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历史上在荆州打出威震天下声望值的关云长,会将他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他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
第八章登陆了啊()
总兵力超过十万人的混成南方面军——南军山林作战军队,以及征调自云南、贵州、缅甸诸地山民,组成的另一支山地部队。会在刘备麾下大将陈到的率领下,支援关云长,首先以最快速度将整个荆北纳入掌控之中。再然后与袁绍隔江对峙。
再之后,便是海军做威风的时候了——
是的,正规主力舰队有一部分前往瀛洲了——
在前期的小规模冒险队勘测,而后建立殖民据点之后,这一回是动真格的,要将整个瀛洲纳入掌控之中。并不应该为了任何事情拖延进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刘备麾下没有足够的战舰与海军使用——
正规主力舰队还有半数在港口。更重要的是,数量更加庞大的“民用”船只——大量的远洋渔船以及捕鲸船都在。这些虽然并不是正规战舰,如果要作战的话的确差一点。但是说到运输兵力,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刘备一声令下,则整个帝国刹那间便可组建起一支难以想象的庞大舰队,将数以万计的军队输送到南方——
这样的舰队在未来也会大规模存在。只是目的和意义将会改变。
他们将变成从南方输送稻米作物,以及其他商品的大运输舰队。同时也会成为帝国控制整个南洋的大海军。以及输送大量货物,前往西方进行贸易的庞大的贸易船队。
帝国在未来,将改变单纯大陆帝国的局面,变成一个掌控陆地与海洋的,齐头并进的全面的帝国。而目前看来,全世界也只有帝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同时也只有帝国有实力掌握外海洋航行的技术。
在这种超越时代数百年的可怕力量下,袁本初的一点点,小小的,所谓的如意算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他在自己新造的都城“建邺”(今南京),大宴群臣,并且愉快的宣称,拥有长江天下,江南将会成为天下惟一的乐土的时候,甚至真的有不少人觉得,袁绍说的话将成为现实。
当整个中原、河北,关西诸地,都成为了刘玄德肆虐自己可怕的欲望,斯文扫地的地区时,整个天下似乎真的只有江南,将成为惟一的乐土——当然了,这个“惟一的乐土”是要区分对象的。这个乐土只是世家贵族官僚们的乐土,而不是普通民众的乐土。
随着衣冠南渡的事件提前出现,整个江南地区的负担变得越来越大。只因为这些南渡的衣冠士族们一个两个,绝大多数都是不事生产的单纯的人口负担。
每天闲着没事干,就是喜欢谈天说地,堪称今后那些大谈心、理。所谓平时袖手谈心性的家伙,以及键盘政治局的精神祖先。
这些人来了之后,都要好吃好喝的好伺候,自己却不事生产。江南地区原本因为人少地多。人地矛盾并不算凸出,再加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的日子,一瞬间就崩了——
之前大概是一百个屁民养一个老爷,现在却要二十个屁民养一个老爷。这样一来,在某些人口中的“唯一乐土”,在某些人眼里,就成了难以名状的水深火热。
更不用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些来自北方三义行的商人们,还有鬼鬼祟祟的跟着商队一起来的,来自两卫的探子们,这些人全都在宣传,北方究竟有多么好。朝廷终于又出了圣人了。全天下的土地,都重新划分,以假田制行天下。不需要额外缴纳田赋,只需要缴纳十五税一的农税就好——
而且还不用给世家大族缴田租,还不受官吏欺压,各种苛捐杂税全都没有了。官府会帮忙修建水利设施,还有修路,还可以去城里面打工赚钱……如果能当兵的话就更不得了了……
诸如此类的话。弄得江南的一群土包子们神魂颠倒的——至于说这群人是否会相信——他们当然会相信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就算是一根稻草也会拼命抓在手里。
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真。更不用说这本来就是真的了。
这种情况下,也就难怪,当帝国海军干脆的在长江口登陆时,南方诸地几乎望风披靡了。
当超过三万人的大军轻易占据了吴郡半壁,同时缓慢的向着建邺前进时,袁绍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怎么可能呢?!
为什么呢?!
说好的长江天险呢!?
自己每年节衣缩食,八成的军费都丢到长江舰队上了啊!现在北军杀过来了,自己的长江舰队一点儿用都没起到?!这根本让人无法接受啊!
如果说经历了一场恶战,最后无奈战败了的话也就算了了。但是现在,北军直接跨海来袭。自己的长江舰队一点用处都没起到啊!!!!
“一定要击败他们!出海!!!”
在得到消息之后,袁绍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对方远道而来,钱粮补给全靠海路运输,只要在水上击败对方,那么对方三万兵马就是无根浮萍!可以一战而胜!只要能胜,那么前途大有可为!!!!”
袁本初这样决定,随即下达了命令,要求长江水师出海,攻击如今在长江水口的北军舰队。
这样的命令让长江舰队多少有些别扭——只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可是还在与北军的长江舰队对峙来着。如果抽调主力前往,姑且不说胜负与否。如果北军趁机渡江又该如何是好呢?
除此之外,自己的这些舰队,都是适合内河航行的船只,跟外海的那些轻快帆船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啊!江南地区,诸世家之中,真正懂得水战的将领也有不少。就算是袁绍原来的属下,这段时间在江南也苦学水战。
尤其是现如今的水军大都督,号称袁绍手下第一大将的麹义,原本身为北人的他,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学会了相当多的水战战术。并且结合了他原本擅长的弓弩技术,成为了一名极为优秀的水军将领。
他与一知半解的,这段时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与江东诸世家争权夺利,玩儿权力的游戏的袁绍不同。
他麾下的内河战舰的适航性非常差,都是传统楼船的模式,重心非常高。在长江里面浪一浪还行,到了海面上,风浪一吹,翻船的概率就搞得不得了,远远不是刘备麾下u型船底,船舱宽大,重心沉稳的战舰的对手。
但是这话根本说不出来。。。
不单单是因为自家主公瞪红了眼睛,一副谁不答应他就要杀了谁的样子。更是因为麹义自己也明白,现在这种情况,袁绍说的很有道理,甚至可以说,这是唯一一场可能拯救江南小朝廷的办法了。
于是,就是这样,在陆路上,江南的头号陆军大将,也就是理论上应该与北军不共戴天的孙策,率领江南七拼八凑出来的十万大军——主力要么是世家私兵部曲,要么是士气低落的山越农奴。向着在吴郡登陆的三万左右北军部队发动攻击。与此同时,麹义不得不率领超过十万水军大军,驾驶着大小船只上千艘,向着长江口前进ing。
麹义的战术比较简单。他根本不敢进攻北军海面上的舰队。所以他的战术是进行港口袭击。
仗着自己船多人多。愉快的进攻吴郡港口。一把火烧掉。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打击了对方后勤。就算不能完全取得胜利,却也好过在海面上被人暴走一顿的好。
就是这样,一场决定了江南,袁绍小朝廷的命运的战争即将开始。
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袁绍的军队都不占据任何优势。而且在大军登陆之后,原本潜伏的两卫探子,以及被煽动起来的农奴们,也开始作乱。甚至连所谓皇都的建邺城内,都一日三惊,一片混乱。
在这一片混乱,以及一片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如果说惟一的一点好消息,就只有北军队荆州下手了。
这让袁绍多少有点安慰。
荆州这段时间,好歹能凑出十万军队来。再加上刘景升也有些能耐,多少能帮助自己牵制一部分北军的吧。
也因为这个想法。在几次朝会上,袁绍将刘表大大的吹捧了一番,甚至说他有高祖之风这种乱七八糟的话。
虽然这话他下属臣僚们没一个相信的。甚至忍不住吐槽:“要真的说有高祖之风,也得是汉中王啊。”但至少表面上,大家还要说得过去,其乐融融的夸奖刘表很厉害。
直到几天之后,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传来。
刘表投降了。
当刘备的南军,山地丛林作战军团,以及号称“无当飞军”的山区少民山地部队拉出来,对着荆州发动进攻后,刘景升终于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做出了决定。
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蒯氏与蔡氏两家的一致反对,但是刘景升还是坚持决定。并且在一场内乱中毫不犹豫的,果决的将想要叛乱的蔡氏与蒯氏两家连根拔起,鸡犬不留。这样的决定,也让他在刘备那里获得了些许印象加分。
第九章长江口水战()
说起来也有些有趣。在原本的历史上,是蔡氏和蒯氏两家一致决定投降,而刘表一家期望抵抗的。这个世界线却完全反转过来。所以说真是屁股决定脑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原本历史上蔡氏蒯氏投降还能获得较好的待遇,甚至再上一层楼。刘表家只能去死。而现在则完全反过来了,蔡氏蒯氏投降就会被分田分地,刘表却不失为侯爵之位。甚至未来分封身毒,他还有可能获得一席之地。
总之,不管怎样,南北决战的第一回合,因为刘表的投降落下帷幕。整个荆北以最快速度落入了刘备的控制之中。只是荆南因为有长江阻隔,所以短时间内过不去。目前的情况比较混乱。刘表的嫡系部队,以及那些控制不住的,想要投降刘备的,又或者想要抵抗的势力混在一团,让南四郡的情况变得有些混乱。
这便是一九三年的九月份的情况。情况对于北军非常好。刘备已经饮马长江,似乎眼看就能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崭新的王朝了。
而是否能完成这一点,似乎全都要看水军的战斗——
当刘备的汉中王内阁,迁徙到了庐江郡的同时,长江口的水战也终于开始,数以千计的大小船只蜂拥而出——也幸好现在的年月,长江口没有崇明岛,也没有因为泥沙淤积形成的各种暗礁与旋涡,江面极为开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港湾,水文情况较好。否则的话光是进出长江,就是一个大问题。
8数以千计的战舰,在麹义率领下,以最快速度向着吴郡目前最大的海港,延陵,江阴前进。
这里原本就因为南北海运贸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原本没有人脑洞大开的想过北军会在这里登陆大军的。再加上贸易能够带来的巨大财富,所以地方官员都对这一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却没想到,随着战争爆发,这里的港口全部成了北军最重要的登陆基地。
在麹义心中,只要将这座港口焚毁,就能延缓北军的进攻大概……一年半载的吧。
嗯,是的,也就是一年半载的了。只因为双方实力实在是不配套。而刘备也没像是另一条世界线,拿着八十三万大军一股脑的a过来,然后一把火烧掉了,弄得一蹶不振。
刘备现如今的用兵,只是动员了二十万左右部队。而且其中大部分,要么隔着长江对峙,要么进攻荆州地区。真正用在江南的,只有两万左右的水军与三万左右陆军。不过五万兵马。与刘玄德号称百万大军相比,不过九牛一毛。
就算退一步说,他能将这里的舰队全部歼灭也没用。说不得刘备一怒之下,两天的功夫,就又派了大军来攻。
对于刘备来说,只是普通等级的军事行动,对于江南小朝廷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
能打赢一次,两次。难道还能不断地一直赢下去么?
反正麹义并不认为有可能。
而只要有一次失败,那么江南朝廷就会崩溃。甚至说不用失败,就算一次又一次的获得胜利,最终也会因为经济负担垮台。
江东地区,整个扬州加上交州,就算再加上荆南四郡,人口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三百万。与占据整个中国的刘玄德的四千万人口相比,这个数字显得非常可怜。
更不用说,双方在经济总量,以及资源利用率上的不同。
这种情况下,刘玄德自然拥有“以本伤人”的本钱。
只要下定决心,用足够的实力连续不断的攻击江南的小朝廷。那么最终就算不能获得胜利,靠拖也能将小朝廷给拖垮了。
“这么一想,我们的未来岂不是一片黯淡了么?”
坐在最大,最华丽的楼船最顶上,眼看着周围樯橹无数,千帆竞走的模样,那麹义却完全没有一点儿,燃起豪情壮志的意思。相反的,因为觉得前途暗淡,所以忍不住心情低落,而后产生了一些别样心思。
——好像我这么优秀的人才,难道真的要为了袁绍这种庸主殉葬?!不成,肯定不行!我一定要想办法脱出去!
只不过,他身边还跟着不少袁绍的亲信,以及因为刘玄德的土地政策,所以对刘备非常仇恨,基本上不太可能投降的世家子弟。
被这群人包围着的麹义,虽然心里多少有点想法——反正他也算是平民派的人,自己没有家世拖累。刘备那边的待遇好,发展前途也好。分封身毒与河中之地的说法,他也听说过。凭自己的能力,说不得也有机会在身毒开国呢。
“当然,在这之前要展现出自己的能耐,如果可以的话,还有风骨气节。一定要让刘备高看我一眼,这样才行。”
他的心里面这么想着。期待着以这场战役的胜利作为投名状。让刘备明白南军麹义不可小觑。
至于说吃了败仗之后,北军会不会因此记恨自己什么的。麹义也想过,但他不怕。
刘玄德本人,拥有明君的美好品质,绝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就放弃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才。
与之相对的,外宽内忌,实际上心态高高在上的袁本初,只是表面明君而已,与刘玄德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这么一想的话,我之前为什么要投奔袁绍这个废柴啊?!”
心里面这么想着,麹义只觉得之前的自己简直是个傻哔。心里面患得患失的更加严重了,并且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刘玄德对我刮目相看!”这样的想法,也变得更加强烈。
当然他并不知道的是,对于他来说是“全部”的江南战役,对于刘玄德来说,不过是治理国家中相对重要的事情之一。
其意义只是与远征瀛洲,打通西域差不多。比起全面深入推动土地改革,以及全面培育、寻找新品种高产作物差了太多。
在拥有了如许广阔的土地之后,刘备的下一个计划自然是推动农业与土地改革。
“如果我有土豆的话就好了。”
他不止一次的这样感叹着。与番薯这种淀粉含量不足的块根不同,土豆是可以用来当主食的高产作物啊!而且还是那种抗旱的植物来着!如果能够得到土豆的话,自己的帝国农业产值将提升几倍,甚至更多。
更高的农业产量促进人口大量提升,也就是可以养活的非农业人口大幅度提升。帝国的产业革命也将随之到来。一想到如许盛况,刘备就觉得很开心。
可惜,没有这么开外挂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