候各地反贼无数,割据称王,虽然占据长安得了大义,但却走了不知多少弯路。
  杨玄感闻言略做沉思:“可还有计?”
  “还有下策。”李密轻轻一笑:“简精锐,昼夜奔驰,袭取东都,以号令四方。但恐唐祎告之,先己固守。若引兵攻之,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面而至,非仆所知也。”
  之前唐祎逃走,却也是杨玄感计划中的唯一破绽。
  若唐祎高密,只怕杨玄感会失了先机。
  听了李密的话,杨玄感手指敲击着案几,过了一会才道:“不然,今百官家口皆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听了杨玄感的话,李密闻言轻轻一叹,也不多说。
  过了一会,送走李密,杨玄感才背负双手在屋子内来回走动许久,方才赦下法令。
  走出杨玄感府邸,回到家中才安坐,李密便碰到一黑袍人入府:“如何?”


第1041章 樊子盖
  “先生果真看穿了杨玄感,这厮就一蠢货,大事难成!”李密摇摇头。
  黑袍人影闻言点点头,转身走出了大门,身形不见了踪迹。
  “先生,为何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计?”一边书童露出诧异之色。
  李密摇摇头:“不过是试探一番杨玄感罢了,若用上计,杨玄感五分可能得天下。用下策,必败无疑,你我还需早日寻谋出路。”
  “天子是何等人物,岂会被人要挟?而且走了唐祎,天子必然得到了消息,到时候只需派遣高手提前进入东都,杨玄感便只有败北的份!只能折戟而归!”李密背负双手,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若用上计,杨玄感八分把握得到天下,若有绝强高手坐镇,能弹压门阀世家的反抗,这天下便换了主人。但偏偏杨玄感却选了下策,也不知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
  杨玄感引兵入洛阳,派遣杨玄挺率领千人为先锋,先取河内。
  可惜唐祎早有准备,杨玄挺只能无功而返。
  唐祎又使人告东都越王侗与樊子盖等勒兵为备,修武民,相、帅亲守临清关。杨玄感不得度,乃于汲郡南渡河,从之者如市。
  不得不说,如今隋末乱世,百姓活不下去,杨玄感公然造反,响应者云集应从,占足了优势。
  乱世缺什么?
  缺粮食!
  缺兵器!
  缺战马!就是不缺两只腿的人。
  甚至于听到杨玄感举起造反,有流民不远千里来投奔。
  一呼百应,天下响应。
  如此威势,若能善加御使,必然可以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隋末乱世,民心是左右天下大势的重器。
  几次出兵无功而返,杨玄感使弟积善将兵三千自偃师南缘洛水西入,玄挺自白司马坂逾邙山南入,玄感将三千馀人随其后,相去十里许,自称大军。其兵皆执单刀柳楯,无弓矢甲胄。
  东都遣河南令达奚善意领精兵五千人拒积善,将作监、河南赞治裴弘策领八千人拒玄挺。奚善意渡洛南,营于汉王寺;第二日,杨积善兵至,朝廷不战自溃,铠仗皆为杨积善所取。
  裴弘策出至白司马坂,一战,败走,弃铠仗者太半,杨玄挺亦不追。弘策退三四里,收散兵,复结陈以待之;玄挺徐至,坐息良久,忽起击之,弘策又败,如是五战。丙辰,玄挺直抵太阳门,弘策将士馀骑驰入宫城,自馀无一人返者,皆归于玄感。
  玄感屯上春门,每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不顾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耳!”众皆悦。父老争献牛酒,子弟诣军门请自效者,日以千数。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
  唐祎明明早就有所通报,却依旧战败,占不得先机,不得不说大隋如今早已糜烂不堪。
  精兵皆汇聚于涿郡,如今大隋内部各地却是留下虾兵蟹将,面对着杨玄感的浩荡声势,根本就不敢出兵迎战。
  “大将军,抓到了一条大鱼!”有士兵快步走来。
  “那条大鱼?”杨玄感来了兴趣,循着远处吵闹看去,却是一笑。
  “原来是韦大人!”杨玄感抱拳一礼。
  内史舍人韦福嗣,洸之兄子也,随军出征讨伐杨玄感。朝廷虾兵蟹将败退入浩荡流水,不堪一击。这厮跑得太慢,被杨玄感给抓住了。
  瞧着韦福嗣,杨玄感怒视左右道:“还不给大人松绑!”
  连忙上前与韦福嗣赔了罪,韦福嗣乃阶下囚,不好发作,只能忍下这口气。
  “不知大人可愿归降?”杨玄感看着韦福嗣。
  韦福嗣面色阴沉,瞧着左右虎视眈眈的刀斧手,只要自己敢言半个不字,怕是下一刻便要尸首两段。
  “我有的选择吗。”韦福嗣无奈道。
  “好,韦福嗣大人英明,日后你便与胡师耽共掌文翰。如今本将军正要征讨东都,你与樊子盖写信纳降,此事若能成,便算你以大功!”
  杨玄感虎视眈眈的瞧着韦福嗣,不是你说降便降,而是要有所表示,要有投名状。
  韦福嗣无奈,只能书写道:“今欲废昏立明,愿勿拘小礼,自贻伊戚。”
  “好好好。”杨玄感一连道了三个好字,方才对左右道:“去给东都送上去!”
  樊子盖此人却是本事非凡,不然杨广也不会叫其辅佐杨桐镇守东都,此人乃是杨广的绝对心腹。
  樊子盖新自外籓入为京官,东都旧官多轻慢之,至于部分军事,遮遮掩掩根本就不和他介绍。
  东都内裴弘策与子盖同班。
  此时越王杨桐端坐首位,瞧着下方气氛严肃的大臣,面无表情的端坐在哪里。
  “前出讨伐失败,本官欲要换帅,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樊子盖不紧不慢的开口。
  “不可!”有人站了出来,大声呵斥:“临阵换帅乃是大忌。”
  “是极!是极!裴弘策大人虽然战败,但却非战之功,而是实在我东都守卫烂泥扶不上墙,有失训练!”
  “是极!是极!大人不可临阵换帅!”
  群臣七嘴八舌,瞬间将樊子盖的话堵了回去。
  瞧着站出来道十几位大臣,樊子盖嘴角带着冷笑:“来人,将其推出去斩了!”
  “哗啦~”
  盔甲撞击声响起,一众侍卫自大殿外涌入其中,瞬间将那十几位反对的大臣扣住。
  “樊子盖,你莫非要造反不成?我等乃是朝廷大臣,没有天子法令,你敢擅动?”裴弘策顿时慌了,猛然出头怒喝,然后对着上首的杨桐道:“请王爷做主。”
  杨桐默然,樊子盖冷冷一笑:“推出去斩了!”
  “混账!”
  “尓敢!”
  “尓敢一言专断!”
  “樊子盖,你特么疯了,还不给我放开!”
  那被推出去的十几位大臣顿时慌了神,纷纷不断喝骂。樊子盖老神再也,面不改色的站在大殿中央。
  “樊子盖,这都是三五品大臣,俱都为各大门阀世家之人,就算是陛下也不敢斩杀,你莫非活腻味了。”国子祭酒河东杨汪走出来,瞧着被推出去的众位大臣,顿时急眼了。
  裴弘策可是河东裴氏的嫡系子弟,岂能这般被人祸害了。
  “本官持天子法令,你敢对我不敬,便是对天子不敬!”樊子盖眼中杀机流转:“来人,推出去砍了!”
  “樊子盖。”杨汪顿时急了,瞧着那如狼似虎的侍卫,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大人饶命!下官知错!下官知错!”
  要脸还是要命?
  裴弘策自己是救不得,这厮起了杀心,还是先将自己的小命先保住吧。
  瞧着额头见血的杨汪,樊子盖面带冷笑,摆摆手示意侍卫退下。
  不多时,十几颗人头端上来,瞧得群臣俱都是骇然失色,双腿颤栗。
  “门阀世家的弯弯道道,老夫再清楚不过。之前兵败若说没有门阀世家插手,根本就不可能!老夫不管你是门阀之人也好,世家之人也罢,只要犯了法令,难免一死!”樊子盖面带冷笑,瞧着颤栗的群臣,眼中露出一抹冷酷的笑容。
  见此一幕,将吏震肃,无敢仰视,令行禁止。
  杨玄感尽锐攻城,樊子盖随军拒守,杨玄感不能攻克,大军驻扎于上京之外。
  裴弘策死了!
  裴家的嫡系居然死了,简直叫人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时杨玄感军中,各位门阀世家之人汇聚一处,俱都是面色阴沉的坐在一起。韩擒虎子世咢、观王雄子恭道、虞世基子柔、来护儿子渊、裴蕴子爽、大理卿郑善果子俨、周罗睺子仲等四十馀人皆降于玄感,若叫张百仁看到这一幕,也定然是嘡目结舌,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就是门阀世家,随便压宝。就算是看起来不成气候的杨玄感,也要压下一炷。
  杨玄感造反是门阀世家的一次试探,但却也是一次押注。若杨玄感真的得了大势,门阀世家必然会倾尽全力支持。
  至于说李家,虽然也是门阀之一,也早已经有所准备,但还是要看先后。
  若杨玄感得了大势,自然就没有李渊什么事了!
  所以李渊能叫杨玄感得逞吗?他要不断消耗杨玄感的力量,削减杨玄感的实力。
  门阀世家规矩森严,裴弘策死了,对于各位门阀世家的弟子来说,简直不下于天塌了。
  “真敢下手啊,这是要和我门阀世家彻底决裂吗?”
  “该死的,一定要复仇!我要见樊子盖那老家伙碎尸万段!”
  “真当我门阀世家是软柿子,可以随意揉捏不成?”
  “速速将此事传递辽东,请各位家主做主!”
  “做主?做什么主?天子是真的疯了,居然敢对门阀世家下了屠刀!”
  “此风不可长,绝对不可姑息!”
  门外议论纷纷,城门内樊子盖却是站在院子里,看着那锦袍公子,露出了一抹苦笑:“二公子,老夫日后必然无容身之处,日后还请二公子善待老夫家眷。”
  “公且安心,必叫尔后代富贵十世!杨玄感居然得了门阀世家的扶持,局势超乎了掌控,不然也不必如此下策!”


第1042章 恩义两难全
  “老夫多谢二公子!”樊子盖跪地一礼。
  “快起来,是我李家有愧于老大人!”人影连忙上前扶起樊子盖,话语中带有一抹愠怒的味道:“若非门阀世家暗中推波助澜,也不会落得如今这般局面。如今杨玄感得了大势,我李家已经有心无力,不可明面出手,接下来就靠老大人运作了。”
  “二公子放心,老夫定将一切都办妥!”樊子盖恭敬的道。
  城外
  杨玄感静静的站在营帐内,看着昏昏烛火,默然不语。
  李密静静的坐在烛火前,看着春秋笔记。
  “裴家嫡子死亡,与我来说影响太大,军中那些家族弟子都是养尊处优贪生怕死之徒,迟迟不敢攻入东都,否则区区樊子盖岂能挡我?”杨玄感面色阴沉的坐在那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杨玄感虽然心有怒火,但他又能如何?
  他起兵造反,离不开门阀世家的支持。所需各种粮草,也尽数需要门阀世家的支持。可以说起兵这一路,之所以如此顺利,少了后顾之患,都是门阀世家暗中的推手。
  虽然门阀中有如李渊一般暗中下绊子之辈,但大多数还是竭尽所能的不断帮他,他总不能将各大家族的代表都踢出去。大事还没成呢,就要杀队友,你还想不想造反了?
  李密闻言沉默,过了一会才道:“按理说不应该啊,门阀世家早有安排,按理说早就该弃城投降了,但偏偏樊子盖强势的过分,难道天子当真打算和门阀世家撕破面皮?”
  造反是什么?造反是杀头大罪!
  但偏偏门阀世家不将造反之事看在眼中,就算造反失败,难道杨广真敢杀自己吗?
  可是眼前裴家嫡子的死亡,顿时给众人上了一课,心中警钟敲响,一股死亡的阴影袭来。
  原来,造反真的是会死人啊!
  “公何以教我?”杨玄感扫视着李密。
  李密沉吟一会,方才道:“好生安抚!”
  除了安抚,还能做什么?
  面对这群大爷,还能怎么办?
  瞧瞧造反的这群人,韩擒虎这等大隋柱石都有子嗣暗中搀和其中,其中牵连之广,实在是难以言述。
  韩擒虎、虞世基、裴蕴、来护儿这后世之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之后尚且有大大小小四十余世家门阀子弟加入了造反大计,几乎牵扯到了大隋满朝文武。
  除了杨广之外,大隋所有君臣。不论文武,不论寻常出身还是门阀世家。
  可以说,杨玄感手中握着的王牌,是天底下最大的王炸。
  什么李渊之流,如何及得上杨玄感万一?
  此时的杨玄感不单单得到了门阀世家的支持,更得到了朝中武将的支持,只要你自己不作死,这天下稳稳妥妥就是你的了。
  辽东
  张百仁看着手中密报,站在烛火下许久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