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诸天我为帝-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因那巨影在生死威胁下,终于显化出了真身,双头四臂,遍布碧火,凶横狰狞,不可一世。

    “小诸天度魂阵已将其鬼气削弱到极致,不足为惧了!”

    史子眇却轻舒了口气,对顾承道:“殿下,她最好自己降服此獠,方能得到天女白玉轮的真正认可!”

    “好!”

    顾承挥手,赤龙真君散于空中,只剩下恶鬼与孙尚香对决。

    恶鬼困于阵法,行动受到限制,孙尚香初得玄器,操纵十分稚嫩,双方斗了个旗鼓相当。

    “玄器出世!”

    “那是江东孙氏?小小寒门,竟有这等福缘?”

    “此女好大的福泽,可惜命数不够,恐怕承受不起呐!”

    如此动静,自然引来了四方关注。

    此时的洛阳城中,早已聚集了各地世家,士子走亲访友,谈经论法,可谓一场盛会。

    不过他们没有忘记此行的真正目的,想方设法收买内侍宫女,探听太子殿下的喜恶。

    毕竟选妃不比其他,万一看对眼了,二等三流世家之女,都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所以这一刻,当孙尚香得天女白玉轮认可,更有太子殿下当场关注,他们嫉恨得险些发狂,却不敢打扰,唯有心底默默诅咒。

    令这些人欣喜的是,随着战局的进展,恶鬼左冲右突,身躯膨胀,战域不断延伸,孙尚香胸膛起伏,眉头皱起,小脸满是苍白。

    “殿下,请救救小妹!”

    “妹妹,你一定要坚持住啊!”

    孙策和孙权齐齐高呼,却是做出不同的选择。

    顾承对着蔡文姬点点头,蔡文姬琴音一起,开始支援。

    她的琴音不是直接攻击恶鬼,而是为年幼的孙尚香振作精神。

    这才是真正的相助,没有包藏丝毫祸心。

    随着悠扬琴音传入耳中,孙尚香脸色渐渐恢复平静,千轮明月徐徐环绕,正中隐隐生出一座仙山之影,流泉飞瀑,芝兰秀树,如梦境一般。

    “殿下,她已立于不败之地。”

    史子眇面色一松。

    天女白玉轮乃姑射仙子法驾,是为洞天之宝,孙尚香位于其中,攻防一体,恶鬼再也不能逞威。

    “咦?”

    蔡文姬则转过头去,望向后方。

    她的琴音振意凝神,却无此效,方才有股更为浩大悠远的气息,隐隐参入其中,那不是焦尾琴。

    难道!

    念头刚起,就见又一轮皓月高悬于空,照得大地一片清辉,一位华服女孩凌波微步,遥遥走来,才很小很小的模样,就已从容自若,气质高华,手中抱着比人高的瑶琴,正是月海瑶仙!

    “民女甄宓,拜见殿下!”

    小女孩落下的瞬间,恶鬼一声哀嚎,化作灰影,被天女白玉轮彻底镇压。

    旁观的众多世家望着这一幕,不嫉妒了。

    玄器!

    两大玄器!

    江东孙氏倒也罢了,中山甄氏真特么舍得下血本啊!

    要知道太子选妃,一正妃两侧妃,关键的自然是正妃之位。

    但现在有两大玄器出现,只要将两个小女孩安排成侧妃,那皇室就能顺理成章地将之纳入怀中。

    越是不可能如此付出,这些家族反倒越是佩服起敢冒险的人,同时也兴奋地期待着,那高高在上的天下八大世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殿下高明,天助大汉!”

    角落中,马车上的贾诩放下帘布,笔走龙蛇,写下书信,交给书童:

    “以甄氏之名,送入袁府!”

第二十九章 洛阳童谣(第二更求订阅!)() 
“商贾之家,安敢辱我?”

    哗啦!

    桌上之物被袁术扫下,尚未落至地面,就化作齑粉,散于空中。

    额宽斗甲,地角方圆,天庭饱满,隐有紫意,这便是府邸中,恢复真实面相的袁术。

    紫色乃是大贵之气,相貌至此,便是贵不可言,袁术刚刚降生时,有相士为其批命,言之有天命在身,至尊有望。

    而不同于给甄宓批命的相士,被甄氏千恩万谢,那相士说完后就被袁逢所杀,尸骨化去,整个袁氏更是讳莫如深,但野心的种子,已经埋下。

    “公路啊公路,你这一怒,父亲又要派人遮掩紫气啦,否则上朝被太子一看,可是天大的祸事哦!”

    房内还有一人,同样是相貌堂堂,贵气不凡,声音却予人一种轻佻之感。

    “本初,你莫不是在幸灾乐祸?”

    袁术斜睨着这位同父异母的庶出哥哥,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不屑,弹了弹手指,那封信件飞了过去:“甄氏自取死路,挑衅于我,你怎么看?”

    “不知所谓,理他作甚!”

    袁绍接过扫了一眼,嗤笑道:“且不说这是不是伪造,即便中山甄氏想要依附太子,又能如何?商贾之家,早已败落,他日挥手可灭!”

    “他日?他日又要等到何时?五万道兵就那么白白被张鲁得去了,我袁氏何时能……”

    “噤言!”

    袁术虎立而起,忿忿不平,袁绍漫不经心的脸色终于变了,低声喝止。

    他知道,袁术暴怒的根本原因不是这份书信,而是冀州那五万道兵。

    田丰献策,本是要将五万道兵安排入各军,担任中低层将领,徐徐图之。

    但袁术贪婪,等不了那么久,直接要将之转为私兵,袁逢乃是太尉,掌军事大权,本已安排得明明白白,但万万没想到,最后竟被八竿子打不着的张鲁所夺。

    因为朝廷给出的理由光明正大——

    疑太平道施妖术,惑人心,所有归降者都要受天师道检查,无异常才可招安。

    于是乎,那五万道兵就是有异常的,被张鲁直接以洞天之宝收走,在圣旨的威压下,袁术连个屁都不敢放。

    他唯我独尊惯了,本就咽不下这口气,现在好死不死的,以前对袁氏阿谀奉承,甚至有联姻意图的甄氏,居然敢如此挑衅!

    新仇旧恨一起涌上,袁术方才发出怒吼,他胸膛起伏,冷冷地看向袁绍:“退下!”

    这口气,俨然是在使唤仆役。

    袁绍眼神平静,习以为常般地抱了抱拳,转身离去。

    待得室内只有一人,袁术怒意一消,挥手布下结界,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两卷天书。

    “五万道兵失了也就失了,我袁氏并不在乎,这上古流传下的三皇神器,才是天命所证!”

    袁术感应着其内宏大的力量与亲近的气息,露出享受之色。

    他受宠至极,上黄巾战场时,袁逢还赐下了玄器众生大印护身,可与地皇书一比,就是天地之别。

    事关重大,私心作祟,袁术甚至没有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对于后来赶到的田丰,也没有告知张梁张宝的死讯。

    宁愿不要两大贼首的功绩!

    只可惜,二缺其一,并不完满。

    “最后一卷天书,果然在太子手中么?该怎么得到手呢?”

    下一刻,袁术感受到强烈的指引,起身望向皇城,脸色阴沉。

    三书合一,秘法祭炼,方成地皇。

    其中缺一不可,否则张角三兄弟早就炼化了玄器,不用等到现在。

    对于合练秘法,袁术倒不担心。

    袁氏传承悠久,最早可至三皇五帝时期的虞舜,族内所藏有的秘本众多,总有办法可想,关键还是张角的那卷天书!

    在袁术看来,太子应该是不知地皇书的,否则必然下令对张宝张梁施以天罗地网的围杀,而不是如今以平黄巾为主,让主谋张宝轻轻松松逃到了冀州,与张梁会和。

    “我袁氏争一争太子妃之位,又当如何?”

    既然张角的天书仅仅是战利品,毫无作用,赏赐给心爱的女子,不是难事。

    袁术仔细思索,片刻后摇了摇头,皱起眉头。

    汝南袁氏对于太子妃之位,自然也有觊觎,不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安插内应什么的是休想,外戚荣耀对于袁氏也可有可无,所以他们属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就这个态度,在如今甄氏赤裸裸地以玄器开路,和异军突起的孙氏面前,显然是要败下阵来。

    袁术左思右想,无计可施,心情愈发烦躁起来。

    就在这时,天书一震,隐隐传来波动,袁术感应器灵,露出迟疑: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

    与此同时,袁绍刚刚回到屋前,就见田丰在外等候,遥遥拜下:“大公子!丰冒昧来访,失礼了!”

    袁绍抢先几步扶住:“先生折煞我了!”

    田丰直起腰来,与袁绍入内坐下,开门见山地道:“大公子,我近日心神不宁,总有大祸临头之感,思前想后,恐黄巾之谋已然暴露,太子必有所动!太尉被请入宫中,我唯有与你商议一二。”

    袁绍听了泰然安坐,微笑道:“先生多虑了,太子殿下非冲动之辈,不会与我袁氏两败俱伤,让亲者痛仇者快!”

    这话说得嚣张非常,但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汝南袁氏,确实有此底气。

    外强中干的皇室若贸然动之,结果只会令天下大乱,再起烽烟。

    田丰冷声道:“倘若师出有名,又当如何?”

    袁绍闻言一怔,脸色凝重下来:“先生此言何意?我袁氏从无反意啊!”

    有没有反意,其实双方心知肚明,但袁绍清楚,至少皇室没有抓到他们的把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田丰说得也很隐晦:“太尉德高望重,太子不会轻动,若有图谋,必应在两位公子身上!丰恳求二位公子,托病请辞,不入大宴,则风恬浪静,百事大吉!”

    “绍可托病,但公路他……恐怕不行!”

    袁绍想都不想,就知道不可能。

    此次黄巾大捷,太子举行盛宴,各州刺史太守入京,可谓大典。

    宴会之上,必犒劳众将,论功行赏,都是日后升官的资本,袁术怎可能缺席?

    他袁绍说得这么大义凛然,也是位卑功低,本就得不到多少好处,否则易地而处,也舍不得错过荣耀时刻。

    田丰连连劝说,袁绍只是摇头,不由地大急:“我担心的正是二公子,骄豪无断,见利无谋,若袁氏有大祸,必应在他的身上啊!”

    袁绍眼中飞速闪过一丝不悦。

    即便他午夜梦回时,对于这曾经动辄打骂的弟弟也有一份刻骨的痛恨,但那是家事,岂能容得外人如此评价,田丰此人恃才傲物,显然忘了上下尊卑!

    不过他心中清楚,田丰确实没有看错,冷静权衡,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大宴之上,绍必紧盯公路,一旦他有所异常,必加以阻止!”

    田丰叹气,起身道:“只能如此了,还望大公子多多烦心!”

    袁绍还礼:“一定!一定!”

    田丰离去,袁绍思索片刻,走上洛阳街头,看着车水马龙,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不由地露出一丝阴霾。

    他虽是庶出,但背靠大树,未满二十,就已出任濮阳县长,名声清正,后因母亲病故服丧,拒绝辟召,隐居洛阳。

    那时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正是党锢迫害最严重之际,袁绍趁势结交各家士子,积累人脉,隐隐成为年轻一辈,反宦官集团的领袖人物。

    本来大事可期,谁料太子上位,摧枯拉朽,直接将十常侍拿下,虽未诛首恶,但蹇硕的满门抄斩,三十万豪仆的发配从军,瞬间就将宦官势力打落尘埃。

    没了共同目标,所谓的反宦官联盟自然也烟消云散,袁绍的拒官不受,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便有袁氏在军中的巨大影响力,战功也被袁术获取,他心中的恼火可想而知。

    时隔数月,再回洛阳,袁绍发现这里比起数月前十常侍乱政时,可谓精气焕然,民心安定。

    “黄巾已平,想要利用这些愚民起事,再不可能了……”

    袁绍心中暗叹,耳朵突然一动,隐隐听到清脆的歌声传来。

    他顺着声音来到街角,就见五六个小童拍手游戏,天真无暇的童谣声响起:

    “嫡非嫡,庶非庶,到头天命有所归。公路愚,本初慧,溪中蟠龙向天飞。”

    袁绍瞬间惊得一身冷汗,冲过去抓住一个孩子,怒声道:“大胆!这是谁教你们的?”

    “呜哇哇!”

    小童吓得大哭,其余孩子也一窝蜂散了。

    袁绍知道问不出什么,放下小童,疾走数条街,骇然地发现,街头巷尾居然都在传唱这首童谣。

    “祸事了!”

    袁绍面色煞白,回到袁府,唤下人取来马匹和行囊,翻身上马。

    “大公子,你这是要去哪里?”

    正巧田丰经过,看着刚刚还许诺,要在大宴上监督袁术的袁绍策马而出,大声唤道。

    “回汝南,先生去寻我父吧,我无能为力了!”

    袁绍头也不回,声音遥遥传入耳中,剩下田丰怔怔地看着那一骑绝尘的背影,久久不言。

第三十章 丹书铁券(第三更求订阅!)() 
光和七年,秋。

    黄巾覆灭,荆州冀州平定,大军班师,太子犒赏三军,大宴群臣,各州刺史太守,百官云集。

    当孙策孙权带着孙尚香登上长梯,破开云层,来到承德台上时,不由地露出震撼之色。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

    此时太子殿下未至,百官等候,天光云彩,歌舞升平。

    如此场面,是他们在东吴一辈子都看不到的,正痴痴地望着,耳边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

    “呆立作甚,还不过来!”

    三个孩子一激灵,就见不远处,广额阔面,虎体熊腰的孙坚招了招手。

    三人乖乖地走过去,发现自家所占的席位靠前,不由地露出骄傲。

    此宴左侧是文武百官,三公为先,右侧是此次平黄巾的功臣,以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位中郎将为首,其次则是袁术,而孙坚赫然位于第五。

    他身先士卒,勇不可当,军阵运用又出神入化,每每以少胜多,战绩彪悍,若不是袁术家世,此次当为首功。

    当然,上下将领其实都知,能速平黄巾,还是太子运筹帷幄于庙堂之上,决胜于千里之外,尽皆信服。

    而此时孙策昂首挺胸,荣耀非常,孙权默默观察,却皱起眉头。

    他发现自家这桌是最冷清的。

    袁术自不必说,众臣位高的恭贺袁逢,位低的则来讨好袁术,他眉现傲然,却也应对自如。

    下一席乃曹操,此人细眼长髯,气度不凡,八面玲珑,人脉广阔。

    孙权知道,曹操的父亲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名望远非十常侍可比。

    曹操的父亲得曹腾之助,多年为官,因权导利,令曹家富甲一方,为曹操打下了雄厚的政治根基。

    曹操早年由于五色棒杀威之事,得罪了宦官势力,赢了清名,有了威望,如今再有太子提拔,有了军功,日后的仕途恐怕一片坦荡。

    至于曹操之后,则坐着一位手长耳大,面有异相的男子,正是旁系皇族刘备。

    孙权注意到,此人身后站着两位大汉,一位赤面美髯,身穿绿袍,一位黑脸瞪目,不怒自威,论气势居然都不逊于父亲,更是对刘备忠心耿耿,不由懔然。

    不过与孙坚一席类似,刘备三人也被主流排斥在外,往来寥寥,那黑脸汉子很是愤愤,却也不敢放肆。

    孙权低头,微微一叹,看似同病相怜,但刘备昔年拜卢植为师,再加上汉室皇族的身份,终究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