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赤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赤帝-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倘若不是军师中郎将荀彧拉着他拼了命的劝,他说不得已经冲过去,醋钵大的拳头抡圆了使劲锤了。

    当然这并不是他给荀彧面子,而是他家大哥给荀彧面子。

    既然他大哥都给了荀彧面子。那做小弟的他,自然也只能给荀彧面子。

    正好那个叫诸葛瑾的,貌似也在刘备的征辟名单上,于是他就愉快的将诸葛瑾全家绑了,包括他那几个弟弟一起,往大车上一装。再之后向着北面青州一送,简直就是美滋滋。

    ……

    从九月份进军到现在,不过十几天的时间,张飞所部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轻松将整个琅琊郡打穿。将这个徐州北方门户所在控制在了手中。

    他们动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甚至比作为内应的糜氏速度还快。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尴尬的状况。

    那就是糜氏不知道是否还要发动叛乱了。

    或者要等到张飞的军队南下,他们再发动叛乱配合?

    因为随着战况不利。同时也是随着张飞被任命为徐州牧,加平东将军衔。别的地方暂且不说,至少徐州的战况已经明朗了。

    原本安然坐镇下邳。期望汉军一座城,一座城的啃过去,最终师老兵疲再被一股消灭的陶谦,终于坐不住了。

    他一边开始整顿部队,预备北上东海郡,与张飞对峙,一边飞速的向作为盟主的袁绍求援,期望能够获得一些援军——是的,袁本初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帜,列举了刘玄德多项罪名,比如祸乱朝纲,秽乱后宫,杀少帝,杀大臣,杀百姓,杀世家,杀这个那个……一条条一桩桩,如果一般人不知道的看了这个,说不得会将刘备当成什么十恶不赦的恶魔。

    也在举起了这样的旗帜之后,一个旨在讨伐刘玄德的联盟组成了。包括袁绍、陶谦、刘繇、刘岱、孙坚、公孙瓒、周昕、周昂、张邈、桥瑁、袁遗、鲍信、马腾在内的十三路诸侯。

    所以理论上,这场战争也可以被称为十三路诸侯讨刘备……原本袁绍还期望能够动员更多的人,最好能组成个十八路联军。这样一来听起来更有气势一点。但是很遗憾的没有成功。因为现在的刘玄德比起另一条世界线上的董卓强势太多,太多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勉强召集十三路诸侯,已经是他的极限。而且这十三路诸侯中还有不小水分。如同马腾这样,主力部队都在西域,只是麾下长子独走。又或者周氏兄弟那样,实际上就是他的附庸。根本不算一路独立诸侯……

    这样仔细计算一下,恐怕他聚集的诸侯都不会超过两位数。

    当然了,对于这一点袁绍自己没有一点儿感觉。并不清楚曾经的世界线上,他能聚集十八路诸侯,威震天下。现在的志得意满的袁本初的感觉就是,十三路诸侯挺好的。人少一点方便管理。而且还少人与他争权夺利。这样很好。

    ……

    回到徐州攻略上来。

    随着张飞的势如破竹的推进,陶谦预备组建大军前往反攻。只是他麾下兵马虽多,能用的人才却少。算来算去,麾下强将乃是泰山臧霸……只可惜信不过,可信得过的曹豹着实不中用。这种情况下,陶谦不得不亲自帅军出征。

    这就给了坐镇后方的糜氏兄弟,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等到陶谦走了之后,我们就在后方举义!陶谦麾下必定大惊,他本不是张安东(张飞)对手,如此军心大乱,必定一战而败!徐州可一鼓而定,你我皆是功臣!”

    在下邳城郊的糜氏庄园坞堡之中,糜芳与糜竺两兄弟商量着这件事情。原本一个年轻纨绔,一个儒雅深沉。但这一会儿却都因为徐州战事的发展而感到心潮澎湃。

    是的是的,只要这一轮能赢,那么今后一生受用无穷——他们与那些头脑僵化的世家地主们可不一样。糜氏虽然同样广蓄土地,收养僮仆。但他们真正的根基在商业以及手工业上面。徐州的海盐,瓷器,以及丝绸生意就是他们在做。尤其是搭上了三义行的大车之后,发展速度更是一日千里。

    眼看着三义行的主人就要成为九五之尊,这投资减值堪比小一号的吕不韦。他们还在乎什么土地,还在乎什么家产?

    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很不理解那些决定与刘备死磕到底的家伙。

    现在天下大乱,正是需要努力投资的时候啊。之前天下大乱的时候,将所有家产都拿出来一掷千金的下注的家伙都不是没有。只要成功,那就是翻倍,数十倍的大赚特赚。为什么这群人就不懂呢?

    当然,也幸好这些人都不懂。否则的话,恐怕也轮不到他们这样的豪商家族——也只有在乱世之中,在世道混乱的时候,实力与能力才会暂时超过出身家世。否则的话,他们这样光有钱没有家世的豪商,就是别人欺压的对象。

    “对啊,大哥说得对啊!”

    在家里面,糜芳一向是听自家大哥糜竺的话,自己没有什么主见的人。所以就算是与刘玄德勾结起来,背叛主君的事情,他也完全听自家兄长的。

    不过现在看来,这件事情进行的,似乎非常顺利?

    自己家似乎真的有成为开国功臣的可能?这么一想,糜芳也觉得非常开心了。

    “不过啊……”

    “不过?”

    “我们还得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

    他又有点听不懂自家大哥在说什么了。

    “我的意思是说,玄德公麾下人才济济。”对于自己的弟弟,糜竺一向很有耐心

    “你我兄弟,虽然略有几分才具,然而与投奔玄德公的天下英雄相比,怕也没什么优势。就算因为反正获得了一些功劳,也无法与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相提并论。

    如果这样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你我兄弟就会泯然于众人了啊。”

    “那应该怎么办呢?”听哥哥这么说,糜芳也产生了强烈的担忧感。然后忍不住这样向兄长提问。

    “……”

    听他这么问,糜竺沉默了一会儿“说起来,玄德公戎马倥偬,年近三旬膝下也无一儿半女。倘若有朝一日,有什么不测的话,那么……”

    “大哥?”听糜竺这么说,糜芳又有些迷茫了。

    嗯,是的,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刘备就这么死了的话,他们家的全部投入岂不是打水漂了?但是这个问题跟上面一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没有?

    “虽然与董卓联姻,然而我听说,董太尉的孙女尚未及笄,这样的话……或许……你说,我家小妹……如何?”

    “小妹……兄长的意思难道是——但是,要小妹做妾吗?!”听糜竺这么说,糜芳忍不住的睁大了眼睛,几乎难以想象,这是自家兄长,那个一贯温文尔雅的男人说出来的话“这是不是,是不是有点……”

    为了给自家兄长留面子,那“有点……”后面的话,糜芳并没有说出来。但就算没说出来,他的意思是什么,糜竺也明白,以至于糜竺脸红有些羞臊。

    他算是那种懂得羞耻的正人君子。虽然心里面早已经权衡很久,知道这对于他们家,甚至对于自己的小妹糜氏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了。但是这话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着急起来就觉得有些胸闷。

    他们兄弟两个,就这样互相沉默着,说不出话来了。场面一时间变得有些尴尬。

    ……

    与此同时。

    也就是在糜氏兄弟商量着投靠刘备之后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要投靠的对象,也就是刘玄德,则在做一件更大,更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出兵。

    出兵,并非南下,而是西征——首先,刘备要将兖州攻破,以稳定后方。与曹操兵合一处,之后再南下,进攻袁绍。

    在这之前,朝廷已有旨意。在后宫太后与前朝的太傅的安排下,最终做出了一个最利于刘玄德的决定——

    命刘玄德为大将军。统辖天下兵马,南下讨灭袁氏叛军!

    刘玄德要做的,便是誓师出征。

    而现在的他,也因为这样的朝廷的任命,走上了人生的又一个巅峰。在不满三十岁时,成为了汉室权力最大的,最高军事将领。

    。

第二章合兵() 
在当刘玄德帅军进攻兖州的消息,传到了刘岱军中后,几乎所有人都被刘玄德的选择震惊了。

    其中尤其震惊,乃至是面如土色的人,是济北相鲍信——因为济北国与青州毗邻,刘玄德的大军进攻,首当其冲的便是他的地盘——

    他们都是嗅觉非常敏锐的人。所以在联军组建之后,最开始的新鲜劲过去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有了私心,开始感觉到了事情的变化。

    天下,开始动乱了。

    在这样的混乱中,朝廷的名义,大义,甚至说君子行为作风什么的,很可能都已经没有用了。

    真正有用,真正能派上用场,能让自己活得很好的东西只有一样——实力!

    是的,实力。实力。只有实力才能让自己愉快的活下去,然后发展壮大,甚至说完成一些在这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野心。

    而实力的前途,便是地盘。所谓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兵,有兵斯有威。

    地盘是最关键的。没有了地盘,还能屡败屡战东山再起的人。全天下古往今来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

    并不是谁都能承受战败带来的困苦,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在经历了巨大的打击之后重新振作的。

    更多的人会一蹶不振,甚至因为打击而死。

    就好像是现在的鲍信。

    在听说刘备大军赶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有种想法。就是转身,以最快的速度回去济北,守城。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地盘不丢掉……

    至于说什么联军的大势,什么陈留近在眼前,眼看着就能打下来。威震天下之类的。

    这些事情和他有关系吗?

    就算有关系,关系也不大吧。

    得到最多好处的,肯定是刘岱。他白白获得了一个陈留郡,地盘增加,实力提升。而他呢,能得到什么好处?他的济北国都没了!这样舍己为人的事情他做不出来!更重要的是,就算是这样“舍己为人”了。那刘岱多半也不会领情,甚至会反过来嘲笑自己是个蠢货!

    这么一想,鲍信的面色一变再变。眼看着这一幕,刘岱的表情同样不好看——鲍信心中在想什么,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他又怎么可能对鲍信说出来,顾全大局,让鲍信忍耐忍耐,济北国丢了就丢了,反正就算是鲍信回去之后,多半也守不住。这样还不如干脆丢给他们,自己兵合一处进攻……

    当然,就算他真的这么说了,鲍信也肯定不会听,只会将刘岱当成是傻子在忽悠傻子。

    “无论如何,无论他说什么,我都要走!”鲍信已经做好决定。而再接下来的事情发展,也与刘岱心中所想没什么两样。尽管大家劝说,晓以大义。但是无论说的怎么慷慨激昂,都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除了让鲍信暗暗冷笑之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联军商谈一番,不欢而散。到最后刘岱几乎忍不住翻脸,说着自己身为兖州牧,鲍信是自己属下,就应该听自己的命令这样的话。

    这话非但没有让鲍信回心转意,反而让周围桥瑁、袁遗等人心生不满。鲍信暗暗冷笑,而后转身毫不犹豫的离开。

    刘岱身边,有谋士贴着他的耳朵小声建议,是否干脆将鲍信杀死,兼并部众。这个建议让刘岱略有些意动,但是最终看看身边其他郡国的太守国相,最终还是将这个诱人的想法抛到脑后。

    不行啊,完全不行。如果这么做了的话,那么就寒了人心了。

    如果自己的实力足够的话就不说了。但自己可是在陈留城内,被曹操一轮猛攻给打回来了。自己的根基不稳,大半都靠着这些太守国相给自己撑场面呢。

    刚刚与鲍信的争吵,已经让他颜面大失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就……

    这么一想,刘岱的表情就更加阴沉了。

    甚至隐约间有点后悔。

    “如果自己没有听袁本初的话,与袁本初一起作乱的话,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一点?”

    他现在的情况,并不比鲍信好太多。

    现在的局势,只是早死晚死的结果而已……

    他济北能挡住拥有大义名分的刘玄德大军进攻吗?恐怕挡不住。

    整个兖州有能挡得住的可能吗?

    恐怕同样的挡不住。

    这么一想,刘岱便是心乱如麻。

    “现在,恐怕只能将期望寄托在袁本初身上了。”他心想:“袁本初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又有孙文台这等悍将辅佐,拿下豫州应该是易如反掌的吧?等他拿下豫州,兖州也就安全了。”

    原本,虽然作为盟友,刘岱很是担心袁本初实力太强,对他产生威胁的。但是现在他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他唯恐袁绍的兵不够多,实力不够强。让自己遭殃。

    “但愿,但愿袁本初能快点来。至少,要比刘玄德来的速度快。”

    ……

    然而很遗憾的,事与愿违。

    他夏季起兵,秋季交锋。在冬季尚未到来时,袁本初仍旧在豫州顿兵于坚城之下。面对关羽与刘虞两人的防御,多少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而刘玄德的部队却是一日千里。

    在那日不欢而散后,刘岱坐在军中大帐内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要与鲍信缓和一下气氛。但是在那之后,就听到一阵阵纷乱声。他正要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有军校急匆匆进了帅帐,大声说道:“主公,鲍济北帅军拔营走了!”

    一声喊叫,帅帐之内满是震惊。

    “什么?!”

    “怎么?!”

    “鲍信怎么如此不智啊!”

    他们却是没想到,鲍信竟然这么果断,说走就走。走了不要紧,弄得人心浮动,却是不该……更重要的是,鲍信走了之后,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眼看着陈留城难以攻破。他们打了这么久,急切之间,恐怕更没办法将陈留攻破了。

    顿兵于坚城之下,人心浮动,同时眼看着刘玄德的大军就要到了。这怎么看都是个全军覆没的要完的感觉啊!

    人心浮动之下,不少人都开始思考自己的退路。诸如桥瑁这样的老实人,还在认真的与刘岱商量接下来的对策,好像袁遗这样的袁氏子弟,则已经开始动脑筋。思考是否应该转身离开,带着军队南下去投靠袁绍了。

    “不,军队的话规模太大,行动不方便。或者只是带着一点精锐部曲更好?”他忍不住的这样想。

    ……

    与此同时,陈留城头,拿着望远镜的曹操心情,则与刘岱截然相反。

    “哈哈哈,撤退了,撤退了!那个方向——是济北鲍信!哦,对,从青州出兵,首当其冲的就是鲍信!这么说,玄德的军队已经到了,想必很快就能将敌人击败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高枕无忧了,哈哈哈哈哈!”

    曹操愉快的大笑着。也因为曹操这样的愉快的大笑,所以曹操周围的其他人们都松了口气,人心也因此安定下来了。

    很好,很好。非常好。

    再接下来,曹操又说了一些,加小心,不要麻痹大意。否则的话可能会阴沟翻船之类的话。但是总体来说,大家都是很开心的样子。

    只是绝大多数人都走了之后,只剩下曹操夏侯惇两个人的时候,曹孟德却没像之前那样高兴开心,反而忍不住的“唉……”的叹了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