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烽火风云录-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青云问道:
  “山寨离此处大概有多远距离?”
  乌德健道:
  “沿河赶路,半日便可到达。”
  平青云又问:
  “吐蕃军现驻守在何处?”
  乌德健道:
  “据骨咄特勤来的消息,吐蕃由大将沙驰先率军,将盐泊州的都督府给占领了,将军队驻扎在都督府外的平地之中,与河谷中的山寨仅十里之隔。河谷处呈三角状,沙驰先将军队驻在河谷入口处,便就堵住了出口,但是谷中地势比较复杂,易守难攻,他们一时间也攻不进去,便就只能围谷了。”
  平青云点了点头,说道:
  “乌德健大哥,你能否弄到河谷附近的地图,我需要了解详细的地形情况。”
  乌德健说道:
  “这个……有倒是有,只不过当初骨咄特勤选在河谷中建寨之时,将附近的地形绘制成的地图存放在了山寨之中,所以地图还得去山寨中去取来。”
  平青云摇了摇头:
  “如今形势不明,不能冒失进入山寨,这样吧,今天夜里你和我还有凤麟兄三人一起探查一下河谷周围的地形和吐蕃军驻扎的情况,然后我们再从长计议。”
  乌德健道:
  “只能如此了。”
  一行人在镇中补给了一些必需品后就沿着白杨河朝上游行去。天黑之前就到了河谷附近,平青云命令众人驻扎在吐蕃军的对岸。天黑之后,平青云、高凤麟和乌德健就趁黑出行,秘密潜到了河谷背后的山林上面。
  从山顶朝西边望去,下面的形势一览无余。这河谷正是河流环绕山下时走了一个迂回,山谷藏在两座山中间,而山寨就建在这山的谷半山腰中,山寨三面环山,仅正面一个出口,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难怪吐蕃军队只得固守在河对岸。河谷里外深达数里,吐蕃只需遥遥守住外面的河口,里面的人便就出不来了。
  平青云又朝对面吐蕃军瞧去,见吐蕃驻扎阵型是一个圆形方阵,中军在圆的中心,此阵利于防御,不易突破,想必正是为了防止骨咄特勤夜间袭营而摆,平青云不禁感叹对方领兵的将领实乃通晓兵法之道的大家。
  观察之后平青云有朝四周别的地方看了看,见北边不远处有一处树林,林间树木繁盛,甚是幽僻。
  平青云心道:
  “此圆阵虽佳,但若在北边那依山傍水的山林处驻扎,效果更好,只可惜对方求胜心切,直接将军队屯在此处,可惜了那边的大好地形。”
  再往北去,瞧见白杨河是从上游的一处湖泊中汇流出来的,湖泊附近尽是一片湿地,平青云心中便就琢磨,如何利用这片湿地和那一处山林。
  在河谷四周将地形和地方形势勘查的清清楚楚后,三人便就回到了营帐之中,说是营帐,其实就是随意搭建出来的帐篷,只是供众人休息之用。
  回去之后,张宣和周上靖、皇甫廉、刘同几人都在等着他们的消息。平青云回去之后就掏出一块碎羊皮,将周遭的地势和敌军情况尽数都绘于皮上。在仔细端看地图之后,平青云心头已经有了一点眉目了,只是许多细节之处还需要再仔细勘察勘察,现在天色已经大黑,只能等到明日天亮之后再做打算了。
  第二日一早,平青云就连同高凤麟和张宣在河谷附近观察吐蕃军的行动,并交代乌德健看能否联系上骨咄特勤。
  如今吐蕃军封锁河谷口,莫说六十个人了,就算是一艘小船也靠近不得河谷要地。
  平青云又命周上靖和皇甫廉想办法绕过吐蕃军驻扎所在,进入北边那座山中,探查山中的具体情况。又着浑古乌和延咄罗带领几人绕到白杨河发源处的湖泊之中,在那湖泊之中仔细找寻几处便于藏匿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


第十九回 援救西域(五)
  平青云与高凤麟、张宣三人则密切关注着吐蕃军的一举一动,想要摸清对方的下一步策略是什么。
  在河谷前吐蕃军倒没有什么动静,平青云寻思着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此次围困山寨,一不攻寨,二不叫战,吐蕃军千里奔袭,哪有虚耗时间的道理,平青云对二人说道:
  “吐蕃军包围山寨已经有一些时日了,从谷口的情况来看,距离上一次攻打山寨已经有几日了,看样子倒像是骨咄特勤率军突围失败,吐蕃军力虽是寨中的数倍,但是一旦粮草用尽,便就要撤退了,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我猜不过几日吐蕃军便会阻止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张宣道:
  “山寨中的粮草尚能支撑几个月,吐蕃耗不起这个时间,既然要大举进攻,为何一点苗头都没有呢?”
  平青云道:
  “这其中我也未能想通,想必吐蕃军另有计策。从排列阵型上来看,这个沙驰先并非泛泛之辈,我们不可轻敌啊。”
  这时乌德健找到他们来,说是有办法联系到谷中的骨咄特勤了,三人随乌德健一道去了河谷后山,只见乌德健持一把大弓说道:
  “我将我们到来的消息绑在箭上,从山上射到下面的山寨,他们定能发现。”
  平青云又问:
  “这山下悬崖陡峭,常人攀登不了,那他们又如何给我们回复呢,从山下射箭可射不到这上边来啊。”
  乌德健一听,这说的也是,只道:
  “当下形势,只能先通知我们已经到了,余下的,只能慢慢想办法了。”
  平青云道:
  “也罢,通知他们我们已经到了,也算给他们打打士气,一旦我们有所行动就单方面告知他们,让他们配合我们出击也可以。”
  既然只能如此了,乌德健就从山顶上将羽箭朝山寨射去,正当他要射时,高凤麟见他这张弓没有拉满,便说道:
  “稍等乌大哥,这弓怎么没有拉满?”
  这一问乌德健倒显得有点尴尬了,说道:
  “实不相瞒高兄弟,这张弓乃是大汗所赐,是上好的桑木所制,据说出自一位名家之手,弓体比一般的弓大上许多,正因如此,这满弦普通人是拉不出来了,嘿,我瞧爹爹放着也是放着,就将他拿了出来。”
  高凤麟看了看山下,说道:
  “从山顶下午只怕要几十丈之远,山中也有山风干扰,就这么射下去,只怕弓箭不知道会飘到哪里去啊。”
  这一点乌德健事先并没有想到,只道是居高临下,无别的问题。高凤麟看了看山寨的位置和距离,说道:
  “乌大哥,不如让我试试吧,我看能否将这弓弦拉满,可以的话这箭估计就不会射偏了。”
  乌德健半信半疑,只听平青云说道:
  “算了,凤麟兄,还是我来吧,我的箭法比你要准一些。”
  这话倒也不假,平青云长年在军中,骑射之术自然较高凤麟高明一些。只是那裴旻的箭法也是天下一绝,昔日在北平时曾一日射虎三十一头,他曾在教张宣武功之时也传授了他一些箭法中的精要,此时若论箭术,当以张宣为首。
  但大家都推平青云为这次援救行动的发令人,张宣自然也就不去请命射箭了。
  乌德健将弓箭交到平青云手中,平青云颠了颠这弓的分量,果然较一般的弓要重上许多,他先试了试拉一下弓弦,这力道更是一般弓比拟不了的,平青云尚未做足准备,这弓弦也未拉满。
  平青云吸了一口气,运出一股劲道于右臂之上,憋出一股劲来,将羽箭搭在弓上,闷哼一声,只听见一声闷响,那弓弦竟被拉的满满的,以平青云膂力,可开天下任何一张弓,但是这张弓却费了他不少气力。
  平青云将准头对准山寨中的空地之上,右手忽地松开箭尾处的羽毛,“嗖”的一声羽箭应声发出,朝山寨下急射而去。
  不过一会羽箭就稳稳的射在了山寨前的空地之上,立刻就有一人去将箭取了出来,解下绑在箭头的信,送到了骨咄特勤处。
  当寨中的回纥军得知援军已经到时,上下一片欢舞,只是骨咄特勤的脸色有些难看,因为只有他一人知道前来援救的只有区区六十人而已。
  见信已安全送到,四人也便离开了山头,回到他们营地所在,等待其他人的消息。
  晌午刚过,就看见周上靖和皇甫廉刘同三人回来了,三人刚回来,就听周上靖说道:
  “吐蕃军都大动作,怕是要出事了。”
  平青云连忙问道:
  “他们在做什么?”
  周上靖道:
  “我和皇甫师弟还有刘同照你的吩咐去吐蕃军队北面的山中探查情况,你们猜我们看到了什么?”
  高凤麟张宣同时问:
  “看到了什么?”
  周上靖道:
  “我看到吐蕃的军队在山中伐木造桥,不对,是造木筏。”
  高、张二人诧异道:
  “造木筏?”
  “他们造木筏做什么?”高凤麟问道。
  周上靖道:
  “这个不清楚,我们看见他们已经造了几十个很大的木筏了。”
  平青云脑中正在飞速旋转着:
  “如果我猜的没错,他们这两日就可能会攻打山寨了。”
  张宣问道:
  “何以见得?”
  平青云道:
  “吐蕃地处高地,大多不识水性,所以他们拿死守在河谷中山寨的骨咄特勤一点办法没有。正好这白杨河在这一河段河水很宽,不易前行,他们又没有战船,所以他们便想了这么一个造木筏的法子,用绳索铁链将木筏连接起来,到时候两岸相通,这样兵士马匹就如履平地了,到时候攻打山寨就易如反掌了。”
  平青云所料却是不差,当日沙驰先率兵一路追击骨咄特勤的部队,骨咄特勤被逼无奈只得选择此处山寨作为防固御敌之所,因为骨咄特勤一早就有准备,一千余人从对岸峡谷逃进河谷,那峡谷又窄又长,沙驰先料想如从那里进去,敌人肯定有埋伏,便就驻守在河对岸与其对峙,还着人将峡谷封堵起来,骨咄特勤几次突围都不得果,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右攻不进去,就这样一直对峙了半个月有余。
  直到前几日沙驰先想到一个绝妙的计策,就是从北边那座山上伐木造筏,到时候将这些木筏串联起来一直延伸到对面河谷,便可直接行军到对面山寨之下,是攻是打还是是围,还不全凭自己说了算。
  便就这样,沙驰先命令军中几百人连夜造筏,短短三天时间,已经造了二三十艘小木筏,等到差不多四五十艘时,便就能直接铺到河谷内部了。


第十九回 援救西域(六)
  见平青云分析的条理清晰,众人显然都坐不住了,刘同便说道: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吐蕃岂不是很快就能攻下山寨了?”
  皇甫廉也道:
  “照目前的速度,他们造好木筏也就这两天的事了,我们得在他们之前想好如何应对才是啊。”
  高凤麟道:
  “师弟说的对,平小将军,你可有破敌良计?”
  平青云尚在思虑,并未作答,周上靖说道:
  “我们能否趁对方不注意时将这些木筏尽数毁了?”
  平青云摇了摇头,说道:
  “不行,毁了一次,他们还会再造第二次,而且我们去毁他们的木筏,他们定会有所防备,想要再毁第二次就决计没有那么简单了。”
  “此事我们需得从长计议,现在我们不仅是要将山寨中的回纥军救出来,还得将这五千余人的吐蕃军击败,这样我们才能安然返回。”
  刘同说道:
  “如今我们和河谷内的回纥军消息不通,如何联合他们破敌?”
  敌众我寡,情报不明,平青云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破敌之策,兀自在思考着。
  这时张宣说道:
  “我们可以找几个水性好的,在他们将木筏铺好之后从中将木筏破坏掉,到时候木筏被毁,计谋无效,这样他们也就无法攻打山寨了,不知道这样可行不可行?”
  众人一听都觉的这计策颇好,高凤麟问平青云道:
  “你觉得这样做怎么样?”
  平青云依旧摇了摇头,说道:
  “这样做虽然可解山寨的一时之围,但是却会将我们自己暴露,到时候营救不成反遭对方追截,岂不难逃?”
  这样一说来,形势更加凶险,高凤麟又再问: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平青云道:
  “首先,我们肯定要与谷中的军队联系上,内外联合方能出奇制胜。其次,对方兵力数倍多于我们,若要想破敌制胜,要智取,不可蛮干。再者,这次我们务须一击即胜,不能让对手有喘息的机会,一旦让对手缓过神来,反过来反扑我们,我们的处境就相当的危险了,具体事宜还得容我再想想。”
  “对了,乌大哥,此处距离白杨河发源的那个湖泊大概有多远的距离?”
  乌德健道:
  “据我估计,差不多有二十里地。”
  平青云又问:
  “湖泊距离北边那座山又有多远呢?”
  乌德健道:
  “这个我就没有留意过了,不过据之前观察,二者相距应该有个十里远吧。”
  平青云对这中间的距离无法清楚的掌握,便道:
  “待会我要去湖泊看一看。”
  高凤麟道:
  “那我陪你一起去吧。”
  平青云摇头道:
  “不用,浑古乌和延咄罗也在那边,只需躲避吐蕃军的斥候,不让对方发现就可以了,你们放心好了。”
  说着便就骑马出了营地,渡河从守在河谷附近的吐蕃军后方绕了过去,朝湖泊奔了过去。
  湖泊这边浑古乌和延咄罗正在周围仔细的勘察地势,看看有没有便于藏匿的地方,平青云找到了浑古乌和延咄罗问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浑古乌说道:
  “湖周围都是平地,没有什么可以藏匿的地方,不过湖畔附近多沼泽,虽然而是藏人,但是回纥人一直生活在草原之上,与吐蕃人一样不通水性,只怕要藏匿起来,要费一些事。”
  平青云看了看湖泊,又看了看吐蕃军正在造木筏的那座山,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正是河流发出的河口位置,与对面的山遥遥相望,目测起码得有十里的路程。
  与河口对望的山的那一边正是吐蕃军所在的相反方向,吐蕃军在西,湖泊在东。再朝北边望去,只见北边群山环绕,叠错相交,连绵百里,不见尽头。
  正望着,一旁的浑古乌说道:
  “平兄弟,你在想什么,此间我们还需要做点什么么?”
  平青云道:
  “没有事了,你们都回去吧,我再往前边看看去。”
  浑古乌道:
  “平兄弟要到哪里看,我随你一起去吧。”
  望着北边的山群,平青云所有所思,说道:
  “那好吧,我们一起去看看。”
  如此,浑古乌就着其他人先行回去了,他与平青云再往北走了过去。
  直到深夜十分,二人才回到营地,高凤麟见平青云回来,便一直追着他问,有没有想好破敌之策。
  平青云只得道:
  “我心中已有一些眉目了,现在我需要知道的是,河谷之中尚有多少兵力,能够战斗的士兵还有多少。”
  平青云去找到乌德健,问他河谷中有没有回复消息,乌德健只得摇摇头,平青云叹道:
  “看来,我们还需夜闯河谷一趟啊。”
  一听说晚上有行动,高凤麟叫道:
  “什么情况,我们是要趁黑摸进河谷吗?”
  平青云点头道:
  “正是,我需要知晓河谷中还有存有多少克战斗的兵力,才能合理的分派人员事项。”
  高凤麟连忙说道:
  “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啊。”
  平青云对乌德健说道:
  “乌大哥,还烦请你跟我们走一趟,骨咄特勤与我们不相识,我怕我们万一进去了对方不信,容易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