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归一-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此,吴中元倒是没感觉有什么别扭,林清明也没见外,二人一起长大的,一点隔阂都没有。

    八点,黄萍出去了,王欣然也出去抽烟了,林清明又说话了,“这女的什么人?”

    吴中元知道林清明指的是王欣然,但是要向林清明说明王欣然的来历,就免不得要说起自己的情况,但他不想让林清明再为这事儿忧心,便撒谎了,“我女朋友。”

    林清明歪头盯着吴中元,“是吗?”

    知道骗不过,吴中元干脆不骗了,“哥,你就别问了。”

    林清明真的不问了,闭上眼睛说道,“让黄萍回去。”

    “我还有别的事情,不能一直留在这里,黄萍得留下照顾你。”吴中元说道。

    林清明眉头紧锁,许久不曾舒展,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黄萍很快回来了,兑换很顺利,三万四千多块钱,连自己身上的一万五千多凑在一起,又交了五万。

    吴中元身上没钱了,只剩下三百多块。

    他此时不但要为钱发愁,还要劝说林清明开口说明情况,今天又换了俩便衣来,这是来录口供的。

    在他的劝说下,林清明终于开口了,但林清明并没有指证赵大中,对于赵大中的一些违法事实也只字未提,只是大致讲说了当天的事发经过,当便衣问起赵大中有没有让他攻击那些袭击者时,林清明沉默了很久,最终说了句,‘没有’。

    录完口供,便衣走了,林清明虽然是犯罪嫌疑人,但他残废了,也不用专门派人看着。

    “你真讲义气。”吴中元不无埋怨。

    林清明知道吴中元在埋怨他,但他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只是闭上了眼睛。

    吴中元也没有再说什么,其实他并不忍心埋怨林清明,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上大学要花钱,林清明也不会离开煤矿,去给赵大中做事。

    家人受伤住院是很倒霉的事情,更倒霉的是家里还没钱,更更倒霉的是还摊上了官司,吴中元心里有多堵得慌只有他自己知道。

    王欣然也想帮忙,“昨天你说的那条路走不通,上面不会批的,你看这样行不行,让学校发个公告,你们是孤儿,应该可以筹到一些善款。”

    “我们不需要同情!”

    “我们不需要同情!”

    二人异口同声。

    王欣然碰了钉子,有点尴尬,闭嘴不说话了。

    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没钱了,得赶紧想办法。

    吴中元将王欣然叫了出去,“你走吧,别跟着我了。”

    王欣然皱眉看着吴中元。

    “我得出去找工作。”吴中元说道。

    “你跟我去总部吧,当面跟领导说明情况。”王欣然说道。

    吴中元摇了摇头,“你感觉我现在走的开吗?你走吧。”

    王欣然没有接话。

    吴中元也没再跟她说什么,回到病房冲林清明打过招呼,又喊了黄萍出来。

    王欣然还在门口,他把黄萍带到了稍远一点的地方,“我哥的腿好不了了。”

    黄萍的情绪也很低落,只是点了点头,没说话。

    “你还要留下照顾他吗?”吴中元沉声问道。

    黄萍没有犹豫,重重点头。

    吴中元想冲黄萍说声谢谢的,但犹豫过后又改口说了别的,“你留在这里照顾他,我出去筹钱去。”

    黄萍点头答应。

    吴中元乘坐电梯下楼,走到医院门口时回头看一眼,王欣然没跟着。

    医院门口有站点儿,他上了一趟去市中心的公交车,除了前期的费用,接下来还有每天住院的费用,得尽快找个工作。

    现在不让贴小广告了,在街上也看不到招工的信息,他在这里也不认识人,想找工作只能找中介。

    通过中介找工作是要收介绍费的,但交了钱,去了用人单位,却发现工资根本不是一天一结,干的工作也不是中介说的那么回事儿。

    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去另外一家中介。

    一天之中,连上两次当,吴中元开始怀疑这些中介是不是跟用人单位串通好了,专门骗介绍费的。

    介绍费一次一百五,两次下来,吴中元身上只剩下了二十五块钱。

    天黑了,吴中元没回医院,不是他不想回去,而是那边在等钱用,没钱怎么回去。

    夜幕降临,吴中元独自徘徊在陌生城市的街头……

第三十六章 窘迫() 
吴中元有生以来第一次为钱发愁,之前虽然穷却没到窘迫的地步,现在不止是窘迫了,而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吴中元此时深有体会,之前他之所以没有为钱发愁,那是因为有林清明在照顾他。

    而今照顾他的人需要他来照顾了,他却拿不出钱来,诸多负面情绪齐涌心头,心情低落,无奈沮丧。

    晚上九点多,黄萍打来了电话,吴中元只说在外面忙,这几天可能不回去了。

    冬天很冷,夜里更冷,吴中元无处可去,只能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走,最终自一处文化广场停了下来,这是一处半露天的广场,上面有部分遮挡,下面分布着一些方柱,柱子四面贴有关于城市文化的宣传画,柱子里有灯光照亮。

    每个方柱旁边都有一个长条椅子,他就坐在这里。

    起初是坐,后来是躺,然后睡着了,最后冻醒了。

    被冻醒的感觉并不好,很难受,好在他会气功,可以行气活血,不至于受冷感冒。

    太冷了,露天待不住,环视左右,发现不远处有个工商银行的atm取款室,走过去,发现里面挺暖和,往墙角一坐,又迷糊过去了。

    再次醒来是早上八点多,是被银行保安叫醒的,“小兄弟,你没事儿吧?”

    “没事,没事。”吴中元急忙站了起来。

    “真的没事吗?”保安追问。

    “真的没事,谢谢你。”吴中元在保安的注视下离开了取款室。

    取款室的暖和,保安和蔼的态度,这令他离开之后回头张望,看到工商银行四个字时感觉莫名的亲切。

    工作不好找,短期工更不好找,一直转到中午,还是徒劳无功,午饭是在一处十字路口西南的拉面馆吃的,一碗拉面花了十五块,身上只剩下十块钱。

    眼见找工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吴中元无奈之下又拿出了手机,逐一翻看里面的联系人,又想给王院长打电话,想了想,没打。

    想给宛山海打电话,想了想,也没打。

    他手机里还记着赵颖的电话,犹豫良久,还是没打。

    下午的寻找仍然是徒劳的,很快,夜幕再次降临。

    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很容易误入歧途,吴中元就误入歧途了,一天的游荡令他非常疲惫,有些走不动了,见路边有辆自行车没上锁,犹豫过后过去骑走了。

    自行车很破,后轮胎气压还不足,骑着并不轻快,但总比步行好一点。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跟现在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致是一个意思,人落魄到一定程度,道德标准是会降低的,吴中元也不例外,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好人,可是现在他开始怀疑这一点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现在只想搞钱,满脑子都是怎样才能搞到钱,也不在乎是不是犯法了。

    城里的汽车很多,晚上大多都停放在路边,有些车主会把包放在车里,包里可能会有钱。

    吴中元开始寻找目标,他最大的忌惮就是监控,得选择那些不在监控范围内的汽车下手。

    晚上十一点五十,途经一处南北路,路西有几栋楼房,那里也停放着几辆汽车。

    就在他想进去看看之际,里面突然传来了玻璃破碎的声音,没等他反应过来,一个穿着黑衣服的年轻人自里面跑了出来,穿过马路,往东跑了。

    很快,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穿着睡衣跑了下来,边跑边喊,“快把包还给我,里面没钱,里面是我的合同。”

    女人跑出来之后见吴中元在路边,匆忙的过来询问刚才那人往哪里跑了。

    吴中元指明了方向。

    那女的跑了几步,想起吴中元骑着自行车,就过来跟他借用。

    吴中元把自行车给了她,苦笑着往南走了,本来是要干坏事儿的,结果却成了助人为乐。

    到了下半夜,吴中元看到远处有几栋别墅,走过去,围着其中一栋转了一圈儿,根据窗户上摆放的东西来看,这栋别墅的主人很有钱,而且主人不在家里

    这栋别墅有三层,对于他来说构不成阻碍,自墙角墙壁两次借力之后,攀着窗台上了三楼的阳台。

    阳台通往屋里的门没关,但吴中元没进去,事到临头,他害怕了,他是不怕被抓住,他怕的是自己否定自己,一旦进去就成小偷了,哪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也知道。

    犹豫良久,吴中元最终悬崖勒马,自阳台上跳了下来,急用钱是真的,但不能犯法,更不能让自己变成坏人,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不能病急乱投医,不然以后没法儿面对自己。

    一夜不睡很难受,除了感觉身上冷,脑子还糊涂,反应也迟钝,迷迷糊糊的。

    有句话叫天无绝人之路,这话是对的,游荡到城郊时,吴中元发现远处村庄外有片苹果林,这时候果树的叶子已经掉光了,远远的能看到枝头上挂着一些小苹果。

    走过去,摘了几个,装在兜里,出来的时候发现路旁有一排房子,门前竖着一面牌子,‘招装卸工人,工资一天一清。’

    这个工作没什么门槛儿,谁都能干,老板也不挑剔,能干活儿的就收。

    第一份工作是卸酒,四个人干了两个小时,一人分了四十块。

    紧接着是装车,回收站收购的破尼龙袋子,一捆一百条,装满前四后八的大货车,还是四个人,还是两个小时,一人分了六十块,之所以多了一点儿,是因为这活儿脏,尼龙袋子有粉尘。

    刚回到装卸站,又有活儿,搬白灰,十吨,对方要两个人,出两百块,结果没人去,吴中元自己去了。

    很简单,自车上卸下来,搬到仓库帮人摞好,十吨用了三个小时。

    干完之后他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这活儿没人愿意干了,因为装卸时会出汗,而白灰有毒,遇到水会发热,所有接触白灰的部位都会被烧伤,起小水泡。

    装卸站有住处,老板见吴中元没地方住,就让他住在了装卸站,当晚十点多,又有活儿,一辆运沙的大货车陷进了路边的坑里,吊车起吊之前,需要人工把车里的沙子卸掉。

    三个人干了三个小时,一人分到八十。

    次日清晨,老板叫醒吴中元,“你小子干零活儿浪费,快起来跟着去港口,那里赚钱多。”

    吴中元这才知道这个装卸站分两批人,一批是干零活儿的,什么都干,还有一批身强力壮的,由老板的儿子领着,去港口装卸化肥,后者更累,但赚钱更多。

    去到港口,熟悉工作流程,化肥是国家支援给外国的,由火车拉来,人工卸下来以尼龙兜捆好,然后由叉车叉到港口,再由吊车吊进船舱,工人再负责进入船舱将化肥整齐码好。

    一辆火车二十几节车皮,一节车皮载重六十吨,一共是两千四百袋化肥,三人协作,每人得一百八,其实应该得两百,但老板要抽成。

    进入船舱,再将吊车吊进来的化肥码好,一人又得一百八。

    由于年前赶着发船,三班倒,别的工人每天上一班,他会气功,力气大,耐力好,硬撑着能上两班,每天结算,一天七百二。

    三天吴中元就出名了,所有人都想跟他搭伙儿,吴中元选了一个姓金的鲜族人和一个姓杨的小伙子跟自己搭伙儿,姓金的是个投资破产的鲜族人,快五十了,体力不太行,总是出虚汗,吴中元之所以选他是因为这家伙每天总是带很好吃的泡菜来。选那个姓杨的小伙子是因为这家伙叫杨伟,不管是喊他杨伟还是喊他伟哥,他都一脸的不乐意,这让吴中元感觉很有趣。

    最多三天,吴中元就会回医院一趟,回去之前他会洗澡换衣服,林清明的精神状态还可以,黄萍的心情也很好,这令他很是欣慰。

    二人免不得询问吴中元在干什么,他会回答在船上干活儿,也不说具体细节,他不想跟林清明说自己有多累,就像林清明从来不跟他说矿下有多危险。

    每次回来,吴中元都会把钱存进住院的押金里,医院结算是出院时结算的,但他们能看到押金数额的增加,知道病人家属一直在筹钱,所以从不催林清明和黄萍补交押金。

    王欣然没留在医院,也不知道去哪儿了,不过有一点吴中元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虽然不知道王欣然在哪儿,王欣然却知道他在哪儿。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第九天的傍晚时分,王欣然出现在了港口。

    吴中元正在卸车,她没有过来打扰,只是在远处安静的看着,直到吴中元忙完,才冲他招了招手。

    吴中元走了过去,“你怎么来了?”

    王欣然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吴中元看,仿佛第一天认识他。

    “有什么事儿?”吴中元又问。

    “你给我的那张纸,翻译结果出来了……”

第三十七章 偏方儿() 
吴中元很激动,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甚至没有立刻追问翻译的结果,只是歪头看着王欣然。

    “你不想知道翻译的结果?”王欣然有些意外。

    吴中元仍然没有接话,依旧看着王欣然的眼睛。

    “你怎么了?”王欣然不解。

    “见证彼此诚意的时候到了。”吴中元说道。

    吴中元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王欣然很是疑惑,“你在说什么呀?”

    吴中元没有回答王欣然的问题,而是平静的说道,“把译文给我看。”

    “跟我去总部。”王欣然说道。

    王欣然胁迫的意味很明显,吴中元没有任何迟疑,转头就走。

    王欣然急忙伸手拉住了他,“哎,你去哪儿?”

    “我如果不跟你去总部,是不是就看不到译文的内容?”吴中元反问。

    王欣然瞅了吴中元一眼,无奈的拿出了手机,调出文件递给了吴中元。

    吴中元伸手接过,低头去看,王欣然在一旁说道,“这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字,文字专家推断这种文字应该是甲骨文的前身,经过多方比对,好不容易才译出了相关内容。”

    译文并不长,因为原文的字数也不多,看完译文,吴中元陷入了沉思。

    王欣然在旁说道,“你出生的年代是黄帝炎帝和蚩尤三足鼎立的时期,你是黄帝一族和炎帝一族的混血后裔,当年蚩尤部落攻打黄帝部落,情势危急,族里的法师作法想把你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结果出现了意外。”

    王欣然说完,吴中元歪头看她。

    王欣然又说道,“由于你提供的只是原文的一部分,翻译所得的信息也就很有限。”

    吴中元没有接话,只是一直盯着王欣然的眼睛。

    “还有个好消息,”王欣然说道,“上级领导批示,如果你同意加入我们,我们可以给你提供五万块钱的补助,你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吴中元将那份文件发到了自己手机上,然后将手机还给了王欣然,“不用了,我想靠自己,你先回去吧,等我忙完这段时间再说。”

    王欣然还想劝说,但吴中元已经转身走了。

    “我等你消息。”王欣然喊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