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川外,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处处土地肥沃浩野千里,绿油油的庄稼覆盖了大片大片的旷野,太阳在半空之中洒下灼热的阳光,同时也带动了这汉唐国境之内的勃勃生机。
出来司徒川,队伍行进的速度就快了许多,毕竟不用再在那群山之中在绕弯弯了,一条直线直通数千里之外的东都城。
时间慢慢的过去,当姜辰再次遥望到东都城那高耸入云的铸铁高炉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七十二座犹如魔神镇柱一般直插天际的铸铁高炉直插云霄,此时正在不断地吞吐着烟雾,源源不断的产出百炼精铁,这七十二座高炉是汉唐帝国的象征之一,是当初立国之初太祖陛下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起来的,每年出产的百炼精铁数千万斤,源源不断的造就精良的武器来武装汉唐的军队。
七十二座高炉虽然壮观,但是相比于整个东都城的雄伟却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东都城天下之中心,汉唐之国都。城池横亘四方四百余里,城墙高达三十余丈,城内常驻百姓七百余万,驻扎精锐禁军四个军团共计一百六十余万人,分别由汉唐最能征善战的四位武侯统御,绕过军机处直接听命于汉唐皇帝陛下一人。
而整个东都城所在的中州地界,不算都城驻军,还有八个军团在四周,整个中州驻军接近五百万,由于地理位置在整个汉唐国境的中心,一遇战事可以随时支援任何一个方向。
姜辰站在马车外,看着远处的东都城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六剑奴立在他的身后。这半个月来所有人近乎于马不停蹄的在赶路,一路上路过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城镇,可是除了路过一座大城军营时提取了近百匹军马用作代步来加快速度之外,就没有任何的停留,半个月之后的今天众人终于是来到了东都城的城前。
“走吧进城。”姜辰回到马车对真刚等人说道。
队伍缓缓而动,越是接近东都城就越是感觉到它的雄伟壮观,高达十几丈,宽二十丈,厚度超过四尺,完全由百炼精铁铸造的龙纹城门就是那样的让人震惊。城门口处行人很多,大多行色匆匆的,有普通平头百姓,也有众多的富人商贾,和往来四方的商队。数百名身穿银甲手持长枪利刃的士兵一丝不苟的站在城门的四周,监视着行人的一举一动,警惕性非常的高。
而在城墙之上,每隔三四丈,就有一门沉重无比的精钢铁炮,这是汉唐镇军的利器之一,大规模的正面作战,比如守城或者攻城,这些铁炮就是所有敌人的噩梦,这些都是汉唐工部的杰作,他们为汉唐帝国造就出了无数的杀戮机器。
天空中不断地有三五成群的机关骨鸟飞过,上面能够搭载一个人用来驾驶机关骨鸟还能搭载五六名步兵,配备上百支上了弓弦的弩箭,这依然是工部的杰作。
进城的时候姜辰等人被城门口处得士兵拦了下来,虽然都身穿汉唐制式甲胄,但是国都重地依然要检查,好在真刚拿出了中车府的令牌,才能在没经过检查的情况下进入了城内。
东都城分为外城,宫城和皇城,外城范围最大,居住着大多数的百姓和驻军。宫城主要居住了王公大臣和军中侯府,以及精锐御林军。皇城自然不言而喻,那是皇家所在,同时皇城之内也有着五万皇室直属护卫力量虎贲军。
而姜辰此时就站在这皇城之外,等待父亲,汉唐帝国皇帝的召见。六剑奴等人都已经离开,刺客只有姜辰一个人站在高耸的宫门之外,上百名四周分立的甲士紧紧地盯着姜辰。
姜辰手持连鞘宝剑站在那里,他从来都是剑不离手的,哪怕是在此时此刻,由不得四周的甲士们不紧张。
进去通传的甲士已经进去了将近小半个时辰了,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传出来姜辰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也就在这时,一串甲胄之间摩擦的声音从宫门内部传来,里面有士兵的调动,而且数量很多。紧接着漆红色的宫门被从内部推开,一名身穿金色龙纹宝甲看上去四十多岁的将军手扶着腰间的宝剑剑柄走了出来,在他的身后涌出了两队金甲士兵,在姜辰的两侧持枪挺立。
那中年将军走到姜辰的面前,打量着面前这个年轻人,随后拱手,单膝跪地施礼:“末将李陵,参见殿下,俸陛下之命前来迎接殿下。”
“多谢将军。”姜辰淡淡的说道。随后姜辰在李陵的引领下走进了宫门,宫门之内,近千名虎贲军甲士分立在两侧,手中刀枪山闪闪发亮,一股猛虎一般的气势升腾而起。姜辰能感觉得到,哪怕自己是武圣,也很难以一人之力对抗这门内和门外的千名虎贲军甲士,这些甲士的武功修为都已经达到了五重境,比之蟒鞭林麾下的影密卫也是丝毫不差。这些人应该都是皇帝的直属卫队了,数量不多,但是绝对的精锐。
“殿下,请解剑。”待到要进入第二道宫门的时候,李陵止住了去势,对姜辰说道。
姜辰眉头微皱,虽然这是皇宫中的规矩,任何王侯大臣进入皇宫不得携带兵刃,可是依然让他不舒服,自从得到七星龙渊,人和剑就从来没分开过。
“不用解剑了,从此以后朕赐你携剑上殿之权。”一个威严霸气,庄重非凡的声音从虚空之中响起。
“这个声音?”姜辰微微皱眉,却是摇了摇头,携剑上殿这是多大的荣宠啊,足以让任何人发疯。姜辰能感觉得到自己的不得势恐怕在今天就要完全改变了。气势说白了天下人的得失,往往只是皇帝的一句话罢了,他给你才是你的,不给你不能抢,只能憋着。
第十五章 帝王家()
恢弘大气的中央主政殿出现在姜辰的眼前,登上九百九十九级汉白玉龙纹台阶,在两侧七步一人的金甲虎贲军甲士的注视下,姜辰手持宝剑缓缓地走进了主政殿前,回头扫视了一眼空旷的殿前广场,除了禁卫的千余虎贲军甲士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显然四周的人已经被净空。
也没有宫廷太监的呼号,姜辰就那样自己走进了主政殿。主政殿中显得有些昏暗,八根两人合抱粗,六七丈高的金龙镇住支撑着整个主政殿,在恢弘大气又显得空空旷旷的主政殿最里面的高台上,一个身穿金色龙纹长袍,看上去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坐在龙椅上,批阅着龙案上的奏折,一旁还有一名小个子的太监在帮他磨墨,将批阅好的奏折码放整齐一类的辅助工作。
姜辰来到那中年男子身前百步之处停步,站在那里。百步已经算是一种很近的距离了,按照朝中王公大臣的等级不同,殿前听话的距离等级也是不同的,最高者自然是手握重权战功彪炳无人能及的太鼎王,能够与皇帝格隔案治国。其次便是军机处三大军督和儒家三公这样的中枢大员能够与皇帝三十步处听话。
一等列侯七十步,二等九十步。其余等级皆为百步之外,哪怕当朝太子在这主政殿前也是一样。主政殿代表了天下的等机构成,这是祖上立下的规矩,在主政殿中殿前步数越近也就代表了地位越高,越得皇帝信任。
而姜辰身为皇子,本身的身世在众多皇子王孙当中已经属于异类,再加上本身并无文武功名,或者军中战功。站在百步左右已经是姜辰自认为最合适的距离,再近就要僭越等级了,视为大不敬。百步之内只有王侯能进,非王非候,一旦被人抓住把柄,轻则被说成大不敬治罪,重则以谋反论处,这在汉唐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是没有出现过。
姜辰一手杵着宝剑单膝跪地行李,刚要说话,只听那个大殿之中响起了那个中年人身边太监的尖细声音:“九皇子姜辰殿前十步听话。”
听此姜辰猛然抬头,眼神中有些不可思议,殿前十步,虽然不及汉唐战神太鼎王的隔案治国之荣宠,但是除了太鼎王还能有谁?三公还是三大军督?这六大权臣最近也是在二十步之外,十步之处只有姜辰一人,盛极荣宠莫过于此。
姜辰迟迟未动,不是他不想动而是心中的感触无以复加,他不明白自己的出世当年对于面前这个男人等于帝王家的耻辱,将自己送离东都十年,如今又为何对自己荣宠至此,携剑上殿,十步听话无论哪一个都是让天下之人眼红的隆恩浩荡,在姜辰之前有如此荣宠之人,依然是只有那一个人太鼎王。
“九皇子姜辰殿前十步听话!”见到姜辰迟迟未动,那太监又高喊了一声,并且加重了语气。
见姜辰依然未动,这一次那个一直批阅奏章,一直没有抬头看姜辰一眼的中年人抬起头,声音十分低沉,但却充满了威严:“怎么,还要朕亲自拉你过来不成?”这人便是汉唐庞大帝国的主宰着,汉唐皇帝姜武陵。
“儿臣不敢。”姜辰叩首说道:“谢父皇隆恩。”说罢姜辰从地上起身,金色光华闪过,一股恢宏厚重的气息从姜辰的身上散发而出,国朝气运加身,殿前五十步者皆有国朝气运加身,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是也会增强其人的正气养成,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对武道中人也是有着不少的好处,要知道如今三公之一的太尉大人姬长戈如今已经一百零七岁。虽然百岁寿命对于武道六重境以上的武道高手来说不算很多,对于武圣更是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三公这样纯粹以学问养身养气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儒来说,已经是极限寿命,如今一百零七岁还活得好好地,不无这国朝气运加身的因素。
一步,两步,三步姜辰慢慢地走到了父亲姜武陵身前十步之处,持剑单膝跪拜:“儿臣参见父皇。”
“起来吧。”看着姜辰在地上跪着,姜武陵片刻之后淡淡的说道。
姜辰站起身,没有说话,高台上的姜武陵也没有说话,气氛顿时就凝固了下了。有些沉闷,有些让人不舒服。姜武陵身边的太监看上去也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看了看埋头批阅奏折的姜武陵,又看了看在台下静静等候不动如山的姜辰,眼珠一转:“陛下,您与就皇子殿下十年未见如今九皇子艺成归来,应该高兴才是,三年前南蛮进贡陛下您的一件黑虎皮袄袍您喜欢的不得了,说要等九皇子殿下回来了送给殿下,如今九皇子殿下已经学成归来,择日不如撞日,奴才这就把它拿来,让殿下试一试,陛下觉得可好?”
姜辰的眼神之中威震,突然感觉面前这个男人对于自己并不是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冰冷。
姜武陵点了点头:“嗯,你去吧。”
“喏!”那太监走了下去。
大殿之中有恢复了平静。半响之后还是姜武陵率先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沉默,只见他合上了最后一本奏章,将手中豪笔放下对姜辰说道:“蟒鞭林蜂鸟传书说,你在司徒川之中遇到了邪道中人的袭击?”
姜辰微微躬身说道:“是的,幸有蟒鞭林将军出手方才化险为夷。”
“哼。”姜武陵说道:“可是蟒鞭林对我可不是这么说的,两个武公,再加上两个接近圣境的弑神鬼物,在你的剑下走不过三个回合,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个解释。”
姜辰拱手:“儿臣不胜惶恐,去年儿臣以如武道十重武圣境。”
“武圣,武圣,我汉唐姜氏皇族原来是一门七武圣,现在算上你也是八个了,你比你那些皇兄们是强的多了。”姜武陵淡淡的说着,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看不出此人的情绪波动。
姜辰站在台下,没说话,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如果有事面前这个汉唐帝国的主宰这会跟他说的,果然二人再次沉默了半响,对姜辰说道:“想知道这一次我为什么召你回来吗?”
姜辰点了点头:“想。”
姜武陵站起身,在台上来回踱步说道:“其实你入武圣境的事情我早就知道,只是你有出息我也感到欣慰,不管你我之间的血缘关系如何,至少现在你我还是父子相称,我也就实话告诉你这一次我要你去办一件事,我把影密卫的力量悉数交给你,蟒鞭林另有任用。”
“什么事?”姜辰问道,能将影密卫一半的力量交给自己,自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姜武陵嘴角冷笑,起身来到台下,在姜辰的耳旁说道:“”
“明白了吗?”姜武陵问道。
姜辰点头:“儿臣明白,只是我带影密卫何时出发?”
姜武陵说道:“不急,三日之后,这几****去看看你母亲吧。”
姜辰和姜武陵又说了一些话,接着又是一片沉默,而过了一会,那原本离去的太监抱着一个硕大的锦盒回来了,将锦盒盛到了姜武陵的面前。姜武陵看了看说道:“这件袄袍,是用南蛮黑玄虎毛皮缝制,十分的珍贵,当初进贡来的时候就打算是留给你的,现在赐予你。”
姜辰也不推脱:“谢父皇。”
那太监走下高台,端着锦盒来到姜辰的身前:“殿下您试试合身不合身,不合身奴才拿去再让秀女房的嬷嬷们改改。”
“多谢杨公公。”姜辰说道:“伸手打开了锦盒,那是一件十分厚重大袄袍,姜辰在杨公公的服侍下穿上了它,姜辰原本凌厉的气势陡然一变,凌厉之中夹杂着一股浓烈的霸道之气,原本玉树临风的姜辰此时更多了几分帝王之家的威严,一件黑虎皮大袄袍穿在姜辰的身上,完全的合身,仿佛量身定做的一般。
”好看,好看,此袍穿在九皇子的身上果然不同凡响,宝剑赠英雄,袄袍配殿下,殿下手持七星龙渊神剑,身披这玄虎大袄袍,今后必定百战百胜镇我汉家河山。”那杨公公忍不住赞叹道。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姜武陵也忍不住点了点头,嘴角难得的露出了一丝微笑。
“好了,杨吉,带他下去了,还住原来的蛟龙宫。”姜武陵说道。
“喏!”杨公公领命。
“儿臣告退。”姜辰也在杨公公的带领下退出;了大殿。
在路上姜辰跟在杨公公的身后,只听杨公公说道:“殿下这些年来蛟龙宫中虽然无人居住,但是陛下特意叮嘱每日都要认真清扫,里面的一切都未曾改变,殿下要明白陛下的用心啊,不要怪陛下当年的绝情,陛下当年也实属无奈之举。”
听到这些姜辰虎躯微微一震。
“公公能告诉我一些当年之事吗?”姜辰对杨公公问道。
杨公公叹气道:“当年之事十分的复杂,牵扯到了三公中的太尉大人,三大军督和太鼎王,这些事你现在还不适合知道,等你足以独当一面的时候,我相信陛下就算是你不问,也会告诉你的。”
第十六章 滚出去()
蛟龙宫,坐落在皇宫的正宫群落之中,离姜武陵上早朝主政殿并不远,因为是正宫的原因,蛟龙宫的内饰十分的奢华,占地面积也是不小,虽然比不上国家门面的主政殿,但也是富丽堂皇,就连睡觉的床榻也是极北之地海中万里的海心木制成,价值连城。
“殿下我们到了,里面的宫人侍女已经在静候,因为殿下这次回来哦消息已经被封锁,知道殿下回来的只有有限的几个人,还请殿下尽量低调,如今朝中针对当年之事不断向太鼎王和霞妃娘娘发难的势力依然存在,虽然这些都不被太鼎王殿下放在心上,但是苍蝇多了总是烦人的。”站在蛟龙宫的门前杨吉杨公公对身披一身黑虎皮大袄袍,气势凌厉霸道的姜辰说道。
姜辰点头表示明白。
“那老奴告退了,殿下好生休息,觉得休息的够了可以去后面的菱香宫看看霞妃娘娘,也可以出宫去领略一下这皇都的风土人情。”杨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