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诸天我为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这十八年等待有多么难熬,而好不容易当了皇帝,还搭上了一个掌握欲望强到极致的皇后。

    此时李后就坐在光宗身边,看着顾承的目光充满着温柔和慈爱:“孩子,你真是一日比一日英武了,快来给母后看看!”

    顾承依言上前,李后左右端详,露出灿烂的笑容。

    别看这位李后现在在儿子面前如此慈和,真正的她善妒嚣张,跋扈至极。

    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光宗有次洗手时,看到侍候的宫女双手纤纤如玉,很是喜爱,赞了几句,第二天李后派人送了个食盒,打开一看竟是那宫女的双手,吓得光宗当场就发病了。

    就这般,光宗人生的第二阶段笼罩在李后的阴影下,硬生生得了精神病,被害妄想严重。

    他后来被大臣逼迫,禅让给赵扩,也是这个原因。

    老子疯子,儿子弱智,南宋的皇帝都是这种货色,难怪要灭。

    “父皇、母后,请饮宝羹!”

    当然,顾承是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他命内侍端上两碗浓汤,由宦官试毒后,光宗和李后纷纷服下,走上前去,为他们推血过宫。

    看似还是八宝羹,实际上已经变成稀释后的九转熊蛇丸,若不是顾承九阴内力精纯无比,能为帝后将精华很快化开,以两人的身体,甚至会有害无益。

    现在则是李后浑身舒泰,光宗精神一振,浑浊的眼神也变得清明了些,看着顾承,露出了欣慰喜爱之色。

    但当他看向李后,眼神又一瑟缩,就像是耗子看到猫,胆怯至极。

    顾承暗叹口气,知道光宗算是废了,几十年的影响不是短时间就能扭曲的,何况他也不准备扶阿斗上位,皇帝终究是要自己来当,仅仅是换个方式而已。

    所以将帝后哄得开开心心,顾承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两人脸色剧变的事情:“儿臣想去重华宫请安!”

    “胡闹!”帝后异口同声地道。

    重华宫内住的正是宋孝宗,如今的太上皇,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呢?

    因为立太子。

    前面说过,赵扩要被立为太子时,孝宗认为这孙子太白痴,不同意,想要立另一个孙子。

    光宗当年就是抢了二哥的太子位置,对这种事情再敏感不过,觉得父亲当了太上皇还要干涉朝政,甚至有废帝之意,岂能不慌不惧?

    而李后的作为实在称不上母仪天下,孝宗倒是真有意废了这个儿媳,双方结下深仇大恨,李后就不断在光宗耳边挑唆,使得他越来越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父亲。

    因此顾承这话无异于捅了马蜂窝,迎着两张震惊到扭曲的面容,他却不慌不忙地道:“儿臣代父向皇祖父请安,此乃尽孝,相信朝野众臣也会理解的。”

    此言一出,恢复些理智的光宗沉默下来,李后也若有所思。

    如今孝宗光宗两父子针锋相对,光宗连例行的问安都不去了,这便是天子孝行有亏,作为臣子的,劝谏责无旁贷。

    那些文官上串下跳,弄得光宗和李后都有些烦不胜烦,如果顾承真能代替他们尽孝道,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可这孩子以前不是最怕见威严的祖父母,每次吓得话都说不出来,怎么现在……?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儿子是真正长大了,欣慰不已,齐齐点头。

    半个时辰后,顾承踏入重华宫中。

    一道光芒闪过,没入右手掌心,却是入宫时,“火”就在命令下离体探查,去寻找昨夜短暂交手的大敌!

    而那位大敌的气息,直指此处——

    相比起奢侈的中宫,重华宫就朴实了许多,甚至透出一股清贫之气。

    显然对于这位太上皇,光宗是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恨不得老父亲马上去死。

    入了殿上,顾承抬头看着端坐的孝宗。

    毕竟是六十七岁高龄的老者,苍老难免,但孝宗两眼炯炯有神,腰杆挺起,精神风貌比起儿子光宗还要强些。

    对于这位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顾承还是很钦佩的。

    毕竟南宋这么多皇帝,孝宗是最励精图治的,也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了一丝蓬勃希望。

    “放心吧,这次没有不肖子孙去败坏你留下的基业了!”顾承心中默默地道,行礼道:“孙儿见过皇祖父!”

    “居然是扩儿!不用多礼!”孝宗诧异地道。

    顾承直起腰,看向站在孝宗身后服侍的一位太监,同时那太监也死死盯着他。

    两人目光这么一对,太监眼中满是不可置信,顾承则浮现出一抹笑意。

    确认过眼神,是练葵花的人!

第二十章 当为太子 甘为利剑() 
“扩儿,你变了!”

    孝宗并不知道顾承发现了什么,他看着这个三年未见的孙儿,脸上也是十分惊异。

    他是极不喜欢赵扩的懦弱无能的,认为皇位不能交托到这种人手中,所以当内侍通报嘉王要来请安时,险些以为耳聋听错。

    没想到赵扩真的来了,而且一入殿就是龙行虎步,英气逼人,行至眼前,更有一股渊渟岳峙的非凡气度。

    “莫不是金玉其外?”

    不过恶感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孝宗很快开始考校。

    顾承对答如流,对庙堂时局,政事处理,侃侃而谈。

    他在仙武三国时,本就是作为太子培养,得了大儒教导,来到大宋又有黄裳半年毫无保留地传授,再加上来自于后世的先知先觉,若是不能发表一些真知灼见,那才叫奇怪。

    孝宗越听越惊,越听越喜,最后干脆起身,来到顾承身前,盯着他道:“那你对于北伐攻金,复我河山,有什么见解?”

    孝宗一生唯一的污点,或许就是不听大臣劝解,执意北伐,最后虽未战败,却被逼和,还签下了耻辱的条约。

    所以主战派的孝宗问出这个问题,已是最后的考验。

    顾承沉默下来,片刻后反问道:“皇祖父认为我大宋军力,比之唐时如何?”

    孝宗眉头一扬,毫不迟疑答道:“自然强之!”

    别觉得这话好笑。

    在后世看来,唐强宋弱似乎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毕竟宋朝重文轻武,可真正翻开史书,两朝对比,就能发现唐朝对外战争胜的少,败的多,反倒是宋朝胜的多,败的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很简单,唐朝的战事,三攻高丽,灭之,反击突厥,灭之,过程虽然曲折,但结果都是胜利的,并且为后世子孙剪除了大患。

    反观宋朝,综合的军事力量真的比唐朝强,毕竟发展了几百年,科技领先,并且吸取了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改革了制度,禁军更是时刻保持着战斗力。

    可为什么纵观大宋南北两朝,那么惨呢?

    因为他们缺乏战略决策,导致了平时可以胜,一到历史转折性的关键战争,就败得惨不忍睹。

    唐是败在一时,赢在最后,先发制人,把周边潜在危险一个个解决;宋是赢在一时,败在最后,被动迎战,胜了也得不到多大好处,败了就是签订各种屈辱条约。

    两下一比,高下立判。

    这些道理其实并不深奥,只是当局者迷,难以看清。

    大宋如今的根基,想要天下归统,只有一战大胜,才有可能。

    如果贸贸然发动北伐战争,再惨遭失败的话,那就真的回天乏力,再无进取之能了。

    孝宗经由点拨,顿时恍然,急急地道:“那你当如何?”

    顾承一字一句,振聋发聩:“我当内修政事,外固疆圉(yu),上收人材,下裕民力,乃选良将,练精卒,备器械,积资粮,等到实力既备,又有可乘之机,一征无敌,一战而克!”

    这番话听上去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战术,却是定下如今南宋局势最重要的大方针,孝宗终于动容,握住顾承的手:“朕错了,你当为太子!”

    成了!

    顾承虽然早就有把握,当孝宗说出这句话,也不禁心头一喜。

    原本等到明年孝宗病重,他才会被立,现在却将提早近一年。

    别小看这一年,差距很大。

    因为太子和嘉王是两个概念,前者可以正式参与到朝政之中,手握大权。

    何况孝宗在位也近三十年,心腹众多,他退居太上皇,依旧能干涉太子之位,可见一斑。

    现在得到孝宗的支持,那些大臣自当为顾承所用,有了这个班底,如韩侂胄那样的权臣想要架空,就是白日做梦。

    接下来,祖孙融融,顾承在重华宫足足待了三个时辰,用过午膳,直到李后那边不放心,遣人来问,才依依惜别。

    不过临行时,顾承看着那位公公,笑道:“孙儿斗胆,向皇祖父讨要个人!”

    孝宗现在对顾承是一百个顺眼,闻言立刻道:“你说!”

    顾承道:“我身边服侍的人年纪大了,办事不利落,瞧着皇祖父身边的这位精练能干,可否予孙儿一用?”

    孝宗颔首:“进忠,你随嘉王殿下去,一定要尽心服侍,明白了吗?”

    “是!”那位公公领命,恭敬地站到了顾承身后。

    直到出了重华宫范围,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公公才叹了口气:“殿下莫非真要赶尽杀绝?”

    昨夜他戴着面具,施展葵花宝典,不可一世,本以为身份隐秘,没想到十二个时辰不到,就被顾承找了出来。

    内心中的惊涛骇浪,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公公言重了,以你的盖世武功,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去得?”

    顾承脚步不停,淡淡地道:“只可惜一身惊天动地的武功,无人得知,你叫什么名字?”

    公公面皮抽了抽:“回殿下的话,老奴姓魏,名进忠!”

    “魏进忠?好!”顾承突然转身,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那你可愿向我尽忠?随我平定天下,流芳百世?”

    魏进忠眼中光芒一动,却很快敛去:“老奴当尽力服侍殿下,多余的不敢想!”

    顾承笑了:“不用怕!宦官之祸,自古有之,究其根本是谁的错?皇帝羸弱罢了!我当为一代雄主,若连身边人都不敢用,还谈什么君临天下?”

    这番话若是换个人来说,魏进忠只会嗤之以鼻,可方才他是听了顾承的唐宋分析,平金之策的,作为跟随孝宗数十年的老人,还是首次见到孝宗那么失态。

    于是乎,当那豪言壮语回荡耳边,魏进忠心中居然也涌起一股久违的热血来。

    流芳百世!

    作为一个太监,可能吗?

    魏进忠嘴动了动,顾承却已提前道:“先别急着回答,我不喜欢听冲动之言,你想好了能为我做什么,事成后又要得到什么,再开口吧!”

    魏进忠瞳孔收缩了下,双手拢于袖中,露出了思索。

    南宋太监的地位是极低的,主要是因为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所以魏进忠才有时间去修炼武功,最终创出《葵花宝典》这种惊世绝学。

    这从某个方面,也说明了他的野心勃勃,得不到权势,就要拥有冠绝天下的武功。

    当然,对于见惯了皇族权威的太监来说,武功再强,也是小道,还是权柄更加诱人,同时青史留名,也是无法抵抗的诱惑。

    所以魏进忠飞速思索,到底该要什么,却不知自己已落入顾承的圈套,无形中认可了投靠。

    顾承唇角扬起。

    他五感大成,虽然暂时找不到晋升六识的大门,但对于观相已有心得,一看魏进忠的面相,就知道此人与黄裳不同。

    黄裳肯为自己所用,是对大宋朝廷忠心,魏进忠则要动之以利!

    “老奴能做的,是为一柄利剑,替殿下杀人!”

    果不其然,等到了嘉王府前,魏进忠有了决定,直挺挺地跪下:“老奴不敢有其他所求,只愿此生能亲眼目睹我大宋横扫四方,统一天下!”

第二十一章 韩府夜宴 从天而降() 
“哈哈哈哈!好个甘为利剑,横扫八方!”

    顾承大笑,魏进忠什么都不求,其实求的更多。

    但他并不在乎这位葵花公公的野心。

    待得自己统一天下之时,难道还会亏待了身边人么?

    抬了抬手,魏进忠起身,顾承开始发问:“如六欲公子那样的徒弟,你有几人?”

    魏进忠答道:“还有四位,武功不在六欲之下,都在宫内当差。”

    顾承又问:“六欲掳掠处女,是你吩咐的?”

    魏进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老奴所练武功乃是自创,越练阴气越重,甚至有走火入魔之危,不得已才掳掠元阴未失的少女,以作尝试……”

    顾承想起后世东方不败、岳不群、林平之那一个个德行,微微打了个寒颤。

    这是管挖不管埋,后续尝试恐怕都失败了吧。

    当然,顾承并不在乎这点,反正他又不练葵花宝典,便道:“将那些女子放了!”

    魏进忠领命:“是!”

    一旦决定效忠,他就不会有半点迟疑,哪怕顾承阻碍的是武道的进步。

    不过顾承也不会真让手下寒心,笑道:“我介绍几位高手给你,闭门造车,有时候是不行的!”

    魏进忠依旧应是,眼中却闪过不以为然之色。

    他自有其骄傲,哪怕葵花宝典还未完美无缺,也自忖天下无人能敌。

    选择臣服顾承,也是因为昨夜顾承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否则绝不会心甘情愿。

    入了后院,很快洪七和苦慧受召而来,就见顾承身后站着一个高高瘦瘦的老太监,不知为何,迎着那目光,总觉得遍体发寒。

    魏进忠打量着,微不可查地点点头,虽然不如自己,但也算不错了,比几位徒儿强上不少,就是不知能在手下走多久呢?

    十招?二十招?

    然而当黄裳走进来,魏进忠的目光顿时变得凝重。

    同时黄裳双目如电,也第一时间看向魏进忠。

    绝世强者气机交感,连空气都似乎一震,洪七和苦慧这才切实感受到堂中两人的可怕。

    “好了!”顾承摆了摆手,“今日请诸位来,是为了对付一位疑似天忍的高手,此人潜伏在我宋廷,交游广阔,野心勃勃,若不除去,恐成心腹大患!”

    黄裳和魏进忠凝视了彼此一眼,纷纷往后退步,剑拔弩张的气氛才得以缓和。

    黄裳只是一时诧异,没想到宫内还有如此高手,魏进忠心中的傲气则被磨灭了些。

    事实证明,人家嘉王身边藏龙卧虎,不是只有你一位强者。

    洪七和苦慧甚至有些怀疑人生,尼玛的文官和太监居然如此之强,没道理啊!

    所幸现在众人有了一个共同目标。

    当黄裳将韩侂胄的情况讲出时,就连魏进忠都有些皱眉。

    他是见过韩侂胄的。

    因为韩侂胄的母亲就是孝宗的小姨子,儿时还来过宫中玩,年少就有英姿,得孝宗另眼相看过。

    当然,外戚是外戚,再看重也不会委以重任,所以韩侂胄的官职并不高,没有资格觐见孝宗,最近十年就没见过了。

    没想到此人居然能被黄裳评为大敌,这成长速度,又是个不可思议的人物啊!

    顾承却觉得一点都不为过,有张角残魂的力量在,创造什么奇迹不可能?

    所幸他更为不凡,如今集合黄裳、魏进忠、洪七、苦慧,两位绝世高手,两位一流高手,围攻韩侂胄一人,已是万无一失!

    事不宜迟,顾承决定立刻发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