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迅雷不及掩耳的收拾了何耀武,震慑了榆林镇大大小小的军官,郑勋睿的初步目的达到了,接下来他最为关心的就是招募军士的事宜了。

    可不要小看榆林这个地方,因为都是军户,相互之间有着不小的联系,加之军户生存的环境很是恶劣,所以打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身体若是不强壮,几乎就是活不下去的,明末的历史上,这里曾经诞生了一支很是出名的军队,被称之为明末三大兵之一的秦兵。

    组建秦兵的是孙传庭,不过这个时候,孙传庭还赋闲在家,什么事情都没有,直到崇祯八年才被朝廷启用的,秦兵曾经因为斩杀了闯王高迎祥而声名大振。

    郑勋睿来到了榆林,要求郑锦宏招募军士,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当然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他不可能完全相信历史,所以要求郑锦宏首先招募两千军士,看看效果究竟如何,再说他对军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必须是正规军,能够应对大规模的战斗,也能够在山地之间厮杀,同时还要学会操作火器,特别是火炮。

    军队的纪律,郑勋睿一直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他一直都认为,没有军纪的军队,就是没有灵魂,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强大,但不能够抵御真正的压力,难堪大用。

    解决了何耀武之后,郑锦宏开始招募军士。

    杨贺深入到河套草原,尚未归来,很多的事情只能是郑家操心,偏偏他做事情,一切都是以少爷的利益第一的,少爷吩咐的事情,必须做到最好,所以说招募军士的事宜,刚开始的进展不是特别的顺利。

    榆林遍地都是军户,有些军户之家,只剩下老弱妇孺,几乎活不下去了,好男不当兵,成为了军户就是最为倒霉的事情,如此的情况之下,谁还愿意主动当兵。

    得知这些情况之后,郑勋睿没有着急,他高度郑锦宏,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够着急,招募军士的要求不能够出现任何的变化,那些进入的郑家军的新兵,自然是要宣传的,毕竟进入到郑家军,能够吃饱吃好,虽说每天的训练艰苦一些,可当兵就是要训练的。

    榆林镇的战马数量不多,这些战马大都属于各个卫、所、营、堡等等,郑勋睿也不能够强求,再说这些战马,绝大部分都属于蒙古马,郑勋睿还真的有些看不上,郑家军之中只有三种战马,分别是阿拉伯战马,乌珠穆沁马和南番马,这三种战马,除开南番马和蒙古马差不多,其余两类战马都是优于蒙古马的。

    郑家军军士的军饷暂时是每月二两银子,这方面郑勋睿也不敢过高的调整,免得引起了朝廷和其他地方的注意,**打出头鸟这是真理,但是郑家军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军士能够吃饱吃好,而且进入到军队之中,吃穿住用都是保证的,每月的二两银子,完全是拿来养活家人的,这些银子能够保证家人有饭吃,不至于挨饿,再说郑家军目前的将士,有家人拖累的不是太多,洪家堡的青壮,家人在江宁县,吃穿不愁,得益于郑家,所以是拼死效力的,招募的流寇不少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还有一点,郑家军最大的特别,是绝无克扣军饷的事宜,对于那些家人知道消息之后,跟随而来的家人,还能够特别的照顾,至少这些人****的粮食,郑家军可以保证低价。

    刚刚招募进入郑家军的军士,很快感受到了这一点。

    消息很快在四周传开了。

    报名的人很快多起来。

    到了八月的中下旬,郑锦宏开始叫苦了,符合要求的人,远远不止两千人,一些看着特别优秀的苗子,因为人数的限制,可能不能够被招募到郑家军之中,这看来是很可惜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郑勋睿的命令来了,暂时不限制名额,合格的就招募进来,但有一点要求,那就是必须要经过严酷的训练,才能够真正成为郑家军的军士。

    半个月的时间,招募了四千人。

    这让郑勋睿都觉得奇怪了,榆林镇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啊,要知道这里遭受了连续四年的灾荒,情况甚至比延安府还要糟糕,很多的边军都跑了,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去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走不动了,只能够留下来等死,而且饥荒期间,这里也饿死了不少人,郑勋睿来到延绥镇的路上,看见的人就不是太多,而且青壮更少。

    考虑到这些事情之后,郑勋睿开始仔细观察这些军士,一些招募进来的军士,似乎是懂得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本来在榆林镇这个地方也不能够算是奇怪,可想到何耀武贪墨那么多的军饷,军士平日里是不可能训练的,这让他对招募的军士的来源,产生了怀疑。

    揭开这个谜团的是郑锦宏。

    郑锦宏也注意到这一点了,榆林镇卫、所、营、堡等地方的军士,人数不是很多,经过大半个月的核实,各级军官都实实在在的上报了数字,不敢隐瞒,害怕巡抚大人调查追究责任,最终统计起来,边军总人数只有三万五千人,而且这些军士之中,中年人以上的占据很大一部分,青壮是非常少的。

    亲自参与过调查的郑锦宏,对于军士的来源同样产生了怀疑,他安排斥候到这些新兵中间,吃喝在一起,终于知道了,这些人绝大部分来自于延安府的州县,其中米脂、葭州、绥德等地的占据很大一部分。

    郑勋睿在延安府各地的名气是非常大的,郑家军的名气也不小,而且郑家军的军士之中,就有不少人是延安府本地人,一些家人也跟着来到了榆林镇,这些军士和家人的宣传,让郑家军成为了延安州县不少人羡慕的军队,这一次郑家军决定开始招募军士了,延安府各地的人自然是蜂拥而至了,家里有种地的人,加之留在家中,粮食消耗也大,还不如加入到郑家军之中去,要是能够立功,说不定来日还能成为军官。

    这些来投军的人,一部分是脱离了流寇队伍前来的,他们当然知道一些基本的军队要求,所以在招募的时候,表现是很不错的。

    这些人也带动了榆林本地的一些青壮,他们虽然是军户,可没有军装,没有饷银,就是种地,看不到前途,索性加入到郑家军之中去,要知道郑家军的大帅是巡抚大人,如此榆林的那些军官,也不敢继续欺负他们,要求他们承担无法承受的赋税了。

    招募事宜八月二十日结束。

    正是酷暑季节,训练随即大规模的展开。

    训练的事情,郑勋睿不需要太多的操心,他目前需要操心的事情不少,手里有那么多的黄金白银了,接下来就要大量的****粮食,南方秋收季节结束的时间不长,应该是可以****到大量粮食的,此外就是杨贺究竟联系的怎么样了,战马可是最为关键的东西了。

    当然还有榆林镇的卫、缩、营、堡的军官军士,这些人不可能弃之不顾,毕竟郑勋睿是延绥巡抚,这也是他的职责之一,该稳定的地方还是要稳定的,拒说银子耗费的有些冤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xh118

第一百五十八章 战马() 
八月底,杨贺终于回来了。

    巡抚衙门,厢房,郑锦宏、杨贺、洪欣涛、洪欣贵和洪欣瑜等人,悉数都在这里等候。

    郑勋睿很快来到了厢房,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的想法有些改变了,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是战马和粮食,并非是黄金白银,虽说从南直隶****粮食的想法是成立的,但是因为山西流寇肆掠,粮食的运送存在一些难点,必须要绕道湖广,进入到陕西,这样路途远了一些,粮食的价格自然就提升了一些,再说南方的粮食价格也上涨了,一石粮食接近四两银子,如此商贾运送到陕西等地,价格不会低于每石六两银子,这也预示着白银贬值了。

    若是能够用白银直接****战马,那是最好的办法了。

    还没有等到郑勋睿开口,杨贺就开口了。

    “少爷,属到了河套草原,鄂尔多斯部的部落首领得知了属的来意,直接派人和属联系了,他们愿意****,其他的部落也愿意****,属见到了他们的惨状,他们如今极度的缺乏粮食,若是属不去联络,部落之间怕是会开始厮杀,甚至是直接进攻关内了。”

    “他们的意思,愿意****乌珠穆沁马,价格为三石粮食一匹战马,可以保证战马是好马,他们愿意****三千匹乌珠穆沁马,折合为九千石粮食,同时他们还需要****两万石粮食,价格为每石粮食二两黄金。。。”

    其他人已经被震惊了,三石粮食一匹乌珠穆沁马,这是很不错的,其次二两黄金一石粮食,折合二十四两银子一石了,这样的交易,肯定是划算的。

    众人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没有商贾抓住这样的机会,要是能够运送粮食到蒙古草原去,岂不是赚了大钱,不过郑勋睿是清楚其中的关系的。

    商贾根本无法运送粮食到草原,只有经过大同、榆林、宁夏和辽东等地方,想从辽东过去是不可能的,命都保不住,就更不要说粮食了,其余地方都驻扎有边军,边界是严格戒备的,虽说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不怎么样,可是对付商贾还是绰绰有余的,商贾想要运送粮食,就必须要买通边军,这样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说不定被边军直接吞掉了,也有可能被盘剥的没有任何利润了,所以商贾很难运送粮食到草原去。

    当然驻军要做这样的事情,还是很简单的,可惜这些年边军自己都不够吃,根本就没有粮食,拿什么卖给蒙古草原,可郑勋睿的情况不一样了,他的手里有粮食,也可以到南方去****粮食,当然他不会负责运送粮食,自然有商贾负责运送。

    银子是很好的,但是不流通也就没有任何的作用了,郑勋睿很明白其中的道理,货币必须要流通,否则就是废纸,他得到了这么多的黄金白银,那就必须让黄金白银发挥作用了,而不是将这些黄金白银放在库房里面。

    当初的情况和如今不一样,杨贺费尽千辛万苦去联系了,自己决不能够一句话就否定了,宁可辛苦一些,从南方****粮食,也要完成此次的交易。

    等到杨贺说完之后,郑勋睿不假思索的开口了。

    “杨贺,你辛苦了,就按照你说的办,不过交易地点,必须是在延绥镇,延绥镇到灰城子不远,也就是二十里地,一旦过了灰城子,就是河套草原了,这件事情,我不会出面,杨贺与部落联系,全权办理,至于说他们想着****两万石粮食,没有那么多,给他们一万石粮食,就算是很不错了,加上前面****的九千石粮食,一共是一万九千石粮食。”

    看见众人疑惑不解的神情,郑勋睿没有办法,只能够做出解释了。

    “鄂尔多斯部落,粮食的缺口是很大的,不过他们对粮食的依赖,远低于关内的百姓,应该说三万石粮食,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很大的问题,可我们能够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那是坚决不行的,你们不要忘记了,蒙古部落对榆林镇也是巨大的威胁,一旦让他们彻底缓过气来,我们岂不是要多了一个恶狠狠的对手吗,所以说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若是一定要粮食,好说,拿战马来****。”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样的道理。

    “从今年开始,连续两年的时间,我们要和草原部落联系,尽可能多的****战马,目标是万匹战马,每次****的时候,不用过于的着急,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物资去****,包括茶叶丝绸等等,我想蒙古部落的那些首领,肯定是需要这些东西的。”

    郑勋睿说完之后,杨贺马上开口了。

    “少爷,蒙古部落的人跟随属来到了延绥镇,他们筹备的战马,已经朝着灰城子的方向而来,预计明日或者后日就可以抵达了,战马属都看过,的确是不错的,只是缺少马鞍等,尚需要购置。”

    郑勋睿愣了一,想不到鄂尔多斯部这么着急,陷入是到了崩溃的边沿,极其缺乏粮食了,那他也要做好准备了,好在何耀武贪墨了一万四千多石粮食,这次可以拿来交易,至于说甘薯和玉蜀黍,郑勋睿暂时不想****,这些东西暂时不能够传入草原,否则可能引发事端,要知道这些东西,大明各地都还没有完全普及。

    “好,所有事宜由郑锦宏和杨贺两人负责,此外,郑锦宏负责联系本地的商贾,就说巡抚衙门需要大量的粮食,可以用银子直接****,价格在六两银子左右,需要的粮食在二十万石左右,让他们想办法运送粮食,至于说运送到什么地方,听候安排。”

    郑锦宏点点头,没有开口说话,一边的洪欣瑜忍不住嘀咕了一。

    “榆林镇的粮食价格太离谱了,都超过十两银子了,不知道这六两银子,是不是能够买到,需求粮食这么多。。。”

    郑勋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洪欣瑜,有些事情需要开动脑筋,商贾若是还想着在榆林镇周围做生意,那他们就要想办法,他们若是不想做了,那就要承受巨大的损失,既然身为商贾,这样的选择是能够做出来的,官府找到他们****粮食,让他们有赚的就不错了。”

    郑勋睿说完之后,洪欣涛也跟着开口了。

    “三弟,跟随在少爷身边这么多年了,有时候需要动动脑筋了,想想有些事情该怎么做。”

    九月初五,交易在绥德州完成。

    三千匹战马悉数进入了军营。

    郑家军拥有的战马。骤然增加到五千三百匹,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乌珠穆沁马,这的确是不简单的,要知道朝廷最为强悍的关宁铁骑,拥有的战马也不过万匹左右,那可是朝廷投入重金打造的,经过了好些年才达到如此的规模。

    除开郑家军高层的几个人,其余人绝不会想到,不长的时间之后,郑家军拥有的战马,也将超过万匹,而且郑家军有足够的实力来喂养这些战马。

    郑家军的军士人数扩充到了七千二百人,战马拥有了五千三百匹,这已经是一支令人感觉到恐惧的力量了,接来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加紧训练了。

    杨贺的重点精力,投入到军队的训练之中,军队是不是能够保持之前强悍的战斗力,重点还是在于平时的训练,郑家军的训练科目是现成的,也是基本成熟的,只要经过了三个月左右的训练,能够熬出来的,基本都是强悍的军士了。

    郑家军开始训练的同时,郑锦宏开始布置延绥各地的驿站,距离最远的真宁和宜君,每个驿站****十匹乌珠穆沁马,遇到紧急情况,一人双马,赶赴延绥镇禀报情况,其余的地方****五匹乌珠穆沁马,遇到紧急情况,十二个时辰以内禀报情况。

    此外就是****粮食的事宜,这方面郑锦宏是得心应手的,榆林镇、延安府和庆阳府各地的商贾,忙不迭的答应来,他们有钱赚,何为而不乐,如此也能够和官府搞好关系,要真的是看着眼前利益,觉得吃亏了,不愿意交易,今后怕是难以在这里做生意了。

    郑锦宏没有想到的是,山西的商贾也专门赶来了,商议推销粮食的事宜,毕竟巡抚衙门需要的粮食数量太大了,二十万石,这可不是延绥本地商贾能够承受的,需要外面的商贾加入,才能够真正的满足。

    按照郑勋睿的计划,****的二十万石粮食,其中十万石****给延安府,由杨廷枢决定每个地方的分配数额,三万石****给庆阳府,知府董功明决定每个地方的分配数额,其余的七万石粮食运送到延绥镇,用于解决榆林镇饥荒的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