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诸天我为帝-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子,前面就是武安了。”

    “快到邯郸了啊。”

    顾承掀起帷裳,看着将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的赵高,颔首道。

    长平一战,其他侍从吓得屁滚尿流,唯独赵高一直低眉顺目,全心全意服侍,尽到了做下人的本份,他在历史上能得到胡亥的全部信任,也并非无因。

    当然,这个世界里赵高,可不仅仅是内务总管那么简单,因此顾承吩咐道:“去看看赵国派了何人迎接。”

    赵高领命,未到一个时辰,回来禀告:“公子,是李牧来迎。”

    “哦?”

    顾承眉头微微一扬。

    日后大秦横扫六国,称得上阻碍的,就是赵和楚。

    对应到将领,则是李牧和项燕。

    项燕先不说,李牧是与白起难分轩轾的盖世名将。

    长平一战,其实就断了赵国的国运,正面战场已经完全不可匹敌,唯有派说客重金贿赂秦相范雎(ju),使得他向秦王进谗言,以致于秦王并没有采用白起一举灭赵的建议,允许赵国割地求和。

    白起无奈之下退兵,而赵国施展的只是拖延之计,秦军刚刚撤退,就毁诺拒不交付城池,秦王大怒,这时再下令秦军攻邯郸,已是错失良机。

    其他五国深感唇亡齿寒,信陵君甚至窃符救赵,派兵来援,再加上邯郸城作为一国之都,易守难攻,秦军在战线拉长的情况下,进退失措,惨遭大败。

    这一败也间接导致了白起的死亡,绝世名将不是战死沙场,反倒亡于奸佞挑唆,而长平的硬骨头啃下了,却栽在弱者脚下,也令大秦一统天下往后拖延了数十年。

    当然,统一虽被拖延,但赵国再非强国,当秦燕结盟,它甚至忌惮秦威,不敢过分攻燕,近年来的交锋更是从无胜绩,直到李牧指挥的宜安之战。

    历史上,那场战斗爆发于秦王政十四年初,那时秦军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大破赵军,斩首十万,再次进逼邯郸,李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野战天下无敌的秦军,避其精锐,击其惰归,将计就计,釜底抽薪,最终大获全胜。

    凭借那一战,本就战功赫赫的李牧获封武安君,达到了人生巅峰,以致于后来王翦与其交锋时,也要采用反间计,让赵王杀了李牧,自毁城墙,方才得以速灭赵国,减轻伤亡。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同被各自的国家封为武安君,同样开疆拓土,攻城掠地,百战百胜,生平未有一败,结局都是惊人相似,李牧和白起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如今白起已死,李牧尚在,还未封爵,顾承倒是很有兴趣,见一见这位名将。

    “李牧奉王上之命,迎候秦国使者!”

    不多时,一队精锐的赵兵就迎了上来。

    为首之人年纪在五十许间,脸骨阔大,带着难掩的风尘之色,虽神态疲倦,但一对深邃的眼睛仍是顾盼生光,不怒而威。

    这就是李牧。

    面对这位大败匈奴,打得单于狼狈奔逃的老将,心高气傲的甘罗都给予了尊重,早早下马,盖聂也上前。

    “将军。”

    “见过两位副使。”

    李牧全程按照接待使臣的礼节,不亢不卑,倒是他身后的赵兵与秦兵冷视,露出了再明显不过的仇恨之色。

    这些士兵的年龄都很轻,普遍不超过三十岁,二十年前他们还是孩子,目送父兄赶赴战场,再也没有回来,如今见到了秦人,自然按捺不住胸腔中的仇恨。

    “嘿!”

    甘罗哪里容得败者张狂,双目射出凝如实质的精光,一扫而过。

    赵兵浑身一颤,纷纷避让开视线。

    “见过公子。”

    李牧也不为手下出头,来到马车前。

    “将军有礼了!”

    顾承看了眼甘罗,甘罗收敛功力,冷笑道:“将军麾下不愧是抗击匈奴的百战之兵,战意十足啊!”

    “怯而无谋,是兵家大忌,这些儿郎何谈百战,谬赞了!”

    李牧开口,心中却是一动。

    他原本最提防的,是鬼谷传人盖聂,其次是被吕不韦收为入室弟子的甘罗,至于秦王公子,不过是身份的象征。

    没想到如今看来,这三人中最具威望的,竟是年龄最小的秦王公子。

    倘若说盖聂和甘罗有可能伪装,那么近千秦兵,总不会人人都能隐瞒,可他们的目光分明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是秦国上下尊卑,深入人心,还是这位秦王公子,真的有过人之处?

    正思索着,顾承已经回到车厢内,甘罗则逼了过来,连连试探。

    李牧应付着,眼神重归平静。

    在他的护送下,众人入城。

    邯郸这座赵国都城,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高堂邃宇,层台累榭,比起咸阳建筑,要明显奢华。

    这正是东西之别,东方六国向来注重仪表,心中看不起秦,又被秦军打得嗷嗷叫,只能斥之为虎狼之国。

    来到专门招待使臣的府邸后,一群衣着华丽的婢女早已等候,待得入了堂内,更见布置典雅。

    墙上挂有帛画,色彩鲜艳,地上铺了大毡,云纹图案,色彩素净,靠墙的几柜放满珍玩。

    “百越的火雨玛瑙,如此剔透,应值千金吧?”

    甘罗捡起一样,把玩了下。

    李牧默然。

    甘罗笑笑,又问道:“不知赵王何时见我等?”

    李牧答道:“大王国务繁忙,恐要暂缓几日。”

    甘罗淡淡地道:“那还望将军禀告,燕国可等不了那么久!”

    “好。”

    李牧拱了拱手,转身大踏步离去。

    “将是名将,可惜国主庸碌,且看你能护赵几时!”

    甘罗嘴角溢出一抹冷意。

    罗网组织不仅为吕不韦监察秦国上下,还遍布天下各国,收集情报,培养暗线,在出使之前,他就设计出了详细的计划,此行成事,最关键的人物不是赵王,而是大夫郭开。

    如今的赵王当太子时,郭开就是伴读,而根据罗网的情报,赵王男女通吃,郭开姿容柔美,两人的关系是真的寝则同榻,古道热肠。

    当然,龙阳之好在这个年代并无什么,关键是郭开与赵王的某些传闻,是个人都接受不了。

    甘罗眼珠一转,望向公子。

    使臣拜访大夫,由公子出面,理所应当。

    然而顾承听了开头,就摆摆手:“你办事,我放心!”

    甘罗又望向盖聂,盖聂拱手:“练剑,告辞!”

    “他还是个孩子啊!”

    目送甘罗小小的身子消失在寒风中,顾承给予了片刻的同情,望向赵高:“邯郸城,你可熟悉?”

    赵高躬身:“公子但有吩咐,高必竭尽所能!”

    顾承问道:“邯郸城内可一掷千金的地方,有几处?”

    赵高不假思索地道:“三处,妃雪阁、醉梦楼和四岳赌场。”

    “去好好打探一番。”

    顾承笑了笑:“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用上了。”

第二十四章 妃雪阁危(求订阅!)()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郭开贪婪,并不奇怪。”

    顾承捧着一卷竹简:“欲速则不达,既要燕赵攻伐,坐收渔利,自然要耐心些!”

    如今已过十日,他们仍在使馆,没有得到赵王召见,甘罗第三次拜访完郭开,脸色已是十分难看。

    因为郭开要三千金。

    毫无疑问,这是狮子大开口,仗着赵王宠爱,郭开坐地起价,反正真的惹怒了秦国,也有李牧等将军去抵挡,他还能做出忠心报国状,何乐而不为?

    这是真小人,眼中只有利益,哪怕再是三寸不烂之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是无用。

    “唉!”

    甘罗叹了口气,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上卿之位在招手,相比起潇洒的顾承和沉冷的盖聂,他自然淡定不了,七国局势变幻莫测,若不能速速拿下此局,恐有变数。

    “难道相国大人付不起三千金?”

    顾承放下竹简,问道。

    这个年代,金不一定指黄金,却也不是后世以为的青铜代金,而是要加以区分。

    普通百姓使用的“金”,其实就是青铜,青铜作为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变得青灰,才有此称,真正的铜锡合金,看上去是亮黄色的,与黄金类似。

    当然,贵族之间交换的又不同,那是真的黄金,所以千斤黄金,与万户之邑和百里之地并举,否则一千斤青铜去换百里之地?怕不是做梦!

    如今郭开要的,自然就是实打实的三千黄金,他只在赵王耳边吹吹枕旁风,就如此获利,当真是好大的胃口。

    “相国大人门客三千,开支甚巨,此次使赵,我只带了一千金。”

    甘罗苦笑。

    吕不韦乃是富商出身,奇货可居,当年为了投资嬴异人,花费何止万金,成为秦相后,他明面上收拢门客,暗地里又组建罗网组织,这些可都是要花钱的。

    此次出使赵国,讲的明白些,就是来空手套白狼的,秦不出一兵一卒,从燕赵两国获得城池,吕不韦给甘罗一千金,已是看重,三千金是真的没有……

    “呵!我给你出个主意如何?”

    顾承笑笑。

    “请公子指点!”

    甘罗目光微微闪烁,立刻拱手道。

    啪!啪!

    顾承拍了拍手,赵高瘦削的身影从堂后转出,托着三枚玉牌,皆是三晋铲形币为形,以良玉制成,上面绘以不同的纹饰。

    “这枚令牌,属于四岳赌场!”

    顾承拿过第一枚金纹玉牌,淡淡地道:“作为整个邯郸最大的赌场,日进斗金,你觉得它的主人会是谁?”

    甘罗眉头一扬:“如今赵国第一宠臣,就是郭开,莫非……”

    “不错!”

    顾承道:“四岳赌场正是郭开的产业,每月的收入有一半充入赵王的金库。”

    甘罗恍然。

    果然能成为第一宠臣的,就不是单纯的弄臣,郭开这人生财有道,更知道王上骄奢淫逸,特意献上黄金,赵王岂能不喜?

    顾承又取过第二枚带着胭脂气息的玉牌:“这是醉梦楼,邯郸最大的女闾(lu)之地,背后的主人是将军乐乘。”

    两个少年谈论烟花之地,不免有些怪异,但甘罗丝毫不以为意,眼中浮现出深思:“这么说,乐乘上位,果然是郭开在背后使力?”

    乐乘本是燕国将领,为人极擅见风使舵,在一次败阵后,被赵军俘虏,直接投靠赵国,上一代赵王封为武襄君,示意恩典,却没有重用。

    谁料如今的赵王登基后,干的第一件荒唐事,就是用乐乘代替廉颇掌兵。

    廉颇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征战四方,为赵国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结果被一个降将取代,一怒之下攻打乐乘,乐乘败走,而廉颇也知道不容于当今的赵王,便流亡到了魏国。

    这其中就有一个疑问,是谁说动赵王命乐乘取代廉颇?

    罗网组织的情报,推测是郭开,如今看来是实锤了。

    因为如果乐乘没有与郭开沆瀣一气,如醉梦楼这样的销金窟,郭开早就自己拿下,轮不到旁人。

    推举乐乘上位,也是郭开掌握军中势力的第一步,可惜廉颇去了,还有李牧,否则赵国给折腾折腾,不用秦国攻打就快亡国了。

    “公子方才说,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想来郭开是人心不足,蛇欲吞象了。”

    甘罗目光望向最后一枚玉牌:“这第三块肥肉,郭开惦记很久了吧!”

    “赵国乐舞举世无双,而最顶尖的舞姬,都出自于妃雪阁!”

    顾承颔首道:“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贵族赏赐,四岳赌场和醉梦楼加起来,都不足妃雪阁一半!”

    有个成语叫做邯郸学步,其实这个“步”并不是走路的姿势,而是舞步。

    赵国流行一种踮屣(xi)舞步,就是点着脚尖跳舞,姿态非常优美,难度也极高,所以有燕国少年邯郸学步,未得精髓,沦为七国笑谈之说。

    “妃雪阁我亦有所耳闻,但如今郭开和乐乘虽不至于权倾朝野,以赵王对他们的信任,在邯郸城内也足以横行了,这妃雪阁遭受两人觊觎,却还能安然无恙,背后又有什么来头?”

    甘罗露出请教之色。

    顾承看向赵高,赵高道:“禀大人,妃雪阁是信陵君所建。”

    “什么!”

    甘罗目现动容。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中能力最强的一位。

    长平一战中,赵军全军覆没,天下震动,其他五国深感唇亡齿寒,都欲派兵救援,但白起杀得太凶,他们又心惊胆战,生怕没救下赵国,还让秦国把下一个目标瞄准他们。

    当时距离最近的魏王就被秦王虚言恫吓,心胆俱寒,命令援军按兵不动,信陵君见形势不对,当机立断窃得兵符,又使力士杀了将军,控制了军队,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

    这一战使信陵君成天下景仰之人,不过锋芒毕露,也大大触怒了魏王,有家归不得,在赵国逗留了十数年,直到平原君死,才回到魏国去。

    “不愧是信陵君,即便是寄居邯郸,也能置办下这关键的产业,这些年送往各国的舞姬,恐怕都成了他的耳目,好手段!”

    甘罗抚掌赞叹,旋即摇头道:“可惜如今的信陵君,自身难保了。”

    信陵君确实是秦国的心腹大患,这些年秦连攻三晋,每每遭遇挫折,都与信陵君相关,为了针对此人,尉缭便派说客持重金游说魏王身边的近臣,再命使臣入魏,恭贺新的魏王登基。

    魏王大怒,他正春秋鼎盛呢,哪有什么新的魏王,使臣便说接到信报,是信陵君魏无忌要登基做王了,原来是误会……

    这种再拙劣不过的挑唆,却由于信陵君本人功高震主,再加上身边人极尽谗言,使得魏王心中的刺越来越深,开始防备打压,如今信陵君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离死不远了。

    自毁城墙的事情,每个国家都在做,连秦都杀了白起,还指望那些远比秦昭襄王昏庸的君王,能有最理智的判断?

    “信陵君一倒,妃雪阁危矣,公子之意,我已知晓!”

    甘罗起身,拱手一礼,刚要去解决那三千金的来源,就听顾承淡淡地道:“你不知!”

    “嗯?”

    甘罗脸色微变,迎向顾承的双目:“病虎威犹在,信陵君虽已失势,却也不会容许郭开乐乘这等小人,随便拿捏他的手下,妃雪阁还能延续,不过是换个地方罢了!”

    甘罗不解:“赵国容不下她们,也无法回到楚国,这群舞姬还能去哪里?”

    “眼见为实!”

    顾承招了招手,赵高退下去安排马车:“我已在妃雪阁定下席位,走吧,去欣赏一番名动天下的赵舞!”

    甘罗深吸一口气:“久闻赵舞倾城,我拭目以待!”

    ……

    ……

    与此同时,妃雪阁外。

    焰灵姬带着身躯变得更加魁梧,肌肉下蕴含着爆炸力量的无双鬼,仰首看向这富丽堂皇的楼阁,扭着柔媚的腰肢,走了进去。

第二十五章 焰灵雪女(求订阅!)() 
“好生气派!”

    掀起帷裳,甘罗遥遥望向妃雪阁,露出赞叹之色,就连同行的盖聂,都为之侧目。

    只因一片波光粼粼的小湖展现在眼前,湖心有座小州,纵横数亩,上面坐落着一座雅致的楼阁,数道长桥连接州岸。

    车队走上长桥,便像进入了一卷美丽的图画里,风拂碧水,林树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