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这样心事重重的,跟着一行人下马,步行入营。并且思考着再接下来究竟应该怎么面对刘玄德,怎么敲打刘备,让他不会愚蠢到与十常侍作对。
……
也就是在高望这么想的同时,袁绍与曹操也在交谈。
因为曹操用他们小时候就有的暗示,告诉袁绍说:“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有什么事情,等人少的时候再商量。”所以袁绍也并没有说什么机密的事情。只是就军旅事情说了些许。
“有关战事的具体经过,以及凉州诸事,刘抚军已经在给陛下的奏章中写明了。”
对于这个问题,曹操是这样回答的:“并无一丝一毫的隐瞒。”
“哦,嗯,嗯。”
袁绍点点头:“那么快走吧,孟德。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见到三位将军了。”
几人说说笑笑,转眼到了帅帐。刘备、孙坚、董卓三人并三人麾下诸将业已肃立。披甲精锐林立。
眼看着这一幕,袁绍尚可,那高望却有些胆寒。几乎挪不动脚。直到身边曹操催促:“天使,还请宣读旨意啊。”他这才勉强回过神来。支支吾吾的“嗯嗯”回答了一下,然后上前来,将圣旨一拉,昂着脖子……
这个时代的圣旨可不像明清两代,将军们“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事实上不要说接旨什么的了。到了朝堂上,面对皇帝时,文武群臣都有位置可坐呢。
当然也没有像是电视剧里那样,太监高喊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他朝代不论,汉代的诏书开头是年月日,然后是某皇帝诏曰……
就好像是现在这样,高望所说内容便是如此——再接下来,便是一阵骈四俪六,工整对仗的文章,将刘备三人好好地夸奖了一顿——国家栋梁之才,
当然,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最后,封赏的内容——
赐钱百万,绢五千匹,缯五千匹……各类珍玩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对于刘玄德来说,这样的封赏没有任何意义。
关键的在于两点——第一是官职,第二是爵位。
这两者意味着社会地位,意味着资历,也意味着刘玄德的名望——对于即将到来的,汉末的混乱来说,无论是发奋崛起,还是评定四方。资历与名望都必不可少!
而朝廷的旨意,也没有让刘备失望——
他身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自然是首功。董卓兵力最多,次了一等,孙坚再次一等:
“封刘备为云阳侯,封邑三千户。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两千户。孙坚为乌程亭候。钦此!”
——至于其余有功人等,则不在旨意之中。而是另行封赏。不一一细说。
在这之后,高望将圣旨一收,递给了刘玄德,然后满脸堆笑的行了一礼:“恭喜云阳侯了。如今天下动乱,陛下寝食不安,我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幸好有云阳侯这等英杰,迎击叛贼,安定社稷。
陛下得知云阳侯大败贼军,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天使客气了。”刘备谦逊的微笑着:“为君分忧,是人臣本分。备不敢居功。”
“哈哈哈,云阳侯真是谦逊。”他说着这话,又转身,对董卓,孙坚开口,勉励了两句。两人虽然并不太喜欢宦官,但这一会儿,高望代表的是天子。因此也只能强打精神,勉强应付了两句。
再接下来,自然就是犒军,大排宴宴——饮酒作乐——人群之中,高望一眼看到角落里没人搭理的一位军官。便看向左右,问道:“这人是谁,面生得很啊。”
左右两侧有人答道:“此人是降军首领马腾,当日便是他杀了韩遂,帅军投降。”
“哦。哼。”听周围众人这样说,高望冷哼一声,看着马腾言道:“天子大度,赦尔等罪行,尔等今后可要好生行事,报答天子之恩。不然,哼哼,那韩遂如何,张温又如何?便是你前车之鉴。”
听他这样说,马腾面色平静,行了一礼,说着:“末将记得了。”与此同时,在高望提到“张温”时,他身边袁绍轻咳了一声……
第六十七章激动地要命的刘玄德()
“哦,哦,咱家有些醉了,哈哈,醉了。”
说着这样的话,高望尖细的嗓音哦呵呵呵呵的笑了起来。再接下来,却是没有再说起与张温相关的事情。毕竟,他好歹是个三公,身份尊贵。就算现在落魄了,也得给朝廷留点脸面。
……
就这样,白天的时间过去。大家只说了些场面话。
在当天晚上,在高望多灌了不少酒,沉沉的醉过去之后,刘玄德在曹操的安排下,与袁本初见面了。
地点是刘玄德的营帐内。他的义弟张飞,与赵子龙两人守在帐外,与会的除了刘玄德,曹孟德与袁本初外,还有袁绍身边的一位文士。似乎是他的亲信心腹。四个人在营帐中,就着烛火,展开了一轮谈话。
……
在第一眼见到袁本初时,刘备也忍不住暗暗赞叹了一句。
单单是第一眼,袁绍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算对他,对袁氏再如何有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真是一个英武的男人。”
现年三十七岁的袁绍,年龄虽略有些偏大,然而英气不减。一身裁配得体的戎装,衬托的这位袁氏庶子威风凛凛。
他的双眼炯炯有神,行走起来虎步龙行,端坐时一丝不苟,看起来,应该是受到过非常严格的礼仪,规则方面的训练。
刨除未来带给自己的,历史方面的描述不谈,单单观看面前的袁本初,刘备便能确定,这是一个非常优秀,杰出的人物。
……
同样的,面对刘玄德时,袁绍也忍不住的暗暗赞叹着:“这么年轻优秀的人啊。”
他忍不住在心里感慨。
想想看自己,在刘备这个年纪的时候,似乎比不得刘玄德呢……那段时间,自己为了养望,在洛阳隐居,为父母守孝。又结交党人,经营实力。也可以说是含辛茹苦啊。怎么比得上刘备一战之后,天下闻名?
“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必须好好结交才行!”
他心里面这么想着。随即与刘备寒暄起来。
对刘玄德平生得意之事——拜师卢植,结交公孙瓒,辅佐公孙伯圭创立辽东军,辅佐卢植平定黄巾,治理冀州。以及如今这件事。
“玄德力挽狂澜,以两万之众敌二十万叛军。可谓壮矣。虽古之名将不及也。”
他将刘玄德大大的夸奖了一番,并且说话的时候是声情并茂,能让人清楚地感觉到他的诚意。
通常来说,这一招在拉拢人的时候很奏效。
夸奖人也要看夸奖人的人是谁。
倘若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夸奖你,那效果与一个著名学者,或者说一个政治人物的夸奖效果肯定不同。
就好像现在的袁绍,袁本初。
身为四世三公的袁氏,新生一代的领袖人物。他本身继承自家族的名望已经高得要命了。
再接下来,通过他自己的后天努力,一系列养望,获取名声的努力……现如今的袁本初,虽不如前汉时的王莽那般天下仰望,却也堪称新生代的士林领袖。
倘若非要找人与现在的袁本初相比的话,那么前朝恐怕少有人能相比。只能从后世之中选人——或许隋朝杨玄感,能与他相提并论。
同样的家世显赫,同样的青年领袖,同样的野心勃勃。同样的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是能够拯救天下,拯救苍生的救世主。
如果一般的普通人,被这样的领袖人物如此夸奖,说不得已经激动的跟什么一样,直接纳头便拜了……
就算是像刘玄德一样的著名人物,被这样夸奖一番,也一定会喜不自胜,然后大幅度的拉近与袁绍之间的好感度。
这也是袁本初屡试不爽的拉拢别人的招数。
只是,这个在之前无往不利的战术,在这一会儿,面对刘玄德时宣告失败了。
刘备微笑着,听他夸奖自己的话的时候,只是不断地点头微笑,然后一言不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从他的动作,姿态,表情上就看得出。他并没有因为袁本初的发言,有任何动摇。
袁绍这才明白,他面对的男人的心智坚韧,绝不是一般语言能动摇的了的。
眼看着这一幕,他心里面暗暗赞叹,对刘玄德的评价再次提升。
在袁绍看来,这是一个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动容的,心智坚韧的人。
只是在这之后,他身边传来了一个略显尖酸的冷哼声。
“子远!”
在他身边的幕僚开口说话,让气氛变得糟糕之前,袁本初率先开口叫住了他。以确保他的亲信不会开口得罪人。
“这位先生是……”
刘备微笑着转过头看向他,那个略显傲慢的家伙,随意的向刘备拱了拱手:
“南阳,许子远。”
“哦。”
与刘玄德预料中的没什么区别。这个傲慢的,自以为是的家伙在原本的历史上的名声也不怎么样。
如果不是会被人怀疑的话,那么这一会儿,刘备甚至想要对袁绍露出一个讽刺式的笑容。
当然,最后他并没有真的这么做。毕竟现在他与袁绍并不是太熟。所以最终,对于这个莫名其妙的,似乎想要在自己面前显示出一些士人风采的家伙,刘玄德选择了无视。
他只是淡淡的对对方说了一点不痛不痒的“久仰久仰”这样的话,然后便继续微笑着注视着袁本初,等着他的下文。
而袁本初也没有让他等太久。
“那么玄德,你以为天下大势如何?”
他似乎做出了决定——。。
既然没办法通过吹捧让对方心生好感,那么就通过更认真的态度,以及更有作为的言行,让对方明白自己是他的同路人,这样拉刘备进入自己的小圈子就是了。
“天下大势。”刘备淡淡的微笑着。如果说这个世上谁对于“天下大势”最有发言权的话,那么很不谦虚的说,刘玄德多半是其中之一,甚至可能是最优秀的那个……
当然了,实际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面,四世三公,世家中的世家,贵公子中的贵公子,这位袁绍袁本初的想法。
心里面这么想着,刘备转眼看向了一旁的曹孟德。曹操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事宜刘备:“我在之前,并没有对袁本初透露任何事。”
在这之后,刘备微微对他点了点头。
这个动作的时间与幅度都不是很大,所以就算坐在他们对面的袁本初也没发觉到,他们背地里的这点小动作。
……
“请赐教。”再之后,刘备便很认真的看着袁绍,然后这样说道。
“如今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大汉江山日渐凋敝。”袁本初这样说着。
看得出来,他的表情很真挚,很痛心,甚至让刘备分辨不出来,他究竟是真心实意的这样想,还是装出来的。
“玄德高才,可否告知在下,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吗?”
“……”刘备张了张嘴。不过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就像是他心中想的那样,对方其实并没有指望自己回答。很快,他就自问自答了起来:
“一切都是因为张、赵一党。”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十常侍蒙蔽圣听,卖官鬻爵!结党营私!弄得天下一片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正直之士无不扼腕叹息,恨不得食肉寝皮!”
“……”
刘玄德,稍微有点惊讶。稍微的,瞪大了眼睛……
再接下来他继续等待着,聆听着,聆听着袁本初不知道已经做了多少次的,堪称炉火纯青的,非常激动人心的演讲。
感觉上,刘玄德觉得这一刻的袁本初,他的感染力,他的说服力,他的那种精神与意志,绝不逊色于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著名演说家。
但是……
“仅此而已么?”
他忍不住的想。
现在。
帝国。
民生凋敝,江河日下。
你问我是什么原因,然后自问自答,给出了一个“都是因为十常侍”的结论?
??????
你。
他妈。
在逗我?!?!?!
——这是一个如许大的话题。
这是一个可以牵扯到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世家官僚地主豪绅,诸多方面的庞大的话题。在刘玄德看来,就算有最专业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乃至心理学家等等努力研究一辈子,都没办法完全研究透彻的——
就算是刘玄德,也只能自称,对这一点“略有了解”。
结果,你。袁本初。享有盛名的王八蛋。跑到我这里告诉我“只要杀死十常侍,诛杀宦官党羽,之后天下就太平了?!”
你。
他妈。
以为我是小孩子?!
之前把商朝灭亡都推到纣王妲己身上的是你们吧?!
把西周灭亡都推到幽王褒姒身上的是你们吧?!
后世说杀了魏忠贤天下就安定了的也是你们吧?!
在德意志喊着一切都是犹太人的错的,其实也他妈是你们吧?!
喊出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将复杂的要命的社会问题归结到一个,或者一群特定的家伙身上。喊着把他们杀了就能天下太平?!
你们靠着这个骗了天下,骗了世界,骗了全地球所有困苦的黎民百姓,迷茫的热血青年,将民众当成自己的傀儡与玩偶去利用。达成自己卑鄙无耻的目的,几千年,几千年,这个套路都不带变的啊!
你。
他妈。
以为我是傻逼?!
以为我很好骗?!
以为我会听你忽悠?!?!?!
心里这么想着,刘玄德难以抑制的握紧了拳头。身体颤抖着。
他看着对面一脸诚恳,滔滔不绝的人,拼命忍耐着。
也只有这样拼命忍耐,才能忍住自己一拳打碎袁本初那张脸的冲动。
第六十八章三个选择(五千字大章节)()
眼看着刘玄德的模样,仍旧滔滔不绝的,诉说着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袁本初心中暗喜。
他似乎将刘备的愤怒,当成了赞同他的政治主张,对于那些祸国殃民的宦官们的痛恨了。
“果然。”他心里想,甚至有些洋洋得意:
“刘玄德这等英雄,怎能不痛恨宦官。怎能不叹息痛恨于皇帝亲近小人呢?如此一来,刘玄德入吾彀中矣。”
一想到能收服刘玄德这等文武双全的大才,袁绍心中止不住的感到喜悦。
——这可不是一般的阿猫阿狗。而是一位军功列侯。本身无论名声地位都足够优秀,同时还是地方的实力派。更拥有军权。
这样的人,倘若能够引为奥援,那么对自己的事业的帮助可想而知。
也就是在袁绍这样心想的同时,他对面刘玄德终于忍不下去,制止了他:
“不要再说了!”
刘备的声音很大,让对面的袁本初都吓了一跳:
“宦官阉党,乃民贼也。既是民贼,则人人得而诛之!备虽不才,亦愿奉行正道!”刘玄德的发言铿锵有力,义正言辞。让对面的袁绍感到满意。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有种不安……那句“民贼,人人得而诛之。”他总有种奇妙的错觉。那就是,刘玄德说的“民贼”,似乎不单单是指宦官集团……
不过也无所谓了。
事实上他的“敌人”,也的确不单单是宦官集团。
于是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