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乡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乡记事-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远涛给他割回紫穗槐来,周瓦只用在家里慢慢编就行了,这笸箩也用不着多讲究,不费神不费力,还能让周瓦有些事干,也算是合适了。

    “今天觉得咋样?”林远涛翻了水田回来,人还没进门,声就先传过来了。

    “挺好的。”周瓦手里不停地忙着,天天听他进门就先问一声,心里头还是暖呼呼的。毛头在周瓦身边给递着紫穗槐的条子,看见林远涛也是小脸一亮:“林叔。”

    林远涛放下手里的家伙事,冲着毛头招手:“来,毛头过来,给林叔学学你瓦片舅舅在家都干啥了?”

    毛头就颠颠跑过去,小嘴噼里啪啦说一通。林远涛摸摸毛头:“不错,学得不错。今天晚上在林叔家吃饭,我给你蒸个鸡蛋。下回还这么学,知道不?”

    毛头早就让林远涛给收买了,说啥就是啥,一个劲儿点头。林远涛更乐了,把毛头抱起来:“走,林叔带你做饭去,问问你瓦片舅舅想吃啥。”林远涛现在稀罕孩子稀罕的不得了,自家的还得有日子才能抱上,先抱抱别人家的也不错。

    “瓦片舅舅你想吃啥?”毛头在林远涛怀里咬着手指头问,林叔做啥都好吃,他什么都想吃。

    “去吧,爱做啥就做啥,我吃啥都行。”周瓦向着这两个扔了一小段树枝,“毛头你个小奸细,啥都告诉你林叔,连上几回茅房都说!”

    毛头委屈地瞅瞅林远涛,林远涛抱着他颠了一颠:“毛头干得好!”

    毛头立马就扭头把话学给周瓦:“林叔说我干得好。”想了又想又说:“阿姆也让我告诉的。”一副周瓦舅舅你净冤枉我的样子。

    “行,行,你干得好。我错了。”周瓦无奈了。

    饭做好了,饭桌子如今已经挪到了炕上。屁股底下热乎乎的,在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在这样已经微微有些凉意的时候最舒服了。

    林远涛如今做饭,必定要有一个汤,菜里要有肉,周瓦还额外有鸡蛋。周瓦如今胃口还好,没有出现梁大夫说的那种一会儿想吃酸一会儿想吃甜的奇怪胃口。不过林远涛也已经做了准备了,到时候做些酸泡菜,再做些辣味的腌菜,不管周瓦想吃什么味,都行。

    老实说,如今周瓦的好胃口还让林远涛有些失落,觉得自己的本事没施展开。当然,他现在也很欣慰就是了。

    “对了,咱家萝卜啥时候收?不是还得晒吗?”如今不让周瓦管地里的事,怎么安排都得听林远涛的。

    林远涛给一大一小都夹了一块肉:“萝卜不着急,李进倒是跟我说先给咱们收萝卜的,我想着还是先让他们把地里的稻子、苞谷啥的收完再说。萝卜也就是个菜,比不上粮食要紧。”

    “嗯。我估摸香草哥他们还是跟咱客气呢,用了咱家的牲口,你又要带他去城里头做事的。”周瓦说,“你自己也吃,别老给我们夹菜,你现在干活重,多吃油水。”

    “他们想多了,用不着客气的事。冲你面子上我也得好好对他们。”林远涛端着碗,想了一想对毛头说:“毛头,你回家跟你爹说,你瓦片舅舅的萝卜不着急,让他们先安心收地,知道不?”

    毛头吃得满嘴油正吃得香,听到林远涛的话连忙捧着碗点头。

    “你学一遍我听听。”林远涛不放心,这孩子净忙着吃了。

    毛头把嘴里的饭菜咽下去:“让我爹安心收地,瓦片舅舅的萝卜不着急。”说完看着林远涛和周瓦。

    “对了,接着吃吧。”周瓦又给毛头夹一筷子菜,“毛头学话学的利索,像香草哥。”

    “是,真不像李进闷葫芦似的。”林远涛灵机一动:“周瓦你平时也不爱说话,毛头,以后天天对着你瓦片舅舅的肚子多说说话,让肚子里的弟弟以后也口舌利索点。”

    “说啥呢?”周瓦脸一红,“孩子有你这么个爹还能缺话啊!”

    林远涛嘿嘿乐两声,“吃菜,吃菜,来我给你盛碗汤。”

    毛头还是个嘴皮子挺利索的孩子,回家头一件事就是把话学了。李成家里的规矩是收地忙的时候一家子一起吃饭的,毛头学话的时候正是一家子吃完饭都在屋里歇着的时候。

    李进还没说啥,他大哥李远先开了口:“林远涛这人做事挺仁义的。”

    李成经过上回的事对林远涛感觉有些复杂,一方面还想着借林远涛的光多认识人,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像是让林远涛拿捏住了似的,一时没吭声。

    李远看自己爹没说话,又接着说:“要我说,人家仁义咱也不能差,等收完萝卜看他家还有啥事,咱也给帮帮忙。爹,林远涛跟县城里头人熟,你看李达他们找官媒人的事到时候也能让人帮帮忙啊。”

    李成原本想着给侄子娶嫁不出去需要官媒人发嫁的小哥儿不好看,从开春寻摸到老秋,也没有好人家的哥儿愿意嫁过来,如今也只能依着家里人的意思,去找官媒人了。

    李成看了李远一眼:“行,那就按你说的办吧。你是老大,你安排你这些兄弟们,我们两个老的就不管了。”

    李远一点头:“爹你放心吧,我去办这事去,不能让人闲话。李达他们成了家,爹你也能少操点儿心了。”

    李成低头叹口气,自己家的老大也有自己的主意了,他们兄弟几个心倒是齐了,把自己这个当爹的撂倒一边了,连自己老伴都不帮着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ya了扔了一个地雷。

    没来得及回复大家的留言,多更一章感谢大家的支持o(n_n)o~

33丰收乐() 
也就几天的功夫;稻田里忙碌的人影就已经少见了;村里的大部分稻谷都已经送到村里的大场院去晒;去脱粒,去扬场;好把金灿灿的谷粒干干净净的收到自家粮仓里去。一时间,场院里倒是人声鼎沸热闹得很。当然,也少不了有些口角发生,比如你家占得地方多了,他家一扬场把灰都吹到别人家去了;或者谁家的孩子淘气;跟着捣乱被打了屁股……

    这倒是也怪不得,场院一共就那么大;今年稻谷丰收;一年的刮风下雨都熬过来了,就这一会儿,谁家不想早点收拾利落呢?

    林远涛早就把家里的稻谷收拾好了,稳稳妥妥的收到了装粮食的厢房里。林远涛打量着让自家两个人忙了一年收回来的粮食,不是不感慨的。这一年下来收的粮食估摸着只够家里两个人吃上个一两年。若是交了税,也就是能吃一年半。自己是有别的进项,除了口粮也不指望别的,可是别的庄户人家,柴米油盐、穿衣铺盖,还有人情礼往的,如果就指望着这些,得怎么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呢?

    周瓦倒是对于今年的收获很满意,站在厢房的门口,闻着扑鼻的稻谷香味:“今年年成真好,得有一阵子好日子过了。”村里人只要能吃饱穿暖,就算是好日子了。若是一年的粮食都是足足的够吃,用不着春天里掺野菜,夏天里掺瓜菜的,更是足以让人羡慕了。

    “对了,咱家这稻子都收拾完了,打谷场空出来了,不如借给香草哥他们用吧。他们还在村里大场院里轮着呢。”周瓦突然想起了往年自己在场院里候着打谷的情形,对林远涛说。

    “行啊,反正咱们这也是空着。正好让他们把毛头也带过来。这两天没见,我这心里还怪想的。”林远涛摸摸下巴道。

    因为这两天林远涛家里的稻子都晒好了,水田也收拾妥了,只剩下脱粒扬场的事,只要在家门口就行了。李进家的见林远涛在家了,周瓦也有了照应的,就把毛头带走了。他不乐意让人说孩子在人家蹭吃蹭喝的,不好听。周瓦和林远涛都留了几次也没留住。

    头晌林远涛把自家粮食收进了屋里,中午他就去找了李进,让他把稻子拿到自家门口去打,省着干等着。李进哪有不乐意的?就算心里头想着又麻烦别人了,也是愿意早点弄完的。要知道。等忙完了这个,再帮林远涛收了萝卜,他还得跟着进城做事呢。李进人是不爱吱声,心里头还是有成算的,有人提携是好事,你自己也得能拿得起来,别还得让人干等着不像话。

    又有李进家的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呢,就拿了主意:“左右都是欠下人情了,人家一片好心,也别让人白费了。以后日子长着,有啥事咱多出把力不就完了?”因为李家的牲口李成用着压豆子呢,干脆又让李进去跟林远涛借了骡子。

    村里多少人都看着了,羡慕的也有,说酸话的也有,更有后悔没有早早和周瓦打好关系的:“谁能曾想周瓦日子能过成这样呢?早知道咱也早早和他好好处处了。呸,都是周璋家的老到处瞎说,哄得俺们跟他往一处想!”

    少不得有那公平些的人反驳:“还不是你们跟着到处说人闲话?这会儿眼红人家,当初都是干啥去了?就说有那说嘴的功夫,多少活计忙不得?多动弹动弹,也给家里头割上两斤肉的,谁不说你好?”

    这就是说起五月那会儿周瓦和着几个哥儿去县城里头卖艾蒿的事了,就是周璋家的到处和人说周瓦成了亲也不安分,还带的村里别的人也不安分,当时也是有人信的,还跟着说了嘴,不过等过节的时候看着那几个哥儿都是割了少说也有两斤的肉回来,嘴上不说,心里也羡慕的不得了了。只是,一是过了节气,二是没脸凑上去,也就这么算了。不过不少人也都想好了,等下一年,说啥也要凑上一脚才行。

    林远涛家就在后山那块高地上,前后人家少,他家院子前就平整了好大一块地做场院,当然,比不过村里的那个,可是这里是能一家人用的啊,真是宽宽绰绰的。李进家的忙着摊晒打好的稻谷,李进则是站在一个稻桶前,使劲摔打着脱粒。这几天日头好,稻子晒得干了,一摔打就哗哗的下了稻粒。这是个累人的活,可是光听着那哗哗的声音,心里就舒爽了,倒是宁愿更累些。

    林远涛把牲口拴好,就出来帮忙,就连周瓦也要帮着李进家的晒稻子。林远涛帮忙李进家的没拦着,周瓦出来他一下子就给拦住了——倒不是他客气,实在是林远涛现在把周瓦看得金贵着呢,林远涛自家这些活都是一手没用周瓦伸,李进家的觉得自己再怎么和周瓦好,这点儿眼色得是有的。

    虽然有时候李进家的觉得林远涛有些把周瓦娇惯的狠了,村里的哥儿大着肚子下地的也不少,晒个稻子也不是啥累活。

    “行了,你可歇着吧,千万别伸手。”李进家的拦着周瓦不让他动手:“你这才一个多月,还不稳当呢。有你们当家的帮忙还不够啊?你看着毛头吧。毛头,给你瓦片舅舅拿个板凳去。”林远涛家院里有钉好的板凳,也就是膝盖那么高,毛头也能拿得动。

    “不用,别支使毛头了。我累了就自己进屋了。”周瓦见李进家的一个劲儿拦着,也知道不好伸手帮忙了,他决定还是不跟着添乱了。

    “那就对了,咱两家就不用客气了,这活儿也不差你这一手。”李进家的爽快的说完,又低头忙和起来。

    周瓦和李进家的说话的功夫,毛头早就蹬蹬的跑进院子里搬了个板凳出来。周瓦摸摸毛头:“真是个干活利索的小子。”到底是坐下了。

    林远涛也看毛头好,真有眼色,就对着毛头说:“毛头,晚上留你瓦片舅舅家吃饭,林叔给你蒸鸡蛋!”

    毛头小小地欢呼一声,又立马捂住嘴,转着眼睛往李进家的那边看过去。他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给啥吃啥,吃啥都香,可是毕竟还是个孩子,有好吃的当然更高兴些。

    李进闷着头干活,倒是没有吭声,倒是李进家的扬声道:“可不敢这么惯着他!有那好的给瓦片补补,他一个小孩子,不年不节的用不着。”

    周瓦也笑了,把毛头搂到身边:“这有啥?一个两个鸡蛋的还给不起我外甥吃?香草哥你不用多想,毛头一个小孩子家家的能吃多少?我看着毛头吃饭香,我也能多吃点。是不,毛头?”毛头咬着手指头笑,他小孩子家当然乐意和瓦片舅舅吃,可是还是得听阿姆的话。

    “就是这话。”林远涛也说,“毛头一起吃饭还热闹些。你们大人,我就不留了,省得有人说闲话,毛头还是听我的,该留下就留下。我们俩这会儿正稀罕小孩呢,看着毛头跑来跑去的心里头就敞亮。你们俩要是过意不去,等明儿帮忙干活就多干点儿!”

    李进两口子看话说成这样,也就答应了。

    ***

    有了这块场地,李进家的稻子收拾得也快了。到了这时候,林远涛家打算收萝卜了。

    林远涛种的不是北边常见的浑圆的大红萝卜,而是那种长条状的白色萝卜。据林远涛说,这种白萝卜比红萝卜辣味少,更适合腌萝卜干。当然,如果是炖肉的话,林远涛也觉得那种大红萝卜更够味。

    这白萝卜和大红萝卜收的时候有些微的不同——大红萝卜圆而皮稍厚,相对来说根浅,当地人收的时候用脚踢一踢大部分就能收起来,所以才有“踢萝卜”的说法。而这个白萝卜根茎更长,要是像收红萝卜似的一味踢,恐怕大半都得断在地里头,所以就要更加费力气的收——可以先用脚轻踢,把萝卜边上的土活动开了,再用劲儿拔,一根光溜溜的大长白萝卜就拔起来了。

    好在这天李进家里头差不多全都来帮忙,又是都是会干活的,一天妥妥地收完了。因为之前用了林远涛的牲口,今天收菜就算是换工,连饭都不必吃的,周瓦想着饭倒是不必预备,干活的时候怎么也得预备点儿水喝——一般自家干活都是随便喝些凉水,好些的烧些热水。周瓦则准备煮些热茶送过去,一则让李家人知道,自家还是感激他们家里人来帮忙的,二是让他们有些受重视的感觉,毕竟自家和村里头一边人家不一样,也给李进家的做些脸。

    林远涛是不管这些事情的,他今天专门管赶着车,把□堆在一起的萝卜装车拉回家去。这么些萝卜就算是腌萝卜也不能一次都腌了,大部分要放在院里吹吹,然后收到挖好的地窖里,一小部分切条晒蔫了腌到坛子里。

    这大白萝卜不愧是南边的好种子,拔出一棵随便就有尺多长,根部也不是一味的尖,有好些根部都有些圆。引得拔萝卜的李家人挺好奇。

    林远涛倒是挺得意的介绍:“这是南边有名的,据说当地就叫‘赛雪梨’,皮又薄,汁又多,咬起来又脆又甜,跟梨比也不差什么了。别说腌着吃,就是这么生着吃也是好吃的。费了我好大的功夫找来的呢。”

    听得李家人一阵咋舌,萝卜就是要有那么一股生辣劲儿才够萝卜味,跟梨似的甜萝卜,还真是没咋见过。

    林远涛干脆把个萝卜擦擦干净,掰开给大家尝尝:“掰两个尝尝,以前没见过就得了,这就在跟前了,就当吃个新鲜。”

    满地的萝卜放着,主人家又说了话,就有人真个掰开来尝尝,果然好吃。

    林远涛笑着道:“等回去都拿两篮子尝鲜——别跟我客气,好的没有,两棵萝卜还是请得起。要是推辞就是看不起我了。”

    李家的老大李远就出头说话了:“那行,咱就承情了——要是过年能给点儿萝卜籽就更好了。”

    “这好说,到时候跟俺家屋里的去说。”林远涛才不把这点东西放在眼里。

    李家人有得了些好处,更是用心给林远涛干活了。萝卜拔得干干净净,几乎没有断在地里的,连萝卜根上的泥都弄得干净了。

    林远涛做好人就做到底,拉最后一车的时候,特意留了好的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